基于高职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q1984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教育课程改革和建设是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学校提高质量,加强内涵建设重中之重的任务,又是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内容。课程建设关系到办学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课程是教育目标、性质和功能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作者简介:赖华清(1964-),男,江西大余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副教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十一五”教育部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项目编号:FHB07290088)的子课题“搞好工学交替,提高高职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水平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教育课程改革和建设是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学校提高质量,加强内涵建设重中之重的任务,又是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内容。课程建设关系到办学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课程是教育目标、性质和功能的具体体现。课程一词有不少表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1997年新版本《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对课程的表述为:“课程是按照教育内容确定的某项目标或明确规定的教育任务而组织的有一定排列顺序的教育活动。”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进行的,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发展需要相结合,共同建设、开发课程,以此为基础我们作出了积极探索和研究。
  一、对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
  1.高职院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长期以来,学校的教学主要关注学习的基本规律,而相对忽视了人的职业成长和生涯发展规律。著名学者德莱福斯(S,Dreyfus)等的研究发现:人的职业成长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共分5个发展阶段的逻辑规律,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知识形态,在此,经验积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职业成长不是简单的“从不知道到知道”的知识学习和积累过程,而是“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采用什么方法和载体,才能把学生从较低发展阶段有序、有效地带到更高的发展阶段?如何设计符合发展逻辑规律的系列学习任务?这对课程开发技术和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2.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课程建设中要注重以工作过程为基础
   “工作过程”目前已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如有的关注生产和服务流程,有的则强调人在工作中的活动程序。事实上,作为对人的职业行动这一复杂系统进行科学分析的工具,对工作过程的讨论至少应当涉及三个方面,即结构的完整性(获取信息、计划、实施和评价)、要素的全面性(任务、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人员与工作成果)和包含“工作过程知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理应满足这三个要求。这与传统基于知识的课程相比有很大区别,也是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最大的困难和关键所在。
  3.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课程建设中要重视校本教材建设
  工学结合课程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这需要科学和系统组织的学习内容,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教材建设。教材是根据学习情境设计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自主完成的综合性学习任务,是学习情境的物质化表现。它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关键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传统课程和教材主要呈现和传授显性知识,由于缺乏与工作的直接联系,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的程度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工作的重点,是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编写以“工作页”和“引导文”为代表的课业文本,包括任务描述、学习目标、内容说明、时间要求和评价标准等等,为任务引领式学习和项目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4.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课程建设中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充分发挥行动导向作用
  工学结合课程采用适合学生特点、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行动导向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即让学生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这里的行动不是简单的重复性操怍,而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行为,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从各地教学实践看,目前亟需澄清以下问题:行动导向不是一个或一类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方案,其基本特征体现在“行动过程完整”(获取信息、计划、实施与评价)和“手脑并用”(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两方面。行动导向教学一般分三个层次,即实验导向、问题导向和项目导向教学,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讨论、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其关键是:强调学生是主动、不断优化和自我负责的,能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学习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在行动导向的教学中,并不完全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
  5.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课程建设中要重视实践教学的课程建设和学习情景的设计
  工学结合课程需要相应的教学媒体和环境,应创设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完成与典型工作任务较为一致的学习任务。在此,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些问题需引起注意,特别是盲目追求设备高端化,与课程建设脱节,许多先进设备缺乏相应的课程支持,无法发挥最佳效益。实训基地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校内“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室”建设和校外基地的“工学整合学习岗位”建设,应特别注意“学习岗位”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加强相应的、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建设,以保证实习教学不流于形式,
  6.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课程建设中注重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作用,确保工学结合课程建设质量
  在工学结合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教学空间增大,加大了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这样,课程和教学质量控制的重点应当从外部评估转向教学者的自我控制:应建立全面、系统而科学的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估(M&E)体系,其核心任务是发展职业院校的自我质量控制能力,即“认清课程运行状况、识别成功潜能、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这里,国际质量控制领域的诸多理论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如ISO9000的质量因素控制,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EFQM)的“质量控制系统化工具”等。可借鉴经合组织(OECD)“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的经验,对职业教育进行定期和动态的社会化评估。建立课程领域的决策者提醒机制,以及时纠正任何不良苗头.。
  二、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
  1.校企合作中主客体利益统筹兼顾的一致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行政指导的执行上是有选择的,学校与企业的价值取向也是不一致的,在人的全面发展与企业利益最大化中怎样找准合作点是给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对企业应承担的教育义务不明确、目标不一致等情况下,校企合作中企业冷,学校热,双方的合作肯定会有利益的冲突。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就更要自己有所作为,发挥优势,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推行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中,使学校、企业做到双赢,促进共同和谐发展。而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会碰到多种矛盾,学校的利益学生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找到一个共振点才是最重要的,在冲突中寻找一致。
  2.重视工学结合课程内容的规范性、科学性的建设
  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除了基本规律之外,还包括了一系列的基本范畴,内容和形式就是其中之一。它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要素和它的结构、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现实中的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有什么样的内容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形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特定的内容只能有一种特定的形式,一种内容可以用多种形式表达出来。所以工学结合课程不是单一的形式,由于专业不同,教学目标不同,人才培养方案是不同的,核心能力素质要求也不一样,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教学实施中的形式方式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学习者的情况、企业的情况、学校的情况设计不同的工学结合课程。如以前的职教课程中有三段式、双元制、CBE、MES等,工学结合课程根据不同情况要吸取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人本主义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等优势开发出在工学结合理念下的多种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体现技术教育、体现文化教育、体现素质教育,使技术、知识、思想融为一体,真正服务地方经济。
  3.坚持工学结合课程建设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矛盾分析法是矛盾共性与个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方法,精髓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是要分析该矛盾与其它矛盾的质的区别,其次是分析该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特点,第三是分析该矛盾内部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具体地把握事物所处的位置,这不仅是认识和解决矛盾的出发点,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基础。如宏观课程、中观课程、微观课程的设计原则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一致的,如何把工作与学习结合,如何提供真实的环境,如何进行反思等,但这三类课程具体设计的原则又会有所区别。宏观课程的原则以能力本位开发专业课程;设计中观课程的原则则是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设计链路课程;设计微观课程的原则是以应用为目的的多元范型单元课程,根据工学结合要求,可以有问题中心课程、训练中心课程、任务中心课程、体验中心课程、培训中心课程等五种范式。
  4.坚持工学结合课程管理中的严肃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工学结合课程编制、实施等需要多方参与,是个严肃科学的过程,按照系统性、封闭性等原则事先都做好规划,以确保课程实施。但工学结合课程管理比普通课程管理难度更大,要协调的因素从校内到校外,学生的观念需要引导、家长的观念需要引导、企业工厂需要沟通、技术师傅与带队教师需要磨合,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进度等对教学计划、课程内容等都可能需要改动。学校教育管理中需要严肃性,但同时根据弹性原则和最优化原则,及时适应市场、企业的变化、技术的更新,管理应当有灵活性,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变化来行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优化,
  总之,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中,要对课程的价值有全面的认识,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为此,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课程建设问题,需要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思考,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完善与发展,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谢建平,徐小东.“工学结合、项目教学”课改创新的探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2]王怡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2).
  [3]杨理连.基于工学结合的工作过程导向式高职课程开发的再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责任编辑:张中)
其他文献
人民解放军自“八一”南昌起义建军以来,在史诗般的革命战争中,涌现出了多位文韬武略、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高级将领,他们大多身经百战、战功卓著.1989年11月,中央军委确定3
期刊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教师队伍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契机.青年教师作为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升自
大别山地区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之处,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和人民军队的重要诞生地之一。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建立的28年革命斗争中,大别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百折不挠、顽强奋斗,以巨大牺牲赢得了大别山红旗不倒的崇高历史地位。同时,也为我们的国家、人民乃至全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瑰宝。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斗争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纵贯中国革命的每一个时期。与中国革命很多地方相比,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斗争历
期刊
大冶市刘煌庄  胜日寻芳放眼量,  登台此日赋华章。  声声锣鼓迎嘉客,  词与桂花同散香。  大悟老区巨变两首  一  連绵险峻路难行,  行到澴河仔细听。  鄂豫当年天地动,  只因驱蒋铸芳名。  二  填壑移山架彩虹,  风驰电掣太匆匆。  回眸高铁穿云雾,  一线天途南北通。
期刊
为何不坦诚地沟通  这件事值得我们注意的,除了区分“商量”和“温柔的命令”外,还有两点:一是为什么孩子没有直接把原因—— 与伙伴们约好了看小猫,告诉妈妈?妈妈的态度不可谓不好,时间也够充足,但是孩子就是在事前没有说出直接的原因,这值得我们警醒。孩子是因为害怕什么而不敢说吗?那么孩子怕的是什么呢?是被误解?被否定?还是被猜测?也许孩子是不愿说,因为根据以前的经验,说了也没有用,孩子已经不再有心情、有
期刊
做官一任身归去,  造福一方整治沙。  病癥在身全不顾,  鞠躬尽瘁为中华。
期刊
研究生秘书是高校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研究生秘书在招生、录取、培养、学位、学籍、就业等方面的主要工作职责入手,分析了当前高校各二级学院
近七十年的奋斗历程,  似走过万水千山。  虽没再走雪山草地,  那沿途的险阻曲折,  不亚于两万五千里的艰难,  眼前又是决战小康的雄关。  决胜小康天路大开,  新的征程天梯般展現:  众多台阶节节高耸,  个个都是难夺的制高点。  不经汗浇血洒的顽强战斗,  哪得中华民族的百年梦圆!  困难再大也是纸老虎,  我们有先辈藐视强敌的信念。  从红船上几十个人的初心,  到推翻三座大山换了人间。
期刊
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工作,是指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信息的管理和控制人员根据利用者需要,以一定的方式向利用者提供相关会计档案信息的活动过程。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