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身安全是众多父母关注的重点,也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工作内容,保护青少年的安全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职责。因此,各大高校必须加强安全教育理念的全方位普及,对安全文化教育体系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完善和优化,从而维护高校的安全文化建设和校园稳定和谐。
关键词:高校安全教育 和谐校园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3-0154-02
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开始加强安全教育的普及工作,但由于高校安全的复杂性和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淡薄,安全事故仍然有上升趋势,不仅威胁高校学生的人身安全,破坏学校秩序,严重威胁着高校的稳定发展,加上现代开放的社会风气,学生在校园内就开始与社会各领域接触交流,例如公益劳动、勤工俭学等,但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安全意识不强,在遇到问题时无法作出正确的应对反应,导致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侵害。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要为学生建立一个稳定、安心的校园环境,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安全问题,使大学生能够安心地学习成长,建设和谐校园。
一、高校内开展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教育意识的认识不充分。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都更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安全教育,安排的讲座和安全防范课程大多是形式主义,导致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十分匮乏,缺乏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在宿舍和校园周边经常发生的财物失窃案件,多数情况下是在思想上没有重视,忘记关门关窗疏于保管;在校内,大学生中也会出现违法违纪的行为,但大部分学生缺乏责任感,保持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变相隐瞒违法违纪事件;更有的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安全常识,遇到火灾、地震、踩踏事件等意外事故,大脑慌乱,不知道如何应对,从而引发悲剧。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安全意识的缺乏是引起大学生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高校应该重视培养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安全防范意识,为学生带来系统的安全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
(2)安全教育意识的内容不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开展安全教育课程的并不多见,大多数高校以偶尔的安全课程讲座、安全公益宣传活动和防火防震的安全演习来替代安全教育课程,安全知识的传递零碎化,只能起到短期作用,无法长期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而已经开展安全教育的高校在教材内容、教育形式上还有很多问题,只有传统的黑板授课,这种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无法引起学生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和警惕,无法体现出安全教育的实际效果,这就导致大学生没有接受正规专业的学习安全知识的渠道。
而高校开展的安全教育课程内容中,过分重视安全理论知识中的“预防”教育,例如宣传国家法律法规、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而忽视了“应对”教育。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更复杂的安全隐患问题,大學生更需要学校传授安全技能,在面对危急的安全情况时如何有效地处理和解决,来保证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比如火灾中的逃生方法、面对歹徒时的应对策略、在踩踏事件中如何保护自己,重视安全技能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3)安全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够。高校的安全问题也属于社会治安的范畴内,由于高校和社会的交流具有开放自由的特征,宿舍和校园周边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经常有入室抢劫、路边扒窃甚至骇人听闻的强奸、伤亡事故。因此,高校的安全工作形势十分紧迫严峻,开展安全教育是高校必须正视和安排的教学工作,但高校内安全教育课程的师资团队大部分是由科班老师和保卫人员组成,成员结构比较复杂,也没有受过专业的安全教育训练,在实际教学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安全教育课程质量不稳定。加上高校都有配置基本的安保系统,学生和高校管理者都认为只要加强安保系统的保卫工作,就能隔绝安全隐患问题,从而忽视了安全教育的开展工作。而在高校的安全隐患中,校园内部学生打架斗殴事件也是重中之重,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交际心态,降低校园内部安全事故的产生。
二、在和谐校园中加强安全教育开展的对策
(1)建立专业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要加强和谐校园内安全教育的开展工作,高校需要建立一支专业水平达标、实践教学过硬的师资队伍,要以保卫专业人士、辅导员为主体,结合社会资源中的公安民警、消防官兵等各方面安全防范专家加入到安全教育的教学队伍中去,安排好安全教育课前工作的分工与合作,理论化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水平由科班老师和辅导员进行传输,培养学生把安全意识当成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思想,重视生命并爱惜生命,学会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在社会中、校园中正确地与人相处,并积极传播《高等教育法》《交通安全法》《消防法》《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知识,帮助大学生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识,在法律上能够寻求到正确的保护手段。[1]除此之外,高校管理者对于安全教育师资队伍要加强专业课程的培训和安全实践训练,确保教师能够根据时代发展和安全(下转第153页)(上接第154页)隐患的类型开展有效的教育工作,保证安全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教学实践双优的安全教育团队。
(2)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安全保护技能。除了重视安全教育的理论知识,高校还要加强安全教育的实践课程,只有通过实际参与,才能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安全问题的可怕从而提高警惕,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培养中,学会在各种环境下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提高安全教育的教学质量。
在这方面,高校可以聘请由保卫干部和各业的消防民警精英来进行安全保卫技能的具体传授,让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一定的自卫技能,学会在安全事故面前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最大限度地降低暴力危险和人身伤害,在自然灾害和踩踏事故等意外发生时,能够紧急避险,在危及生命之前保护好自己,并在危难中能够在帮助他人。[2]比如由于学生常在宿舍内使用烧水壶、电热棒、电饭煲等违规电器,经常有火灾的安全事故发生,教师可以在“实战”演练中模拟一个烧水壶起火的火险情景,让学生看到电路起火的危害性,这时教师再传授火势不大时的灭火技巧和各类灭火设备的使用方法,火势大时如何从宿舍中逃生、报警获得救援的应对措施,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况下感同身受,不仅提高了安全文化教育质量,还能让学生意识到使用违规电器的危害,从根源上减少安全隐患的出现。
(3)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除了防范校外的安全隐患,安全教育课程中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学习成绩下降、家庭方面的压力、经济上的困窘、人际交往中的矛盾、毕业后的前途等种种因素影响,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严重情况下会出现焦虑抑郁症、失眠、孤僻等问题,导致人的精神状态和情绪性格大变,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就容易出现打架斗殴、自残自杀等危险行为,大大提高了校园内部的安全隐患程度。因此在安全教育课程中,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会在面对心理障碍时释放压力,树立信心,引导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三、结语
总之,加强大学生校内的安全教育,需要高校长期坚持,与各部门和社会一起保持常抓不懈、通力合作的工作态度,同时大学生自身要感受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真投入到安全教育的学习中去,锻炼大学生在安全问题中能够正确果断地自我保护能力,为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而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袁聆钊.和谐校园视野下高校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39):258-259.
[2]曾思宏.和谐校园视野下的高校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初探[J].科教导刊,2010(16):13 23.
责任编辑:景辰
关键词:高校安全教育 和谐校园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3-0154-02
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开始加强安全教育的普及工作,但由于高校安全的复杂性和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淡薄,安全事故仍然有上升趋势,不仅威胁高校学生的人身安全,破坏学校秩序,严重威胁着高校的稳定发展,加上现代开放的社会风气,学生在校园内就开始与社会各领域接触交流,例如公益劳动、勤工俭学等,但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安全意识不强,在遇到问题时无法作出正确的应对反应,导致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侵害。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要为学生建立一个稳定、安心的校园环境,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安全问题,使大学生能够安心地学习成长,建设和谐校园。
一、高校内开展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教育意识的认识不充分。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都更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安全教育,安排的讲座和安全防范课程大多是形式主义,导致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十分匮乏,缺乏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在宿舍和校园周边经常发生的财物失窃案件,多数情况下是在思想上没有重视,忘记关门关窗疏于保管;在校内,大学生中也会出现违法违纪的行为,但大部分学生缺乏责任感,保持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变相隐瞒违法违纪事件;更有的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安全常识,遇到火灾、地震、踩踏事件等意外事故,大脑慌乱,不知道如何应对,从而引发悲剧。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安全意识的缺乏是引起大学生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高校应该重视培养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安全防范意识,为学生带来系统的安全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
(2)安全教育意识的内容不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开展安全教育课程的并不多见,大多数高校以偶尔的安全课程讲座、安全公益宣传活动和防火防震的安全演习来替代安全教育课程,安全知识的传递零碎化,只能起到短期作用,无法长期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而已经开展安全教育的高校在教材内容、教育形式上还有很多问题,只有传统的黑板授课,这种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无法引起学生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和警惕,无法体现出安全教育的实际效果,这就导致大学生没有接受正规专业的学习安全知识的渠道。
而高校开展的安全教育课程内容中,过分重视安全理论知识中的“预防”教育,例如宣传国家法律法规、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而忽视了“应对”教育。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更复杂的安全隐患问题,大學生更需要学校传授安全技能,在面对危急的安全情况时如何有效地处理和解决,来保证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比如火灾中的逃生方法、面对歹徒时的应对策略、在踩踏事件中如何保护自己,重视安全技能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3)安全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够。高校的安全问题也属于社会治安的范畴内,由于高校和社会的交流具有开放自由的特征,宿舍和校园周边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经常有入室抢劫、路边扒窃甚至骇人听闻的强奸、伤亡事故。因此,高校的安全工作形势十分紧迫严峻,开展安全教育是高校必须正视和安排的教学工作,但高校内安全教育课程的师资团队大部分是由科班老师和保卫人员组成,成员结构比较复杂,也没有受过专业的安全教育训练,在实际教学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安全教育课程质量不稳定。加上高校都有配置基本的安保系统,学生和高校管理者都认为只要加强安保系统的保卫工作,就能隔绝安全隐患问题,从而忽视了安全教育的开展工作。而在高校的安全隐患中,校园内部学生打架斗殴事件也是重中之重,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交际心态,降低校园内部安全事故的产生。
二、在和谐校园中加强安全教育开展的对策
(1)建立专业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要加强和谐校园内安全教育的开展工作,高校需要建立一支专业水平达标、实践教学过硬的师资队伍,要以保卫专业人士、辅导员为主体,结合社会资源中的公安民警、消防官兵等各方面安全防范专家加入到安全教育的教学队伍中去,安排好安全教育课前工作的分工与合作,理论化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水平由科班老师和辅导员进行传输,培养学生把安全意识当成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思想,重视生命并爱惜生命,学会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在社会中、校园中正确地与人相处,并积极传播《高等教育法》《交通安全法》《消防法》《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知识,帮助大学生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识,在法律上能够寻求到正确的保护手段。[1]除此之外,高校管理者对于安全教育师资队伍要加强专业课程的培训和安全实践训练,确保教师能够根据时代发展和安全(下转第153页)(上接第154页)隐患的类型开展有效的教育工作,保证安全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教学实践双优的安全教育团队。
(2)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安全保护技能。除了重视安全教育的理论知识,高校还要加强安全教育的实践课程,只有通过实际参与,才能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安全问题的可怕从而提高警惕,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培养中,学会在各种环境下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提高安全教育的教学质量。
在这方面,高校可以聘请由保卫干部和各业的消防民警精英来进行安全保卫技能的具体传授,让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一定的自卫技能,学会在安全事故面前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最大限度地降低暴力危险和人身伤害,在自然灾害和踩踏事故等意外发生时,能够紧急避险,在危及生命之前保护好自己,并在危难中能够在帮助他人。[2]比如由于学生常在宿舍内使用烧水壶、电热棒、电饭煲等违规电器,经常有火灾的安全事故发生,教师可以在“实战”演练中模拟一个烧水壶起火的火险情景,让学生看到电路起火的危害性,这时教师再传授火势不大时的灭火技巧和各类灭火设备的使用方法,火势大时如何从宿舍中逃生、报警获得救援的应对措施,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况下感同身受,不仅提高了安全文化教育质量,还能让学生意识到使用违规电器的危害,从根源上减少安全隐患的出现。
(3)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除了防范校外的安全隐患,安全教育课程中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学习成绩下降、家庭方面的压力、经济上的困窘、人际交往中的矛盾、毕业后的前途等种种因素影响,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严重情况下会出现焦虑抑郁症、失眠、孤僻等问题,导致人的精神状态和情绪性格大变,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就容易出现打架斗殴、自残自杀等危险行为,大大提高了校园内部的安全隐患程度。因此在安全教育课程中,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会在面对心理障碍时释放压力,树立信心,引导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三、结语
总之,加强大学生校内的安全教育,需要高校长期坚持,与各部门和社会一起保持常抓不懈、通力合作的工作态度,同时大学生自身要感受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真投入到安全教育的学习中去,锻炼大学生在安全问题中能够正确果断地自我保护能力,为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而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袁聆钊.和谐校园视野下高校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39):258-259.
[2]曾思宏.和谐校园视野下的高校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初探[J].科教导刊,2010(16):13 23.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