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统编教材教学结构编排侧重于知识传授和应试能力培养。笔者与其他研究人员一起充分挖掘并整合已有教材与教辅资源,努力探索有效教学途径,致力于改变重教轻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与自学能力,提高英语课堂教育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教材整合; 教与学;能力培养;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57-02
1 课题的提出
针对传统教学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教法、轻学法的特点和弊端,对于实践性极强的语言学科来说,实施传统教法无疑有碍于学生语言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新途径,从课文教学人手,找准外语教学教法的最佳结合点,改变“重教轻学”的现象,摆正教师的位置和学生的地位,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实践活动,限制了学生的言语活动量,不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造成了教与学的严重失调。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与学双边的完美结合,需要教与学的有机协调,因此,保证教学双边的协调性与完整性是本实验的重点和焦点。由于课文教学为外语教学的主渠道,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因此,以改革英语课文教学为突破口,努力探索课文教学教与学的协调性为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旨在寻求用,以获得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
2 实验目的
从课文教学入手,找准外语教学教法与学法的最佳结合点,改变“重教轻学’的现象,正确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摆正教师的位置和学生的地位,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获得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
3 实验原则与指导思想
3.1 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本原则要求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决定外语教学的指导思想、目的、内容、方法、进度和考核教学质量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处理好教材中难点、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遵循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心理认识规律,在掌握了一些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应积极主动地自学,进行预习,基本上理解新知识和课文的内容,划出重点、难点、疑难问题,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讲、质疑,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要主动积极地进行听、说、读、写全面操练,变知识为自动化的熟练技巧并形成技能。
3.2 坚持外语教学与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 本原则要求各种能力的培养应贯串外语教与学的始终。外语学习方法论认为,外语学习应分为呈现、实践、迁移三个阶段。呈现阶段是认识和熟悉课文,给学生提供外语素材及外语经验的阶段;实践阶段是逐渐缩小控制以进入交际的阶段,包括控制套用,类推使用和整理创新三步。无论是语言学家H.帕默、w.里弗斯、J.佩克还是w.斯威特对外语学习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都认为其与各种能力的培养具有密切的关系。毫无疑问,应坚持外语教学中模仿力,观察力、想象力、类比力、概括力、逻辑思维和分析力、归纳——演绎力、综合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注重能力培养的阶段性。
4 实验步骤与内容
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心理认识过程有三个层次:了解、操练和运用。了解是指理解所学语言知识及其规律和机械地记忆套用语言知识。操练是指有意义的听、说、读、写言语操练,并通过操练培养听、说、读、写技能。运用是指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言语交际活动。
从哲学的观点来看,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高九七级三位外语教师遵循外语教育规律和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心理认识规律,从课文教学改革人手,改变原有的教学程序和方法,将课文教学分为词汇学习,课文处理和检测验收三部分,用十个课时的时间完成从知识的识记、知识的运用到技能的形成的教学全过程。步骤如下:
4.1 教学过程划分
第一部分词汇学习
本步骤重点解决词的音、形、义、性及用法。课时一,在语音室上,要求学生掌握词的拼读,并做到发音准确,书写合格。采取学生预读、听录音仿读,同学领读、教师
教读,全班齐读,个别朗读和结合课文读单词的方式,将加大读词的密度和强度,加强对词形的意识。单一要求实施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必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课时二和课时三,要求学生着重掌握词的义、性及用法并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提供教案(材料)给学生。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学习为辅,识记、理解和初步运用重点词、短语、句型、词语比较等语言知识,同时做好重点语言知识运用的准备工作,如(菲)控制性造句,上下文的填空,释义等,规定先做在“预习本”上。
第二部分课文处理
本步骤着重处理课文内容及语言点的理解、归纳和运用。课时四,学生略读课文,完成“目标检测题,和所提供的阅读理解题,师生讨论,老师评讲以获取学生理解课文程度的信息。课时五,学生细读课文,将重点句、难句(一般是复合句)的分析(用英语表述)、翻泽及改写做在预习本上。以学生先宣讲,老师后讲评的方式共同排除阅读中又一障碍——语句结构的理解。课时六,答疑课。疑难问题由以小组为单位用书面的形式課前呈交和当堂提出的两部分组成。课时七,学生精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归纳、总结。写出主题句、段意和中心思想,就课文进行答问。将课文复述、改写、缩写或命题书面表达做在预习本上。
第三部分检测验收
本步骤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渎、写能力的培养。课时八,复述课文,听写短文,完成就词汇、课文内容的测试题。课时九和课时十,评讲“课课练”高考模拟试题(讲评前得用两节辅导的时间完成此卷,送微机室统一评分,成绩保存)。
说明:
l、老师需要提供一份全课的教案材料,内容包括本课重点词和短语的用法举例和比较;一份有关词汇和课文的检测题:一套“课课练”高考模拟试题。
2、学生需要一个“预习本”,学完一课检查一次。
3、针对某一问题布置课文后的练习题。
4、学生将获得三个半课时的自学时间,能改变老师占用舍登时间、“满堂灌”的局面,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4.2 教学程序划分。
课文教学教与学程序三段示意图
(按照外语学习分段说、学生心理认识过程和师生参与顺序)
5 实验对象和时间
实验班和对比班均由高97级六个平行班共328人组成,采用单组实验法进行纵向比较,将从第六课后“课课练”考试成绩与第六课前的某些“课课练”考试进行对比。由于考题出自于同一本资料,其难度系数的一致性可保证比较的可靠性。
实验时间: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995年12月),收集高一册第一课到高二册第五课的“课课练”考试成绩,进行第二次“自学能力”现状的“民意测验”。
第二阶段,(实验和调查阶段)1996年1月一1996年6月),进行课题实验,收集各种资料和考试成绩,进行第二次“自学能力”现状的“民意测验”。
第三阶段(实验和分析总结阶段)(1996年7月一1996年9月)实验的分析和总结,写出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或课堂实录。
6 制度管理
本实验得到校方的大方支持。由本年级的三位外语教师(林安学、郭宗玉、于天伟)共同承担和组织课题实验,共同商讨教案,轮流撰写,随时研讨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定期检测。成绩、资料由郭宗玉老师管理;学生的“预习本”定期检查,统一保管。
7 实验效果
1997年6月,荣昌县分管局长、教研室、全县高中年级大部分兄弟学校的英语教师、荣昌中学外语组组员及校领导对本课题实验进行验收评定,现场听了由林安学在高九七级一班主讲的“检测验收’部分的一堂课,课后听取了就此实验所做的汇报和总结。让学生填写了调查问卷、查阅、统计、分析与实验有关的各种资料、数据、展开了充分的实事求是的评论。大家一致认为。该实验在课文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双边关系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推广性的特点。
7.1 实验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教材整合; 教与学;能力培养;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57-02
1 课题的提出
针对传统教学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教法、轻学法的特点和弊端,对于实践性极强的语言学科来说,实施传统教法无疑有碍于学生语言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新途径,从课文教学人手,找准外语教学教法的最佳结合点,改变“重教轻学”的现象,摆正教师的位置和学生的地位,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实践活动,限制了学生的言语活动量,不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造成了教与学的严重失调。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与学双边的完美结合,需要教与学的有机协调,因此,保证教学双边的协调性与完整性是本实验的重点和焦点。由于课文教学为外语教学的主渠道,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因此,以改革英语课文教学为突破口,努力探索课文教学教与学的协调性为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旨在寻求用,以获得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
2 实验目的
从课文教学入手,找准外语教学教法与学法的最佳结合点,改变“重教轻学’的现象,正确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摆正教师的位置和学生的地位,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获得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
3 实验原则与指导思想
3.1 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本原则要求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决定外语教学的指导思想、目的、内容、方法、进度和考核教学质量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处理好教材中难点、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遵循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心理认识规律,在掌握了一些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应积极主动地自学,进行预习,基本上理解新知识和课文的内容,划出重点、难点、疑难问题,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讲、质疑,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要主动积极地进行听、说、读、写全面操练,变知识为自动化的熟练技巧并形成技能。
3.2 坚持外语教学与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 本原则要求各种能力的培养应贯串外语教与学的始终。外语学习方法论认为,外语学习应分为呈现、实践、迁移三个阶段。呈现阶段是认识和熟悉课文,给学生提供外语素材及外语经验的阶段;实践阶段是逐渐缩小控制以进入交际的阶段,包括控制套用,类推使用和整理创新三步。无论是语言学家H.帕默、w.里弗斯、J.佩克还是w.斯威特对外语学习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都认为其与各种能力的培养具有密切的关系。毫无疑问,应坚持外语教学中模仿力,观察力、想象力、类比力、概括力、逻辑思维和分析力、归纳——演绎力、综合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注重能力培养的阶段性。
4 实验步骤与内容
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心理认识过程有三个层次:了解、操练和运用。了解是指理解所学语言知识及其规律和机械地记忆套用语言知识。操练是指有意义的听、说、读、写言语操练,并通过操练培养听、说、读、写技能。运用是指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言语交际活动。
从哲学的观点来看,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高九七级三位外语教师遵循外语教育规律和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心理认识规律,从课文教学改革人手,改变原有的教学程序和方法,将课文教学分为词汇学习,课文处理和检测验收三部分,用十个课时的时间完成从知识的识记、知识的运用到技能的形成的教学全过程。步骤如下:
4.1 教学过程划分
第一部分词汇学习
本步骤重点解决词的音、形、义、性及用法。课时一,在语音室上,要求学生掌握词的拼读,并做到发音准确,书写合格。采取学生预读、听录音仿读,同学领读、教师
教读,全班齐读,个别朗读和结合课文读单词的方式,将加大读词的密度和强度,加强对词形的意识。单一要求实施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必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课时二和课时三,要求学生着重掌握词的义、性及用法并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提供教案(材料)给学生。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学习为辅,识记、理解和初步运用重点词、短语、句型、词语比较等语言知识,同时做好重点语言知识运用的准备工作,如(菲)控制性造句,上下文的填空,释义等,规定先做在“预习本”上。
第二部分课文处理
本步骤着重处理课文内容及语言点的理解、归纳和运用。课时四,学生略读课文,完成“目标检测题,和所提供的阅读理解题,师生讨论,老师评讲以获取学生理解课文程度的信息。课时五,学生细读课文,将重点句、难句(一般是复合句)的分析(用英语表述)、翻泽及改写做在预习本上。以学生先宣讲,老师后讲评的方式共同排除阅读中又一障碍——语句结构的理解。课时六,答疑课。疑难问题由以小组为单位用书面的形式課前呈交和当堂提出的两部分组成。课时七,学生精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归纳、总结。写出主题句、段意和中心思想,就课文进行答问。将课文复述、改写、缩写或命题书面表达做在预习本上。
第三部分检测验收
本步骤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渎、写能力的培养。课时八,复述课文,听写短文,完成就词汇、课文内容的测试题。课时九和课时十,评讲“课课练”高考模拟试题(讲评前得用两节辅导的时间完成此卷,送微机室统一评分,成绩保存)。
说明:
l、老师需要提供一份全课的教案材料,内容包括本课重点词和短语的用法举例和比较;一份有关词汇和课文的检测题:一套“课课练”高考模拟试题。
2、学生需要一个“预习本”,学完一课检查一次。
3、针对某一问题布置课文后的练习题。
4、学生将获得三个半课时的自学时间,能改变老师占用舍登时间、“满堂灌”的局面,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4.2 教学程序划分。
课文教学教与学程序三段示意图
(按照外语学习分段说、学生心理认识过程和师生参与顺序)
5 实验对象和时间
实验班和对比班均由高97级六个平行班共328人组成,采用单组实验法进行纵向比较,将从第六课后“课课练”考试成绩与第六课前的某些“课课练”考试进行对比。由于考题出自于同一本资料,其难度系数的一致性可保证比较的可靠性。
实验时间: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995年12月),收集高一册第一课到高二册第五课的“课课练”考试成绩,进行第二次“自学能力”现状的“民意测验”。
第二阶段,(实验和调查阶段)1996年1月一1996年6月),进行课题实验,收集各种资料和考试成绩,进行第二次“自学能力”现状的“民意测验”。
第三阶段(实验和分析总结阶段)(1996年7月一1996年9月)实验的分析和总结,写出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或课堂实录。
6 制度管理
本实验得到校方的大方支持。由本年级的三位外语教师(林安学、郭宗玉、于天伟)共同承担和组织课题实验,共同商讨教案,轮流撰写,随时研讨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定期检测。成绩、资料由郭宗玉老师管理;学生的“预习本”定期检查,统一保管。
7 实验效果
1997年6月,荣昌县分管局长、教研室、全县高中年级大部分兄弟学校的英语教师、荣昌中学外语组组员及校领导对本课题实验进行验收评定,现场听了由林安学在高九七级一班主讲的“检测验收’部分的一堂课,课后听取了就此实验所做的汇报和总结。让学生填写了调查问卷、查阅、统计、分析与实验有关的各种资料、数据、展开了充分的实事求是的评论。大家一致认为。该实验在课文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双边关系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推广性的特点。
7.1 实验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