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起偶然在博客上看到的话,那个置身于清澈湖水的女孩,她说:“鱼的记忆只有七秒”。多好,只需七秒就忘了从前。但我们不是鱼,所以只能被过去的事牵扯着,反反复复疼痛着。眉眼间的忧伤不时在心底泛滥成灾,一发不可收拾。 —题记
夏天,已经距离现在很远了。什么时候开始穿上了厚厚的棉袄,像一只孤独、盲目的熊?什么时候开始你们越来越少的联系,连对话语气也变得疏离?什么时候开始校园已被偷偷更换了摸样,那些我们写下的誓言再也找不到了?是不是只有我想努力维持心底盛放的蔷薇,以近乎凋零的姿态,企图挽留最后的一丝甜美。是不是一切远没我想象的那般好?只是被时间打磨后,形成了完美的幻影。
有人在网上问:“有谁还记得5月23日是什么日子?”语气微弱熟悉,很快被其他东西所掩盖。因为,这是我们都不愿回忆起的伤口,关于那个残缺的结局。
初三的日子是斑驳的,空气躁动不安,连苍穹也被挤压成微微紫红。只知道作业开始变得更加繁多,仿佛是不给人任何一个忘记学习的空隙,家里桌上那些卷子越堆越高,像童话中长到了天上的豆荚藤,家门口种着的栀子结出了纯白的花蕾,可在我们看来这些芳香的花蕾如同倒计时牌,等到它完全开放时,离别也就来临了。但五月终归还是会给人带来美好幻想的,让我们觉得如果够努力的话,应该还是会有希望的,让我们觉得如果六月过去了,可能一切都会好起来了,让我们觉得或许,我是说或许还能在一起。那时的我们害怕遗忘,更害怕被遗忘,我们的生活,似乎是在整日惶恐中度过,需要的是一个救赎。
“有谁记得5月23是什么日子?”记忆和现实交叠在了一起,那时也是这样微弱的语气,但喧闹的人群却突然安静了。“是最后一次班级生日吧?”原本平淡的句子被“最后一次”渲染出一丝悲凉。已经相互陪伴了三年,最初的那个班级生日,每个人微笑的样子还未被忘记。但如今,很多事还没来得及去做,很多话没来得及说出口,很多诺言没来得及去实现,就再也没有机会了,结局远比我们想的来得要早。但就算这是我们的剧终,每个人都还是渴望着它盛大地落幕。
接下来的记忆中出现的尽数是短小凌乱的片段,是完全未经准备的活动,是已被缩得很短的活动时间以及老师那写着“浪费光阴”的脸,是沉默压抑的气氛和77种失落的眼神,是活动结束后荒芜的教室。主持人站在台上低着头小声说:“对不起”,然后每个人的心都被狠狠地揪住。谁也没有想过我们这样结束,预先准备好的欢乐和祝福被生咽了回去,慢慢冻结成坚硬的冰,凉透了肝肠。
有些人在抱怨着老师不守承诺和活动的无味,有些人只是低着头说不出一句话,有些人已经走出了教室却被不经意看到红着的眼眶,不管是怎样,在大家的心里都像被割开许多细小的伤口,汨汨地渗着血,虽不是多么的疼痛,却还是烙得人难受。准备是有的,有想好那些有趣的游戏,有准备那些丰富的零食,有考虑好轻松的话语去掩饰离别的悲伤,只是没有这种机会了,三年的感情不是短短的几十分钟就能说得尽道得完的,这一点我们比谁都清楚。
老师要我们写一封信给中考后的自己,看着苍白的纸,我想起的是那首被引用过无数次的歌,“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是的,是觉得回忆太过美好了,于是我只能对以后的自己说,我相信我们会永远在一起,哪怕知道永远不过是一场没有结局的别离,但这样说足以安慰和欺骗自己。
曾经我们约定好去丽江,看那大片守望着爱情的向日葵花海和如小兽一样灵动娇俏的东巴少女;曾经趴在桌上用一个MP3听歌,在白纸下写下大段大段温暖的文字;曾经坐在学校那座老旧的秋千上,看着白云一朵朵在天边盛开;曾经牵着手奔跑在800米的跑道上;曾经一遍遍地说,陪君醉笑三千场,不诉离伤。
然而这一切都被仓皇地埋葬在“曾经”,仿佛海边上默不作声的岩石,静静写满了沧桑。谁都不是救世主,没有办法写下一个关于我们欢乐的结局,就连到了最后也没有人说出一句温暖的话,没有人说出,我会想念。只能渐渐让自己习惯从希望到现实的距离,改变不了的就不要去改变。但记忆始终带着遗憾站在我看得到的地方,让我不知道怎样去告别,去弥补,不能完整说出想说的话,是我心上最痛的疤。
“记忆模糊了,故事也就不那么残酷了。”可我要面对的不只是残酷的记忆,我还要面对自己那永远带着失望的心。人是矛盾的生物,那些欢乐、安宁的日子很容易被他们随手抛弃,却忘记不了那些记忆中疼痛的部分,越是疼痛便越能清楚地记住每一个细节,像电影一样在脑海中反复放映,直至鲜血淋漓。
但是,生活总要继续,遗忘使人坚强。我依旧盼望着,花谢了再开,冬去了春来,有一天连沧海也沦为桑田,天涯变成海角,记忆中锋利的棱角也被打磨得浑圆如珠,不再烙得人生痛,我才能认真地对过去说“再见”,等待有一天能再次遇见一段新的记忆。
(本文荣获全国中学生大赛一等奖)
夏天,已经距离现在很远了。什么时候开始穿上了厚厚的棉袄,像一只孤独、盲目的熊?什么时候开始你们越来越少的联系,连对话语气也变得疏离?什么时候开始校园已被偷偷更换了摸样,那些我们写下的誓言再也找不到了?是不是只有我想努力维持心底盛放的蔷薇,以近乎凋零的姿态,企图挽留最后的一丝甜美。是不是一切远没我想象的那般好?只是被时间打磨后,形成了完美的幻影。
有人在网上问:“有谁还记得5月23日是什么日子?”语气微弱熟悉,很快被其他东西所掩盖。因为,这是我们都不愿回忆起的伤口,关于那个残缺的结局。
初三的日子是斑驳的,空气躁动不安,连苍穹也被挤压成微微紫红。只知道作业开始变得更加繁多,仿佛是不给人任何一个忘记学习的空隙,家里桌上那些卷子越堆越高,像童话中长到了天上的豆荚藤,家门口种着的栀子结出了纯白的花蕾,可在我们看来这些芳香的花蕾如同倒计时牌,等到它完全开放时,离别也就来临了。但五月终归还是会给人带来美好幻想的,让我们觉得如果够努力的话,应该还是会有希望的,让我们觉得如果六月过去了,可能一切都会好起来了,让我们觉得或许,我是说或许还能在一起。那时的我们害怕遗忘,更害怕被遗忘,我们的生活,似乎是在整日惶恐中度过,需要的是一个救赎。
“有谁记得5月23是什么日子?”记忆和现实交叠在了一起,那时也是这样微弱的语气,但喧闹的人群却突然安静了。“是最后一次班级生日吧?”原本平淡的句子被“最后一次”渲染出一丝悲凉。已经相互陪伴了三年,最初的那个班级生日,每个人微笑的样子还未被忘记。但如今,很多事还没来得及去做,很多话没来得及说出口,很多诺言没来得及去实现,就再也没有机会了,结局远比我们想的来得要早。但就算这是我们的剧终,每个人都还是渴望着它盛大地落幕。
接下来的记忆中出现的尽数是短小凌乱的片段,是完全未经准备的活动,是已被缩得很短的活动时间以及老师那写着“浪费光阴”的脸,是沉默压抑的气氛和77种失落的眼神,是活动结束后荒芜的教室。主持人站在台上低着头小声说:“对不起”,然后每个人的心都被狠狠地揪住。谁也没有想过我们这样结束,预先准备好的欢乐和祝福被生咽了回去,慢慢冻结成坚硬的冰,凉透了肝肠。
有些人在抱怨着老师不守承诺和活动的无味,有些人只是低着头说不出一句话,有些人已经走出了教室却被不经意看到红着的眼眶,不管是怎样,在大家的心里都像被割开许多细小的伤口,汨汨地渗着血,虽不是多么的疼痛,却还是烙得人难受。准备是有的,有想好那些有趣的游戏,有准备那些丰富的零食,有考虑好轻松的话语去掩饰离别的悲伤,只是没有这种机会了,三年的感情不是短短的几十分钟就能说得尽道得完的,这一点我们比谁都清楚。
老师要我们写一封信给中考后的自己,看着苍白的纸,我想起的是那首被引用过无数次的歌,“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是的,是觉得回忆太过美好了,于是我只能对以后的自己说,我相信我们会永远在一起,哪怕知道永远不过是一场没有结局的别离,但这样说足以安慰和欺骗自己。
曾经我们约定好去丽江,看那大片守望着爱情的向日葵花海和如小兽一样灵动娇俏的东巴少女;曾经趴在桌上用一个MP3听歌,在白纸下写下大段大段温暖的文字;曾经坐在学校那座老旧的秋千上,看着白云一朵朵在天边盛开;曾经牵着手奔跑在800米的跑道上;曾经一遍遍地说,陪君醉笑三千场,不诉离伤。
然而这一切都被仓皇地埋葬在“曾经”,仿佛海边上默不作声的岩石,静静写满了沧桑。谁都不是救世主,没有办法写下一个关于我们欢乐的结局,就连到了最后也没有人说出一句温暖的话,没有人说出,我会想念。只能渐渐让自己习惯从希望到现实的距离,改变不了的就不要去改变。但记忆始终带着遗憾站在我看得到的地方,让我不知道怎样去告别,去弥补,不能完整说出想说的话,是我心上最痛的疤。
“记忆模糊了,故事也就不那么残酷了。”可我要面对的不只是残酷的记忆,我还要面对自己那永远带着失望的心。人是矛盾的生物,那些欢乐、安宁的日子很容易被他们随手抛弃,却忘记不了那些记忆中疼痛的部分,越是疼痛便越能清楚地记住每一个细节,像电影一样在脑海中反复放映,直至鲜血淋漓。
但是,生活总要继续,遗忘使人坚强。我依旧盼望着,花谢了再开,冬去了春来,有一天连沧海也沦为桑田,天涯变成海角,记忆中锋利的棱角也被打磨得浑圆如珠,不再烙得人生痛,我才能认真地对过去说“再见”,等待有一天能再次遇见一段新的记忆。
(本文荣获全国中学生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