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利用2010年-2016年全国3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分析考察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从支出规模与支出结构两方面考察财政支出与地方经济增长关系。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利用Stata11软件从理论角度对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函数关系。本文中所提及得地方财政支出规模指地方总的财政支出数额,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是指根据财政支出用于公共服务、经济建设、社会服务的数额。随着地方财政支出/地方GDP的比例增加,其中,地方经济增长率先下降后上升,同时对东中西部的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大于东、中部地区。因此,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应侧重对西部的财政支持,合理确定财政支出的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发挥地方财政支出对地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 财政支出结构 社会性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
一、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L型发展的直线处,从高速增长转变为平稳增长,追求“稳中求进”。财政支出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表现,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密切的影响。财政支出来源于财政收入,而财政收入主要的一部分構成即税收收入。因此可以说政府的支出取自于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国家行使征税权力获得的税收。这说明财政支出存在较大的机会成本,过多占用纳税人的经济资源使得经济增长缓慢。另外,地方财政支出反映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税收反映为公共产品的价格,财政支出规模越大,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阴曙光、闫敬文(2017)利用2014年31各省市财政支出的数据,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分析不同地区财政支出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不同地区财政支出的差异和发展情况,得出各省市要根据各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断优化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杨镇标(2017)创新性的在变量中引入对外开放度,利用各省2007年至2015年地方财政支出的数据分析对外开放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不论是全国整体还是分地区,财政支出规模与地区经济呈现正向关系。 袁宁(2017)利用河南省17市1990 -2012年相关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各市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财政支出每增提高1%,GDP增加69%。方华(2014)利用对我国2003-2012年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政府支出和GDP的数据,采用EVIEWS6.0软件,引入国民收入、政府消费性支出2个变量,结果表明在随机效应模型,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存在同等增长的关系。
对以上文献进行分析,基本上对经济增长的指标选择的都是人均GDP的增长率,由于每个地区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也会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在对经济增长指标选择上,剔除了人口因素,选择GDP年增长率作为指标,同时引入了工资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控制变量。
二、财政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在对以往文献的分析上,充分考虑对经济增长有决定影响的各个变量,建立基础模型:git=α0+β1feit+β2zit+εit (1)
其中i表示不同省市;t表示年份;εit是误差项;git表示i省市第t年的经济增长率;feit表示i省市第t年的财政支出,用当地财政支出/当地GDP表示;Zit表示其他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控制变量的集合,包括:居民消费水平consume,依据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以2009年为基数1,对2010-2016年的消费水平指数进行调整;对外开放水平,用各省市经营所在地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表示;还引入全行业工资水平wage变量,反映出社会经济增长间接影响。ζit表示扰动项。各个省份的省情、地方政策等均有所不同,各个省份之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因此在基础模型中引入表示个体固定差异μi,2010年-2016年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不同的阶段,现阶段我国处于L型的直线处,前期阶段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可能会因为时间对经济增长率产生影响,因此本文考虑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引入时间差异的ζt。其中居民消费水平指数由中国统计局统计得出,以2009年为基期,对居民消费水平指数进行调整;对外开放水平open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经营所在地进出口总额(千美元),为了消除量纲的影响,转化为增长率指标。
引入财政支出变量的二次型,研究非线性影响,回归结果如下表:
由表可知,财政支出的平方项对地方经济增长率具有显著性影响。个体固定效应与双向固定效应显示财政支出一次项系数显著为负,平方项系数显著为正。回归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与地方经济增长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财政支出规模开始由于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呈现递减趋势,说明地方经济增长缓慢;发展到一定阶段,体现出财政支出对经济的扩张效应。居民消费水平对地方经济增长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原因可能是居民消费更多地集中在生产性产品上,因此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要合理的调整居民的消费结构。
三、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将财政支出分为公共服务支出、社会性支出、经济建设支出三种,其中公共服务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支出、公共安全支出、外交支出、国防支出,但国防支出数据不完整,本文中的公共服务支出不涉及国防支出;社会性支出包括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医疗卫生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经济建设支出包括农林水务支出和交通运输支出。在模型检验中显示模型存在时间和地区的固定效应,因此对模型进行双向固定效应回归,结果见下表。
表5的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公共服务支出和经济建设支出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从财政支出结构来看,社会性支出与地方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公共服务支出、经济建设支出与地方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影响,而且公共服务支出一次项系数为-0.0264161,平方项系数为0.0076075,经济建设支出一次项系数为-0.067854,平方项系数为0.0096643,说明经济建设支出对地方经济的u型影响更为显著。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①从整体来看,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与地区经济增长率之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关系。②分区域看,西部地区的“U”型关系更为显著,其次是东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规模具有对应关系,无论是本省还是外省,过大过小的财政支出规模将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③从其他变量来看,对外开放水平对地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效应,尤其是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在西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負效应。④从财政支出结构看,应该减少经济建设支出和公共服务支出,加大社会性支出的力度,提高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医疗支出。
第一,明确划分政府与市场的界线范围。在无形的手市场能充分发挥决定作用的领域,政府要退出,让位于市场,减少产生负效应的财政支出。
第二,严格控制财政支出规模。最优化的财政支出应该是与地方经济保持相适应的增长。各地区地方政府应实行相应的财政政策,将财政支出与产业发展政策相配套,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制度,控制财政支出规模,促进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第三,降低经济建设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随着工程的不断完善,发展环境的提升,经济建设支出的边际收益不断递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就会越低。因此各级地方政府需要减轻自身的生产职能,向社会型政府转变,降低经济建设支出比重,摆脱过分依赖财政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方式。
第四,提高社会性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社会性支出在促进经济增长与保障社会公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全民文化素养,也可以优化社会分配格局。因此,应该加大对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的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刺激私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第五,加大对外开放水平,发挥对外开放程度对地方经济增长的正面作用。加强沿海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对外开放布局;引进外资,巩固和稳定市场。
【参考文献】
[1] 陈高,王朝才.中国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 1990~2012年省际数据的线性混合模型分析[J].财政研究,2014(08):42-45.
[2] 邓旋.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城乡收入不平等—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1(04):63-69.
[3] 高新雨,王叶军.财政支出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18(07):109—117.
[4] 韩芳明.地方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15(05):89-97.
【关键词】 财政支出结构 社会性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
一、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L型发展的直线处,从高速增长转变为平稳增长,追求“稳中求进”。财政支出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表现,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密切的影响。财政支出来源于财政收入,而财政收入主要的一部分構成即税收收入。因此可以说政府的支出取自于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国家行使征税权力获得的税收。这说明财政支出存在较大的机会成本,过多占用纳税人的经济资源使得经济增长缓慢。另外,地方财政支出反映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税收反映为公共产品的价格,财政支出规模越大,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阴曙光、闫敬文(2017)利用2014年31各省市财政支出的数据,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分析不同地区财政支出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不同地区财政支出的差异和发展情况,得出各省市要根据各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断优化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杨镇标(2017)创新性的在变量中引入对外开放度,利用各省2007年至2015年地方财政支出的数据分析对外开放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不论是全国整体还是分地区,财政支出规模与地区经济呈现正向关系。 袁宁(2017)利用河南省17市1990 -2012年相关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各市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财政支出每增提高1%,GDP增加69%。方华(2014)利用对我国2003-2012年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政府支出和GDP的数据,采用EVIEWS6.0软件,引入国民收入、政府消费性支出2个变量,结果表明在随机效应模型,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存在同等增长的关系。
对以上文献进行分析,基本上对经济增长的指标选择的都是人均GDP的增长率,由于每个地区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也会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在对经济增长指标选择上,剔除了人口因素,选择GDP年增长率作为指标,同时引入了工资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控制变量。
二、财政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在对以往文献的分析上,充分考虑对经济增长有决定影响的各个变量,建立基础模型:git=α0+β1feit+β2zit+εit (1)
其中i表示不同省市;t表示年份;εit是误差项;git表示i省市第t年的经济增长率;feit表示i省市第t年的财政支出,用当地财政支出/当地GDP表示;Zit表示其他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控制变量的集合,包括:居民消费水平consume,依据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以2009年为基数1,对2010-2016年的消费水平指数进行调整;对外开放水平,用各省市经营所在地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表示;还引入全行业工资水平wage变量,反映出社会经济增长间接影响。ζit表示扰动项。各个省份的省情、地方政策等均有所不同,各个省份之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因此在基础模型中引入表示个体固定差异μi,2010年-2016年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不同的阶段,现阶段我国处于L型的直线处,前期阶段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可能会因为时间对经济增长率产生影响,因此本文考虑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引入时间差异的ζt。其中居民消费水平指数由中国统计局统计得出,以2009年为基期,对居民消费水平指数进行调整;对外开放水平open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经营所在地进出口总额(千美元),为了消除量纲的影响,转化为增长率指标。
引入财政支出变量的二次型,研究非线性影响,回归结果如下表:
由表可知,财政支出的平方项对地方经济增长率具有显著性影响。个体固定效应与双向固定效应显示财政支出一次项系数显著为负,平方项系数显著为正。回归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与地方经济增长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财政支出规模开始由于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呈现递减趋势,说明地方经济增长缓慢;发展到一定阶段,体现出财政支出对经济的扩张效应。居民消费水平对地方经济增长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原因可能是居民消费更多地集中在生产性产品上,因此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要合理的调整居民的消费结构。
三、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将财政支出分为公共服务支出、社会性支出、经济建设支出三种,其中公共服务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支出、公共安全支出、外交支出、国防支出,但国防支出数据不完整,本文中的公共服务支出不涉及国防支出;社会性支出包括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医疗卫生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经济建设支出包括农林水务支出和交通运输支出。在模型检验中显示模型存在时间和地区的固定效应,因此对模型进行双向固定效应回归,结果见下表。
表5的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公共服务支出和经济建设支出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从财政支出结构来看,社会性支出与地方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公共服务支出、经济建设支出与地方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影响,而且公共服务支出一次项系数为-0.0264161,平方项系数为0.0076075,经济建设支出一次项系数为-0.067854,平方项系数为0.0096643,说明经济建设支出对地方经济的u型影响更为显著。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①从整体来看,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与地区经济增长率之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关系。②分区域看,西部地区的“U”型关系更为显著,其次是东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规模具有对应关系,无论是本省还是外省,过大过小的财政支出规模将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③从其他变量来看,对外开放水平对地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效应,尤其是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在西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負效应。④从财政支出结构看,应该减少经济建设支出和公共服务支出,加大社会性支出的力度,提高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医疗支出。
第一,明确划分政府与市场的界线范围。在无形的手市场能充分发挥决定作用的领域,政府要退出,让位于市场,减少产生负效应的财政支出。
第二,严格控制财政支出规模。最优化的财政支出应该是与地方经济保持相适应的增长。各地区地方政府应实行相应的财政政策,将财政支出与产业发展政策相配套,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制度,控制财政支出规模,促进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第三,降低经济建设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随着工程的不断完善,发展环境的提升,经济建设支出的边际收益不断递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就会越低。因此各级地方政府需要减轻自身的生产职能,向社会型政府转变,降低经济建设支出比重,摆脱过分依赖财政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方式。
第四,提高社会性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社会性支出在促进经济增长与保障社会公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全民文化素养,也可以优化社会分配格局。因此,应该加大对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的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刺激私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第五,加大对外开放水平,发挥对外开放程度对地方经济增长的正面作用。加强沿海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对外开放布局;引进外资,巩固和稳定市场。
【参考文献】
[1] 陈高,王朝才.中国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 1990~2012年省际数据的线性混合模型分析[J].财政研究,2014(08):42-45.
[2] 邓旋.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城乡收入不平等—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1(04):63-69.
[3] 高新雨,王叶军.财政支出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18(07):109—117.
[4] 韩芳明.地方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15(05):8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