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是和传统普通高等教育有着不同质的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高等教育。面对这样的重任,尝试在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就要引入企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班级管理 人性化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这样的重任,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就要引入新的管理制度。
一、班级管理的落后性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又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而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没有很好的定位,甚至沿用中专院校的管理方式,采取“死抓严管”的套路:学生固定班级、固定老师授课,班主任主抓,20小时监管。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组成部分,学校管理的滞后制约班级管理的发展。目前,学校教师和班主任的素质参差不齐,管理理论和管理水平偏低。这些因素决定了班级管理必然远远落后于企业管理。这样的管理后出来的效益是松散的,很难出效益,或者效益是隐形的。当学校的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即是检验学校效益的时候,就会发现学校所生产的“特殊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继而出现“滞销状态”。也就是这样的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成长,对人才培养极为不利。
二、企业化管理的优势
企业管理必须考虑管理效益,其效益与管理是紧密型的,管理产生的效益是即时的、迅速的。通过改变管理理念,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由班级拉动学校整体的提高,培养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三、人性化管理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笔者将在本班级的人性化管理归纳为四个阶段,总结如下:
第一阶段:权力管理阶段
由于学生都来自四面八方,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的习惯不一样,而可能出现混乱和冲突。因此,在这个阶段应建立统一的行为规范,促使学生服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开学之初就组织学生学习了学院的学生手册,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学院的基本行为规范。同时,召开班级会议,谈论、制定了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级管理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革、修正。这样,使所有的学生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约束,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班集体中。经过一阶段的磨合发现,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并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遵照学院和班级制度,班级考核采取积分制。即每个学生学习和德育基本分为100分,按照考核要求加减分,如参加活动、特殊贡献等另外加分。积分每月综合一次后公示,累积一学期后的积分将纳入学生学期考评和奖学金的评定。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生产条件好、技术先进、管理有序的企业产品质量好、成本低,因而产品销路好、获利多;而落后企业产品质量差、成本高,销路就差、获利就少。最终优者胜,劣者被淘汰。这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而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如何在激烈的人才竞争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上面提到的,需要一个有序的管理外,还要引入竞争机制。比如,在班级干部选拔上引入“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即每3个月对所有班干部进行一次考评,全班同学打分,分数高的连任,分数低的淘汰。这样学生就会在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中成长,并更早的适应社会。
第二阶段:人际沟通阶段
人际沟通阶段,其实已进入人性化管理的意识培育和调整阶段,是为企业发展、成长塑造企业文化的开始。在此阶段应着重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并开始逐步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在次阶段,班主任要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班主任在和学生相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友谊,并得到学生的信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调在班级树立集体荣誉感,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例如,每周召开一次班会,让学生无命题演讲,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定期组织特色的班会,如模拟面试、辩论会等,培养其临场应对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阶段:合作管理阶段
合作管理阶段是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要阶段,企业领导如不注重研究分析自己企业的特点就没有文化上的创新,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而且这一个阶段将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此阶段主要延续上一阶段的工作,但也要在班级的不断成长中进行改革。没有一个稳定不变的事物,同样的班级也是在不断动态变化中的。学生经过一阶段的在校学习和生活后,适应了大学的生活,也慢慢产生了一些症结。很多人只关心自己的学习,而对班级事务缺乏兴趣,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此时,在学校的教育中,更多地引入职业导向,告知学生在其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是需要集体配合完成。笔者在班级建立了互助学习小组,发挥各方面相对较优秀的同学的优势。经过一学期的试行,互助小组的同学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自身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于班级的建设也起到了巩固作用。
第四阶段:奉献管理阶段
奉献管理阶段是全文化管理阶段,就是企业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全体员工也融入到了企业文化之中,这时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自觉地在企业文化的支配之下,并能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很快地联合行动,采取对策。最终阶段,学生已完全融入到了班级中,成为班级不可或缺的一员。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积极应对周围发生的每件事。例如,一次,两位学生发生争执后陷入冷战。班干部立即组织人员针对此次事件进行了应急处理,分别找两人谈话,找出问题的根源并解决问题,完满解决了这次的突发事件。
实践证明,引进这种“企业现代化管理”后,充分调动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班级各项工作逐步迈入正轨,改变了以往班级工作过于僵化的局面,班级民主气氛和竞争气氛不断加强,学生的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使学生更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参考文献
[1]胡玉涛.班级管理企业化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3,(7):51-52.
[2]谭英华.人性化管理——21世纪高等教育标准教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7.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班级管理 人性化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这样的重任,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就要引入新的管理制度。
一、班级管理的落后性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又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而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没有很好的定位,甚至沿用中专院校的管理方式,采取“死抓严管”的套路:学生固定班级、固定老师授课,班主任主抓,20小时监管。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组成部分,学校管理的滞后制约班级管理的发展。目前,学校教师和班主任的素质参差不齐,管理理论和管理水平偏低。这些因素决定了班级管理必然远远落后于企业管理。这样的管理后出来的效益是松散的,很难出效益,或者效益是隐形的。当学校的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即是检验学校效益的时候,就会发现学校所生产的“特殊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继而出现“滞销状态”。也就是这样的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成长,对人才培养极为不利。
二、企业化管理的优势
企业管理必须考虑管理效益,其效益与管理是紧密型的,管理产生的效益是即时的、迅速的。通过改变管理理念,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由班级拉动学校整体的提高,培养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三、人性化管理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笔者将在本班级的人性化管理归纳为四个阶段,总结如下:
第一阶段:权力管理阶段
由于学生都来自四面八方,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的习惯不一样,而可能出现混乱和冲突。因此,在这个阶段应建立统一的行为规范,促使学生服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开学之初就组织学生学习了学院的学生手册,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学院的基本行为规范。同时,召开班级会议,谈论、制定了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级管理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革、修正。这样,使所有的学生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约束,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班集体中。经过一阶段的磨合发现,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并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遵照学院和班级制度,班级考核采取积分制。即每个学生学习和德育基本分为100分,按照考核要求加减分,如参加活动、特殊贡献等另外加分。积分每月综合一次后公示,累积一学期后的积分将纳入学生学期考评和奖学金的评定。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生产条件好、技术先进、管理有序的企业产品质量好、成本低,因而产品销路好、获利多;而落后企业产品质量差、成本高,销路就差、获利就少。最终优者胜,劣者被淘汰。这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而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如何在激烈的人才竞争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上面提到的,需要一个有序的管理外,还要引入竞争机制。比如,在班级干部选拔上引入“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即每3个月对所有班干部进行一次考评,全班同学打分,分数高的连任,分数低的淘汰。这样学生就会在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中成长,并更早的适应社会。
第二阶段:人际沟通阶段
人际沟通阶段,其实已进入人性化管理的意识培育和调整阶段,是为企业发展、成长塑造企业文化的开始。在此阶段应着重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并开始逐步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在次阶段,班主任要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班主任在和学生相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友谊,并得到学生的信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调在班级树立集体荣誉感,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例如,每周召开一次班会,让学生无命题演讲,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定期组织特色的班会,如模拟面试、辩论会等,培养其临场应对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阶段:合作管理阶段
合作管理阶段是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要阶段,企业领导如不注重研究分析自己企业的特点就没有文化上的创新,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而且这一个阶段将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此阶段主要延续上一阶段的工作,但也要在班级的不断成长中进行改革。没有一个稳定不变的事物,同样的班级也是在不断动态变化中的。学生经过一阶段的在校学习和生活后,适应了大学的生活,也慢慢产生了一些症结。很多人只关心自己的学习,而对班级事务缺乏兴趣,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此时,在学校的教育中,更多地引入职业导向,告知学生在其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是需要集体配合完成。笔者在班级建立了互助学习小组,发挥各方面相对较优秀的同学的优势。经过一学期的试行,互助小组的同学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自身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于班级的建设也起到了巩固作用。
第四阶段:奉献管理阶段
奉献管理阶段是全文化管理阶段,就是企业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全体员工也融入到了企业文化之中,这时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自觉地在企业文化的支配之下,并能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很快地联合行动,采取对策。最终阶段,学生已完全融入到了班级中,成为班级不可或缺的一员。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积极应对周围发生的每件事。例如,一次,两位学生发生争执后陷入冷战。班干部立即组织人员针对此次事件进行了应急处理,分别找两人谈话,找出问题的根源并解决问题,完满解决了这次的突发事件。
实践证明,引进这种“企业现代化管理”后,充分调动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班级各项工作逐步迈入正轨,改变了以往班级工作过于僵化的局面,班级民主气氛和竞争气氛不断加强,学生的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使学生更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参考文献
[1]胡玉涛.班级管理企业化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3,(7):51-52.
[2]谭英华.人性化管理——21世纪高等教育标准教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