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牵引配合电针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 将136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香丹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68例采取牵引加电针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426%、总有效率853%,治疗组治愈率662%、总有效率971%;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引配合电针治疗颈椎病效果优于静脉滴注香丹注射液治疗。
【关键词】 颈椎病;牵引;电针
【中图分类号】R24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3-0082-02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中老年疾病,但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且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牵引配合电针治疗颈椎病68例,并与静脉滴注香丹注射液治疗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36例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铜山区棠张镇卫生院康复科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男36例,女32例;平均年龄(44±8)岁;平均病程(45±03)年;痹阻型25例,瘀阻型18里,肝肾不足型25例。治疗组68例,男38例,女30例;平均年龄(46±10)岁;平均病程(35±04)年;痹阻型28例,瘀阻型21例,肝肾不足型19例。以上病例均反复发作,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诊断依据[1],凡符合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及二者混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皆可列入观察。②压顶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旋颈试验(+)。③X线摄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颈椎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椎间孔变小。
排除标准:①排除颈椎有骨折、脱位、结核、肿瘤、感染。②排除颅内有器质性病变及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变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250mL∶[KG-*3/5]225g,江苏淮安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150128)加香丹注射液20mL(20mL/支,四川升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503203)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
132 治疗组 ①牵引采用坐位枕颌布带牵引法,患者端坐,颈部微前曲,牵引力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情及耐受力而定,一般男性8~13kg,女性7~11kg,每次牵引25min,随后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②电针取穴:主穴:双侧颈夹脊穴、风池、百会、天柱、外关、后溪;配穴:风寒痹阻加大椎、风门、列缺;血瘀阻滞加膈俞、阿是穴;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太溪、悬钟;眩晕头痛加百会、太阳;恶心呕吐加中脘、内关;上肢麻痹加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中渚。
操作:常规针刺得气后,采用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青岛鑫升实业有限公司,许可证号:鲁食药监械生产许20100114号),用疏密波通电30min,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颈项疼痛、上肢麻木、头晕症状)、临床体征(颈椎活动度、旋颈试验、压顶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工作生活适应能力。治愈率=治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工作生活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基本消失,头晕明显减轻,头部能自由活动,工作生活基本不受影响;有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减轻,工作生活有小部分影响;无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无明显改善,仍不能正常工作生活。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x±s)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愈率426%、总有效率为853%,治疗组治愈率662%、总有效率为971%,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典型病例 患者,女,62岁,工人,因颈项疼痛伴头晕,时有右手臂麻木一月余,加重3天。于2015年9月至我科治疗。经查:颈部活动受限,C34,67棘突下压痛,压顶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X线摄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3~7椎体后缘骨赘形成,诊断为颈椎病。给予坐位枕颌布带牵引加电针治疗,牵引重量8kg,牵引后给予针刺疗法,取穴,大椎、风池、天柱、颈3~7夹脊、百会、曲池、列缺、外关、合谷 、后溪,于针刺得气后,接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疏密波通电30min,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恢复良好,后随访至今未发。
3 讨论
颈椎病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属于中医学“项痹”、“颈肩痹”、“眩晕”等范畴,本病系外感风寒湿邪,客于太阴经,而使太阳经输不利,经脉不通:或有扭挫损伤、气血瘀滞,使经脉闭阻不通;或由年老体弱、劳损等造成肝肾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牵引能够活血散瘀,舒筋通络,纠正颈椎生理曲度,扩大椎间隙,流畅气血,离解组织粘连,回复突出的椎间盘[2]。针刺颈部夹脊穴可振奋阳气,舒筋通络,阳气通达,气血上荣则眩晕自止[3]。研究表明,通过针刺华佗夹脊穴能提高椎动脉血流速度,缓解局部肌肉紧张从而减轻或解除神经刺激症状及血管痉挛状态[4];百会在巅之正中,别名三阳五络,属督脉,可振奋阳气,补脑益髓,升清降浊,为治疗眩晕之要穴。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具有驱除风邪的作用,是治风要穴,主治头晕目眩,从解剖学来看,穴位区域有枕大小神经、迷走神经及椎动脉、枕动静脉的分支分布,针刺该部可扩张脑血管及调节神经,改善脑部供血而达到治疗目的;天柱可疏风通络、活血止痛、熄风宁神。外关为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又是手少阳经输穴,手少阳之脉分布于侧头、耳、目、上肢外侧,“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常用于治疗头晕头痛及上肢的疼痛麻木;后溪通督脉,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又与膀胱经为流注关系,能畅通督脉和太阳经气而调和阴阳,为临床治疗颈椎病之远道要穴,与其他诸穴相合能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达到通则不痛之功效。结合电针疏密波可加强针刺对穴位刺激感传,大大提高了针刺的局部效果,使颈部肌肉有节律地舒缩,加快了颈部的血液循环,可增强代谢,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症水肿,缓解深层肌肉血管的痉挛,改善神经血管所受的压迫[5],从而达到临床治病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6.
[2] 李国评,李宏军,李宏岩.牵引配合离子导入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1):21-22.
[3] 余瑞平.针刺颈枕八穴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1):14-15.
[4] 孙月华.针刺颈椎夹脊穴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江西中医药,2007,38(1):62.
[5] 罗仁浩,罗仁瀚,徐凯.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5):311-313.
(编辑:穆丽华)
【关键词】 颈椎病;牵引;电针
【中图分类号】R24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3-0082-02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中老年疾病,但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且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牵引配合电针治疗颈椎病68例,并与静脉滴注香丹注射液治疗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36例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铜山区棠张镇卫生院康复科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男36例,女32例;平均年龄(44±8)岁;平均病程(45±03)年;痹阻型25例,瘀阻型18里,肝肾不足型25例。治疗组68例,男38例,女30例;平均年龄(46±10)岁;平均病程(35±04)年;痹阻型28例,瘀阻型21例,肝肾不足型19例。以上病例均反复发作,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诊断依据[1],凡符合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及二者混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皆可列入观察。②压顶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旋颈试验(+)。③X线摄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颈椎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椎间孔变小。
排除标准:①排除颈椎有骨折、脱位、结核、肿瘤、感染。②排除颅内有器质性病变及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变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250mL∶[KG-*3/5]225g,江苏淮安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150128)加香丹注射液20mL(20mL/支,四川升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503203)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
132 治疗组 ①牵引采用坐位枕颌布带牵引法,患者端坐,颈部微前曲,牵引力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情及耐受力而定,一般男性8~13kg,女性7~11kg,每次牵引25min,随后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②电针取穴:主穴:双侧颈夹脊穴、风池、百会、天柱、外关、后溪;配穴:风寒痹阻加大椎、风门、列缺;血瘀阻滞加膈俞、阿是穴;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太溪、悬钟;眩晕头痛加百会、太阳;恶心呕吐加中脘、内关;上肢麻痹加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中渚。
操作:常规针刺得气后,采用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青岛鑫升实业有限公司,许可证号:鲁食药监械生产许20100114号),用疏密波通电30min,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颈项疼痛、上肢麻木、头晕症状)、临床体征(颈椎活动度、旋颈试验、压顶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工作生活适应能力。治愈率=治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工作生活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基本消失,头晕明显减轻,头部能自由活动,工作生活基本不受影响;有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减轻,工作生活有小部分影响;无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无明显改善,仍不能正常工作生活。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x±s)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愈率426%、总有效率为853%,治疗组治愈率662%、总有效率为971%,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典型病例 患者,女,62岁,工人,因颈项疼痛伴头晕,时有右手臂麻木一月余,加重3天。于2015年9月至我科治疗。经查:颈部活动受限,C34,67棘突下压痛,压顶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X线摄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3~7椎体后缘骨赘形成,诊断为颈椎病。给予坐位枕颌布带牵引加电针治疗,牵引重量8kg,牵引后给予针刺疗法,取穴,大椎、风池、天柱、颈3~7夹脊、百会、曲池、列缺、外关、合谷 、后溪,于针刺得气后,接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疏密波通电30min,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恢复良好,后随访至今未发。
3 讨论
颈椎病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属于中医学“项痹”、“颈肩痹”、“眩晕”等范畴,本病系外感风寒湿邪,客于太阴经,而使太阳经输不利,经脉不通:或有扭挫损伤、气血瘀滞,使经脉闭阻不通;或由年老体弱、劳损等造成肝肾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牵引能够活血散瘀,舒筋通络,纠正颈椎生理曲度,扩大椎间隙,流畅气血,离解组织粘连,回复突出的椎间盘[2]。针刺颈部夹脊穴可振奋阳气,舒筋通络,阳气通达,气血上荣则眩晕自止[3]。研究表明,通过针刺华佗夹脊穴能提高椎动脉血流速度,缓解局部肌肉紧张从而减轻或解除神经刺激症状及血管痉挛状态[4];百会在巅之正中,别名三阳五络,属督脉,可振奋阳气,补脑益髓,升清降浊,为治疗眩晕之要穴。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具有驱除风邪的作用,是治风要穴,主治头晕目眩,从解剖学来看,穴位区域有枕大小神经、迷走神经及椎动脉、枕动静脉的分支分布,针刺该部可扩张脑血管及调节神经,改善脑部供血而达到治疗目的;天柱可疏风通络、活血止痛、熄风宁神。外关为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又是手少阳经输穴,手少阳之脉分布于侧头、耳、目、上肢外侧,“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常用于治疗头晕头痛及上肢的疼痛麻木;后溪通督脉,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又与膀胱经为流注关系,能畅通督脉和太阳经气而调和阴阳,为临床治疗颈椎病之远道要穴,与其他诸穴相合能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达到通则不痛之功效。结合电针疏密波可加强针刺对穴位刺激感传,大大提高了针刺的局部效果,使颈部肌肉有节律地舒缩,加快了颈部的血液循环,可增强代谢,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症水肿,缓解深层肌肉血管的痉挛,改善神经血管所受的压迫[5],从而达到临床治病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6.
[2] 李国评,李宏军,李宏岩.牵引配合离子导入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1):21-22.
[3] 余瑞平.针刺颈枕八穴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1):14-15.
[4] 孙月华.针刺颈椎夹脊穴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江西中医药,2007,38(1):62.
[5] 罗仁浩,罗仁瀚,徐凯.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5):311-313.
(编辑:穆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