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三五”期间,宜兴市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更好地发展其服务业,促进其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构建宜兴市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城市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依据宜兴市服务业“十二五”期间取得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产业面临的环境,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和转型升级的思路以及保障措施。
【关键词】宜兴市;服务业;问题;思路;保障措施
“十二五”期间,宜兴市的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十三五”期间,宜兴市服务业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从国家层面看,政府提出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稳步步入新常态、建设新型城镇化、重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相关战略,从江苏省和宜兴市本身的发展来看, “两个率先”的提出,创新型省份的建设,使得江苏省的小康水平和程式化水平明显实现了跨越,而宜兴作为长三角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宜兴市无论是自然禀赋还是城市底蕴,都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但锡宜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滞后也使其在发展中存在被边缘化的可能,宜兴市的服务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抓住政策红利,依托上海长三角经济群的发展,抓住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促进宜兴市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宜兴市服务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十二五”期间宜兴市服务取得的成果
“十二五”期间,宜兴加大对服务业投资建设力度,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地税收入由2010年的7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14.36亿元,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宜兴“十三五”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服务业总量持续扩大,服务业增加值迅速增长
宜兴市服务业增加值由2011年的401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535.79亿元,可比价比上年的增幅为10.3%,服务业增加值由2011年占全市GDP比重的41%上升到2014年的43.4%,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艾美酒店、麦德龙超市等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入运营。
2.结构不断优化,质量逐步提高
首先,传统商贸业依然保持较大优势。201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0亿元,同比增长12.5%,行业形态明显提升,城市商圈框架加速成型,专业市场格局显现,形成人民路商业主中心,城东、丁蜀2个商业副中心,东氿广场、高铁站前广场等多个特色商圈的总体城区商业框架。同时也形成了“一群”、“二街”、“三城”的专业市场格局。
其次,生产性服务业持续扩大。(1)现代物流增势稳健。全社会运输量继续提高,基地建设成效明显,重点项目快速推进。“长三角金属物流园”和“林凯物流基地”为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2)电子商务快速起步,软件信息势头强劲。远东买卖宝电子商务平台规模不断扩大。宜兴雪竹针织有限公司发展的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企业创新发展模式。(3)科技服务效应放大。科技服务机构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建设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集聚了科技创新力量,放大了科技公共服务效应。(4)服务外包创新突破,保持高位增长。至2014年底,宜兴市服务外包合同完成额7.56亿美元,同比增长45%。文化创意园等一批服务外包产业载体建设加快推进,重点企业逐步壮大。(5)金融、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4%左右。
二、宜兴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宜兴市服务业的整体发展能级不高,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和周边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较,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1.总量规模偏小,增长速度偏慢
和周边服务业发达地区相比,总量较小,全市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达不到全省45%的平均水平,宜兴市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在2014年底名次下滑到省内第五,与周边县级市如昆山、太仓等地相比,商贸总量差距有所拉大。全市在建和具备开工条件的拟建服务业项目较少,储备项目落地进程缓慢。
2.内部结构层次偏低,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
从内部结构来看,对地税以及经济总量的增加值贡献较大的,依然是房地产业,商贸和交通等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占比偏低,而新兴服务业起步较晚,业态偏少,发展速度缓慢。新兴服务业的集聚平台缺乏专项扶持资金和配套的有力政府扶持政策,之前在环科院挂牌的江苏明星文化创意产业园只有牌子,却没有企业进驻,发展停滞。而位于丁蜀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知名度也不够,企业对于相关服务业创新认识不足。
3.城市能级对于高端人才缺乏吸引力
从业人员素质结构不尽合理,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宜兴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在服务业旋涡型人才层次结构中,处在服务业旋涡型结构核心位置的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能从事高层次筹划、管理的创业型、战略领军型人才、复合型高端人才缺乏,中间位置的辅助人才, 外围的支援人才比重较大。服务业工作者大多缺乏专业化的知识培训和实践指导,综合能力较弱,创新意识不足。
4.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成长型领军型服务企业
传统服务业由于多年的培育,已经打造成功一批较有影响力的如华地集团等领军企业,相对发展较块。但是在文化产业和服务外包业等服务业中,中小型企业依然占据很高的比例,缺乏成长型领军型服务企业。服务外包企业大多规模有限,使得其难以承接大型项目,导致业务层次不高,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三、“十三五”期间宜兴市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目标和总体思路
“十三五”期间,宜兴市应当结合国内外服务业发展趋势及产业基础,从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服务支撑的战略要求出发,依托上海长三角经济群的发展,抓住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用互联网思维推进优化宜兴市服务业的发展,以结构调整、转型发展为主线,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外包、信息电商、物流四大支柱服务业,培育壮大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科技服务3个新兴服务业,优化提升特色生活服务业,走传统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拓展化之路,实现科技公共服务模式,以使宜兴市服务业在“十三五”期间,产业发展量质齐升。 1.优化提升商贸业,细化商圈定位,创新商贸形态
在“十三五”期间,宜兴市应当应继续发挥传统商贸已有优势,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在已形成的“一主两翼”的商业格局下,继续完善高铁站前广场等多个特色商圈的总体城区商业框架,进一步细化商圈定位,创新传统商贸业态,引入水域生态理念,进一步完善东氿新城商业休闲水街建设,将 “小巷经济”等理念引入商圈,培育特色商业街,大力挖掘节庆、旅游等综合消费潜力,积极开发夜间经济。按照“建成一批、建设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继续大力推进专业市场和重点项目建设。
2.壮大生产性服务业
宜兴市应当充分利用相邻地区优势产业,运用“补链”思维,延伸规划相应配套产业链条,完善区域产业布局,形成产业集聚,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业和现代物流业。针对长三角产业升级对现代物流的强大需求,以“三路”运输为基础,构筑多样化物流枢纽,建设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融现代仓储、多式联运、电子商务于一身的区域性物流集聚区。同时,按照“外引内育,以外为主”的发展思路,细化宜兴市服务外包产业内容,走专业化品牌化之路,提量增速,引进重点项目,确立“两区两集群”的发展模式,争创省级示范服务外包基地。最后,应当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重点建设城东新区“金融一条街”和金融信息数据库,加强金融创新,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解决担保坏账问题。
3.拓展新兴服务业
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培育形成新兴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市场的生产组织、商业运营模式创新,加快启动电子商务“1234”工程,依托现有载体“远东买卖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加快电商保税区的建设,推进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电子商务与休闲旅游、紫砂等文化产业的融汇发展,将宜兴打造为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新区,完成从文化强市到文化名市的转变。此外,以“国际化”、“生态化”的健康养老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战略重点,深度发展精品民宿类度假项目,形成常态化、精品化、候鸟式的度假旅游养老结合的一体化健康、养老产业模式,积极推进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
4.稳定发展房地产业,完善网络化、专业化社会服务
大力发展科技信息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科技政策咨询、项目管理、信息发布、投融资担保和专利代理服务等各类咨询服务。促进中介机构向网络化、专业化发展,到“十三五”末,形成完善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四、促进宜兴市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的保障措施
1.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强化园区载体作用,落实产业政策
宜兴市应当通过合理规划引导,按照市场成群、商贸扎堆、园区会聚要求,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域区现代化、重点镇区配套化的区域分布格局,明确各区域业态以及功能定位及发展特色(如以投影光电为主的宜北文化制造区,以展览交易为主的高铁新城区),统筹优化“重点版块+集聚园区+重点企业”的发展模式,以差异化、专业化发展提升各商圈、专业市场、相关园区的能级,搭建文化出口平台和渠道建设,推进相关优势产业的升级。同时,落实强化产业政策,做好相应配套,为服务业的“超越”发展打造良好环境,加大服务业在用地和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制定科技创新的优惠策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2.重点突出政府产业服务功能,搭建面向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政府应加快建设传输快、安全好的网络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围绕宜兴市电子信息、服务外包等高新产业领域,面向产业集聚明显、要素集中突出的电商产业园,经济开发区等,按照“一地、一业、一平台”模式,搭建面向产业的科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对服务业的支持。建设“陶瓷,电缆”的行业标准设定和检验机构,解决“主辅分离”问题,统一规范市场,制定相关标准,成立宜兴市紫砂文化交易所。
3.重点培育领军型企业,引领企业“走出去”
宜兴市应当重点培育领军型服务企业,优化企业品牌,促进宜兴市服务业集中度和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按照“竞争入围、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促进服务企业向规模化、连锁化、精品化发展,推动宜兴市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实现“裂变扩张”,加快大型特色企业“走出去”步伐,使得宜兴市服务业集中度和竞争力的不断提高,鼓励特色餐饮、医疗保健、民间艺术等服务企业“内外兼修”,在境外设立连锁经营机构,采购、分销、物流中心。
4.加强服务业人才培训,引入优秀高端人才
一方面,政府应加快建设服务外包人才生活配套设施,打造集工作、生活、商务、休闲于一体的人性化“软件社区”和“服务外包社区”,以较好的软硬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入驻,鼓励创业,对服务业紧缺急需领军人物给予政策倾斜;另一方面,建立校企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实行订单式培养。
参考文献:
[1]党亚惠.从宜兴紫砂谈传统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J].今日之苑,2012.2
[2]邢娟.宜兴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J].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2012.2
[3]郑志来.江苏省“一带一路”战略融合发展路径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6
【关键词】宜兴市;服务业;问题;思路;保障措施
“十二五”期间,宜兴市的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十三五”期间,宜兴市服务业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从国家层面看,政府提出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稳步步入新常态、建设新型城镇化、重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相关战略,从江苏省和宜兴市本身的发展来看, “两个率先”的提出,创新型省份的建设,使得江苏省的小康水平和程式化水平明显实现了跨越,而宜兴作为长三角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宜兴市无论是自然禀赋还是城市底蕴,都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但锡宜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滞后也使其在发展中存在被边缘化的可能,宜兴市的服务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抓住政策红利,依托上海长三角经济群的发展,抓住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促进宜兴市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宜兴市服务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十二五”期间宜兴市服务取得的成果
“十二五”期间,宜兴加大对服务业投资建设力度,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地税收入由2010年的7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14.36亿元,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宜兴“十三五”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服务业总量持续扩大,服务业增加值迅速增长
宜兴市服务业增加值由2011年的401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535.79亿元,可比价比上年的增幅为10.3%,服务业增加值由2011年占全市GDP比重的41%上升到2014年的43.4%,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艾美酒店、麦德龙超市等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入运营。
2.结构不断优化,质量逐步提高
首先,传统商贸业依然保持较大优势。201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0亿元,同比增长12.5%,行业形态明显提升,城市商圈框架加速成型,专业市场格局显现,形成人民路商业主中心,城东、丁蜀2个商业副中心,东氿广场、高铁站前广场等多个特色商圈的总体城区商业框架。同时也形成了“一群”、“二街”、“三城”的专业市场格局。
其次,生产性服务业持续扩大。(1)现代物流增势稳健。全社会运输量继续提高,基地建设成效明显,重点项目快速推进。“长三角金属物流园”和“林凯物流基地”为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2)电子商务快速起步,软件信息势头强劲。远东买卖宝电子商务平台规模不断扩大。宜兴雪竹针织有限公司发展的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企业创新发展模式。(3)科技服务效应放大。科技服务机构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建设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集聚了科技创新力量,放大了科技公共服务效应。(4)服务外包创新突破,保持高位增长。至2014年底,宜兴市服务外包合同完成额7.56亿美元,同比增长45%。文化创意园等一批服务外包产业载体建设加快推进,重点企业逐步壮大。(5)金融、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4%左右。
二、宜兴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宜兴市服务业的整体发展能级不高,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和周边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较,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1.总量规模偏小,增长速度偏慢
和周边服务业发达地区相比,总量较小,全市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达不到全省45%的平均水平,宜兴市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在2014年底名次下滑到省内第五,与周边县级市如昆山、太仓等地相比,商贸总量差距有所拉大。全市在建和具备开工条件的拟建服务业项目较少,储备项目落地进程缓慢。
2.内部结构层次偏低,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
从内部结构来看,对地税以及经济总量的增加值贡献较大的,依然是房地产业,商贸和交通等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占比偏低,而新兴服务业起步较晚,业态偏少,发展速度缓慢。新兴服务业的集聚平台缺乏专项扶持资金和配套的有力政府扶持政策,之前在环科院挂牌的江苏明星文化创意产业园只有牌子,却没有企业进驻,发展停滞。而位于丁蜀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知名度也不够,企业对于相关服务业创新认识不足。
3.城市能级对于高端人才缺乏吸引力
从业人员素质结构不尽合理,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宜兴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在服务业旋涡型人才层次结构中,处在服务业旋涡型结构核心位置的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能从事高层次筹划、管理的创业型、战略领军型人才、复合型高端人才缺乏,中间位置的辅助人才, 外围的支援人才比重较大。服务业工作者大多缺乏专业化的知识培训和实践指导,综合能力较弱,创新意识不足。
4.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成长型领军型服务企业
传统服务业由于多年的培育,已经打造成功一批较有影响力的如华地集团等领军企业,相对发展较块。但是在文化产业和服务外包业等服务业中,中小型企业依然占据很高的比例,缺乏成长型领军型服务企业。服务外包企业大多规模有限,使得其难以承接大型项目,导致业务层次不高,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三、“十三五”期间宜兴市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目标和总体思路
“十三五”期间,宜兴市应当结合国内外服务业发展趋势及产业基础,从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服务支撑的战略要求出发,依托上海长三角经济群的发展,抓住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用互联网思维推进优化宜兴市服务业的发展,以结构调整、转型发展为主线,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外包、信息电商、物流四大支柱服务业,培育壮大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科技服务3个新兴服务业,优化提升特色生活服务业,走传统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拓展化之路,实现科技公共服务模式,以使宜兴市服务业在“十三五”期间,产业发展量质齐升。 1.优化提升商贸业,细化商圈定位,创新商贸形态
在“十三五”期间,宜兴市应当应继续发挥传统商贸已有优势,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在已形成的“一主两翼”的商业格局下,继续完善高铁站前广场等多个特色商圈的总体城区商业框架,进一步细化商圈定位,创新传统商贸业态,引入水域生态理念,进一步完善东氿新城商业休闲水街建设,将 “小巷经济”等理念引入商圈,培育特色商业街,大力挖掘节庆、旅游等综合消费潜力,积极开发夜间经济。按照“建成一批、建设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继续大力推进专业市场和重点项目建设。
2.壮大生产性服务业
宜兴市应当充分利用相邻地区优势产业,运用“补链”思维,延伸规划相应配套产业链条,完善区域产业布局,形成产业集聚,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业和现代物流业。针对长三角产业升级对现代物流的强大需求,以“三路”运输为基础,构筑多样化物流枢纽,建设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融现代仓储、多式联运、电子商务于一身的区域性物流集聚区。同时,按照“外引内育,以外为主”的发展思路,细化宜兴市服务外包产业内容,走专业化品牌化之路,提量增速,引进重点项目,确立“两区两集群”的发展模式,争创省级示范服务外包基地。最后,应当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重点建设城东新区“金融一条街”和金融信息数据库,加强金融创新,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解决担保坏账问题。
3.拓展新兴服务业
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培育形成新兴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市场的生产组织、商业运营模式创新,加快启动电子商务“1234”工程,依托现有载体“远东买卖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加快电商保税区的建设,推进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电子商务与休闲旅游、紫砂等文化产业的融汇发展,将宜兴打造为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新区,完成从文化强市到文化名市的转变。此外,以“国际化”、“生态化”的健康养老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战略重点,深度发展精品民宿类度假项目,形成常态化、精品化、候鸟式的度假旅游养老结合的一体化健康、养老产业模式,积极推进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
4.稳定发展房地产业,完善网络化、专业化社会服务
大力发展科技信息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科技政策咨询、项目管理、信息发布、投融资担保和专利代理服务等各类咨询服务。促进中介机构向网络化、专业化发展,到“十三五”末,形成完善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四、促进宜兴市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的保障措施
1.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强化园区载体作用,落实产业政策
宜兴市应当通过合理规划引导,按照市场成群、商贸扎堆、园区会聚要求,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域区现代化、重点镇区配套化的区域分布格局,明确各区域业态以及功能定位及发展特色(如以投影光电为主的宜北文化制造区,以展览交易为主的高铁新城区),统筹优化“重点版块+集聚园区+重点企业”的发展模式,以差异化、专业化发展提升各商圈、专业市场、相关园区的能级,搭建文化出口平台和渠道建设,推进相关优势产业的升级。同时,落实强化产业政策,做好相应配套,为服务业的“超越”发展打造良好环境,加大服务业在用地和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制定科技创新的优惠策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2.重点突出政府产业服务功能,搭建面向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政府应加快建设传输快、安全好的网络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围绕宜兴市电子信息、服务外包等高新产业领域,面向产业集聚明显、要素集中突出的电商产业园,经济开发区等,按照“一地、一业、一平台”模式,搭建面向产业的科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对服务业的支持。建设“陶瓷,电缆”的行业标准设定和检验机构,解决“主辅分离”问题,统一规范市场,制定相关标准,成立宜兴市紫砂文化交易所。
3.重点培育领军型企业,引领企业“走出去”
宜兴市应当重点培育领军型服务企业,优化企业品牌,促进宜兴市服务业集中度和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按照“竞争入围、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促进服务企业向规模化、连锁化、精品化发展,推动宜兴市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实现“裂变扩张”,加快大型特色企业“走出去”步伐,使得宜兴市服务业集中度和竞争力的不断提高,鼓励特色餐饮、医疗保健、民间艺术等服务企业“内外兼修”,在境外设立连锁经营机构,采购、分销、物流中心。
4.加强服务业人才培训,引入优秀高端人才
一方面,政府应加快建设服务外包人才生活配套设施,打造集工作、生活、商务、休闲于一体的人性化“软件社区”和“服务外包社区”,以较好的软硬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入驻,鼓励创业,对服务业紧缺急需领军人物给予政策倾斜;另一方面,建立校企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实行订单式培养。
参考文献:
[1]党亚惠.从宜兴紫砂谈传统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J].今日之苑,2012.2
[2]邢娟.宜兴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J].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2012.2
[3]郑志来.江苏省“一带一路”战略融合发展路径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