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育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美育对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美育的意义和知识经济时代美育途径的新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育美术教育艺术教育
[作者简介]张超军(1969- ),男,河南商丘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油画创作与美术教学。(河南商丘476000)
[中图分类号]G40-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7-0182-01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育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美育也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但由于对美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狭隘性,从而导致当前的美育存在诸多问题。
著名艺术家廖静文曾深刻地指出:“美育,不但使一个人的艺术天赋和潜在能力得到开发与培养,更重要的是能使一个人从小就在美的创造与美的追求中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这些对于少年儿童的成长,特别是对于他们的志趣、品格与人格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育的目标是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审美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认识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本文就美育的重要意义和知识经济时代美育途径的新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知识经济时代美育的重要意义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美育的重要意义。
1.美育是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美育有着独特的功能。因为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随着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商品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逐渐超过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成为主导价值。这就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不仅要有经济头脑和技术眼光,而且要有文化头脑和美学眼光。国外有学者预测,21世纪世界上最大的两个产业是信息产业和艺术产业。我国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发展文化产业和艺术产业有着广阔的前景,这很可能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需要培养创新人才,而美育对于提高人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协调发展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特殊作用。
2.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正确认识美育同德育、智育的关系,充分发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美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中美术教育中的美育思想对提高人的思想品质、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净化人的灵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是一种心灵感应艺术,靠手的灵巧来表达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恶、丑的鞭笞。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思想是通过绘画的“三维”空间表现出来的。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思想是否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关键是“内容和主题”能否达到高度统一,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交融是否协调完美。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美术中的每一种技能表达得越精确,学生对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认识就越深刻,鉴别能力就会越强,思想和心灵就会越纯净。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建立与现代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美育是情感教育,对于陶冶人的情操,疏导人的情感,协调人的情绪,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突出的功效。美育不单是单纯地学知识,也不单是讲授技法的艺术教育,而是通过美学、艺术史、艺术创作等方式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教育。因此,要坚持以学科为基础的美育,将美学知识渗透到艺术及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如果不开展艺术教育,学校审美教育就容易空洞、抽象。除了體验、感知、创造性之外,美育还能培养观察能力。美术作为美育重要的途径和方式,它和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四大门类。但从本质来说,美术是一种精神意识创造的产品,就中小学美术来看,作品欣赏占主导地位,美术欣赏是审美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美术体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环节。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功能不在于理论说教,而主要在于通过形象的感染与激发效能,启发学生的意识与情意的活动,从而达到提高思想品德与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我们说美育可以辅德,但德育不能替代美育,美育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把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
3.加强美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实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音乐、美术在升学考试之外,它们都只是“装饰品”和“点缀物”。众所周知,一个没有良好艺术修养的人,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离开文化艺术修养,素质教育结构就会出现致命的缺陷。前段时期,社会上出现“追星族”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去应试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美育。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取决于高素质人才,而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实施全面的教育。可以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们要树立没有美育就不是素质教育的观念。我们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美育,以艺术课为骨干学科,课内课外相结合,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人、培养人,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结合的审美教育。在“语言美、心灵美、仪表美、环境美”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知识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知识经济时代美育途径的新要求
1.主动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主动地投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美术课的学科优势,通过美术作品的画面形象,让学生看到“形”,体验到“情”,感受到“美”。每欣赏一幅作品,都应该让学生进行细心观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对作品中一个个特定空间进行理解、展开想象,使学生仿佛进入了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
2.强化感受性。在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到社会上、家庭中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成为审美的主体,使学生通过感官与心智进行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在形象的感染中感受到社会生活中蕴涵着的美。
3.着眼发展性。美术课要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出发,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观察、感受、思考、升华都要教给学生欣赏、理解的方法。我们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用美学理论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评价,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创造美,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美育基础。
4.渗透教育性。美育过程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书是为了育人,学习是为了成才,美育不能只看到它的娱乐、消遣功能,必须强调它的政治、道德功能。在美育过程中要突出审美心理,继而形成审美心理定式,使学生的人生境界得到升华。情感是中小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美育正是以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使学生从感受形象出发,在观察和欣赏中“入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情感为动因,以爱国主义教育为起点,以审美教育为手段,通过感受“美”去激发“爱”,从而把美育的教育性渗透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美育中,我们要坚持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重点,着眼发展性;以情感因素为动因,渗透教育性;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从各个侧面,构建美育的“立交桥”。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以“发展”和“教育”的眼光摆脱各种审美误导,注重培养学生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把美育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美育是与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的,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坚持探索各种新途径,才能接受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提出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育美术教育艺术教育
[作者简介]张超军(1969- ),男,河南商丘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油画创作与美术教学。(河南商丘476000)
[中图分类号]G40-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7-0182-01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育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美育也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但由于对美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狭隘性,从而导致当前的美育存在诸多问题。
著名艺术家廖静文曾深刻地指出:“美育,不但使一个人的艺术天赋和潜在能力得到开发与培养,更重要的是能使一个人从小就在美的创造与美的追求中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这些对于少年儿童的成长,特别是对于他们的志趣、品格与人格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育的目标是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审美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认识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本文就美育的重要意义和知识经济时代美育途径的新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知识经济时代美育的重要意义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美育的重要意义。
1.美育是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美育有着独特的功能。因为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随着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商品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逐渐超过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成为主导价值。这就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不仅要有经济头脑和技术眼光,而且要有文化头脑和美学眼光。国外有学者预测,21世纪世界上最大的两个产业是信息产业和艺术产业。我国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发展文化产业和艺术产业有着广阔的前景,这很可能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需要培养创新人才,而美育对于提高人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协调发展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特殊作用。
2.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正确认识美育同德育、智育的关系,充分发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美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中美术教育中的美育思想对提高人的思想品质、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净化人的灵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是一种心灵感应艺术,靠手的灵巧来表达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恶、丑的鞭笞。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思想是通过绘画的“三维”空间表现出来的。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思想是否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关键是“内容和主题”能否达到高度统一,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交融是否协调完美。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美术中的每一种技能表达得越精确,学生对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认识就越深刻,鉴别能力就会越强,思想和心灵就会越纯净。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建立与现代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美育是情感教育,对于陶冶人的情操,疏导人的情感,协调人的情绪,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突出的功效。美育不单是单纯地学知识,也不单是讲授技法的艺术教育,而是通过美学、艺术史、艺术创作等方式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教育。因此,要坚持以学科为基础的美育,将美学知识渗透到艺术及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如果不开展艺术教育,学校审美教育就容易空洞、抽象。除了體验、感知、创造性之外,美育还能培养观察能力。美术作为美育重要的途径和方式,它和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四大门类。但从本质来说,美术是一种精神意识创造的产品,就中小学美术来看,作品欣赏占主导地位,美术欣赏是审美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美术体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环节。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功能不在于理论说教,而主要在于通过形象的感染与激发效能,启发学生的意识与情意的活动,从而达到提高思想品德与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我们说美育可以辅德,但德育不能替代美育,美育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把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
3.加强美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实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音乐、美术在升学考试之外,它们都只是“装饰品”和“点缀物”。众所周知,一个没有良好艺术修养的人,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离开文化艺术修养,素质教育结构就会出现致命的缺陷。前段时期,社会上出现“追星族”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去应试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美育。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取决于高素质人才,而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实施全面的教育。可以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们要树立没有美育就不是素质教育的观念。我们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美育,以艺术课为骨干学科,课内课外相结合,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人、培养人,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结合的审美教育。在“语言美、心灵美、仪表美、环境美”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知识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知识经济时代美育途径的新要求
1.主动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主动地投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美术课的学科优势,通过美术作品的画面形象,让学生看到“形”,体验到“情”,感受到“美”。每欣赏一幅作品,都应该让学生进行细心观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对作品中一个个特定空间进行理解、展开想象,使学生仿佛进入了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
2.强化感受性。在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到社会上、家庭中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成为审美的主体,使学生通过感官与心智进行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在形象的感染中感受到社会生活中蕴涵着的美。
3.着眼发展性。美术课要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出发,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观察、感受、思考、升华都要教给学生欣赏、理解的方法。我们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用美学理论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评价,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创造美,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美育基础。
4.渗透教育性。美育过程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书是为了育人,学习是为了成才,美育不能只看到它的娱乐、消遣功能,必须强调它的政治、道德功能。在美育过程中要突出审美心理,继而形成审美心理定式,使学生的人生境界得到升华。情感是中小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美育正是以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使学生从感受形象出发,在观察和欣赏中“入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情感为动因,以爱国主义教育为起点,以审美教育为手段,通过感受“美”去激发“爱”,从而把美育的教育性渗透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美育中,我们要坚持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重点,着眼发展性;以情感因素为动因,渗透教育性;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从各个侧面,构建美育的“立交桥”。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以“发展”和“教育”的眼光摆脱各种审美误导,注重培养学生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把美育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美育是与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的,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坚持探索各种新途径,才能接受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提出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