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人的大公益心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85695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菲,南阳双利钢构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2020年“南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阳市“三八”红旗手,南阳市志愿者协会优秀理事,方城县第五届道德模范,方城县脱贫攻坚青年先锋……
  黄菲,温婉清秀的江浙姑娘,大眼睛,见谁都先笑……
  一堆闪亮的称号,一个娇小的身躯。这看似不对等的元素,却恰到好处集于一身,诠释着大爱与情怀。这个身材娇小的女人,有着一颗硕大的公益心。这颗心,从故乡江浙落地生根在异乡的河南;这颗心,百折不挠仍初心不改;这颗心,在最微小的时候起步,在新冠疫情生死考验的关头发力;这颗心,还将揣着善良、阳光、温暖和祝福,走向远方,走向未来……
  2013年,机缘巧合,黄菲带着美好的期盼来到了方城,准备开始一段新生活。
  作为一个出生在南方的70后姑娘,黄菲接受了比较传统而严谨的家庭教育。黄菲的故乡江浙一带,是改革开放后较早发展起来的地区之一,也是公益慈善氛围比较浓厚的地方。黄菲大学毕业之后,在一家港资企业里工作,有机会接触到了公益慈善活动。黄菲利用自己的工作优势,收集了很多工厂的尾货,和同伴们冒着酷烈的阳光,拿着围巾、拖鞋,走上街头,进行义卖。短短的一天时间,就筹到了22764.3元人民币。她们把这些钱捐给了慈善总会。那种能够帮助到别人的幸福,让大家开心极了,也让黄菲一下子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所在。就在那一刻,黄菲心里种下了一棵公益的小树苗。
  初到方城创业,黄菲遇到了很多困难:远离家乡和亲人,生活环境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生疏;业务的开展和市场的开拓;还有孩子们的教育问题等。种种压力集于一身,不仅累,而且茫然。黄菲常登上QQ,有意识地去寻找身边的公益组织。那时,方城第一家“爱衣行”公益组织刚刚建立,那种亲切而熟悉的感觉,让黄菲满血复活。开设“爱心粥铺”,创办公益餐厅,参与组建“蓝天救援队”,一直到引进并组建方城的义工联合会。可以说,黄菲是方城最早的公益人之一,一路见证了方城公益组织的发展、壮大,也收获了很多感动。
  2015年,方城五高一位叫王平的女孩,突然患上了白血病,病情恶化,肾脏衰竭,可家里已是山穷水尽。黄菲和同事去看望她的时候,小女孩说:“我一定会积极面对,等待肾源,坚决打败病魔。叔叔阿姨你们放心吧!”还笑着和黄菲拉钩。可就在黄菲四处筹备善款的时候,女孩的病情却急剧恶化,永远地离开了。这件事成了黄菲心头永远的痛。每当想到王平,黄菲都深感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像沙漠中渴望水分和食物的迷途者,而她做得太少、太慢,黄菲要加快步伐,做得更快、更多、更好。
  2016年,柳河镇有个叫张秋芳的同学,母亲因患尿毒症去世,父亲身有残疾,家里房倒屋塌。父亲带着她租住在赵河街一所破旧的民房里。黄菲来到她家,看到了一个小钵子盆里,扣着俩小小的鱼尿泡。原来,她父亲在鱼市上,从别人扔掉的杂碎里扒拉出来这个,拿回来当腥荤了。黄菲忍着心酸,掏出一千块钱,对张秋芳说:“你只管好好学习,争取考上高中,我一对一资助你。”张秋芳非常聪明、上进,现在已经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了。黄菲常和她聊天,關注她的成长,给她留言:“稳住,丫头,人生的路还长着呢!”黄菲觉得,对于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自己有责任帮助她认准方向,走稳脚下的路。
  这些年,黄菲为爱衣行公益协会捐款,为身患重病、独自抚养两个弃婴的张广琴捐款,为古庄店李家印村修路,为凯旋城爱心粥屋运营出钱出力,与二十余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等。几乎每一年,在济困帮扶方面她都要支出好几万。朋友们开玩笑说黄菲是扶贫路上的“铁娘子”。
  可黄菲知道,自己并不铁。首先,作为女性,她性格柔弱,人很传统,不喜欢也不擅长与人沟通、交流,有了委屈总是憋在心里,宁肯自己忍受。另外,黄菲的生意规模一般,挣钱有限。为了支持她,老母亲跟着也来到方城,打理生活,接送孩子,全心全意地帮她;她的弟弟则分担了生产上的全部事务,全天候吃住在厂。她自己整天忙得像高速运转的陀螺。最紧张的时候,连续36个小时没有休息,累得眼窝发青、金星直冒,差点一头栽倒。但黄菲助人的初心却从未动摇过。
  2019年除夕,黄菲看着放假后的工厂,计划着节后怎么开局。不曾料想,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武汉封城,全民禁足。毗邻湖北的南阳,最早被卷进了严防死守的抗疫大潮中。每天,坐在家里的黄菲,从电视上、手机上,关注着全县、全省乃至全国的抗疫信息。黄菲看到,为了迎击病毒,勇士们冒着危险,逆向而行,守在医院,守在卡口,巡视在空荡荡的道路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可是疫情那么严峻,抗疫物资那样稀缺,他们的危险尽在咫尺。黄菲的心每天都被紧揪着。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祖国的危难关头,这是人类的生死存亡之际,黄菲在想自己能做点什么。
  黄菲首先想到的,是生产一批钢板房捐到卡口。可是因为禁行,仅仅让工人返厂,就是巨大的困难。黄菲只好先汇报给指挥部的领导,说明思路,请求给开绿灯。通过多方沟通和协调,才打通了工人返厂的路径。机器轰隆隆地响起来了,焊接一闪一闪地亮起来了,第一架钢板房做成了,装车了,上路了,运往卡口,落地在最需要的地方。当黄菲看到传回的镜头中,大家搓着僵硬的双手,笑容满面往屋里搬的时候,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这小小的钢板房,挡住了寒风,给舍小家、顾大家的逆行勇士们送去了温暖。这就是黄菲的价值,这就是生命的意义,这就是黄菲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是黄菲作为女性柔而不弱的力量。黄菲和工人兄弟们,吃住在厂区,夜以继日,加班加点,争取生产出更多的钢板房,回报给方城,回报给这片她深爱的热土。
  正当钢板房生产如火如荼的时候,县里各个医院抗疫物资告急。县医院的领导忧心如焚:口罩告急、防护服告急、消毒液告急……可是到处都在告急,去哪里买啊?黄菲想到了那些昔日的伙伴们,想到了故乡的亲人朋友们。她发动老家的资源,让大家帮忙找资源,找口罩,找防护服。她给国外的同胞们拨通了一个个越洋电话。黄菲已顾不上这巨大的支出会给来日复产带来多大的困难。有国才有家,先渡过眼前的难关再说。她不假思索,她义无反顾,她觉得自己责无旁贷。同事,澳大利亚、斯里兰卡、马来西亚……黄菲一个一个地发微信或打电话央求、拜托。一直都很坚强、不轻易掉泪的黄菲,开始还能陪着笑,说着祖国的难,说着方城的难,可是说着说着就哭了,电话那头的人也哭了。
  亲人们发动起来,利用一切力量来帮黄菲,帮助祖国。他们买来口罩、防护服,辗转多个城市和港口,运到国内。黄菲像珍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盯着货物的运输信息,焦急地等待着、盼望着。每一段抵达都历尽艰难。别说在国外,就算一个普通的收货地址,都有着不寻常的故事:因为不让个人接收,黄菲只好填写为中医院,再辗转去取,回来后分散开来,捐给县里的医院、捐给蓝天救援队、捐给出现了疑似病人的乡镇、捐给社区……
  在方城的抗疫史上,拐河是个重灾区。先后两次出现病例。人们提拐河色变。当板房需要运去的时候,司机和工人都面有难色。黄菲说:“别怕,我先走,你们跟着。”黄菲开着车,带着口罩和防护服。当黄菲他们来到方城鲁山交界处的卡口,守护在那儿的公安、医疗、志愿者们,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领导们说:“小菲啊,特殊时期,就不握手了,感谢你啊,给大家送来了温暖和力量,方城人民都记得你,全国抗疫也记得你。”政协白洁主席给黄菲打来电话:“黄菲啊,你是政协委员的优秀代表,你是政协的骄傲啊……”
  整个抗疫期间,从板房到口罩,从防护服到消毒液,从县城到乡村,从医院到卡口,黄菲捐助的资金将近45万。这对黄菲来说是很大的一笔钱,也给企业后来的复工生产造成了压力。可在当时,黄菲根本没有考虑这些。古代商人弦高,尚且能够在国家危难之际,用自己宝贵的耕牛,免除了一场战争灾难。今天的黄菲,在国家、民族危难当头,能够出一份力,这是时代给黄菲出的一道考题,是时代对黄菲的要求,是领导们对黄菲的培养结果,也是黄菲的公益初心,更是做为女性的黄菲,能够撑起一片天空的骄傲和自豪。她捐出的是物资,花费的是金钱,高尚起来的却是情操,成就的是问心无愧的人生。这特殊的抗疫之年,也是黄菲此生的高光时刻。
  黄菲感谢自己的亲人、朋友、领导、同志。在祖国抗疫取得决定性胜利、全世界抗疫曙光显露的时刻,黄菲怀着美好的祝福,希望国家富强和谐,人民安居乐业。黄菲也愿意用一己之力,带动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公益行列,守住初心,担当使命,创建文明方城,让这人间变得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孙燕丽
其他文献
凭爱好,他走上了这条钢笔画之路。  凭追求,他痴迷执着数十年不改初心。  凭勤奋,他把聪慧与灵感几乎发挥到极致。  一路走来,心血与汗水交融,成果与荣誉相称。  全国闻名钢笔画家,王鹏当之无愧!  王鹏,江苏姜堰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钢笔画联盟会员,泰州市侨联书画院理事,泰州市姜堰区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泰州市三水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学苑出版社签约钢笔画家,《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杂志社特邀画家
期刊
一天,正在单位上班的我,忽然接到脱贫户王仙的电话:“兄弟啊,我住院了,你到嫂子家帮我找出脱贫小蓝袋,把脱贫手册、户口本、医疗本找齐,有空你给送来,没空找人捎来,我报销医药费用需要。”原来,王仙老嫂子因患低血糖、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忽然晕倒了。邻居发现后,她被120救护车送到河南省人民医院新蔡县豫东南分院抢救。醒来后,王仙非要护士给我打电话。我一边答应,一边安慰她:“老嫂子,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
期刊
春夏之交,桂西边陲,晴空万里,白云悠悠。  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但见三面环山的村庄,群山含黛,鲜花连片。层层梯田间,不同颜色的格桑花竞相开放,烂漫如海,翩翩蝴蝶入花丛,嗡嗡蜜蜂采蜜忙,一派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遍地的鲜花,与周边的翠峦、贯穿而过玉带似的鉴河相映生辉,勾勒出一幅美不胜收的田园画卷。  徜徉其间,微风吹过,朵朵鲜花摇曳生姿,争奇斗艳,红的、粉的、紫的、绿的,伴随着微风的旋律,时而聚合、时
期刊
北京从春秋时期的蓟城开始,绵延三千余年至今——历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余年建都史。近日,邱华栋以其多年研读北京史料与实地踏访经验为依托,写成独特视角下的北京城市发展史《北京传》。其创新之处在于,他能以北京城的不断变化发展为着眼点,从时间与空间的纵横对比中,展现伟大首都的千年兴衰演变脉络。其间,再现了无数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与景观,又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京华烟云被史海钩沉,在历史视域中一次次倾听千年以来的时
期刊
石油人站在比山还要高的钻塔,汗水顺着脊梁滴入井口,流入地心,成了大地的泉眼。这些铁人王进喜的后裔们,他们看山,不看山高,不看山的巍峨,看山的重量,他们把肩头作了大山的底座,深知责任重于山。  ——题记  西进,西进!挺进焦石,挺进中国首个实现商业开发的页岩气主战场。  江汉石油工程钻井二公司太需要这块“涪气”之地,对于一个外闯市场的钻井公司,他们舍近求远,沿着石油的中轴线延伸到更荒凉的沙漠戈壁,甚
期刊
2013年12月20日晚8时30分,中央电视台一台综合频道正在现场直播“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大会实况,央视名嘴白岩松、敬一丹联袂主持。第五位上台领奖的是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柏枝乡杨桥村村民沈昌健,主持人介绍说:“梦想天开。‘油菜花父子’的追梦路——农民沈克泉、沈昌健35年研究超级杂交油菜,感动中国……”颁奖词是:“父亲留念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埋在不远的山上。30多年花开花谢,两代人
期刊
“昔日淮河湾,艄公泊破船;今天淮河边,全是青草滩。滩上草肥美,养殖能赚钱;牧羊又放牛,还看霍元山。”  传唱中的霍元山何许人?当地一养牛大户也。  说他是当地人,又不全是。  当年,霍元山的曾祖父为了生存,拖家带口,一路逃荒,辗转来到三河尖镇常岗村五组。落了户口,扎下根,一家人从那以后便定居于此。  三河尖濒临淮河,土地肥沃,水产资源丰富,只要夏季没有洪水泛滥、白浪滔天,这就是个能养人、留人的地方
期刊
在苍莽的黄土塬上,朱家涧村只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间一个小小的褶皱。这里山山相连,一条成都平原的古蜀国五代蜀王中,曾经有一个赫赫有名的鱼凫王,他将都城建在现温江区万春、柳城一带。建都后,他下令广植柳树作为国界,鱼凫古都杨柳依依,史称柳城。今温江城北鱼凫城遗址尚存。鱼凫亡国后,每年鱼凫城依然万柳迎春。隋代建万春县,民间称柳城,因水道迁移,县城南迁,即今柳城;唐代更名温江。因县内种柳风俗长期盛行,故柳城的
期刊
“感谢余书记对我们家的关心、关怀和照顾,我和妻子都患有疾病,没有余书记帮我们危房改造、安排公益岗位,孩子上学要不实行‘两免一补’,我们一家的日子真不知道该怎么过下去。”说这话的是河南省泌阳县铜山乡上邵村杨庄组49岁的杨书德。本来已经脱贫的他,因为和妻子两人双双患病,生活又走向了贫困的边缘。  本着脱贫路上一户都不能少的原则,余书华对杨书德一家称得上是百般照顾。余书华尽己所能地想出了许多办法,坚决不
期刊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2020年2月17日晚上,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士苏玉锋和安阳市人民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主管护士李卫红夫妻俩在家中交谈时,才知道彼此为援鄂抗疫不约而同地都报了名。  自抗击新冠病毒战疫打响以来,夫妻二人就一直关注着武汉的信息。青春的热血,加上职业的敏感,使夫妻俩感到:应该上阵了。苏玉锋多次和同事说:“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疫情就是命令,关键时刻,要勇于担当,支援武汉!”援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