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从理论上看,战后主要经济学派都主张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相结合。从实践上看,市场经济结合有为的政府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成功的必要条件。房地产市场调控应该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辅之以行政手段。文章从理论角度阐释市场和政府在经济体制中的定位,即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更好发挥作用,并以房地产市场调控为例进一步解释。
[关键词]政府;市场;房地产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51 0163
1 引 言
我们对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认识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践而不断深化。十一届三中全会继续遵循计划经济路线,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十二大主张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计划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仍然强调国家对资源配置的主导地位。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直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前苏联和东欧为代表的国家,推行计划经济,强调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忽略市场的作用,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寻租和腐败盛行,与经济发达国家差距加大。另外一些以巴西和阿根廷为代表的国家主张自由化、市场化,忽视政府作用,实施休克疗法,导致经济停滞不前。只有以韩国为代表的少数经济体,既强调市场主导作用,又发挥政府调节作用,成功地由低收入进入高收入国家。
2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基础
自从1776年《国富论》问世以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成为经济思想史的核心问题,不同经济学流派因为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而区分开来。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主义学派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个体(消费者和厂商)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会使社会福利提高,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市场通过价格调节资源配置,是资源配置的唯一手段。政府的职责是提供公共服务,不能干预市场。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证明市场存在局限性,有时会失灵。1936年凯恩斯《通论》的问世,标志凯恩斯主义学派的产生。他们认为,政府应该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积极干预市场运行,以便纠正市场失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政府竞相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学派。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产生了滞胀,凯恩斯主义对此束手无策。新古典主义重新回归,认为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源,应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肯定政府介入的必要性,同时把政府活动限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凯恩斯主义吸收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和政策主张,发展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认为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并非完全排斥,而是有机补充,相互协调。当经济萧条衰退时,政府应当实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干预;当经济繁荣稳定时,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应当占据主导地位。以市场设计理论(Market Design)为代表的当代最前沿经济理论主张把市场和政府的作用结合起来,认为只有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够建立充满活力和有序的经济形态。
3 房地产市场调控中的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连同上下游几十个产业一起主导中国经济发展。但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住房价格涨幅过快,甚至高于同期的国民收入增长幅度。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在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甚至翻倍增长。
自2010年起,政府几乎每年都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但收效甚微。上述调控政策,分别针对当时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短期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在中长期并没有抑制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房地产价格,归根到底是由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房价快速上涨,是供求严重失衡造成的。显然,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我们应该重视“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更好发挥作用”这个指导性原则,尊重市场规律,改变过度依赖行政性手段的宏观调控。
影响我国住房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从1978—2012年,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 5倍,年均实际增长7 4%;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 8倍,年均实际增长7 5%。另外,大量隐形收入和灰色收入未被统计。高、中、低收入家庭分别趋向于投资性、改善性和刚性需求。其次,城镇化进程。国家发改委的报告指出,中国2014年城镇化率到55%,远低于发达国家90%的水平。国家统计局《2012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人数逐步增加,截至2012年年末,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比上年增加983万,增长3 9%。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2014年将达到727万。半数以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未来都将在城市就业,会产生巨大的刚性住房需求。最后,货币超发。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9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107 74万亿元,约为当年GDP的两倍。由于国内缺少投资渠道,国外投资又受到限制,大量流动性涌入房地产市场,推动房价快速上涨。
从住房供给角度讲,住房价格决定于土地价格,土地价格对房价的影响程度已经达到35%~55%(杨波、杨亚西,2005)。影响我国土地价格的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土地制度。二是土地财政。中国指数研究院报告指出,土地出让金从2005年的0 6万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3 3万亿元,累计增长5 7倍,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比例从不及40%上升到60%以上。在客观上,地方政府受益于高房价,因为高房价不仅带来较高的财政收入,还能够推动当地GDP的增长。
市场的作用不可替代,政府的作用是为市场的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弥补市场失灵的不足。政府应当推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房制度,保护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进行房地产税制改革,抑制投资性需求。总之,政府不要频繁使用宏观调控手段,而应进行制度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4 结 论
必须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经济体制,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更好发挥作用。如果能这样做,中国经济还可以保持比较快速的发展,到2020年左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水平上翻一番,成为中高收入经济体。
参考文献:
[1]廖英敏 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市场,2012(20)
[2]林毅夫 经济发展战略与公平和效率[J].宏观经济研究,2005(10)
[3]林毅夫 解读中国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杨瑞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易宪容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纠结与政策走向[J].财经界,2012(3)
[6]詹丽华,朱嘉晔 基于新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对三方博弈的探析[J].中国市场,2013(20)
[关键词]政府;市场;房地产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51 0163
1 引 言
我们对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认识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践而不断深化。十一届三中全会继续遵循计划经济路线,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十二大主张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计划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仍然强调国家对资源配置的主导地位。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直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前苏联和东欧为代表的国家,推行计划经济,强调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忽略市场的作用,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寻租和腐败盛行,与经济发达国家差距加大。另外一些以巴西和阿根廷为代表的国家主张自由化、市场化,忽视政府作用,实施休克疗法,导致经济停滞不前。只有以韩国为代表的少数经济体,既强调市场主导作用,又发挥政府调节作用,成功地由低收入进入高收入国家。
2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基础
自从1776年《国富论》问世以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成为经济思想史的核心问题,不同经济学流派因为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而区分开来。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主义学派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个体(消费者和厂商)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会使社会福利提高,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市场通过价格调节资源配置,是资源配置的唯一手段。政府的职责是提供公共服务,不能干预市场。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证明市场存在局限性,有时会失灵。1936年凯恩斯《通论》的问世,标志凯恩斯主义学派的产生。他们认为,政府应该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积极干预市场运行,以便纠正市场失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政府竞相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学派。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产生了滞胀,凯恩斯主义对此束手无策。新古典主义重新回归,认为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源,应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肯定政府介入的必要性,同时把政府活动限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凯恩斯主义吸收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和政策主张,发展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认为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并非完全排斥,而是有机补充,相互协调。当经济萧条衰退时,政府应当实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干预;当经济繁荣稳定时,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应当占据主导地位。以市场设计理论(Market Design)为代表的当代最前沿经济理论主张把市场和政府的作用结合起来,认为只有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够建立充满活力和有序的经济形态。
3 房地产市场调控中的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连同上下游几十个产业一起主导中国经济发展。但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住房价格涨幅过快,甚至高于同期的国民收入增长幅度。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在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甚至翻倍增长。
自2010年起,政府几乎每年都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但收效甚微。上述调控政策,分别针对当时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短期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在中长期并没有抑制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房地产价格,归根到底是由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房价快速上涨,是供求严重失衡造成的。显然,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我们应该重视“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更好发挥作用”这个指导性原则,尊重市场规律,改变过度依赖行政性手段的宏观调控。
影响我国住房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从1978—2012年,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 5倍,年均实际增长7 4%;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 8倍,年均实际增长7 5%。另外,大量隐形收入和灰色收入未被统计。高、中、低收入家庭分别趋向于投资性、改善性和刚性需求。其次,城镇化进程。国家发改委的报告指出,中国2014年城镇化率到55%,远低于发达国家90%的水平。国家统计局《2012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人数逐步增加,截至2012年年末,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比上年增加983万,增长3 9%。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2014年将达到727万。半数以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未来都将在城市就业,会产生巨大的刚性住房需求。最后,货币超发。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9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107 74万亿元,约为当年GDP的两倍。由于国内缺少投资渠道,国外投资又受到限制,大量流动性涌入房地产市场,推动房价快速上涨。
从住房供给角度讲,住房价格决定于土地价格,土地价格对房价的影响程度已经达到35%~55%(杨波、杨亚西,2005)。影响我国土地价格的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土地制度。二是土地财政。中国指数研究院报告指出,土地出让金从2005年的0 6万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3 3万亿元,累计增长5 7倍,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比例从不及40%上升到60%以上。在客观上,地方政府受益于高房价,因为高房价不仅带来较高的财政收入,还能够推动当地GDP的增长。
市场的作用不可替代,政府的作用是为市场的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弥补市场失灵的不足。政府应当推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房制度,保护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进行房地产税制改革,抑制投资性需求。总之,政府不要频繁使用宏观调控手段,而应进行制度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4 结 论
必须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经济体制,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更好发挥作用。如果能这样做,中国经济还可以保持比较快速的发展,到2020年左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水平上翻一番,成为中高收入经济体。
参考文献:
[1]廖英敏 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市场,2012(20)
[2]林毅夫 经济发展战略与公平和效率[J].宏观经济研究,2005(10)
[3]林毅夫 解读中国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杨瑞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易宪容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纠结与政策走向[J].财经界,2012(3)
[6]詹丽华,朱嘉晔 基于新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对三方博弈的探析[J].中国市场,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