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动态储量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ck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原油价格是最敏感因素,低油价时期,常规油田经济极限产量增大而PD储量减少,操作成本是最关键因素;评估单元、递减曲线类型、评估初始点、递减率是SEC动态储量评估合理性的重要因素。该研究成果对其他油田公司评估SEC动态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SEC动态储量;储量评估;关键因素
  0 引 言
  SEC储量具有天然的资产属性,且与油田经营管理、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在油价较高的时代,油田公司处于盈利状态,SEC储量对经营形势的影响尚未显现,因此,储量的资产属性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1评估单元划分
  辽河油田是具有三大类12亚类岩性储层类型、19套含油层系、10种油藏类型、5种油品性质、多种开发并存的复式油气田,储量评估单元划分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在以曙光、欢喜岭等油田级别作为储量的评估阶段,不同岩性、不同油藏类型、不同油品性质、不同开发方式的油藏混杂在一起,产量变化规律研究合理性差,递减类型确定难度大,导致评估结果出现误差,原油价格、操作成本差别较大导致评估参数确定的合理性难以把握,储量评估结果难以体现低油价、高成本的超稠油特殊性。
  目前,通过精细划分储量评估单元,有效地解决了整体评估阶段存在的诸多问题,突出了新的开发方式、新技术带来的开发模式变化,评估参数取值符合油田开发规律,评估结果更符合油田实际。
  1.1 同一油藏不同岩性应分别评估
  变质岩潜山油藏的储量和產量约占辽河油田的12%,在兴隆台、边台、静安堡等油田均有一定产量规模。由于变质岩裂缝性储层的特殊性,开发规律与砂岩油藏差别较大,因此,形成规模后应作为独立单元单独评估。如静安堡油田的砂岩和潜山石油地质储量、产量各占50%(表1),静安堡潜山油藏的产量递减率高于以注水开发为主的砂岩油藏递减率,以这2个单元评估能客观反映开发效果,使评估更具合理性。表2为以按油藏类型评估和整体评估方式得到的PD储量,由表2可知,虽然按油藏类型划分的PD储量略小于整体评价结果,但是能够体现油田开发规律的变化。
  1.2 不同油品性质应单独评估
  曙光油田是一个具有稀油、普通稠油、超稠油等多种油品性质的油田,由于不同油品的油价差异较大,经济极限产量不同,油田整体评估不合理。表3为曙光油田储量评估结果。由表3可知,曙光油田按油品划分评估的PD储量为2 678×104t,而按照整体评估则为2 836×104t,按油品划分评估的PD储量小于按油田整体评价结果,能体现油品售价变化。
  1.3 规模转换开发方式的单元应单独评估
  齐40块于1998年开展蒸汽驱先导试验,2005年进入蒸汽驱工业化开发,2008年150个井组全部转驱,转驱后产量不断上升,预计采收率可达到60%,与继续蒸汽吞吐相比,提高采收率26个百分点。2005年至2009年该区块处于热连通和驱替初期,2009年齐40块原油产量占原评估单元欢喜岭的40%。为体现规模转换开发方式提高采收率从而增加PD储量,2010年开始独立评估。
  图1为蒸汽驱油藏评估结果。由图1可知,热连通和驱替阶段初期递减规律与蒸汽吞吐阶段相同,递减率为11%;进入蒸汽驱替阶段,递减阶段符合指数递减,递减率为8.8%。2010年齐40块作为独立单元评估PD储量为428×104t,评估的总可采量为1 998×104t,与中国的技术可采储量2 203×104t相匹配,待蒸汽驱递减率与蒸汽吞吐相近时,再合并到原评估单元整体评价。
  2开发动态因素
  开发动态因素主要包括递减类型选择、评估初始点、递减率等。
  2.2.1 递减类型选择
  PD储量评估方法主要有容积法、产量递减曲线分析法、类似水驱曲线法和油藏数值模拟等,最常用方法是产量递减曲线分析法。该方法是产量与时间的指数关系式,具有计算方便、参数直观、计算结果风险最小的特点,可直接判断递减率的取值是否合理,经济极限和矿权期限可直接在评估图上读出,评估结果可达到较高的置信度,能满足SEC对PD储量的基本要求。
  递减曲线类型分为指数递减、双曲递减、调和递减[11]。指数递减形式适用于投入开发时间较短的油藏,产量对数与时间呈直线关系,产量递减速度快;调和递减形式适用于开发末期的油藏,递减率小、产量变化小;双曲递减曲线介于指数递减和调和递减之间,递减指数n较难确定,需通过与类似油田或区块类比获取。当递减率、评估初始点一定时,不同的递减类型对PD储量评估的影响较大。因此,开展储量评估时要在分析开发动态的基础上谨慎选取递减曲线。
  2.2 评估初始点
  评估初始点是评估基准日(一般为12月31日)的当月原油产量,而不是油田开始出现递减时的原油产量。评估初始点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原油生产正常的情况下,应选择基准日的产量,但如果评估基准日当月开展酸化、压裂等措施或关井较多,而导致生产不稳定或产量波动较大,应根据开发现状和下步工作合理确定评估初始点。评估初始点越高,PD储量越大,二者呈线性关系。油价对其影响程度较低。
  2.3 递减率
  递减率是根据油藏动态分析和产量变化规律确定的,若变化规律不明显,可以利用井组或单井递减率代替。图2为不同递减率下油价与PD储量变化关系曲线。由图2可知:不同油价下递减率对PD储量的影响差异较大,当油价低于1 807 元/t时,递减率对PD储量的影响较小;当油价不低于1 807 元/t时,递减率对PD储量敏感性较强,是影响PD储量的重要因素。
  3结论
  在储量动态评估中,应根据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和产量开发规律研究现状,精细划分储量评估单元,合理选择产量递减曲线类型、评估初始点、递减率等重要参数,实现评估结果与油田实际开发规律相符合,使SEC动态储量客观、准确。
  参考文献:
  [1] 王永祥,段晓文,徐小林,等.SEC准则证实储量判别与评估方法[J].石油学报,2016,37(9):1137-1139.
  [2] 张浩,王国栋,朱高明,等.上市储量评估中经济因素[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2):80-82.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如今的中国石油化工管道安装时,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比如说:安装技术、 安装环境以及具体的施工材料等等。就此引发工艺管道在安装环节中发生林林总总的质量问题, 这种情况徒增了日后施工化工管道管理中风险度。如果未能在第一时间做好处理工作, 极有可能对一所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全面探讨石油化工工程中工艺管道安装施工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 
期刊
摘要:J区稠油油藏是中国西部第一个整装工业化开采的稠油油区,区内共五套开发层系,为典型的复式油藏,经过30多年的开发与探索,已成为浅层稠油开发的开拓者,针对稠油开发的难点问题,形成了稠油开发的四大特色技术。探索出稠油油藏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的技术路线及技术方法,实现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   关键词:J1-J5区;;开发;评价  一、油藏概况  J1—J5区位于克拉玛依市东北约40km处,构造位置位于克
期刊
摘要:黄金带于楼热河台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稳产难度大,扩大措施规模增产与经济效益差成为开发中主要矛盾,为此建立油井增产措施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地质情况采用最适宜的增产技术措施,减少措施投入风险,实现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黄于热油田;经济效益;措施有效率  黄于热油田在地质构造上位于辽河坳陷盆地东部凹陷,含油气丰富,主要含油层系为东营组和沙河街组,属于中孔-低渗透性储层,含油面积42.11km2
期刊
摘要:濮城油田是一个典型的含盐油气富集区,盐岩主要发育在沙河街组,沙三段表现尤为突出。盐岩与同期沉积的砂岩表现为长消关系,可以与生油岩共生。盐岩在油气运移中发挥油气盖层或侧向封堵层的双重作用,与断层、砂岩、泥岩造就了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在盐岩发育带富集了大量油气,濮城油田文、卫、濮结合部就是典型的发育较好的盐岩层沉积。  关键词:濮城油田;掺水化盐  一、 掺水化盐方式研究背景:  油井化盐是日
期刊
摘要:为提高低产油气井产能,延缓压裂减产速度,在分析重复压裂技术原理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强制压裂改造重复压裂技术,以提高压裂产量。先计算满足导裂要求的最大极限压力,再用研制的水溶性导裂剂抑制原始裂缝内的压力,直至压力达到导裂要求的压力条件,从而实现强制导裂转向,增加导裂改造量。  关键词:低产油气井 ;裂缝转向 ;重复压裂 ;转向剂  引言  低产油气井经过一段时间的压裂后,裂缝逐渐消失,减产
期刊
摘要:低渗透度油田存在储层物性相对较差、注采关系困难的情况下建立,伴随老井生产和开发时间年限的延长,地层压力不断减小,压裂效果难以得到保障,致使多数油井存在供液能力较弱、低产率和无效。针对该领域以进一步提高地层蓄能能量水平为研究目标,通过对蓄能压裂工艺方式的综合评价、蓄能介质的选择,以及对蓄能液利用量的综合优化,研究已经形成了一种蓄能压裂工艺技术并广泛应用于Y油田,压后一个单井的累增油量大约是普通
期刊
摘要:地下储气库回采的关键技术就是实现天然气的绝热节流效果,技术人员通过节流产生的冷效应并从而实现了天然气的脱水。另外天然气在脱水之后,其露点也与绝热节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并且该技术对于天然气的技术效果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通过对地下储气库天然气回采节流脱水技术的应用分析,才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节流脱水制度,实现了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的应用。  关键词:地下储气库;天然气;节流脱水  大型的地
期刊
摘要:现代固井工艺起源于19世纪初,经过100多年发展,技术水平日臻完善,针对不同类油藏储层特征,形成多套固井工艺技术。本文在对固井基本条件及技术要求分析基础上,对常规固井工艺技术进行分析,包括插入法固井工艺、分级固井工艺、预应力固井工艺等,重点对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进行研究,对油井固井工艺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主题词:固井工艺 工艺技术 分析研究   1.前言  现代固井工艺起源于19世纪初,Ha
期刊
摘要:采油工程作为一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系统性工程,通过对技术进行优化,能够有效提高采油效率以及系统效率,还可以降低油气集输成本,提高管输效率。随着我国原油消耗量的增加,当前的采油工程和采油工艺难以满足油田开发的现实需求。客观上需要对采油工程技术进行创新和优化,努力拓宽采油技术思路和采油方法。从本质上提高我国采油工程技术水平。文章以此为背景,对常用的采油技术进行了阐述,对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进行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炼油化工企业存在的各类安全应急管理问题,结合自身管理经验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就如何提升炼油化工企业安全应急管理现状提出相关见解。  关键词:炼油企业;化工单位;安全应急;管理措施  前言  一、炼油化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1、相关应急救援物资准备不足且无法做到及时补充  安全事故发生,相应应急救援物资是否齐全是保证安全应急顺利的重点。通过查询相关国内颁布制度,炼油化工企业应就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