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地区养老保障私有化改革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文章从拉美地区养老保障制度的覆盖面、管理成本与投资收益率、宏观经济效果、预防贫困与社会公平等几个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制度选择模式本身不无关系。在总结拉美国家改革教训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要注意的问题。
清代今文经学与主流意识形态程朱理学的关系耐人寻味。从学术脉络看,清代今文经学家与程朱理学的关系前后有较大变动。庄存与、刘逢禄、宋翔凤等主今文而不废理学,兼尊意味甚浓。龚自珍、魏源长于经世,不满于理学现状,但不一味否定。戴望、王闾运、廖平则对程朱理学表现出明确的反叛倾向。康有为出入理学,援西学注《四书》,力图扬弃与改造程朱理学。今文经学家对程朱理学的看法,从求复“义理之常”到言“义理之变”,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他们在政治思想上从谋求“变法”到“变道”的历程,既说明程朱理学渐失人心,又显示出儒家传统内部蕴含“自改
“编史要务,首在采集史料,广收确证,以为依据。因为历史科学之殿堂必须岿然耸立于丰富、确凿、可靠的史料基础上,不能构建于虚无缥缈之中。”惟其如此,国家清史工程正式启动后,在着手编纂卷帙浩瀚的主体工程——新编《清史》的同时,便及时设立了《文献》、《档案》、《编译》等丛刊,
本文从文化史的视角,分析青年戴震的经学方法论的形成。首先探讨商人与科考的大背景,说明戴震的边缘性格。戴震采取了极不寻常的字书方法,掌握了解读经典的原创方法。青年戴震于十年之间(1740—1750)发展出了一套字词学,专门的经学知识方法论,以及对于经典研究的整体评价的系统,并将其总结于《与是仲明论学书》中。本文对这一关键文本进行双向历史解读:读者是镜的历史脉络分析以及作者戴震的方法论系统分析。结论强调戴震方法论的客观性已超越其时代,并反思检讨了青年戴震学术形成的几种诠释。
戴震是乾嘉学术的领军人物,他从徽州乡野来到京师后,以素衣秀才的身份在很短时间内就"声重京师,名公卿争相交焉",其学术何以迅速得到认同,是当今学术界悬而未解的问题。文章通过梅文鼎、梅瑴成、江永、戴震等对待西学问题的考察,说明戴震在前人的基础上以"中学"替换"西学"的特有方式,使人耳目一新。其学术地位的迅速确立,与他在"西学东渐"的学术变革时期,适时地顺应了朝廷的文化心态有关,由此也凸显了传统士大夫在学术与政治之间的艰难应对。
贵州省在“十五”期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坚持财政投入足额到位,加强宣传教育和利益导向,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促进人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