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对2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患者静脉缓慢注射胺碘酮150mg,随后以0.5~1.0mg/分维持静脉滴注。观察心室率的控制、心房颤的转复,以及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静脉注射胺碘酮后心室率明显下降,其中19例患者(79.2%)在24小时内转为窦性心律,房颤转复率2小时为45.8%,24小时为79.2%,48小时为87.5%。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对AMI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明显。
关键词 胺碘酮 心肌梗死 心房纤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35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9年3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快速心房颤动患者24例,既往无心房颤动病史,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52~80岁,平均66.4±8.5岁;心肌梗死部位:前壁15例,前间壁2例,前壁并下壁3例,下壁1例,下壁并后壁1例、并右室2例。心功能(Killip)分级:Ⅰ级5例,Ⅱ级6例,Ⅲ级10例,Ⅳ级3例。上述病例除外药物及电解质紊乱所致房颤,血钾为3.2~4.9mmol/L。
方法:均首先静脉缓慢注射胺碘酮150mg,然后以0.5~1.0mmol/分维持静脉滴注,若心室率控制不理想,观察15分钟后再重复静脉注射1次,75~150mg。至房颤转复后停止静脉用药。用药中未合并应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治疗过程中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同时给予抗凝、抗血小板、稳定斑块、改善心肌供血、营养心肌等对症治疗,心功能衰竭者给予硝普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
观察指标及疗效:持续心电血压监测,每日记录心电图,观察用药前后心室率及血压变化,症状体征改善,窦性心律恢复情况。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
結 果
疗效:窦性心律转复2小时为45.8%(11/24),24小时为79.2%(19/24),48小时为87.5%(21/24),72小时为91.3%(22/24)。2例出现停药后复发,经静脉追加胺碘酮后转复为窦性心律。
心室率与血压情况,见表1。
心功能情况:用药前有19例患者为Killip分级≥Ⅱ级,除2例因急性肺水肿及心源性休克死亡外,其余在房颤控制后结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对症治疗下,心功能明显改善。有4例血压偏低,经多巴胺治疗后,血压升至正常。
不良情况:有2例出现长间歇,停药后在半小时内消失;3例出现转复后窦性心动过缓,停药后改善;2例出现静脉炎,改为深静脉注射并经局部物理处理后好转;2例死亡,1例死于急性肺水肿,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10%~15%,与窦性心律相比,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病死率增加2倍,主要集中在梗死后第1周[1]。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是降低房室传导速度,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延长不应期,阻断钠通道及内在钙通道,还能抑制ATP敏感的钾通道不应期,阻断折返激动的作用,所以对于房产的转复及心室率的控制均有利;同时胺碘酮具有α、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的作用,可减少外周阻力,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不影响心肌收缩力,可改善心肌供血而不加重心力衰竭,这对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庞新权,牛文革,屈云兰.胺碘酮与地而硫卓控制快速心房纤颤心室率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2007,2(7):396-397.
关键词 胺碘酮 心肌梗死 心房纤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35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9年3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快速心房颤动患者24例,既往无心房颤动病史,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52~80岁,平均66.4±8.5岁;心肌梗死部位:前壁15例,前间壁2例,前壁并下壁3例,下壁1例,下壁并后壁1例、并右室2例。心功能(Killip)分级:Ⅰ级5例,Ⅱ级6例,Ⅲ级10例,Ⅳ级3例。上述病例除外药物及电解质紊乱所致房颤,血钾为3.2~4.9mmol/L。
方法:均首先静脉缓慢注射胺碘酮150mg,然后以0.5~1.0mmol/分维持静脉滴注,若心室率控制不理想,观察15分钟后再重复静脉注射1次,75~150mg。至房颤转复后停止静脉用药。用药中未合并应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治疗过程中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同时给予抗凝、抗血小板、稳定斑块、改善心肌供血、营养心肌等对症治疗,心功能衰竭者给予硝普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
观察指标及疗效:持续心电血压监测,每日记录心电图,观察用药前后心室率及血压变化,症状体征改善,窦性心律恢复情况。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
結 果
疗效:窦性心律转复2小时为45.8%(11/24),24小时为79.2%(19/24),48小时为87.5%(21/24),72小时为91.3%(22/24)。2例出现停药后复发,经静脉追加胺碘酮后转复为窦性心律。
心室率与血压情况,见表1。
心功能情况:用药前有19例患者为Killip分级≥Ⅱ级,除2例因急性肺水肿及心源性休克死亡外,其余在房颤控制后结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对症治疗下,心功能明显改善。有4例血压偏低,经多巴胺治疗后,血压升至正常。
不良情况:有2例出现长间歇,停药后在半小时内消失;3例出现转复后窦性心动过缓,停药后改善;2例出现静脉炎,改为深静脉注射并经局部物理处理后好转;2例死亡,1例死于急性肺水肿,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10%~15%,与窦性心律相比,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病死率增加2倍,主要集中在梗死后第1周[1]。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是降低房室传导速度,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延长不应期,阻断钠通道及内在钙通道,还能抑制ATP敏感的钾通道不应期,阻断折返激动的作用,所以对于房产的转复及心室率的控制均有利;同时胺碘酮具有α、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的作用,可减少外周阻力,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不影响心肌收缩力,可改善心肌供血而不加重心力衰竭,这对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庞新权,牛文革,屈云兰.胺碘酮与地而硫卓控制快速心房纤颤心室率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2007,2(7):396-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