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摩建交58年再添新篇章,回沪援摩医生2万里思“亲”

来源 :友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forc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和摩洛哥两国元首于(2016年)5月11日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摩洛哥王国关于建立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开启了两国58年建交史上的新篇章,其中内容涉及到了援摩医疗队。在中国派遣援摩医疗队跨过40周年,迈向41年之际,上海市友协60周年纪实片资料组采访了三位回沪援摩医生,回忆中国医疗队员与摩洛哥医护人员、患者之间,在长期接触中结下如亲人般的情谊。
  上海援摩队入驻偏远山区,“非洲后花园”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部,东接阿尔及利亚,南临撒哈拉沙漠,西濒浩瀚的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是地中海人大西洋的门户,被誉为“非洲后花园”。
  中国人遥望摩洛哥,一千人的眼中有一千个不同印象。在文学爱好者眼中,它是三毛笔下的浩瀚撒哈拉;在资深影迷眼中,它是《北非谍影》中的浪漫之城卡萨布兰卡;在旅行者眼中,它是蓝白小镇舍夫沙万,或是冬暖港市阿加迪尔,又-或是老城巷陌菲斯。
  然而,对于上海援摩医疗队员,面临更多的是问题,诸如饮食、气候、沟通、文化差异等等。据悉,上海医疗队队员应受援方的要求,多数被安置在摩洛哥中小城市、边远地区乃至戈壁荒漠。塔扎地区是其中之一,地处里夫山和中阿特拉斯山交接处的隘口,高山地带,远离海洋,炎熱、干旱气候漫长,特别是夏天,最高温度可达45qc 48qc,上海援摩医疗队员在如此环境中,坚守2年,700多个日夜,肩负起救死扶伤的重任。
  125岁,援摩医生成功挑战高龄麻醉病例
  麻醉医生陈弘,回忆援摩期间最大的一次挑战,是给一名出生于1887年、患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病人做全身麻醉,回顾当时的经历,陈医生用“挑战极限”四个字形容。
  2012年6月的一个早晨,陈弘接到医院的电话,速赶至手术室,此时现场已炸开了锅,当地医护人员正激烈争论,有人摊手,有人摇头,有人耸肩。一名麻醉护士看到陈弘如见救星,忙向他倒苦水“这病人对我来说太困难了,我很害怕,我不想做”。
  国内医院对高龄病人的术前评估严格谨慎,一般情况下,需要心内科、呼吸科、麻醉科和骨科组成专家组,共同讨论协商,制定手术麻醉方案。在所有检查结果得到肯定,以及具备备血、有创检测等应急措施下,才能对病人进行全身麻醉,实行手术。此外,因骨科病人术后需长期卧床,发生肺部感染及褥疮的概率大,可能导致病人全麻后来不及下床走动,已过不了肺部感染这一关。然而,在这个偏远山区的摩洛哥山城,几乎找不到一台像样的监护仪,更不提能在缜密先进的实验室内进行检查。陈弘面前只有粗糙不全的检查报告,如何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面对全屋子十几双眼睛的期望,以及麻醉护士双手合十暗示他放弃,陈弘安慰在场同事,“不要紧,我会处理的”。他再次拿起病历,详细地检查每一张化验单,包括心电图、胸片,并反复对病人望、触、叩、听,一边问候老人,观察他的反应,再询问老人最近的进食,从中了解水电解质情况,以判断他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程度。经检查,老人除了有点耳背,其他反应尚灵敏,大致评估是ASAⅢ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Ⅲ级系施行手术和麻醉有一定的风险),心功能2~3级(2级是“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3级是“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估计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多年,营养状况中等。
  诚然,老人的年龄与麻醉风险系数成正比,为了让老人能有机会再次站起来,陈弘决定迎接挑战。他先给病人快速预扩充血容量,取坐位,择进针,顺利穿刺,清亮的脑脊液缓缓滴出,接上配有低比重的麻药在20秒内匀速推入,然后让病人左侧卧位,维持5分钟后平卧,使麻醉平面有效地控制在左侧肢体,最大限度地减少麻醉对循环呼吸的影响。待麻醉平面固定后,备上急救药,一步不离身地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
  手术全程顺利进行,术中老人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均保持稳定。完毕后,麻醉护士难掩惊喜:“病人太稳定了,什么辅助药都没用,比年轻人还稳定”。手术医生一脱下手套,兴奋地给陈弘一个摩洛哥式击掌,“谢谢陈,真是奇迹啊”。
  5小时,援摩女医生争分夺秒,从死亡线上拖回产妇生命
  妇产科医生蔡瑾,是2011年-2013年中国援摩队驻塔扎地区成员,也是同批12名援摩队员中唯一的女医生。妇产科是援摩医疗队最忙的科室之一,蔡瑾医生一天最多要做13台手术,当地医院设施环境跟不上,产妇、患者多到挤不进病房,不得不在走廊加床。
  说到援摩期间印象最深刻的经历,蔡医生回忆起2012年冬天的那个傍晚,6点左右,她如往常交接完工作,准备回宿舍休息。此时,医院门口从救护车抬下一名女患者,脸上无一丝血色,已处于重度昏迷状态。经检测,该妇女子宫破裂大出血,胎死宫内,失血性休克,命悬一线。蔡医生一边唤人把病人推进手术室,一边叫上当地助产师与护士,临时组成了6人抢救小组,从推出B超室到准备工作再到上台动手术,仅用了不到10分钟。
  手术台上,产妇纹丝不动地躺着,血压量不出,呼吸停了,心跳微弱,眼见衣服多且厚,一件件除去太耗时,怎么办?剪了!手臂静脉注射,扎不进,怎么办?找准颈静脉穿刺输液,下针!
  一切准备就绪,亟待解决一个最棘手的问题:产妇是RH阴性血,也就是俗称的“熊猫血”,而医院血库仅存一袋200ml红细胞血悬液,一袋100ml血浆。怎么办?手术继续,先止血,备用鲜血不够,速派人去菲斯紧急调血,手术进行了1个多小时,子宫修补很成功,终于,血止住了,但这场没有硝烟的生命争夺战仍未结束。菲斯离塔扎较远,救命血迟迟未到,蔡医生急中生智,巧用两瓶代血浆,维持血液循环,守在产妇身边,不离半步观察病情,并不间断地输入几路液体及升压药,直到深夜11点,熊猫血的“接力赛”终于交棒,产妇有救了。
  此时,摩洛哥医生蕾拉,来到蔡医生身边,握着她的手,说“你回去休息,接下来的工作交给我”。连续三天的救治,第四天下午,病人终于苏醒了。当得知面前的中国人就是抢救她的主治医生,她拉着蔡瑾的手不停亲吻,并不断重复着一句阿拉伯語,“谢谢你”。   以患者为本,立“四不许”规矩,援摩医生打造中国眼科“金字招牌”
  眼科医生吴惠国,从医33年,两年援摩,他以精湛的医术及过硬的人品,在塔扎医院留下了响当当的口碑与威信。两年内,吴医生在塔扎医院立下了“四不许”规矩:不允许医药代表进入他的诊室,不允许接受摩洛哥人的礼物,不允许拿着他的医生图章做营私的事情,不允许肆意篡改他的手术计划。“四不许”规矩已逐渐影响了摩洛哥当地的医护人员。
  回忆援摩期间最感动的时刻,吴医生坦言一位75岁摩洛哥退伍老兵向他行军礼。行礼老人原患有严重白内障,导致混浊的眼眸已见不到一丝曙光,他多次向当地医生提出手术请求,却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为由,屡次遭拒。吴医生得知此病例,决定给老人一个摆脱全盲的机会,凭借他多年的经验,给他做了白内障手术和人工晶体植入,使得原本已被黑暗包围的他,重见了光明。当老人眼上的最后一层纱布被揭开,他缓缓睁开了眼睛,隐约见到了吴医生模糊的身影,并逐渐清晰,老者突然挺起佝偻的脊背,右膝高高抬起,脚重重跺了下地板,同时,右肘抬起,手指并拢,刷地一下,向吴医生行了一个标准的摩洛哥军礼。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情此景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2年2万余里,上海援摩医生跨洲传递“亲情”,与摩洛哥人心连心
  对于陈弘医生而言,在摩两年间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与当地孩子相处的时光。他说工作之余,喜欢看着广场上的摩洛哥孩童追逐戏耍,喜欢看那些天真的笑容在他们脸上绽放。当孩子们跑得累了、渴了,会直奔他怀里,毫不客气地喝光他手边的饮料,回他一个纯真烂漫的表情,继续玩耍,或是吃力地爬上陈医生的膝头,用幼嫩的小脸和他来个bisou(贴面礼)。
  初到摩洛哥,陈医生最挥不去对女儿的思念,尤其在一天忙碌工作之后,夜深人静之时,他无数次幻想自己,出现在女儿放学时的校门口,体味久别重逢的喜悦,想象着女儿看到父亲时,脸上显露的惊喜表情,奔向父亲的怀抱,久久不愿松手。当陈医生面对记者,回忆此情此景,在诉说中,他双眼湿润了,声音哽咽了。700多个日日夜夜,他逐渐把对2万里之外女儿的爱与想念,转化成对围绕他身边孩童的关怀,他与队友常去山区小学,看望那些依旧饱受饥寒的孩子,带去文具及生活必需品,耐心传授知识,并告诉他们中国在哪里,中国有多大,希望他们都能好好讀书,长大去中国看看。
  40年救死扶伤,中国医疗队援摩铸医魂,谱写中摩一家亲
  5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摩洛哥王国关于建立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提到,“提高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水平,中方继续派遣援摩医疗队,并加强在妇幼保健领域经验交流,推动卫生人员培训并提升其各方面医药能力。”
  据国家卫计委今年2月数据统计,1975年9月,自上海市负责组建的第一支援摩中国医疗队进驻塞塔特省哈桑二世医院,上海市已累计向摩洛哥派出医疗队员166批1652人次。1975年-2015年,中国援摩医疗队共诊治摩洛哥患者约540万人次、收治病人约65万人次,其中手术近45万例。目前,仍有70多名医疗队员在摩洛哥工作。
  从1975年至今,中國派遣援摩医疗队已迈向了第41年,援摩队员与摩洛哥百姓之间的故事,仍在继续。在援摩医生的眼里,与他们朝夕相对的摩洛哥孩子和自己的儿女一样,摩洛哥老人和自己的长辈一样,他们的伤痛、病患,他们的哭声、笑声,他们的过去、未来,无不牵动着援摩队员的心;在那片土地上,两年的援摩经历也给队员们留下了最深刻、最感动、最幸福的回忆。当得知摩洛哥6月1日对华开放免签政策,回沪援摩医生按捺不住欣喜,表示想再回去看看那些质朴的摩洛哥“亲人”。
其他文献
得知李小林会长要带着全国友协办公厅、欧亚部和两个法国公司的代表到全国友协的扶贫点兴县去扶贫,我们赶紧联系有扶贫意向的美国欧喜集团吕勇副总裁一行,共同前往。  欧喜集团总部设在美国芝加哥,有着逾百年的历史,是一家世界知名的农产品及食品加工跨国企业,在全球肉制品深加工领域尤其具有影响力,全球年营业额超过60亿美元。来华至今已是第26个年头。该集團“在中国,为中国”,以及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与
期刊
一直以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的新棋局。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
期刊
重庆地处西南,历史悠久,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其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凭借民间工匠们的智慧与传承,诞生了众多令人惊艳的民间艺术瑰宝。这些精湛技艺和艺术奇葩已经列入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重庆走向世界的一张张厚重的城市名片。  綦江农民版画民族艺术奇葩  地处“渝南门户”的綦江,山川秀美,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汉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等16个民族聚居在这里,使这里的民风民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正是
期刊
2016年12月21日,宋敬武副会长在京会见日本众议院议员、前外务副大臣木原诚二一行,并表示中日两国是近邻,友好交往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45年前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意义重大而深远。宋副会长说,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双方应共同努力抓住這一重要机遇,使其成为促进中日关系持续改善并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木原感谢宋副会长拨冗会见,表示45年前两国先贤们克服困难推动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日中两国互
期刊
2016年12月27日下午,林怡副会长在京會见了新任印度驻华使馆副馆长林凡一行,高度赞扬印度驻华使馆多年来对我会工作的大力支持,积极评价我会与印度驻华使馆合作的交流项目,期待我会在2017年与印度驻华使馆开展更丰富的人文和地方政府交流。  林凡副馆长感谢我会对印度驻华使馆工作的一贯大力支持。林凡副馆长表示,多年来,印度驻华使馆与全国友协保持了多年的良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间交流项目,希望在
期刊
2016年11月3日,李希奎秘书长会见了应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邀请来华访问的亚美尼亚公众院主席马努基扬一行。  李秘书长欢迎马努基扬主席访华并做客友协,向其简要介绍了我会在对外民间交往、促进地方合作等领域开展工作的情况。双方还就“一带一路”建設、中亚两国进一步开展民间友好合作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期刊
近几年来的中美关系有较大变化,双方分歧从国内问题向地缘政治演变,两国全方位竞争加剧。特朗普新政府的中美关系虽将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仍有可能保持在斗争中合作的大方向。  一.中关之间不断发生碰撞,成为“主要竞争对手”  1.两国关系大起大落,但高层会唔发挥“稳定”作用  多年来美国对华政策虽有一个基本的框架,但不稳定。两国关系有如“过山车”,“冷暖”转换,上下摇摆。中美关系的“锺摆”向负面摆动的频率
期刊
“中國彩灯,点亮世界”大型成都彩灯展在美国菲尼克斯展出73天后,于大年初二完美落幕。本次灯展覆盖了美国三大重要节日:感恩节、圣诞节和新年,观众突破30万人次,票房收入达到500万美元,既是一次成功的商业合作,也是成都与菲尼克斯深化姐妹情谊的有力推动。  本次灯展由7个版块构成,展示了超过100组设计新颖的彩灯,让美国民众切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兼容并蓄和成都传统工艺的精美绝伦,并迅速掀起当地观灯热潮。
期刊
由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科技馆、东方网主办的“民相亲心相通——中外友人賀新春”活动暨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录片首映式于1月24日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举行。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周慕尧等启动了首映式。  来自各国驻沪领馆、国外友好城市和组织驻沪机构代表以及在沪外籍白玉兰奖获得者、中方机构等约200余名中外友人参加了纪录片的首映式。中外友
期刊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所有从事民间外交、对外传播的人士的共识。然而,讲完了之后怎么样,其后续效果可否进一步放大,却似乎没引起太大的关注。不过,有一位数十年来锲而不舍地开展“讲故事”公共外交的人,在这方面却做出了创造性的尝试,探索并促成国外主流媒体对中国故事多次进行后续报道,把外媒作为有效延续中国故事叠加发声的“第二声道”,从而形成中国故事海外传播的“链式效应”。  他就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