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江苏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物理教学不管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教学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已经成为众多教师、专家关注的焦点。本文重点关注如何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在教学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对于物理教师而言,充分挖掘物理思维教学的潜能,是培养学生物理抽象思维,改善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抽象思维 课堂教学 高中物理
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恰恰是抽象逻辑思维。比照以往的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又是思维发展的最后一步。显而易见,提高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新课程赋予的重要任务之一。高中物理是一门有着严密逻辑体系的科学理论,对于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初中物理教学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这也是当下所谓初、高中物理“台阶问题”的实质。因而,作为高中物理老师,要特别注意针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和提升,这不仅仅关系到物理教学的效果,也会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认清形势,与时俱进
作为教师,一定要看清时代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学生。而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是有时代前瞻性的,他会认清哪些东西需要教给自己的学生,帮助他们在学习和以后的生活中过得更好。现有的社会情况是,凡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也都比较强。因而对于每个高中毕业生而言,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需要抽象逻辑思维。甚至包括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非常重视逻辑思维。他说:“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體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要得到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以对经验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
其次,从人的生理上看,学生在15岁左右时已经大体完成人脑总重量的96%的发育过程,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心理上,从初二开始了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转化,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同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在语言、文字、数学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为在高中着重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
二、因材施教,逐个突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被看成单纯的认知体。在课堂教学刚开始甚至尚未开始就被人为地按照成绩划分为优秀、中等、差等三个等级,不仅是教师这样认为,学生也如此评定自己。一种错误的观点是,学生在学习成绩上表现出的差异,在某些程度上是先天素质差异造成的结果,即成绩好是天生的聪明,成绩差是天生的愚笨。而课堂教学对于这种成绩差异的改善作用极小或完全不起作用。在这种观念的诱导下,面对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只能以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基准,根据中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和实施教学,而这必然会导致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饱”的状况。这种置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于不顾,只管把既定的知识甚至仅限于与考试有关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一刀切”式教学,完全背离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益处,严重地损害了诸多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应当正视并重视每一位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个要素,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策略,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力求以因材施教的方式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继而在教学上有新的突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着眼于使全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实战演练,寓教于学
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存在的物理现象,对于同一问题,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思维方法。物理学习是在物理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日常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从某种意义来说,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它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上,即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增进,直接推动着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答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答题的过程可以反映学生整个逻辑思维的情况。因此,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智能水平,进行答题思维的训练,达到拓宽思路的效果。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包含着“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学生知识的领会和积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维发展的“量变”过程;在基础上实现的智力或思维的比较明显的、稳定的发展,则是心理发展的“质变”。
总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以达到切实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这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胡卫平.物理思维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
[2]苏富忠.思维科学[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关键词】抽象思维 课堂教学 高中物理
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恰恰是抽象逻辑思维。比照以往的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又是思维发展的最后一步。显而易见,提高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新课程赋予的重要任务之一。高中物理是一门有着严密逻辑体系的科学理论,对于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初中物理教学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这也是当下所谓初、高中物理“台阶问题”的实质。因而,作为高中物理老师,要特别注意针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和提升,这不仅仅关系到物理教学的效果,也会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认清形势,与时俱进
作为教师,一定要看清时代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学生。而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是有时代前瞻性的,他会认清哪些东西需要教给自己的学生,帮助他们在学习和以后的生活中过得更好。现有的社会情况是,凡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也都比较强。因而对于每个高中毕业生而言,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需要抽象逻辑思维。甚至包括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非常重视逻辑思维。他说:“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體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要得到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以对经验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
其次,从人的生理上看,学生在15岁左右时已经大体完成人脑总重量的96%的发育过程,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心理上,从初二开始了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转化,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同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在语言、文字、数学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为在高中着重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
二、因材施教,逐个突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被看成单纯的认知体。在课堂教学刚开始甚至尚未开始就被人为地按照成绩划分为优秀、中等、差等三个等级,不仅是教师这样认为,学生也如此评定自己。一种错误的观点是,学生在学习成绩上表现出的差异,在某些程度上是先天素质差异造成的结果,即成绩好是天生的聪明,成绩差是天生的愚笨。而课堂教学对于这种成绩差异的改善作用极小或完全不起作用。在这种观念的诱导下,面对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只能以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基准,根据中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和实施教学,而这必然会导致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饱”的状况。这种置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于不顾,只管把既定的知识甚至仅限于与考试有关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一刀切”式教学,完全背离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益处,严重地损害了诸多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应当正视并重视每一位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个要素,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策略,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力求以因材施教的方式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继而在教学上有新的突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着眼于使全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实战演练,寓教于学
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存在的物理现象,对于同一问题,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思维方法。物理学习是在物理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日常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从某种意义来说,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它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上,即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增进,直接推动着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答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答题的过程可以反映学生整个逻辑思维的情况。因此,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智能水平,进行答题思维的训练,达到拓宽思路的效果。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包含着“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学生知识的领会和积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维发展的“量变”过程;在基础上实现的智力或思维的比较明显的、稳定的发展,则是心理发展的“质变”。
总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以达到切实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这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胡卫平.物理思维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
[2]苏富忠.思维科学[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