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音乐课重在听、重在体验与感受,而忽视了小学基础教育的工具作用,我认为应该是两者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偏重于哪一个方面,演唱和演奏是最佳的音乐表现方式,乐器进课堂还是学习音乐的最好的方法和手段,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如何突出它的审美功能呢?在技术技巧训练的过程中渗透审美素质的提高,说到底,音乐学习还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因为,我们根本无法割裂技术与审美的联系。
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是课堂里教师和学生在与音乐的共同对话交流中情感得到宣泄、个性得到张扬、人性得到回归,在对音乐的欣赏感受中享受阳光般美好灿烂的生活,爱音乐、爱生活、爱自然、爱民族、爱人类,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追求理想的课堂教学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理想始终在你心中,不断追求,一定会实现!
一、关于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
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只有从教学的过程或状态中通过师生双方的状态及与教学文本的对话交流中得以了解和区分,是否达到了最佳的或理想的教学状态,我们可以通过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其一,从课堂教学直接体现的外在的教学状态看,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亲切,有亲和力、吸引力;教学是否充满激情,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学的过程是否有层次感、有起伏有高潮,能从规范走向自然状态。
其二,从课堂教学反映出来的内在的教学科学性看,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它包括教学是否符合音乐教学的规律,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特点,目标要求是否到位。
二、关于理想的课堂教学方法
音乐从何而来?对于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人作过准确的回答。但无论是歌咏的产生还是乐器的创制,都是出自人类感情冲动的本能。这是因为人类的生活需要有节奏,就像昼夜的循环、潮水的涨落、月亮的圆缺、四季的更替那样。这些节奏在人的肌体中也有同样的反映,这种对节奏的需要是非常奥妙的,这便成为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理论的基础,用自己的身体律动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快乐,使身体成为学习音乐的有效载体。
体态律动不同于韵律体操,也不同于舞蹈。它根本上服从于音乐的指导,强调的是音乐。体态律动打开了音乐教育实践的一个新领域,“没有一种艺术比音乐更接近于生命,可以说音乐就是生命本身”。达尔克罗兹认为,节奏和力度的感受完全依赖于运动,并且能够在人体肌肉系统中找到对应的东西,因此,身体是节奏体验的第一位的载体。体态律动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节奏韵律的直觉本能和对音乐的情绪、表现的感觉,对运动觉的平衡,以及培养有规律的运动神经习惯,训练有节奏的心理。
所以,我认为,只要我们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学习和掌握世界上一些先进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积极开展教学实践研究,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学系统化、科学化,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我们在分析新课程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在唱歌表演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演奏教学、创作教学、综合活动教学方面等结合先进的音乐教学理论,把有关的内容进行梳理,提炼有关要素,创造性地设计出具体详细的研究和操作方案等等。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合理运用,精心设计,一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一定会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三、关于理想的教师教学风格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风格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是否能实现理想的教学状态的首要条件,教师的音乐教学基本功、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功底、教师的文学艺术修养,包括美学、戏剧、建筑、美术、雕塑、电影、舞蹈、书法、曲艺、诗歌、文学等方面的内容也至关重要。当然,教师的教学风格对音乐课堂教学能否体现教学的人文性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教师的人格、态度、方法、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和质量能够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造成的后果是学生消化不了,似懂非懂,音乐作品成了奢侈品。
教学的现状:应该说,音乐作品的可听性是不容置疑的,我们所采用的音乐材料大部分是世界名曲,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考验,并得到大家的认同得以流传至今的,是什么原因影响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呢?现在,我们的唱歌教学基本上是采用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方法进行教学,音乐教学最大的困惑还是欣赏教学,总的来说,唱歌教学要优于欣赏教学。实际上,我们如何在音乐欣赏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欣赏中得到审美体验,在欣赏中丰富情感体验,在欣赏中提高自己的修养,在欣赏中理解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在欣赏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和情感世界,这是欣赏教学的目标。但我们始终充满困惑,找不到一条符合儿童欣赏规律的路。
四、关于教学资源的思考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材的开发者和再生者,材料的选用必须跟时代跟生活接轨,是教材的补充、延伸和拓展,因此应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既有时代性、经典性、生活性的又能得到儿童认同和喜欢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体验音乐的美。从过分重视音乐技能到兴趣、情感、审美、文化的转变,期间经历了人们对音乐教学的再认识过程。音乐是文化,文化包含了技能,但任何一种人类文化都需要一定的技能支撑,离开了技能的支撑,文化的继承便成了一个空壳,人类的思想需要语言文字来说明,过分重视纯文化的思想倾向必将导致对音乐文化的片面了解。人类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工具是什么?是文化工具,是文字、是符号、是语言、是代代相传的技术(生活的、生产的),谁也不能抹杀工具的价值和作用,而且,工具本身的发明创造也体现了人类的情感、智慧与精神,体现人类伟大的思想和创造,这是人类独有的文化特色,这是其他任何物种都不能创造的辉煌的文化,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崇高和伟大。
音乐学科把感受与鉴赏作为音乐学习的首要内容目标是否过分强调了音乐学习的人文性作用?音乐的功能有四个方面:审美、愉悦,益智、辅德,如何实现上述功能,重点是什么?关键是什么?方法是什么?如何处理各种教学上的关系和矛盾?这些都是音乐教学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乐清市清江中学)
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是课堂里教师和学生在与音乐的共同对话交流中情感得到宣泄、个性得到张扬、人性得到回归,在对音乐的欣赏感受中享受阳光般美好灿烂的生活,爱音乐、爱生活、爱自然、爱民族、爱人类,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追求理想的课堂教学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理想始终在你心中,不断追求,一定会实现!
一、关于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
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只有从教学的过程或状态中通过师生双方的状态及与教学文本的对话交流中得以了解和区分,是否达到了最佳的或理想的教学状态,我们可以通过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其一,从课堂教学直接体现的外在的教学状态看,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亲切,有亲和力、吸引力;教学是否充满激情,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学的过程是否有层次感、有起伏有高潮,能从规范走向自然状态。
其二,从课堂教学反映出来的内在的教学科学性看,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它包括教学是否符合音乐教学的规律,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特点,目标要求是否到位。
二、关于理想的课堂教学方法
音乐从何而来?对于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人作过准确的回答。但无论是歌咏的产生还是乐器的创制,都是出自人类感情冲动的本能。这是因为人类的生活需要有节奏,就像昼夜的循环、潮水的涨落、月亮的圆缺、四季的更替那样。这些节奏在人的肌体中也有同样的反映,这种对节奏的需要是非常奥妙的,这便成为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理论的基础,用自己的身体律动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快乐,使身体成为学习音乐的有效载体。
体态律动不同于韵律体操,也不同于舞蹈。它根本上服从于音乐的指导,强调的是音乐。体态律动打开了音乐教育实践的一个新领域,“没有一种艺术比音乐更接近于生命,可以说音乐就是生命本身”。达尔克罗兹认为,节奏和力度的感受完全依赖于运动,并且能够在人体肌肉系统中找到对应的东西,因此,身体是节奏体验的第一位的载体。体态律动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节奏韵律的直觉本能和对音乐的情绪、表现的感觉,对运动觉的平衡,以及培养有规律的运动神经习惯,训练有节奏的心理。
所以,我认为,只要我们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学习和掌握世界上一些先进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积极开展教学实践研究,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学系统化、科学化,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我们在分析新课程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在唱歌表演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演奏教学、创作教学、综合活动教学方面等结合先进的音乐教学理论,把有关的内容进行梳理,提炼有关要素,创造性地设计出具体详细的研究和操作方案等等。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合理运用,精心设计,一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一定会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三、关于理想的教师教学风格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风格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是否能实现理想的教学状态的首要条件,教师的音乐教学基本功、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功底、教师的文学艺术修养,包括美学、戏剧、建筑、美术、雕塑、电影、舞蹈、书法、曲艺、诗歌、文学等方面的内容也至关重要。当然,教师的教学风格对音乐课堂教学能否体现教学的人文性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教师的人格、态度、方法、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和质量能够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造成的后果是学生消化不了,似懂非懂,音乐作品成了奢侈品。
教学的现状:应该说,音乐作品的可听性是不容置疑的,我们所采用的音乐材料大部分是世界名曲,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考验,并得到大家的认同得以流传至今的,是什么原因影响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呢?现在,我们的唱歌教学基本上是采用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方法进行教学,音乐教学最大的困惑还是欣赏教学,总的来说,唱歌教学要优于欣赏教学。实际上,我们如何在音乐欣赏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欣赏中得到审美体验,在欣赏中丰富情感体验,在欣赏中提高自己的修养,在欣赏中理解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在欣赏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和情感世界,这是欣赏教学的目标。但我们始终充满困惑,找不到一条符合儿童欣赏规律的路。
四、关于教学资源的思考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材的开发者和再生者,材料的选用必须跟时代跟生活接轨,是教材的补充、延伸和拓展,因此应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既有时代性、经典性、生活性的又能得到儿童认同和喜欢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体验音乐的美。从过分重视音乐技能到兴趣、情感、审美、文化的转变,期间经历了人们对音乐教学的再认识过程。音乐是文化,文化包含了技能,但任何一种人类文化都需要一定的技能支撑,离开了技能的支撑,文化的继承便成了一个空壳,人类的思想需要语言文字来说明,过分重视纯文化的思想倾向必将导致对音乐文化的片面了解。人类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工具是什么?是文化工具,是文字、是符号、是语言、是代代相传的技术(生活的、生产的),谁也不能抹杀工具的价值和作用,而且,工具本身的发明创造也体现了人类的情感、智慧与精神,体现人类伟大的思想和创造,这是人类独有的文化特色,这是其他任何物种都不能创造的辉煌的文化,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崇高和伟大。
音乐学科把感受与鉴赏作为音乐学习的首要内容目标是否过分强调了音乐学习的人文性作用?音乐的功能有四个方面:审美、愉悦,益智、辅德,如何实现上述功能,重点是什么?关键是什么?方法是什么?如何处理各种教学上的关系和矛盾?这些都是音乐教学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乐清市清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