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都煤业首采工作面矿压特征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weijie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同地区的煤层赋存条件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此而造成的综合机械化开采过程中的矿压显现特征也会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矿区具体的煤层开采主、客观条件,对采场矿压显现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对采场周围应力场分布、顶底板岩层稳定性、支架对围岩的支护效果等进行了研究,掌握老顶的初次断裂步距,对采场来压进行预测预报,并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矿压控制技术措施,来保证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关键词]矿压显现特征 初次断裂步距 矿压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8.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8-0294-01
  1.矿井概况
  山西晋煤集团晋圣三沟鑫都煤业有限公司隶属于山西晋煤集团晋圣矿业投资有限公司,井田面积为5.3698km2,批准开采2号—15号煤层,生产规模为600kt/a。
  井田位于沁水盆地西部边缘,属侵蚀型山岳地貌,井田内地形大致中部高,西部和东部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中部的山包上,标高1380.6m,最低点位于杏峪村东侧的沟谷中,标高约1040.0m,相对高差最大达340.6m。
  2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部,井田内有钻探、井巷工程控制,煤层厚度0.85~2.80m,平均1.83m,井田中部煤层较厚,向东西有逐渐变薄的趋势,在西北部煤层剥蚀出露。稳定可采,煤层结构简单,一般含0 ~1夹泥岩矸,矸石厚度平均为0.20m左右。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砂岩,老顶为深灰色粉砂岩及砂岩,底板为灰黑色或深灰色泥岩和粉砂岩,富含植物化石。
  2.有关采场覆岩活动规律的研究及重要性
  在理论研究方面,我国煤炭系统广大科技工作者也作了大量工作。1981和1983年召开的两次矿压理论研讨会反映出我国矿压理论研究在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回采工作面围岩应力分布和工作面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规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关于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与此同时,许多研究工作者结合生产实际,对矿压预测预报、关于顶板岩层的弹性基础悬臂梁、多种支撑条件下的薄板、松散介质的压力拱及用能量原理作为支护判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见解,建立了砌体梁理论、传递岩梁理论、关键层理论、采场薄板矿压理论、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波动性平衡理论等,促进了矿压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近年来,人们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对采场周围应力场分布、顶底板岩层稳定性、支架对围岩的支护效果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综合机械化采煤理论及技术已取得很大发展,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安全性、经济适用性等已经得到很大提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控制理论技术研究手段、研究成果也有很多。但是,不同地区的煤层赋存条件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此而造成的综合机械化开采过程中的矿压显现特征也会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矿区具体的煤层开采主、客观条件,对采场矿压显现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并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矿压控制技术措施,仍是保证安全高效生产必不可少的前提工作。
  3.顶板垮落距的计算
  3.1 直接顶垮落
  煤层开采后,将首先引起直接定的垮落。回采工作面从开切眼开始向前推进,直接顶悬露面积增大,当其达到其极限跨距后开始垮落。直接顶第一次大面积垮落称为直接顶初次垮落。直接顶初次垮落的标志是:直接顶垮落高度超过1~1.5m,范围超过全工作面长度的一半。此时直接顶的跨距称为初次垮落距。初次垮落距的大小由直接顶岩层强度、分层厚度、直接顶内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所决定,它是直接顶稳定性的一个综合指标。
  3.2 基本顶的断裂
  随着工作面自开切眼开始推进,基本顶达到初次断裂时的跨距称为极限跨距,也称初次断裂步距。掌握老顶的初次断裂步距,对采场来压的预测预报、岩层移动的计算与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计算假设条件:
  由此可知,应该考虑到第1、2层对第1层载荷的影响。第3层由于本身强度大、岩层厚,对第一层载荷不起作用。因此,三沟鑫都煤业2#煤第1层岩层所受载荷为:84.53kPa。
  按剪应力计算,
  显然,由弯矩形成的极限跨距LlT要比剪应力计算结果小的多,常用弯矩来计算。
  4.结论
  通过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对采场周围应力场分布、顶底板岩层稳定性、支架对围岩的支护效果等进行了研究,掌握老顶的初次断裂步距,对采场来压进行预测预报;并且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首采工作面矿压观测从支架圆图仪、综合测站、超前支护测力计、表面位移的数据基本要做到每天进行收集并整理,对采场矿压显现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并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矿压控制技术措施,来保证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其他文献
[摘 要]当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元件(如发电机、线路)或电力系统本身发生了故障危及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时,能够向运行值班人员及时发出警告信号,或者直接向所控制的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以终止这些事件发展的一种自动化措施和设备。实现这种自动化措施的成套设备,一般通称为继电保护装置。本文首先介绍了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然后介绍了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及保护装置的组成,最后简要介绍了继电保护装置的几种类型。  [关键词]继
期刊
[摘 要]在现在以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通信卫星作为一种稳定,可靠和有效的通信手段,将在数字化信息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卫星通信受自身特点的限制和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干扰。本文主要对当前卫星通信系统所面临的干扰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预防卫星通信受干扰的相关策略,对于卫星通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卫星通信 抗干扰 策略  中图分类号:F396.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智能电网是一个完整的,高科技的电力系统,它涵盖了电力的生产,输送,变电,配电以及用电这几个方面,每个方面都需要大量的先进的电力设备。本文对智能电网的电力设备以及技术的发展做了简要的分析,并结合了国内电力系统的特点,指出了智能电网中需要着重发展的电力设备技术。  [关键词]智能电网 电力设备 电力电子技术 储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F4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的蓬勃发展和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一定程度上使生产经营和家居生活的用电量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客观上就带动了电能表的广泛使用和推广,也使得电能表计量被很多电力设施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所日趋重视。但是,由于在计量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和电能表自身存在的不稳定因素,经常会出现误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本文结合电能表的主要性能,对容易产生一些
期刊
[摘 要]当架线电机车经过触发区时,断电区架线断电,实现另一巷道的架线电机车无法驶向触发区所在的运输巷,实现电气闭锁;同时电气闭锁装置发出语音提醒和红灯警示,提醒机车司机和行人,实现轨道运输安全。  [关键词]架空线路 电气闭锁 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8-0289-01  一、概述:  城郊煤矿北翼轨道运输巷是该矿的主要轨道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高原矿山对选矿自动化的具体应用。根据高原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使系统可靠性得到提升,不断的对工艺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使工艺具有的技术指标更加的趋于稳定,从而能够使劳动强度得到降低,还可以使设备的作业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并使各工序的工作效率以及作业能力得以平衡。除此之外,还能够使工作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并使产品回收率以及产量得到提升,成本得到降低,从而对最终
期刊
[摘 要]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作为未来个人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运行轨道比地球同步轨道低得多的一组卫星,实现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信道资源的有限性制约卫星通信发展,进行卫星通信系统无线资源管理研究,建立高效、合理的信道资源分配模型,对提高卫星通信系统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低轨卫星通信系统无线资源管理中信道分配的典型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展望了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
期刊
[摘 要]随着当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依靠现代技术建立起来的测绘技术在煤矿测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极大促进了煤矿测量技术的进步。本文对新型测绘技术介绍的基础上,对其在煤矿测量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并讨论研究了发展前景,以促进测绘技术更好的应用于煤矿的开发。  [关键词]测绘技术 煤矿测量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
期刊
[摘 要]空中管制工作的重要性有目共睹,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行为风险直接威胁到空中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对于维护工作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应引起重视。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分析了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行为风险,同时对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行为特征、行为风险的类型以及基本形成原因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对主要的防范对策以及基本的控制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旨在不断促进空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民航需求量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民航事业的发展。但由于世界各地的飞行密度的增加,飞行安全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这也成为了航空界所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从空中交通管理制度和规划空域两方面对飞行安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空域规划 飞行安全 交通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986.5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