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征。然而,不少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就是夸夸其谈,说的都是空话套话。再加上思想品德课课时少,中考又是开卷考试,因此一些学生、家长甚至部分思想品德教师对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那么,怎样才能摆脱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窘境,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本真,从而打造高效课堂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转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态度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知道设置这门课程的科学性、必要性。要给学生讲清楚,社会上违法犯罪现象的出现,归根到底是人的思想品德出了问题。要学生谨记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名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师更要端正教学思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征服学生、以饱满的教学热情感染学生,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回到正确轨道上。
二、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虽然思想品德课内容浅显易懂,但上课时学生往往一脸茫然,究其原因,是课前预习不足造成的。在思想品德课中,有些内容是需要课前搜集资料的,有的内容是需要向生活扩展的。因此,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调查走访、观察思考、上网查阅资料,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教材的每一课都安排有简答题、探究题,学生课前预习时思考了,在课堂上听讲时更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鸣,教学效果较好。
三、讲究导入艺术。使学生渐入佳境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导语在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它既像一首优美乐曲的引子,又像一场精彩大戏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调动思维、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和创设情境的作用。精美得体、简洁生动、风趣幽默的导语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然,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如故事导入、漫画导入、名言警句导入、时政导入等。导入是一门艺术,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愉快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中。
四、用心把握教材,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表现;教材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思想品德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分为二辩证地看问题。教师的认识不能模糊,对于学生提出的现实生活中的腐败、道德沦丧等现象既不要回避,也不要含糊其辞地回答,更不要散布消极言论,而要向学生讲明这是事物发展中的正常现象,要看主流,社会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教师在把握和通晓教材编排体系的基础上,还可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优化、重组。教材具有普遍适用性,教材顺序不等于教学顺序,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打破教材体系,优化重组教材内容,反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五、构建生活化课堂。让学生的智慧闪光
所谓生活化课堂,就是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将生活场景与课堂教学内容对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自主生成知识。生活化课堂的构建,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注重课内外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如在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改革开放的薪时代》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将课前采访爷爷童年的生活情境搬到课堂上,让一位学生扮演爷爷、一位学生扮演孙子,来比一比他们童年生活的不同。学生由于课前准备充分,表演得生动逼真,课堂上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真正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使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朗诵会、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六、结课做到妙笔生花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结课环节与导入环节一样,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万众一心奔小康》一课结尾时,我让学生课后描绘一幅蓝图:再过二十年,我们的祖国会是什么样的面貌?你们的孩子又会过上怎样幸福的生活呢?问题提出后,每一个学生的脸上都浮现着灿烂的笑容,内心被幸福的感觉和美好的憧憬所激荡。
一、转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态度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知道设置这门课程的科学性、必要性。要给学生讲清楚,社会上违法犯罪现象的出现,归根到底是人的思想品德出了问题。要学生谨记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名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师更要端正教学思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征服学生、以饱满的教学热情感染学生,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回到正确轨道上。
二、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虽然思想品德课内容浅显易懂,但上课时学生往往一脸茫然,究其原因,是课前预习不足造成的。在思想品德课中,有些内容是需要课前搜集资料的,有的内容是需要向生活扩展的。因此,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调查走访、观察思考、上网查阅资料,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教材的每一课都安排有简答题、探究题,学生课前预习时思考了,在课堂上听讲时更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鸣,教学效果较好。
三、讲究导入艺术。使学生渐入佳境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导语在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它既像一首优美乐曲的引子,又像一场精彩大戏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调动思维、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和创设情境的作用。精美得体、简洁生动、风趣幽默的导语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然,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如故事导入、漫画导入、名言警句导入、时政导入等。导入是一门艺术,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愉快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中。
四、用心把握教材,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表现;教材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思想品德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分为二辩证地看问题。教师的认识不能模糊,对于学生提出的现实生活中的腐败、道德沦丧等现象既不要回避,也不要含糊其辞地回答,更不要散布消极言论,而要向学生讲明这是事物发展中的正常现象,要看主流,社会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教师在把握和通晓教材编排体系的基础上,还可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优化、重组。教材具有普遍适用性,教材顺序不等于教学顺序,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打破教材体系,优化重组教材内容,反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五、构建生活化课堂。让学生的智慧闪光
所谓生活化课堂,就是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将生活场景与课堂教学内容对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自主生成知识。生活化课堂的构建,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注重课内外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如在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改革开放的薪时代》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将课前采访爷爷童年的生活情境搬到课堂上,让一位学生扮演爷爷、一位学生扮演孙子,来比一比他们童年生活的不同。学生由于课前准备充分,表演得生动逼真,课堂上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真正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使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朗诵会、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六、结课做到妙笔生花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结课环节与导入环节一样,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万众一心奔小康》一课结尾时,我让学生课后描绘一幅蓝图:再过二十年,我们的祖国会是什么样的面貌?你们的孩子又会过上怎样幸福的生活呢?问题提出后,每一个学生的脸上都浮现着灿烂的笑容,内心被幸福的感觉和美好的憧憬所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