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入语,即“开场白”,又称导语,它是教师在讲授新课前精心设计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段简单明了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短则一两分钟,长则不超过三五分钟。优秀的导入语如桥梁,衔接新知识和旧知识,引导学生向着预定的思维方向前进。课堂导入语,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一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导入语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设计导入语应注意的问题和原则
⒈使用导入语注意的问题
(1)导入语设计切忌过于冗长。教师设计导语是为了把学生带入新课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掌握课本知识。但是如果过于冗长,会导致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侃侃而谈,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晕头转向的局面。
(2)导入语切忌不务真求实。有些教师不从教学内容出发,只追求语言的华美精彩,在课堂上大肆宣扬语言的艺术性,结果学生听后转瞬即逝,并未认真琢磨思考。这样学生反而不能轻松地学习,还会降低导语的实效性。
(3)导入语切忌生搬硬套。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课堂导入方式。对不同教材和教学内容,导入方式要不一致;即便是相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对不同的班级导入方式也要不一致;相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相同班级,有时也要不停地变换导入方式,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⒉遵守的原则
(1)情。“情”即激情,通过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如临其境。在上新课时,教师用声情并茂的导入语,让学生产生共鸣,能很快带领学生进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中去。这样,以“情”促学,以“情”促教,我们的教学就容易多了。
(2)精。导入语是每节课的开场白,不是教学内容,而是为了引出这堂课要讲解的教学内容。因此,导入语必须简短、精练。
(3)疑。好的导入语应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探索欲,并能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因此,导入语要具有启发性。在导入语中巧设疑问正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4)巧。导入语语言简练且概括, 但因语文学科的内容丰富多样,文体不同,风格不同,这就决定了导入语的设计形式是多元性的。导入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不同的爱好,力求选材巧妙、新鲜、富有吸引力。
(5)趣。幽默、诙谐、风趣的导入语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能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并能在趣味中引导学生把握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二、初中语文有效导入语的设计策略
⒈悬念导入
设置悬念,提出质疑,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如在讲解鲁迅的《孔乙己》前,先提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本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都对里面的人物形象深表同情,对当时的社会封建制度深恶痛绝。鲁迅先生曾经讲过,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他最喜欢《孔乙己》,那么你们知道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特殊人物形象呢?鲁迅先生为什么这么喜欢孔乙己这个人物?等我们学了这篇文章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⒉图片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变抽象文字为优美的图片,能够给学生在听觉、视觉上带来别样的感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先用多媒体展示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各种图片,然后说:“以上四季无论缺了哪个季节,都是一种遗憾。对于这四季你们最喜欢哪一季?下面让我们看下朱自清笔下的春是一种怎样的景色。”这样的导语设计能让学生在领略自然美的同时把情感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动力。
⒊迁移导入
通过利用旧知识来引出新知识,使新旧知识得以相互衔接,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导入法。如在讲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一课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一些关于刘禹锡的诗,如《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豁达开朗的精神。然后教师对学生说:“我们知道诗人在诗中常抒发了遭受政治打击,长期被贬,内心沉重苦闷的心理,但又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态度,那么这篇《陋室铭》诗人又描绘一种什么样的心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篇课文吧。”
⒋想象导入
课堂中导入想象,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如讲解《天上的街市》一文时可植入想象:“在一个夏天的夜晚,我们看到天上有一条由无数颗星星组成的银河,假如这些星星是闪闪发光的物品,那么银河便是一条繁华美丽的街道,倘若让你们在这条街上行走会有什么感觉呢?会有什么发现呢?”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畅通了,也有助于下面对课文的透彻理解。
此外,还有直接导入法,即直接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接触课本的主要内容。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一、设计导入语应注意的问题和原则
⒈使用导入语注意的问题
(1)导入语设计切忌过于冗长。教师设计导语是为了把学生带入新课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掌握课本知识。但是如果过于冗长,会导致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侃侃而谈,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晕头转向的局面。
(2)导入语切忌不务真求实。有些教师不从教学内容出发,只追求语言的华美精彩,在课堂上大肆宣扬语言的艺术性,结果学生听后转瞬即逝,并未认真琢磨思考。这样学生反而不能轻松地学习,还会降低导语的实效性。
(3)导入语切忌生搬硬套。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课堂导入方式。对不同教材和教学内容,导入方式要不一致;即便是相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对不同的班级导入方式也要不一致;相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相同班级,有时也要不停地变换导入方式,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⒉遵守的原则
(1)情。“情”即激情,通过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如临其境。在上新课时,教师用声情并茂的导入语,让学生产生共鸣,能很快带领学生进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中去。这样,以“情”促学,以“情”促教,我们的教学就容易多了。
(2)精。导入语是每节课的开场白,不是教学内容,而是为了引出这堂课要讲解的教学内容。因此,导入语必须简短、精练。
(3)疑。好的导入语应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探索欲,并能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因此,导入语要具有启发性。在导入语中巧设疑问正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4)巧。导入语语言简练且概括, 但因语文学科的内容丰富多样,文体不同,风格不同,这就决定了导入语的设计形式是多元性的。导入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不同的爱好,力求选材巧妙、新鲜、富有吸引力。
(5)趣。幽默、诙谐、风趣的导入语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能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并能在趣味中引导学生把握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二、初中语文有效导入语的设计策略
⒈悬念导入
设置悬念,提出质疑,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如在讲解鲁迅的《孔乙己》前,先提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本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都对里面的人物形象深表同情,对当时的社会封建制度深恶痛绝。鲁迅先生曾经讲过,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他最喜欢《孔乙己》,那么你们知道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特殊人物形象呢?鲁迅先生为什么这么喜欢孔乙己这个人物?等我们学了这篇文章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⒉图片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变抽象文字为优美的图片,能够给学生在听觉、视觉上带来别样的感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先用多媒体展示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各种图片,然后说:“以上四季无论缺了哪个季节,都是一种遗憾。对于这四季你们最喜欢哪一季?下面让我们看下朱自清笔下的春是一种怎样的景色。”这样的导语设计能让学生在领略自然美的同时把情感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动力。
⒊迁移导入
通过利用旧知识来引出新知识,使新旧知识得以相互衔接,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导入法。如在讲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一课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一些关于刘禹锡的诗,如《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豁达开朗的精神。然后教师对学生说:“我们知道诗人在诗中常抒发了遭受政治打击,长期被贬,内心沉重苦闷的心理,但又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态度,那么这篇《陋室铭》诗人又描绘一种什么样的心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篇课文吧。”
⒋想象导入
课堂中导入想象,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如讲解《天上的街市》一文时可植入想象:“在一个夏天的夜晚,我们看到天上有一条由无数颗星星组成的银河,假如这些星星是闪闪发光的物品,那么银河便是一条繁华美丽的街道,倘若让你们在这条街上行走会有什么感觉呢?会有什么发现呢?”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畅通了,也有助于下面对课文的透彻理解。
此外,还有直接导入法,即直接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接触课本的主要内容。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