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投资的长期效应——来自抗日战争的证据

来源 :财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an814606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特定地区的工业投资是后发国家(或地区)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但其长期政策效果却未引起足够关注.文章搜集整理了各种史料,构建了抗日战争时期后方十省的县级工业数据库,探究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地区的工业投资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长期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如果1942?1945年间县内工业企业数量越多,那么其在新中国时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不过该效应随时间逐渐减弱.(2)近代大后方地区的工业投资通过路径依赖和初始物质资本积累对长期经济发展产生了正向影响.历史上工业投资越高的地区,当下的工业化程度也越高,但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并没有显著差别.(3)历史上拥有更多工业投资的地区在当下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口迁入,同时拥有更高的城市化率,不过该历史基础并未显著影响与农村相关的变量,如婴儿死亡率以及农村居民纯收入等.上述结论说明,向特定地区的大规模投资可以帮助其更快地完成工业化,逆比较优势的产业布局在短期会带来效率损失,但在长期却可能带来正面效应.
其他文献
国家领导人之间的访问活动在改善双边关系和处理国际问题等方面有着其他外交方式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着眼于整体性和长期性角度,考察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互访所产生的双边贸
  本文通过查阅1668年郯城8.5级地震的史料记载以及现代科学家对该次地震的诸多研究文献,整理并对其做了相应的分析讨论。介绍了该次地震的发震机理、地震烈度、地震次生灾
自汉代以来,儒家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人们的传统信念和价值观,对人们的经济决策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