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凝血真空采血管和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

来源 :当代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k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凝血真空采血管和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体检者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记录BD管、国产A管、国产B管的凝血检验结果,其中包括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与纤维蛋白原(FIB).同时,观察标本分别放置于冰箱、室温环境下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结果 国产A管PT、APTT、TT与FIB水平与BD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产B管TT水平低于BD管(P<0.05),PT、APTT、FIB水平与BD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本放置于冰箱保存8 h后,APTT、TT水平均高于即时检测水平(P<0.05);PT、FIB水平冰箱保存2、4、8 h与即时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本放置于室温保存4 h后,TT水平高于即时检测水平(P<0.05);保存8 h对比后发现,PT、APTT、TT水平均高于及时检测水平(P<0.05).FIB水平室温保存2、4、8 h与即时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凝血检验结果易受到凝血真空采血管质量、标本存放时间的影响,故需检验科医护人员合理选择凝血真空采集管,保证在血液标本采集2h后完成凝血检验,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因此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尤为重要.本文从基因检测、生物学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新技术展望四个方面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 分析膝关节镜下治疗后天性腘窝囊肿(PF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0年8月本院后天性PFC患者60例,予以开放手术的29例患者作为开放组,予以膝关节镜手术的31例患者为膝关节镜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切口、手术用时)、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usching和Lindgren分级.结果 膝关节镜组手术切口小于开放组,手术时间短于开放组(P<0.05);术后4、12周,膝关节镜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1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