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良率达到69.64%;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未再次出现位移,无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螺钉进入到关节间隙和固定物断裂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予以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予以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稳定、血运破坏少的应用优势,并且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
【中图分类号】 R2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045-02
老年人群由于骨质量下降,通常较容易出现骨质疏松性的骨折。若是骨折部位处于肱骨的近端,通常属于不稳定的复杂性骨折,为全身骨折发生的5%左右。因为患者的年龄偏大,不仅需要考虑到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还需认真分析手术可能给患者带来的安全性问题。我院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和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4例。其中男24例,女30例;年龄56-87岁,平均年龄(68±9.24)岁。根据Neer的分型,17例为二部分骨折,24例为三部分骨折,13例为四部分骨折,所有患者的损伤均为闭合性,不存在血管神经损伤。致伤原因包括跌伤19例,交通伤27,击打伤6例。患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包括:
①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
②患者不存在固定植入的相对禁忌症和绝对禁忌症;
③患者在手术前均采用X线进行检测,发现有骨质疏松[1]。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臂丛麻醉或是全麻,取仰卧位,垫高患肩,还可采用沙滩椅体位。于患者肩关节的前内侧划开小弧形的切口,5-10厘米左右,沿三角肌前緣行走,注意保护头静脉和肱二头肌长头。采用钝性纵向的方式,将三角肌分离,。将患者骨折断端及肱骨大骨节进行充分的暴露,完成嵌入组织和血肿的清理之后,将肱二头肌的长头腱和结节间沟当做复位的标志。采用撬拔推压或牵引等间接复位的方法实现初步的复位。
对于三部分和四部分骨折的患者,可将结节间沟作为术中的标志,并将大小结节的骨折明确。将肱骨头和骨折结节复位之后,可采用拉力螺钉或Kwires 针进行固定,之后采用两部分骨折的方式进行手术。实施临时固定之后,应用X线机和C型臂进行基本的解剖复位或直视下复位,之后紧贴骨膜并沿着肱骨的外侧将其剥离,置入锁定钢板,但需确保其与巩固近端的长度相等,将钢板的近端放置在大结节的上方,但不可和近端过于接近,以防撞击到肩峰。为将接骨板的远端显露出,还需进行合适的纵行切口,并将其采用双皮质锁定螺丝进行固定,近端应用3-4枚的锁定螺钉,远端则应用3枚,然后进行常规的引流。若是手术过程中出现肩胛下肌和肩袖等出现损伤,应将其一并修复,之后在接骨板上进行固定。术后和术中均予以常规的维生素配合治疗,术后予以抗骨质疏松和对症治疗。术后应让患者屈肘90度应用三角巾进行悬吊2周左右。并予以功能锻炼指导。
1.4 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的功能评定应用Neer进行评分。采用百分制的方式,其中30分为功能,35分疼痛,25分活动度,10分解剖位置。优为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为70分以下[2]。
2 结果
2.1 临床治效果
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良患者为39 例,一般为13例,差为2例,优良率为69.64%。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未再次出现位移,无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螺钉进入到关节间隙和固定物断裂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随着老年人口的逐渐增多,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群体也逐渐的增加,而老年人近端骨折的发生率也逐年呈现上升的趋势。对于骨质疏松合并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较容易形成粉碎性的骨折。外加骨质疏松患者的骨质量和骨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导致其脆性增加,从而加大了植入物固定、内固定和复位的难度,并且其稳定性较差,应用手术治疗较为棘手[3]。因此,出于患者高龄、围术期的条件限制,以及合并多种疾病等因素,部分医生认为不应当为该疾病的老年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极有可能造成延长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骨折愈合后功能丧失,或因患者长期卧床,长期上肢固定致使各种并发症出现甚至危及生命等问题。
个人认为,骨折治疗过程中,复位、固定、功能锻炼缺一不可。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不能达到功能复位,不能较牢固固定,不能早期甚至晚期功能锻炼,那结果必将导致上肢功能的大量丧失。
本组患者均能已完成肱骨骨折后功能的重建,无螺钉进入到关节间隙和固定物断裂松动等内固定意外情况出现,达到了复位、固定的要求。其术后,由于部分患者担心再次出现骨折,或疼痛等原因拒绝功能锻炼,致使肌肉神经萎缩,骨折愈合延长,愈合之后功能明显丧失;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结合相应的功能锻炼,在其随访中骨折愈合时间较短,肌肉饱满有力,关节灵活,能行使上肢基本功能。表明术后指导患者实施功能锻炼,可有效的增加局部血流,预防肌肉萎缩,促进其功能恢复,但须注意方法及强度的应用。另外,对于手术禁忌症不明确而待明确的,或全身麻醉患者需在全身基础条件允许下的,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需要稳定及可控制下的,污染伤口需要局部炎症好转的患者,其将会延长等待手术的时间,并且术后恢复明显较早期手术缓慢。
在本次研究中,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良患者为39 例,一般为13例,差为2例,优良率为69.64%;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未再次出现位移,无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螺钉进入到关节间隙和固定物断裂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显示,予以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稳定、血运破坏少的应用优势,并且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维,王磊,刘洋.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中长期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25):621-622.
[2]朱建国,黄泳标.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2,6(5):87-88.
[3]马海军,张光明.老年女性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伴骨质疏松113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9(21):247-248.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
【中图分类号】 R2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045-02
老年人群由于骨质量下降,通常较容易出现骨质疏松性的骨折。若是骨折部位处于肱骨的近端,通常属于不稳定的复杂性骨折,为全身骨折发生的5%左右。因为患者的年龄偏大,不仅需要考虑到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还需认真分析手术可能给患者带来的安全性问题。我院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和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4例。其中男24例,女30例;年龄56-87岁,平均年龄(68±9.24)岁。根据Neer的分型,17例为二部分骨折,24例为三部分骨折,13例为四部分骨折,所有患者的损伤均为闭合性,不存在血管神经损伤。致伤原因包括跌伤19例,交通伤27,击打伤6例。患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包括:
①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
②患者不存在固定植入的相对禁忌症和绝对禁忌症;
③患者在手术前均采用X线进行检测,发现有骨质疏松[1]。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臂丛麻醉或是全麻,取仰卧位,垫高患肩,还可采用沙滩椅体位。于患者肩关节的前内侧划开小弧形的切口,5-10厘米左右,沿三角肌前緣行走,注意保护头静脉和肱二头肌长头。采用钝性纵向的方式,将三角肌分离,。将患者骨折断端及肱骨大骨节进行充分的暴露,完成嵌入组织和血肿的清理之后,将肱二头肌的长头腱和结节间沟当做复位的标志。采用撬拔推压或牵引等间接复位的方法实现初步的复位。
对于三部分和四部分骨折的患者,可将结节间沟作为术中的标志,并将大小结节的骨折明确。将肱骨头和骨折结节复位之后,可采用拉力螺钉或Kwires 针进行固定,之后采用两部分骨折的方式进行手术。实施临时固定之后,应用X线机和C型臂进行基本的解剖复位或直视下复位,之后紧贴骨膜并沿着肱骨的外侧将其剥离,置入锁定钢板,但需确保其与巩固近端的长度相等,将钢板的近端放置在大结节的上方,但不可和近端过于接近,以防撞击到肩峰。为将接骨板的远端显露出,还需进行合适的纵行切口,并将其采用双皮质锁定螺丝进行固定,近端应用3-4枚的锁定螺钉,远端则应用3枚,然后进行常规的引流。若是手术过程中出现肩胛下肌和肩袖等出现损伤,应将其一并修复,之后在接骨板上进行固定。术后和术中均予以常规的维生素配合治疗,术后予以抗骨质疏松和对症治疗。术后应让患者屈肘90度应用三角巾进行悬吊2周左右。并予以功能锻炼指导。
1.4 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的功能评定应用Neer进行评分。采用百分制的方式,其中30分为功能,35分疼痛,25分活动度,10分解剖位置。优为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为70分以下[2]。
2 结果
2.1 临床治效果
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良患者为39 例,一般为13例,差为2例,优良率为69.64%。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未再次出现位移,无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螺钉进入到关节间隙和固定物断裂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随着老年人口的逐渐增多,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群体也逐渐的增加,而老年人近端骨折的发生率也逐年呈现上升的趋势。对于骨质疏松合并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较容易形成粉碎性的骨折。外加骨质疏松患者的骨质量和骨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导致其脆性增加,从而加大了植入物固定、内固定和复位的难度,并且其稳定性较差,应用手术治疗较为棘手[3]。因此,出于患者高龄、围术期的条件限制,以及合并多种疾病等因素,部分医生认为不应当为该疾病的老年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极有可能造成延长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骨折愈合后功能丧失,或因患者长期卧床,长期上肢固定致使各种并发症出现甚至危及生命等问题。
个人认为,骨折治疗过程中,复位、固定、功能锻炼缺一不可。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不能达到功能复位,不能较牢固固定,不能早期甚至晚期功能锻炼,那结果必将导致上肢功能的大量丧失。
本组患者均能已完成肱骨骨折后功能的重建,无螺钉进入到关节间隙和固定物断裂松动等内固定意外情况出现,达到了复位、固定的要求。其术后,由于部分患者担心再次出现骨折,或疼痛等原因拒绝功能锻炼,致使肌肉神经萎缩,骨折愈合延长,愈合之后功能明显丧失;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结合相应的功能锻炼,在其随访中骨折愈合时间较短,肌肉饱满有力,关节灵活,能行使上肢基本功能。表明术后指导患者实施功能锻炼,可有效的增加局部血流,预防肌肉萎缩,促进其功能恢复,但须注意方法及强度的应用。另外,对于手术禁忌症不明确而待明确的,或全身麻醉患者需在全身基础条件允许下的,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需要稳定及可控制下的,污染伤口需要局部炎症好转的患者,其将会延长等待手术的时间,并且术后恢复明显较早期手术缓慢。
在本次研究中,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良患者为39 例,一般为13例,差为2例,优良率为69.64%;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未再次出现位移,无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螺钉进入到关节间隙和固定物断裂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显示,予以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稳定、血运破坏少的应用优势,并且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维,王磊,刘洋.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中长期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25):621-622.
[2]朱建国,黄泳标.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2,6(5):87-88.
[3]马海军,张光明.老年女性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伴骨质疏松113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9(21):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