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教师的课堂教学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轨为培养学生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其中思维能力起决定性因素。而数学教学过程实质就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造成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并且要把握住如一题多解、逆向思维、变式引申等多种教学时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还要采取民主的、开放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思维情境 思维创新 思维空间 思维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已由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轨为知能并重,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因素,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思维为核心,以训练为主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思维情境,以造成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注意关心和探索行为,从而提高数学课堂质量。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思维通常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和前提。没有问题的思维只能是一种肤浅的、被动的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揭示事物的矛盾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小朋友分月饼的情境,通过给两个小朋友分4个月饼、2个月饼和1个月饼,请学生用拍手次数表示每个人平均分得的块数。当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时,学生无法用拍手的次数表示。由此,教师设疑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推理等探究、思维过程,很快掌握了分数的意义。
二、寻找有利时机,训练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课本中大量存在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和时机,教师应把它们挖掘出来,把握时机训练创新思维。
1.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题多解是培训发散思维的好教材,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扩充思维的机遇,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例如,在教学《乘加、乘减》一课时,我给学生出示了如下一幅图:
△△△△
△△△△
△△△△
△△△△△
然后,让学生求出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分别采用了“4×3+5=17,4×4+1=17,5×4-3=17”等多种方法。这样,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了问题,从而在解题过程中迸射出了思维的火花。
2.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方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正向思维定势经常制约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面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就会柳暗花明。如用算术法解决下面问题:甲数是52,比乙数的3倍少2,求乙数。有许多学生按正向思维方法,用52×3-2=154,显然结果是错误的。如果改用逆向思维方法,用52加上2,就正好是乙数的3倍,再除以3,得出乙数,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3.抓住分析时机,训练联想思维。联想能使学生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问题,进行大胆联想,寻求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于训练联想思维的时机,强化训练。如在解决小学数学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时,就可以巧妙运用联想维中的假设思维,通过假设“鸡兔同为4只脚”,或“鸡兔同为2只脚”,求出假设脚的只数与实际脚的只数之间的差,从而求出鸡与兔的只数。这种联想思维改变了以往思维的格局,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训练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技能、技巧。
4.抓住思考时机、训练灵感思维。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返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思维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三、采用民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思维的独立性指善于根据客观事实,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换及时地用新的观点看到已经变化的事物,并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和新方法。这两种思维品质只有在民主的模式下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和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给学生较多的自由,允许他们独立思考,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样对发展他们的思维品质很有益处。目前,利于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有:开放式教学模式、活动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没有半点压力,思维会很放开,能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克服思维定式对思维的消极影响
定式指人们在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即人们习惯于按已有的固定思路去思考问题。定式对人们的认识活动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人们对自己较熟悉的专业书籍能够快速阅读,就是由于定式作用使得阅读时无需逐字去理解。但是定式又往往把人的思路束缚在已有的思维模式中,导致思维僵化和刻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利用定式对学习的积极作用,又要重视指导学生克服定式对学习的消极影响,采用变式教学,鼓励学生发展求异思维等有助于克服定式思维消极影响的思维方式。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认识特点,创设思维情境,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智慧、灵动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思维情境 思维创新 思维空间 思维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已由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轨为知能并重,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因素,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思维为核心,以训练为主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思维情境,以造成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注意关心和探索行为,从而提高数学课堂质量。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思维通常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和前提。没有问题的思维只能是一种肤浅的、被动的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揭示事物的矛盾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小朋友分月饼的情境,通过给两个小朋友分4个月饼、2个月饼和1个月饼,请学生用拍手次数表示每个人平均分得的块数。当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时,学生无法用拍手的次数表示。由此,教师设疑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推理等探究、思维过程,很快掌握了分数的意义。
二、寻找有利时机,训练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课本中大量存在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和时机,教师应把它们挖掘出来,把握时机训练创新思维。
1.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题多解是培训发散思维的好教材,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扩充思维的机遇,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例如,在教学《乘加、乘减》一课时,我给学生出示了如下一幅图:
△△△△
△△△△
△△△△
△△△△△
然后,让学生求出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分别采用了“4×3+5=17,4×4+1=17,5×4-3=17”等多种方法。这样,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了问题,从而在解题过程中迸射出了思维的火花。
2.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方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正向思维定势经常制约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面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就会柳暗花明。如用算术法解决下面问题:甲数是52,比乙数的3倍少2,求乙数。有许多学生按正向思维方法,用52×3-2=154,显然结果是错误的。如果改用逆向思维方法,用52加上2,就正好是乙数的3倍,再除以3,得出乙数,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3.抓住分析时机,训练联想思维。联想能使学生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问题,进行大胆联想,寻求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于训练联想思维的时机,强化训练。如在解决小学数学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时,就可以巧妙运用联想维中的假设思维,通过假设“鸡兔同为4只脚”,或“鸡兔同为2只脚”,求出假设脚的只数与实际脚的只数之间的差,从而求出鸡与兔的只数。这种联想思维改变了以往思维的格局,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训练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技能、技巧。
4.抓住思考时机、训练灵感思维。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返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思维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三、采用民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思维的独立性指善于根据客观事实,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换及时地用新的观点看到已经变化的事物,并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和新方法。这两种思维品质只有在民主的模式下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和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给学生较多的自由,允许他们独立思考,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样对发展他们的思维品质很有益处。目前,利于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有:开放式教学模式、活动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没有半点压力,思维会很放开,能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克服思维定式对思维的消极影响
定式指人们在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即人们习惯于按已有的固定思路去思考问题。定式对人们的认识活动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人们对自己较熟悉的专业书籍能够快速阅读,就是由于定式作用使得阅读时无需逐字去理解。但是定式又往往把人的思路束缚在已有的思维模式中,导致思维僵化和刻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利用定式对学习的积极作用,又要重视指导学生克服定式对学习的消极影响,采用变式教学,鼓励学生发展求异思维等有助于克服定式思维消极影响的思维方式。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认识特点,创设思维情境,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智慧、灵动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