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游戏本身所具备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题活动的基本特征就能得以充分体现。因此笔者就在日常游戲中注重改善氛围、利用玩具、现代游戏、民间游戏等为特点的策略体系,并在教学中不断地加以发展、完善。通过游戏笔者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主动性;以及同伴关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重要性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要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健康意味着幼儿身心健康,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康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我们曾忽视过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幼儿正处在意识随意注意、随意记忆、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机能以及个性的形成与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些高级心理现象是人所特有的,是幼儿今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与学会做人的心理基础。而这些高级心理现象在学前期恰恰是通过游戏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一、幼儿的同伴关系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同伴关系指在游戏中幼儿在一起玩和游戏。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往往是一个人玩游戏,到了幼儿园与同伴一起玩;首先要得懂谦让、合作、分享;以及解决游戏过程中的问题和同伴间矛盾不统一的问题,这种不统一来自幼儿家庭环境、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个别差异,那么游戏就可以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为中心,向社会合作型发展。
每个游戏的规则是每个幼儿必须遵守的,游戏对幼儿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也让幼儿从新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幼儿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例如:游戏“小鱼游”它的规则是,每个幼儿边念儿歌边一个一个从“鱼网”下钻过。但是,顽皮的幼儿难以遵守,老师请幼儿讲讲游戏的规则,顽皮的孩子为了能再次参加游戏而只能遵守游戏规则。游戏的规则有的是明显的规则,有的是隐蔽的规则,幼儿必须按照规则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用规则协调关系。游戏的兴趣使幼儿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幼儿园对不同年龄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小班的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差,观察力弱,因此教师在进行指导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具体一点,语言明确一点。而对于中班大班的幼儿则可以在游戏中提出高一点的要求,相应加大游戏的难度,使其在游戏中能够得到提高。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由发挥其想象力,充分利用现有的物质材料进行制作自己所需要的玩具。
二、游戏能使幼儿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语言本身是一种概括化的符号,是代表一类事物的象征。幼儿不是简单的学习语言,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为的工具。游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使他们能够相互表白,逐渐学会表达,丰富词汇,而游戏中的儿歌更是趣味性强;有节奏性;朗朗上口,如民间游戏“炒黄豆”,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炒、炒、炒黄豆,噼呖吧啦翻跟斗。”又如游戏“开火车”一个人当火车头,发出鸣·········拉着说:“嘿嘿我的火车马上开”,大家问“开哪里”?领头的小朋友说:“开北京········。”幼儿唱着儿歌边动作,使他们心情愉快,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游戏中有动作、有情节、有道具和材料,它能唤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幼儿积极的感知、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面对一些新问题,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
例如:在“卷筒纸芯”的游戏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地调整材料的组合。教师先提供垫板、卷筒纸芯让幼儿自由地玩。一方面,满足幼儿自主摆弄和探索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幼儿感受到卷纸纸芯在地面与斜面上的不同滚动速度。之后,教师要引发出“造高楼”的游戏,让幼儿通过多次尝试,发现卷筒纸芯的数量与摆放的位置是造好“高楼”的关键,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随着游戏的发展,教师又增加了高低不一的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卷筒纸芯与大小不一的软垫板,使材料更加丰富,并包含了许多教育因素。幼儿在宽松和自由的游戏氛围中已有的认知经验被激活,不同层次的幼儿在游戏中也能更加主动、积极地探索材料的多种玩法。
四、环境创设是主体性游戏的一个主要内容
教师通过环境的创设,包括游戏空间组织,游戏材料的提供,游戏氛围的形成,把教育氛围具体化、物质化,是幼儿在教师创设游戏环节中更愉快地开展游戏。
环境的创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理环境即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主的;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能大胆的按自己的意愿反映生活,表现生活,并积极进行各种尝试与探索,使他们真正的从游戏中获得快乐、获得发展。二是物质环境的创设。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游戏的玩具和材料,这是幼儿开展游戏的物质基础。玩具的投放是很富教育性的教练要研究玩具,材料投放的数量与时间,根据各班幼儿的不同特点;适时、适度、适量地投放,就会对幼儿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身心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五、教师与幼儿的交流影响着幼儿的发展
幼儿从早晨来园开始,晨检、游戏、进餐、午睡等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都在和教师进行密切的交往。在这些交往中,幼儿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如果教师把幼儿当作有独立人格的人,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这样幼儿感到老师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例如:游戏“老狼几点了”有的幼儿不原做“老狼”,他们知道“老狼”是专门吃小动物的。这样,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选择说:“你们是看其它小朋友玩的多开心呀!”当他们看见其它的孩子玩得很高兴时,自己也想积极参加了,教师的语言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多以肯定的语气鼓动幼儿,让孩子树立信心,重新参与游戏。
从古到今只有不爱学习的孩子。但从来没有不做游戏的孩子,也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孩子,孩子们离不开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动的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幼儿参与多种游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生活,为幼儿在游戏中运用的知识及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从而实现让幼儿在愉快、自主中全面健康发展。老师在实施课程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幼儿喜欢、感兴趣的事物,真正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探索课程与游戏的内在联系,以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与发展。只要是儿童自主选择的活动,儿童总是以一种游戏的态度去对待它,就连吃饭、睡眠也都富有游戏的韵味
游戏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教学活动一样,在幼儿园课程中是缺一不可的。游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它不仅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而且幼儿在游戏中相互交往让他们逐渐懂得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交往,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是和他人的关系,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而克服自我为中心,做一个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5
[2]顾春凤.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J].新课程学习,2014,(06).
[3]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42
【关键词】: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重要性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要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健康意味着幼儿身心健康,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康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我们曾忽视过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幼儿正处在意识随意注意、随意记忆、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机能以及个性的形成与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些高级心理现象是人所特有的,是幼儿今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与学会做人的心理基础。而这些高级心理现象在学前期恰恰是通过游戏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一、幼儿的同伴关系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同伴关系指在游戏中幼儿在一起玩和游戏。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往往是一个人玩游戏,到了幼儿园与同伴一起玩;首先要得懂谦让、合作、分享;以及解决游戏过程中的问题和同伴间矛盾不统一的问题,这种不统一来自幼儿家庭环境、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个别差异,那么游戏就可以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为中心,向社会合作型发展。
每个游戏的规则是每个幼儿必须遵守的,游戏对幼儿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也让幼儿从新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幼儿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例如:游戏“小鱼游”它的规则是,每个幼儿边念儿歌边一个一个从“鱼网”下钻过。但是,顽皮的幼儿难以遵守,老师请幼儿讲讲游戏的规则,顽皮的孩子为了能再次参加游戏而只能遵守游戏规则。游戏的规则有的是明显的规则,有的是隐蔽的规则,幼儿必须按照规则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用规则协调关系。游戏的兴趣使幼儿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幼儿园对不同年龄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小班的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差,观察力弱,因此教师在进行指导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具体一点,语言明确一点。而对于中班大班的幼儿则可以在游戏中提出高一点的要求,相应加大游戏的难度,使其在游戏中能够得到提高。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由发挥其想象力,充分利用现有的物质材料进行制作自己所需要的玩具。
二、游戏能使幼儿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语言本身是一种概括化的符号,是代表一类事物的象征。幼儿不是简单的学习语言,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为的工具。游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使他们能够相互表白,逐渐学会表达,丰富词汇,而游戏中的儿歌更是趣味性强;有节奏性;朗朗上口,如民间游戏“炒黄豆”,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炒、炒、炒黄豆,噼呖吧啦翻跟斗。”又如游戏“开火车”一个人当火车头,发出鸣·········拉着说:“嘿嘿我的火车马上开”,大家问“开哪里”?领头的小朋友说:“开北京········。”幼儿唱着儿歌边动作,使他们心情愉快,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游戏中有动作、有情节、有道具和材料,它能唤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幼儿积极的感知、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面对一些新问题,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
例如:在“卷筒纸芯”的游戏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地调整材料的组合。教师先提供垫板、卷筒纸芯让幼儿自由地玩。一方面,满足幼儿自主摆弄和探索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幼儿感受到卷纸纸芯在地面与斜面上的不同滚动速度。之后,教师要引发出“造高楼”的游戏,让幼儿通过多次尝试,发现卷筒纸芯的数量与摆放的位置是造好“高楼”的关键,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随着游戏的发展,教师又增加了高低不一的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卷筒纸芯与大小不一的软垫板,使材料更加丰富,并包含了许多教育因素。幼儿在宽松和自由的游戏氛围中已有的认知经验被激活,不同层次的幼儿在游戏中也能更加主动、积极地探索材料的多种玩法。
四、环境创设是主体性游戏的一个主要内容
教师通过环境的创设,包括游戏空间组织,游戏材料的提供,游戏氛围的形成,把教育氛围具体化、物质化,是幼儿在教师创设游戏环节中更愉快地开展游戏。
环境的创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理环境即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主的;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能大胆的按自己的意愿反映生活,表现生活,并积极进行各种尝试与探索,使他们真正的从游戏中获得快乐、获得发展。二是物质环境的创设。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游戏的玩具和材料,这是幼儿开展游戏的物质基础。玩具的投放是很富教育性的教练要研究玩具,材料投放的数量与时间,根据各班幼儿的不同特点;适时、适度、适量地投放,就会对幼儿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身心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五、教师与幼儿的交流影响着幼儿的发展
幼儿从早晨来园开始,晨检、游戏、进餐、午睡等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都在和教师进行密切的交往。在这些交往中,幼儿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如果教师把幼儿当作有独立人格的人,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这样幼儿感到老师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例如:游戏“老狼几点了”有的幼儿不原做“老狼”,他们知道“老狼”是专门吃小动物的。这样,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选择说:“你们是看其它小朋友玩的多开心呀!”当他们看见其它的孩子玩得很高兴时,自己也想积极参加了,教师的语言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多以肯定的语气鼓动幼儿,让孩子树立信心,重新参与游戏。
从古到今只有不爱学习的孩子。但从来没有不做游戏的孩子,也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孩子,孩子们离不开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动的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幼儿参与多种游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生活,为幼儿在游戏中运用的知识及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从而实现让幼儿在愉快、自主中全面健康发展。老师在实施课程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幼儿喜欢、感兴趣的事物,真正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探索课程与游戏的内在联系,以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与发展。只要是儿童自主选择的活动,儿童总是以一种游戏的态度去对待它,就连吃饭、睡眠也都富有游戏的韵味
游戏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教学活动一样,在幼儿园课程中是缺一不可的。游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它不仅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而且幼儿在游戏中相互交往让他们逐渐懂得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交往,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是和他人的关系,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而克服自我为中心,做一个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5
[2]顾春凤.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J].新课程学习,2014,(06).
[3]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