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

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gl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揭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固有属性,它源于语文本身,使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工具性只指出了语文课程的外在意义和价值。人文性则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的文化个性的尊重。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体现人文性,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很重要。
  一、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环境体现。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会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反应迟钝、心灵封闭、毫无创造性可言。因此,在课堂上,改变教师的话语霸权,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平等的教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开展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把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特性充分发挥出来。
  二、尊重学生的学习形式
  1、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学生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不尽相同,他们用自己特有的童真、童趣、童心来取舍阅读的内容。因而,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尽可能的根据教学特点让学生选择认为有价值的阅读内容。
  2、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将会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了彻底解放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投入到阅读实践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组织形式,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学习伙伴,组成小组去共同探讨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只需要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的机会。
  3、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应因人而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如阅读中理解词语就有多种方法,可以运用工具书,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帮助理解……
  三、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由于个人知识、经验、个性、气质的不同,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发展学生的个性。我尝试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设计为“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四、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体现在阅读教学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应每时每刻都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中体现出来。一次公开课让我记忆犹新:执教老师让学生通读课文,顿时课堂里书声琅琅,几分钟后,书声渐渐少了,最后仅剩一个孩子的读书声,所有人的目光多集中到他身上,而这个学生双手捧着书,还在一字一句认真的读着。其他同学没有嘲笑和不安,老师微笑倾听着,没有厌烦和急躁。直到这个学生读完了放下书,老师才领着大家继续学习。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许多阅读课,大部分学生读完了,小部分的学生几乎同时结束了朗读:或是大部分的学生读完了,老师叫停,并很快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这里我要为这个学生喝彩,这样坚持到底需要很大的勇气。我要为这个班级喝彩,这是一个充满宽容和尊重的班级,我更要为这位老师喝彩,老师付出的是耐心,是微笑,是倾听,是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总而言之,语文的人文性在阅读教学中的体现是充满人性、人情、人道的教育,看重“自律”意义的生命特征,而不是“他律”方式的说教。在教学上要树立“主体性”的教育观念,认识到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主体性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位学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生态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在有序的竞争中,激励每一位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个性,完善人格。
其他文献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旧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中的一部分已经不能再适应新的教学和学习要求了。近来我校开展了“以杜郎口教学模式为主+自己学校特色”为理念的课改活动。我积极投身到改革大潮中去,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破冰之旅”。经过两年的实践,我积累了一些心得。  一、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1、预习课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一步,它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
期刊
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果教学软件编得更好,连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比如说,可以用个别化教学模式,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模式。现代
期刊
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知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重要手段;提问是教师把握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老师提问,学生举手发言,这是课堂教学中很普通的现象。但细细观之,却也是心态种种
期刊
教学设计是每个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讲台是教师的舞台,教师要想把这台戏唱好,必须预先进行创作、设计。所以,教师既是作者,又是导演,还是演员,同时还是乐队的指挥。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设计是一个不断改进、日趋完善的过程。我在设计《行程问题——相遇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是按照“授之以渔养其终身”进行设计、组织教学的。  一、教学设计的初稿  《行程问题——相遇问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
期刊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课的重要途径,是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体现,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桥梁。学生当堂独立练习,它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因此,要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就要在练习设计上下一番功夫。因此,合理有效地设计课堂练习,是有效教学管理理念下我们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着眼课型,合理把握讲练
期刊
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的智者。  一、教师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学习“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课不能备得太满,要给生成留有空间,要对各种情况做出预测。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把前沿先进的科技带入课堂进行辅助教学,对声、文、图、像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也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言简
期刊
范读。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备课时,我细心揣摩,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对课文在朗读上作适当的艺术处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范读准备。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情感的熏陶。如小学教材《三人行》最后一个意义段,讲述在蓝天白云、大雁南飞的背景下,两个疲惫不堪的战士匍匐在草地上,用油石拖着战友向前爬行。我选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以配乐朗诵的形式,全身心投身朗读,泪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实际就是口头语言和文字训练的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吕叔湘先生认为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文字”、“语言”是两条腿走路的问题,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彻底改变语文教学中的重“文”轻“语”倾向,真正做到“语”“文”并重,努力使学生既能“出口成章”又能“下笔成文”,无疑是我们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这一点确实应该成为每位语文教师的共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
期刊
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还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兴致盎然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激发和培养语文学习兴趣,以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成果,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一、拓展阅读范围  为丰富学生语文积累,不仅要重视课堂阅读,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