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国家的大力引导和扶持下得到了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由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历史性转变。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农业机械化发展,解放劳动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农民享受现代科技成果,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现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促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高效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一、农业机械化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1、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是农业生产应用先进农艺技术的桥梁和纽带。农业机械化告别了我国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方式,解决了高投入、低效率的农业生产现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了农业的保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的质量和产量,实现了农业的增产稳产以及高产,显著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非农收入
农业机械化生产代替了大量农业生产劳动力,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得大量务农人员从繁重的农业劳作中解放出来,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提供了前提条件。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的富余劳动力可以通过从事其他产业或者是进城就业来增加收入。
3、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提质增收
现代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农业生产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高效使用植保机械,提升了病虫害的防控能力。水稻插秧机的推广使用,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插秧的工效和栽插质量,保证了水稻栽插的基本苗数,实践证明,增加有效穗达20%左右,平均增产水平提高6%左右。据统计,2018年水稻机插(播)率超过48%,玉米、马铃薯机收率分别接近70%、30%;油菜收获、花生种植及收获机械化率均超過40%,我国农业机械化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1、农民对农业机械认识不全面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有很多较偏远的一些地方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不够全面,认识不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加上对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技术使用不来,导致了大部分农业生产都要依靠人力和畜力劳作,使得生产效率低下,对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产生了不利因素。
2、农业机械供应不完全适应
从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农业生产者其使用的农业机械配置较低,导致了许多农业机械在某种程度上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得生产效率低,浪费大,也无形之中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此外,较先进的新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和生产周期都比较长,且经济条件较贵,使得农业生产者在实际应用中满足不了实际的需求。这就使得实际生产需求与供售的农业机械的用处不相适应。
3、操作者不能正常使用农业机械
在我国农业生产未形成专业的生产流程,销售人员只负责销售,并未对农民群众进行操作示范和合理的使用讲解,甚至销售人员也未完全了解农业机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保养规范,因此农民群众只是会用,而不是正确的使用。并且有些农民群众文化程度不高,不能认清操作规范,而是按照使用其他农业机械的经验来操作,因此造成了操作不当,维护不当,机器故障也未能及时排除等状况。
三、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1、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应把农业机械的示范推广工作作为点进行部署,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利用增大购机补贴比例和实行作业补助等对策,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推动农业机械发展。同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召开现场会等宣传渠道,向农民群众宣传农业机械化的优越性,向他们展示农业机械化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导农民使用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营造良好农业机械化发展围氛围。
2、提高农业机械化的质量及适用性
积极研发推广适用于小农生产、丘陵山区的中小型农机装备和机械化技术,支持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节水灌溉、高性能的农机装备示范推广;改善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基础条件,推动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和互联互通,支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提高农业机械化的质量及适用性。
3、加强对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
农机操作人员的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针对性对农民、农机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通过组织技术培训班、安全操作培训等路径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素质和专业技能,以此达到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
4、农机与农艺相融合
全面发展农业机械化一定要保证农机与农艺相融合,才能完全推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顺利推广及实施。一方面,农艺方面要种植适合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品种,推行规范化种植,让农业机械装备设计有据可依。另外一方面,农业机械应增强自身适应性,通过调节农业机械装备达以满足当地的田块大小,土壤种类、道路条件和气象特点等自然条件,以及作物种类,耕作制度栽培方式和农业生产规模等农艺要求。
总之,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农民增收根本条件,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利于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有利于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及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402160重庆市永川区胜利路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
一、农业机械化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1、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是农业生产应用先进农艺技术的桥梁和纽带。农业机械化告别了我国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方式,解决了高投入、低效率的农业生产现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了农业的保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的质量和产量,实现了农业的增产稳产以及高产,显著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非农收入
农业机械化生产代替了大量农业生产劳动力,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得大量务农人员从繁重的农业劳作中解放出来,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提供了前提条件。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的富余劳动力可以通过从事其他产业或者是进城就业来增加收入。
3、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提质增收
现代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农业生产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高效使用植保机械,提升了病虫害的防控能力。水稻插秧机的推广使用,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插秧的工效和栽插质量,保证了水稻栽插的基本苗数,实践证明,增加有效穗达20%左右,平均增产水平提高6%左右。据统计,2018年水稻机插(播)率超过48%,玉米、马铃薯机收率分别接近70%、30%;油菜收获、花生种植及收获机械化率均超過40%,我国农业机械化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1、农民对农业机械认识不全面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有很多较偏远的一些地方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不够全面,认识不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加上对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技术使用不来,导致了大部分农业生产都要依靠人力和畜力劳作,使得生产效率低下,对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产生了不利因素。
2、农业机械供应不完全适应
从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农业生产者其使用的农业机械配置较低,导致了许多农业机械在某种程度上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得生产效率低,浪费大,也无形之中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此外,较先进的新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和生产周期都比较长,且经济条件较贵,使得农业生产者在实际应用中满足不了实际的需求。这就使得实际生产需求与供售的农业机械的用处不相适应。
3、操作者不能正常使用农业机械
在我国农业生产未形成专业的生产流程,销售人员只负责销售,并未对农民群众进行操作示范和合理的使用讲解,甚至销售人员也未完全了解农业机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保养规范,因此农民群众只是会用,而不是正确的使用。并且有些农民群众文化程度不高,不能认清操作规范,而是按照使用其他农业机械的经验来操作,因此造成了操作不当,维护不当,机器故障也未能及时排除等状况。
三、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1、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应把农业机械的示范推广工作作为点进行部署,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利用增大购机补贴比例和实行作业补助等对策,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推动农业机械发展。同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召开现场会等宣传渠道,向农民群众宣传农业机械化的优越性,向他们展示农业机械化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导农民使用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营造良好农业机械化发展围氛围。
2、提高农业机械化的质量及适用性
积极研发推广适用于小农生产、丘陵山区的中小型农机装备和机械化技术,支持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节水灌溉、高性能的农机装备示范推广;改善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基础条件,推动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和互联互通,支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提高农业机械化的质量及适用性。
3、加强对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
农机操作人员的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针对性对农民、农机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通过组织技术培训班、安全操作培训等路径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素质和专业技能,以此达到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
4、农机与农艺相融合
全面发展农业机械化一定要保证农机与农艺相融合,才能完全推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顺利推广及实施。一方面,农艺方面要种植适合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品种,推行规范化种植,让农业机械装备设计有据可依。另外一方面,农业机械应增强自身适应性,通过调节农业机械装备达以满足当地的田块大小,土壤种类、道路条件和气象特点等自然条件,以及作物种类,耕作制度栽培方式和农业生产规模等农艺要求。
总之,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农民增收根本条件,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利于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有利于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及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402160重庆市永川区胜利路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