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公共财政能力的不断加强,国家财政用于乡镇的资金大幅度增加。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政府工作体制的不断完善,使乡镇政府一级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状况逐渐被社会所关注。加强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工作,关系到党政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基层 专项资金 管理
专项资金是指中央、省、市、县级设立的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包括财政扶贫资金、财政基本建设资金、社会保障资金、国债资金、教育专款以及其他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不仅包括资金流向、资金使用、申报立项、制度运作,也包括了使用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财经法规明确规定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但从近几年看,执行效果仍不理想,财政专项资金挤占挪用等现象仍然存在。在现行财政体制下,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始终是审计监督的一个重点,作为一名基层财政干部,对此深有感触,现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作如下思考,应如何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在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财政专项资金的问题屡屡出现的原因
1.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滞后
中央及省补助资金一般是在预算执行中陆续下达的,而且是中央、省、市层层下达,大量时间被层层转发指标文浪费。这就造成基层在年初预算安排时,无法准确知道上级补助项目有哪些、补助资金有多少,无法将上级补助的财政专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影响了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也不利于地方人大的有效监督,形成了年初预算、年度编制的现象。
2.监督力度不够,监督实效欠佳
目前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虽有多个部门介入,但力度和实效都不理想。(1)专项资金管理部门事前对专项资金实施的具体内容项目的评估情况、可行性研究状况了解的深度不够,无法进行事前监督。(2)相当部分专项资金的实施内容的对象技术性强、专业性强,同时由于监督部门对项目实施过程了解不够,难于实施事中监督。(3)对项目实施的结果及后期效益评价分析不够,从而缺乏事后监督。由此产生资金一拨了之,不问其效。其他各监督部门虽然都有加强管理的呼声,但对具体实施环节、过程资金性质、渠道、流向等情况未做充分而系统的调查研究,大多停留在听听情况,看看汇报材料,未从实施对象内容的细节上发现问题,从其技术要求和专业规范上分析问题,而降低了财政专项资金的预期效益。
3.资金支出环节管理薄弱
(1)由于财政拨款时间与项目实施时间的不一致性,导致项目资金跟不上项目进展,影响了项目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导致资金管理失控。这一方面可能是财政有意滞留专项资金;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缺乏有效的机制来保证两者的进度一致。(2)有的单位专项资金的支出没有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手段,各项费用基本上是实报实销,经办人员没有控制意识,这在预算不够细化的情况下就很可能导致“合法浪费”的现象。
二、解决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混乱的对策建议
深入分析专项资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多管齐下,完善专项资金监管机制,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一是应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促进专项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各项目主管部门、用款单位要按照专项资金使用规定,制定出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实施办法。在项目资金的管理上,应实行村帐乡管、乡帐县管,工程与资金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在项目的立项上,要以科学的态度,深入细致地考察论证,坚持效益为主的原则,择优选项,坚决杜绝“人情项目”、“关系项目”。所有的项目计划、资金投放、工程决算要实行公开制度,增强项目运作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资金管理部门要管理和服务为一体,努力促进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各主管部门要改变过去只管资金、忽视工程的做法,切实做好资金的跟踪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要主动向项目实施单位提供技术,帮助他们把好项目质量关,管好用好项目资金。
三是切实加大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处罚力度。要采取点面结合的审计办法实行全面审计,对乡村两级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查。在审计时,要抓住资金的主要脉络,逐层逐层的解剖,对大的资金项目和有疑点的资金支出,采取一竿子“查”到底的追踪审计方法,把问题查实查透。对待违法违纪问题,既要处理单位,又要处罚单位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该揭露的要揭露,该公示,该曝光的要曝光,真正对违法违纪者起到震慑作用。
三、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几个重点
1、组织专业培训,提高财务人员政策水平。财政部门要针对审计检查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培训,为各项目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讲解专项资金拨付程序、使用范围、管理制度及办法、违纪处罚等财务规章制度。
2、提高国库直接支付比例,完善专项资金管理的内控机制。国库集中支付是深化财政改革,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一是通过国库支付系统拨付资金,实现专项资金直达用款单位和供货商,减少库外闲置资金,且更加合理有效。二是属于重点专项资金,通过国库支付系统进行直接支付,可实现项目资金的集中核算,能正确反映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为项目实施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三是通过完善专项资金的预算指标和用款计划审核,实现项目预算和执行监督的内在统一。
3、建章立制,靠制度管钱管人。一是强化制度建设,确保资金运作有序。对专项资金的到位、使用、项目建设、检查验收等进行明确规定。从近年来发现的专项资金管理漏洞入手,财政部门要先后制定出台一些管理制度及办法,如:土地收购储备和国有土地使用开发出让资金管理办法、土地开发整改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城市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财政支农专户管理、经济建设专项资金管理等分门别类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为规范专项资金提供制度保证。
4、强化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项目可行性报告的编制以项目单位为主,项目呈报以主管部门为主,资金拨付以财政部门为主,項目实施以项目单位为主,项目的监督以审计、财政监察部门为主。所有项目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通过招标选择施工单位,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总之,近年来,各地财政部门在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而言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要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专项资金进行进一步的管理,最终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与促进作用。
关键词:基层 专项资金 管理
专项资金是指中央、省、市、县级设立的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包括财政扶贫资金、财政基本建设资金、社会保障资金、国债资金、教育专款以及其他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不仅包括资金流向、资金使用、申报立项、制度运作,也包括了使用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财经法规明确规定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但从近几年看,执行效果仍不理想,财政专项资金挤占挪用等现象仍然存在。在现行财政体制下,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始终是审计监督的一个重点,作为一名基层财政干部,对此深有感触,现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作如下思考,应如何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在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财政专项资金的问题屡屡出现的原因
1.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滞后
中央及省补助资金一般是在预算执行中陆续下达的,而且是中央、省、市层层下达,大量时间被层层转发指标文浪费。这就造成基层在年初预算安排时,无法准确知道上级补助项目有哪些、补助资金有多少,无法将上级补助的财政专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影响了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也不利于地方人大的有效监督,形成了年初预算、年度编制的现象。
2.监督力度不够,监督实效欠佳
目前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虽有多个部门介入,但力度和实效都不理想。(1)专项资金管理部门事前对专项资金实施的具体内容项目的评估情况、可行性研究状况了解的深度不够,无法进行事前监督。(2)相当部分专项资金的实施内容的对象技术性强、专业性强,同时由于监督部门对项目实施过程了解不够,难于实施事中监督。(3)对项目实施的结果及后期效益评价分析不够,从而缺乏事后监督。由此产生资金一拨了之,不问其效。其他各监督部门虽然都有加强管理的呼声,但对具体实施环节、过程资金性质、渠道、流向等情况未做充分而系统的调查研究,大多停留在听听情况,看看汇报材料,未从实施对象内容的细节上发现问题,从其技术要求和专业规范上分析问题,而降低了财政专项资金的预期效益。
3.资金支出环节管理薄弱
(1)由于财政拨款时间与项目实施时间的不一致性,导致项目资金跟不上项目进展,影响了项目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导致资金管理失控。这一方面可能是财政有意滞留专项资金;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缺乏有效的机制来保证两者的进度一致。(2)有的单位专项资金的支出没有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手段,各项费用基本上是实报实销,经办人员没有控制意识,这在预算不够细化的情况下就很可能导致“合法浪费”的现象。
二、解决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混乱的对策建议
深入分析专项资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多管齐下,完善专项资金监管机制,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一是应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促进专项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各项目主管部门、用款单位要按照专项资金使用规定,制定出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实施办法。在项目资金的管理上,应实行村帐乡管、乡帐县管,工程与资金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在项目的立项上,要以科学的态度,深入细致地考察论证,坚持效益为主的原则,择优选项,坚决杜绝“人情项目”、“关系项目”。所有的项目计划、资金投放、工程决算要实行公开制度,增强项目运作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资金管理部门要管理和服务为一体,努力促进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各主管部门要改变过去只管资金、忽视工程的做法,切实做好资金的跟踪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要主动向项目实施单位提供技术,帮助他们把好项目质量关,管好用好项目资金。
三是切实加大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处罚力度。要采取点面结合的审计办法实行全面审计,对乡村两级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查。在审计时,要抓住资金的主要脉络,逐层逐层的解剖,对大的资金项目和有疑点的资金支出,采取一竿子“查”到底的追踪审计方法,把问题查实查透。对待违法违纪问题,既要处理单位,又要处罚单位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该揭露的要揭露,该公示,该曝光的要曝光,真正对违法违纪者起到震慑作用。
三、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几个重点
1、组织专业培训,提高财务人员政策水平。财政部门要针对审计检查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培训,为各项目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讲解专项资金拨付程序、使用范围、管理制度及办法、违纪处罚等财务规章制度。
2、提高国库直接支付比例,完善专项资金管理的内控机制。国库集中支付是深化财政改革,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一是通过国库支付系统拨付资金,实现专项资金直达用款单位和供货商,减少库外闲置资金,且更加合理有效。二是属于重点专项资金,通过国库支付系统进行直接支付,可实现项目资金的集中核算,能正确反映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为项目实施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三是通过完善专项资金的预算指标和用款计划审核,实现项目预算和执行监督的内在统一。
3、建章立制,靠制度管钱管人。一是强化制度建设,确保资金运作有序。对专项资金的到位、使用、项目建设、检查验收等进行明确规定。从近年来发现的专项资金管理漏洞入手,财政部门要先后制定出台一些管理制度及办法,如:土地收购储备和国有土地使用开发出让资金管理办法、土地开发整改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城市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财政支农专户管理、经济建设专项资金管理等分门别类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为规范专项资金提供制度保证。
4、强化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项目可行性报告的编制以项目单位为主,项目呈报以主管部门为主,资金拨付以财政部门为主,項目实施以项目单位为主,项目的监督以审计、财政监察部门为主。所有项目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通过招标选择施工单位,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总之,近年来,各地财政部门在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而言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要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专项资金进行进一步的管理,最终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与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