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马义这个人,在平罗县通伏乡没有人不叹服,没有人不称赞。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通城村的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在担任村干部的30多年时间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争取项目,努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兴修水利和改良农田是村干部的第一要务。多少年来,马义跑乡走县,争取项目支持,以项目扶持带动群众改田治水,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建设。2006年秋,通城村开展了农水示范方建设,改造面积8730亩。2009至2010年,马义先后为通城村争取到国土资源整治和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两个项目,将全村8个生产队的1.2万亩土地覆盖其中,所有的农渠、斗渠和支渠都得到了砌护,彻底完善了全村的农田水利设施。


  马义作为党支部书记,时刻把人民群众冷暖放在心中,通过他的努力,政府先后对通城村实施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自治区“通达工程”和平罗县“人饮安全”工程,项目的实施,使通城村的农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1998年,通城村在全村搞村庄规划。通过规划建设,使通城村砖房率达到100%,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平方米,电视机拥有率达到120%。后来,又结合塞上农民新居改造工程,对五通路两侧的村居点进行改造建设。2004年,马义争取到国家人饮解困工程项目,使通城村群众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结束了村民吃咸水、喝苦水的历史。2005年,通城村实施“通达工程”,争取到配套资金168.9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在全村8个队铺设总长7公里的柏油路,使通城村成为全县为数不多的队队通柏油路的村。
  村监委会主任佘化宇说:“从90年代开始,马支书带领大家修村道,修大干渠,可没少操心。村队公路通了,村上还集资建修办公楼,尤其是修建了大干渠,水量大,排水也畅通,有四块低洼地的水也能排出来了,灌水、排水的问题都解决了,群众能不拍手称赞吗!”
  关注民生,积极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通城村地处通伏乡北侧,远离县城和交通干道,全村总人口1430人,其中回族289人,辖8个村民小组,全村农业劳动力900多人,耕地面积12300亩,是一个典型的 “不靠城、不靠路”的边远村。2009年3月,党支部书记马义带领村“两委”班子深入全村各生产小组给农民开会,积极宣传土地流转政策,耐心为村民讲解土地流转的好处,并承诺解决好村民土地流转后的走向问题。在马义书记和村两委“班子”的积极努力下,通城村在全乡率先开展了土地流转工作。通城村成立了土地信用合作社,村民将8000亩地转入土地信用合作社,土地信用社又将土地贷给承包商进行统一耕种,农民实现存地收入304万元,共转移农村劳动力400多人,年创劳务收入280万元。土地集中经营后,如何进行全程机械化作业和转移农村劳动力两大主要问题摆在了通城村“两委”班子面前,为此,马义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集中全村使用大型农业机械的农户成立了农机合作社(2010年5月注册成立公司),确保土地实现机械化作业。为转移因土地流转所闲置的劳动力,马义书记积极筹资,又相继成立了新鑫劳务中介公司,由劳务中介公司统一组织,然后进行劳务培训,将全村400多劳动力介绍到平罗太沙工业园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工业区务工,年龄较大不适合外出务工的,就近由土地承包商安排在本村务工。
  马义告诉记者:“通城村没什么资源,就是地多点,没有增收的渠道,我就想着搞土地流转,解放劳动力。包产到户时,农民分的地都零散,有的一家30亩地,要分40块耕种。2009年,我们成立土地信用合作社,将大部分地收回,连片发包,外地科技特派员马继云、周生林承包。通过土地流转,每口人每年净收入2万元。这一举动,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过去每户种30亩地就够多了,现在种植大户可以种上千亩,真是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马义说:“1个人在外面打工收入,每月最少4000元,每年收入5万元不成问题。我这不也在带头搞流转,我在惠农区礼和乡流转了土地800亩,种植水稻、油葵,成天忙得团团转。”
  佘化宇告诉记者:“土地流转后,我儿子在平罗铁合金厂打工,每月收入3000多元。现在年轻人都出去了,大部分人在平罗县城买了房子。村上剩下的都是些老人。原先村里人都没钱,还想着打麻将,现在大家只想着挣钱,搞劳务。”
  记者来到村民王化其家中,老王63岁,是个残疾人,他家的平房很宽敞,屋子也收拾得很整洁。王化其告诉记者,他们家流转出土地30亩,每年流转费1.5万元。他的老伴梁淑兰2011年买了农村养老保险,现在每月领到手1100元。王化其告诉记者,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王杰在西北轴承厂当车工,在银川有房子,孙子也在银川上学。小儿子在长庆油田打工,每年收入5万多元。王化其身体不好,但是他也不干重活,就在家闲养着,日子过得很舒心。据了解,通城全村80%的人都买了农村养老保险。村民在家没事干,就养些鸡鸭什么的。许多人家都在平罗、银川买了房子。
  探索创新,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为了摘掉通城村“空壳村”的帽子,马义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发挥土地资源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走出具有特色的“两司一社”发展之路,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以土地流转为主线,成立土地信用合作社,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09年3月,通城村在全乡率先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对小户经营的8000亩零散土地集中流转经营,分别承包给两个承包商种植水稻。每亩从中收取10元钱的管理费,为村集体经济创收8万元。二是以土地流转为依托,成立农机服务公司和劳务中介公司,壮大村集体经济。土地流转后,为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又紧接着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将全村的大小型农业机械集中起来管理,为土地承包商提供代耕、代种、代收等农机服务,增加农机所有者收入,也从中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09年为村集体创收1万元。2010年为村集体创收12万元。为解决土地流转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通城村又相继成立了新鑫劳务中介公司,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并分批组织相关劳动技能培训,为用人单位输送有技能的农民工。2010年,通城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21万元。2012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14万元,彻底甩掉了贫困帽子。2014年马义抓住全市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的机遇,申请资金30万元,为村上购置挖掘机1台,每年为村上增加3万元的收入。
  “2005年以前,村上在学校里的4间土房里办公,办公条件很差,当时,账上没一分钱,我想方设法,多方争取,跑了60天,争取资金28万元,修建了365平方米的村办公楼。”马义指着坐落在公路边的一栋二层小楼自豪地对记者说。
  村监委会主任佘化宇说:“2013年6月,村上成立村监会,村务公开、财务公开,重大事务都要公开公示。村上的财务,村委会成员签字盖章后才可生效。”
  马义的心血没有白费,他的苦没有白受,他的努力换来了通城村的新面貌,换来了群众的赞誉。马义先后被评为全县优秀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全县优秀人大代表、全市“十佳村支部书记”、区、市优秀民事调解员、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曾任五届县人大代表、三届市人大代表、一届区人大代表、一届县党代会代表。在他的带领下,通城村党支部先后被评为“红旗村”党支部、新农村建设“八星级村”、全区“勤廉为民”示范村等称号。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他不骄傲,更不满足,这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贯的作风。
其他文献
2015年,西夏区充分发挥辖区各类高校人才聚集的优势,重点培育以电子商务、微电影制作、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的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了宁夏电商谷这一新载体、新平台。据悉,截至11月宁夏电商谷入驻企业已实现销售额6.9亿元,带动就业500余人,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目前,宁夏电商谷已有淘宝中国特色宁夏馆、中国网库、蓝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1号店特产中国银川馆等16家企业抢滩入驻,涵盖了O2O、B2B、B
期刊
由宁夏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阿文化交流数据库启动仪式暨“一带一路”上的语言系列丛书首发式在北京举行。中阿文化交流数据库项目是宁夏大学阿拉伯研究大数据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研究实力和研究成果,整合国内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资源,成为中阿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数据库内容包含“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中阿文化交流、阿拉伯国家孔子学院以及宁夏区域文化海外传播等相关
期刊
“2015绿色发展与创建生态文明新标杆发布会暨第二届城市发展与生态文明高层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泾源县成为宁夏唯一被授予全国“首批绿色发展优秀县”荣誉称号的县(区)。近年来,泾源县按照“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部署,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为目标,大力实施城乡生态一体化和林业“六大”建设工程,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宁夏南大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截至目前,全县完成退耕还林工程68.3万亩,实施主干道路大整
期刊
中民新能投资有限公司捐赠年产500万只EPS泡沫保鲜箱项目资金签约仪式日前在利通区举行,该项目将落户利通区板桥乡李闸渠村,进一步解决当地被征地农民的扶贫和就业等问题。EPS泡沫保鲜箱项目是中民新能结合李闸渠村被征地农民掌握的技能偏少、就业的路子不宽、就业渠道狭窄,群众增收路子不宽、增收速度缓慢、生活水平提高不够明显,村集体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捐赠的一项企业精准扶贫项目。项目总投资1701.57万元
期刊
12月14日,在第八届中国政府创新最佳实践交流对话活动上,银川市获得“2015年度中国政府创新优秀实践奖”。2014年以来,银川市行政审批改革将发改、环保、交通等26个部门的153项行政审批权剥离、整合、划转至行政审批服务局7个业务处室直接办理,封存59枚行政审批专用章,推出“审管分离一局一章”管审批的新机制。从源头上解决了行政部门职能分散、互为前置、互为牵制的问题。凭借强有力的改革创新模式,银川
期刊
张贤亮纪念馆近日在镇北堡西部影城正式开馆。据了解,张贤亮纪念馆位于影城一座四合院内,张贤亮先生早年曾在此居住过一段时间。纪念馆分6个展室,按照时间顺序分布,通过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形式展示了他的人生经历,还原了张贤亮先生生前工作部分生活的环境。  (房名名 张 涛)
期刊
日前,吴忠市政府与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签署富硒产业战略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开发富硒产品,制定富硒标准,加快富硒食品良种工程建设,共同推进吴忠富硒产业发展,打造“塞上硒都”。近年来,吴忠市引进和培育富硒产业龙头企业,结合粮食、枸杞、奶产业、牛羊肉、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开发富硒农产品,打造了一批富硒品牌,使其“物以硒为贵”。2015年9月,该市制定印发《吴忠市加快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期刊
近年来,区直机关各部门和中央驻宁各单位紧紧围绕中心业务工作,按照思想道德建设好、党的组织建设好、作风廉政建设好、环境秩序建设好、机关文化建设好、业务工作成效好标准,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主动唱响时代主旋律,努力提升道德感召力,推动科学管理,促进作风转变,弘扬文明风尚,凝聚传播了社会正能量,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逐年提升,创建工作结出累累硕果,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聚集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截至目前,
期刊
智慧石嘴山移动平台日前正式上线。该平台以手机APP的形式,提供全市各类公共、生活服务信息,开启了石嘴山市智慧生活“一点通”,成为全区首家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政府级移动便民平台。据了解,智慧石嘴山移动平台2015年4月开始建设,由石嘴山市网信办牵头组织多家单位对全市信息化便民服务进行了调研梳理,并进行了前期规划设计和系统开发。平台集成了基础资源共享平台、政务公开、政务服务、人民议政、便民服务、新闻动
期刊
12月18日,宁夏区直机关工委召开了部分区直部门及中央驻宁单位机关党委书记述职会。  2015年以来,区直机关各部门(单位)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引领,着力在十项任务上创新举措,务求实效,有力地推进机关党建工作“走在前、作表率”,呈现出了思想更加重视、力度不断加大、作风持续改进、创新推动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各部门(单位)落实管党治党意识,把机关党建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