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气不错,和备课组的老师同游月湖公園。
“月湖”是一个令人遐想的名字,我想到李白的“一夜飞度镜湖月”,但“飞度”一词有迅疾之感,在这种感觉下,好好的湖月反而成了过眼烟云,似乎有点可惜了。幸好有“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一句紧缀着,将湖之碧幽、月之清雅、影之轻逸托出,一种情境便像水波一样悠悠地荡开了,让心为之一动。
而湖与月的结缘,又何啻于此呢?
记忆里闪过“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句子,曾再三品味句中的“和”字,如果单纯理解为交融似乎俗了,因为这里面有一种彼此亲近的和美,因和而美,美中有和,水的潋滟,月的洁净,一者如琴,一者如瑟,琴瑟和鸣,隐隐透着清越与空灵。再就是“凉波弄轻棹,湖月生远碧”,湖月交相辉映下,荡舟徐行,随着双桨轻划的波痕,一圈一圈澄碧的颜色向远处扩散,若亲临其境,目光也会被染成碧绿,随着水纹漾开去。
恰好前几天,在一份报纸上读到一首小诗:“秋月初升/收藏不尽/我只有到湖的那边/拾一些月亮银子/远方,已成空号。”在现代诗中,与湖月不期而遇,着实让人惊喜。于是,我想,月与湖就这样恋着,恋在古典情怀里,也恋在小资情调里,恋在每一个晨昏中,也恋在字里行间,让你不忍心睹一轮孤月,也不忍心望一湖寂寞的水,哪怕只是“月”与“湖”两个字,你也自然而然地将其连在一起,就像“月湖公园”,即便在你还未踏足之前,就以这样那样的想象给予你最美好的心灵享受。
我不知道,其他人在去月湖公园的路途上是不是也会这样胡思乱想,但是省却了这些,月湖公园景致再迷人,也仿佛缺了不少味道。
我就是带着这种味道走进月湖公园的。
迎面而来的湖水,牵引着我的视线,将其从逼仄的楼房和井然的街道间解放出来,而顺着粼粼的波光绵延成一片柔和的开阔。我本来想呼唤着,朝她奔去,但午后的月湖是宁静的,湖面上是一两艘游船,随意地,虽然没有“纵一苇之所如”的潇洒和放阔,却也摒弃了都市的繁杂和庸常,有意无意地契合着一种氛围、一种意境。因而,在你看到她的那一刻,热情被消解了,你放慢脚步,降低了声音,柔和地走近。
湖畔有平坦的大道,亦有石砌的小径。大道适合健身,徐徐跑过,耳膜里盈满鸟声啼啭,“岸花前后闻幽鸟”,一路踏在高高低低、清亮脆远的音调上,口鼻间逐渐急促的呼吸也似乎会以一种平易的节奏和身边的一物一景应和着;小径才适合赏玩,我们逶迤而行,湖水就在我们的脚边,轻轻地抚着一丛丛苇草,这些苇草从水里抽出细细的茎秆,疏疏朗朗地聚合着,仿佛在窃窃私语,又似乎在等着我们的观望,而小径的另一边是红色的石榴花、黄色的相思树和随地势起伏的草地。绿草茵茵,不丰厚,也不肥腻,绝不是放牧之所,但若是于此一卧一坐,也是极为雅致的事情。
于是有同事戏言,该把学生带来,就在草地上围坐成圈,上课。远处有杨柳拂提,烟笼雾罩,修长的柳枝蓬松而飘渺,模糊成一团浅绿,又带着灰白的颜色,像一张怀旧的照片一样,静静地沉淀在视野深处。还有拱桥,以绝佳的弧度呈现优美的身形,在光影的映衬下于水面上散发着冷静的光泽,透着睿智,仿佛已经佝偻却仍神采飞扬的长者,正在俯身传授什么。有水、有柳、有桥做背景,以草地为桌椅,身旁是枝摇花语,这样的课堂该是何等的美妙。
我突然意识到为什么古代书院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山野等僻静之所,例如岳麓书院,掩映在岳麓山下,古树参天,青瓦粉墙,遥想当年朱熹自福建不远万里步行而来,乘一叶扁舟过湘江,与同时代的大师张栻一起会讲,抑扬顿挫间,有山涧溪水的流响,有风过高枝的声音,还有蝉鸣蛙叫,让古老的经书上生出许多妙趣和生机。这些妙趣和生机或许就是文字记录者早已意会,却无法言传的,或许是他们言传,却被后人忽略的,或许是他们最本真的表达,却被一些人别有用心地附会出一些高深的涵义而变得面目全非。但是,在情境上,一旦回归最初的状态,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喧哗骚动,妙趣还是妙趣,生机还是生机,书卷上仿佛有清泉从砂石间汩汩涌出,有青山雨洗之后的爽净。这样,山水与书卷间有了如此亲密的关系,也难怪古代书院的负责人不叫校长、院长,却叫山长。这个名字,带着诗意,显得纯粹,而这个“山”所承载的既是自然,又是人文,其博大又岂是常人所能担当。
刚听到同事的这个玩笑时,我还有一点担心,那就是在这样的课堂里,作为老师的我该教些什么呢?我从教材中搜索到几篇我喜欢的课文,《兰亭集序》《赤壁赋》《荷塘月色》《雨巷》《琵琶行》,教参给予了这些文章许多崇高的意义,我想,如果撇开崇高,只是在湖边、在桥上、在柳下、在花旁大声朗读,悄然冥思,也是种不错的享受。当然,我还可以讲我在路途上关于“月”与“湖”的古今情缘的联想,这样古老而新鲜的主题,似乎还没有教材集中呈现。既然如此,我就将自己零乱的琐碎的悟解道出,不求全面,也不求深入,只求原汁原味。原汁原味的东西,没有教条的束缚,最适合山水,也最适合真性情的滋养和想象的生长。
或许学生会从中衍生出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或许各抒己见,探讨“月湖”一名的来历,大多数学生生于长沙,长于长沙,对于长沙的风物人情应该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一句,我一句,汇集起来,就像徐徐展开的画卷,弥散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或许就以“月湖”为题,各说一段话吧。
曾经有人撰文批判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如何,的确,在面对那些考场作文时,你也会深有同感,陈旧而雷同的内容,干瘪而乏味的语言,故作高深而虚伪透顶的腔调。但是,我还是习惯流连于学生的周记本里。公交车上的一次见闻,老师上课时的一些趣事,自己看过的一部小说、一场电影,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争议和讨论,那么真切地表达出来,让人觉得在芜杂的群楼之间突然显现一湖宁谧的水,仿佛没有丝毫尘杂,如月一般洁静。
我想,此刻,若让学生围坐在此,应有不少的话想讲。在教室里,许多话不想讲,许多话不必讲,许多话不能讲,许多话也没有机会讲,现在,完全可以忽略跟谁讲,讲什么,听众的感觉如何,自由地说给这形似弯月的湖听,说给想象中湖月交相辉映的美景听。那么作为老师,教什么,怎么教,就不重要了,我的重重顾虑也完全多余。
这时,我觉得在月湖不仅适合上一堂课,更适合建一所学校。不必去跟湖旁那些打着湖景房招牌的楼盘竞高竞豪,不必一味追求现代化、信息化,只一些低低的房子,随处洒落在月湖畔,推窗可以见湖,开门可以入景,不是别有一番味道?
夜幕降临,天色也开始变得阴沉,心里期待的月并没有出现,然湖似月,湖更是月,湖与月也这样在城市中央恋着。
我满足了。
而念头一转,月湖旁若有一所学校,校长该叫湖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