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堰市聚焦乡村振兴对人才智力的需求,从农村人才队伍实际出发,在选才、育才、引才、借才、留才、用才等六個方面打好“组合拳”,不断建立健全人才流动、评价培育机制,厚植乡村人才成长土壤,引导人才向农村一线集聚。
在“选”上出实招,配齐建强村级组织带头人。在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上下功夫,采取从外出打工能人中回引、从大学生村官中选任、从复员退伍党员军人中培养等“十个一批”方式,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拓宽选拔渠道,打造一支过硬的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近年来,新调整村党组织书记890人,平均年龄46.3岁,按照主职1:2、副职1:1比例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信息库,全市1763个村储备后备干部5600余名,蓄足后备干部“源头活水”。
在“育”上求突破,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力量。持续深入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自2015年实施以来,累计招录学员1520名,培养基层组织建设带头人和科技致富带头人726名。大力实施教育、卫生等领域“基层人才百人计划”,选拔偏远乡村学校教师开展非脱产学习,累计培养乡村全科教师773人,订单式培养基层全科医生280名、村医720名。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高素质农民10572人,培养了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乡村振兴主力军。
在“引”上做文章,鼓励在外人才回乡创业发展。各地鼓励引导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带动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迁,涌现出了一批成功典型。如郧西籍能人兰祥军返乡投资8000万元建厂,并以商招商,引入资金24.5亿元;张湾区在外自主创业成功人士刘雨薇回乡创办羊贵妃电商扶贫特产馆,代销农产品1000万元,带动就业100余人;郧阳区能人周伟返乡投资15.6亿元,建设子胥湖生态新区,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
在“借”上探新路,高端智力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各地加大柔性引才借智力度,充分利用湖北省科技特派员等服务基层项目,对接争取近100名院士专家、博士深入基层开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如丹江口市借助湖北院士专家科技服务农业产业发展“515”行动,联系刘永忠教授科技团队对柑橘种植技术进行指导;博士服务团成员谢逾群充分挖掘所在高校的优质资源,积极牵线湖北工业大学与房县组建黄酒联合研究团队,房县黄酒品牌实力迅速增强,庐陵王黄酒成功入选“2019中国黄酒十大品牌”。
在“用”上见实效,激发乡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各地按照“人才 基地”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人才带头创业、创办基地,全市创建市级以上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24个,市级以上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49家,带动发展种植、养殖大户3800余户,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注重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作为展示干部的舞台,从市县乡机关选派选聘356名年轻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选派1200余名第一书记、3200名工作队员驻村工作,充实了基层脱贫攻坚骨干力量,引导各类人才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在“留”上下功夫,切实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各地不仅注重“引凤来栖”,更注重“引凤长栖”,不断深化乡村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引导各类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集聚的政策文件,从资金信贷、场地租赁等方面支持人才下乡创业。如张湾区出台合作社、家庭农场考核管理办法,每年拿出300万元专门扶持农业创业主体。积极拓展乡村人才发展空间,优先推荐申报农村优秀人才职称评审,优先享受高层次培训,营造关心、爱护乡村人才的氛围。
在“选”上出实招,配齐建强村级组织带头人。在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上下功夫,采取从外出打工能人中回引、从大学生村官中选任、从复员退伍党员军人中培养等“十个一批”方式,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拓宽选拔渠道,打造一支过硬的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近年来,新调整村党组织书记890人,平均年龄46.3岁,按照主职1:2、副职1:1比例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信息库,全市1763个村储备后备干部5600余名,蓄足后备干部“源头活水”。
在“育”上求突破,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力量。持续深入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自2015年实施以来,累计招录学员1520名,培养基层组织建设带头人和科技致富带头人726名。大力实施教育、卫生等领域“基层人才百人计划”,选拔偏远乡村学校教师开展非脱产学习,累计培养乡村全科教师773人,订单式培养基层全科医生280名、村医720名。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高素质农民10572人,培养了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乡村振兴主力军。
在“引”上做文章,鼓励在外人才回乡创业发展。各地鼓励引导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带动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迁,涌现出了一批成功典型。如郧西籍能人兰祥军返乡投资8000万元建厂,并以商招商,引入资金24.5亿元;张湾区在外自主创业成功人士刘雨薇回乡创办羊贵妃电商扶贫特产馆,代销农产品1000万元,带动就业100余人;郧阳区能人周伟返乡投资15.6亿元,建设子胥湖生态新区,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
在“借”上探新路,高端智力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各地加大柔性引才借智力度,充分利用湖北省科技特派员等服务基层项目,对接争取近100名院士专家、博士深入基层开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如丹江口市借助湖北院士专家科技服务农业产业发展“515”行动,联系刘永忠教授科技团队对柑橘种植技术进行指导;博士服务团成员谢逾群充分挖掘所在高校的优质资源,积极牵线湖北工业大学与房县组建黄酒联合研究团队,房县黄酒品牌实力迅速增强,庐陵王黄酒成功入选“2019中国黄酒十大品牌”。
在“用”上见实效,激发乡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各地按照“人才 基地”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人才带头创业、创办基地,全市创建市级以上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24个,市级以上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49家,带动发展种植、养殖大户3800余户,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注重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作为展示干部的舞台,从市县乡机关选派选聘356名年轻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选派1200余名第一书记、3200名工作队员驻村工作,充实了基层脱贫攻坚骨干力量,引导各类人才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在“留”上下功夫,切实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各地不仅注重“引凤来栖”,更注重“引凤长栖”,不断深化乡村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引导各类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集聚的政策文件,从资金信贷、场地租赁等方面支持人才下乡创业。如张湾区出台合作社、家庭农场考核管理办法,每年拿出300万元专门扶持农业创业主体。积极拓展乡村人才发展空间,优先推荐申报农村优秀人才职称评审,优先享受高层次培训,营造关心、爱护乡村人才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