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边远地区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以阿里地区审计局为例,该局计算机审计的初次尝试是在2006年县财政局的财务审计中,由上级审计机关专业人员将县财政局业务数据导入审计人员计算机中,阿里地区审计局审计人员利用专门设计的软件对导入电子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并针对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审计验证,填补了阿里地区审计局计算机审计空白。但由于阿里地区审计局对审计业务干部信息化应用培训严重不足,信息化审计意识相对薄弱。日常审计工作都是基于查看手工账表,如果被审计单位是电子账表,就用被审单位打印出来的账本为基础进行审计。
二、边远地区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审计习惯和思维的桎梏
一是存在着用传统思维方式看待信息化审计,缺乏推进信息化审计的信心。二是对计算机审计持观望和等待的态度。认为边远地区会计电算化程度低,信息化审计没什么大的用场,还不如手工审计快。三是存在着技术困难和理念困惑,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化审计对审计思维和方法的深远影响。
(二)审计力量薄弱
阿里地区审计局在职职工24人,一线审计人员只有10人,而审计任务却非常繁重,2014年审计项目有34个,其中包括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等18个重大项目审计,还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了“小金库”清理、财产清查等临时性工作任务10多项,同时因为阿里地区地处边疆,维稳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审计人员身兼多职,显得力不从心。
(三)信息化审计培训亟待加强
阿里地区审计局审计任务繁重,致使审计人员忙于应付项目,无暇安排系统的计算机知识培训,使得很多审计人员对计算机审计的认识与应用仍停留在用电脑打字、制表上,即使使用AO审计软件,也只是用来填写审计日记、审计底稿、审计证据和生成审计报告初稿,而对数据的采用、分析、查询则很少应用。
(四)专业单一,复合型人才缺乏
阿里地区审计局现有的审计业务人员从事财务审计人员较多,而金融、计算机、工程预决算等专业人才很少,其信息化审计基本处于空白状况,工程预决算审计要依靠聘用相关专业人员来完成。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学习不够,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缺少“一专多能”复合型审计人才,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
(五)审计业务经费不足
阿里地区审计局地处西藏自治区西北部,与印度和尼泊尔接壤,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财政收入极其有限,绝大部分靠中央转移支付,很难保障审计业务经费,制约了局机关业务培训、审计信息化建设等工作的开展,至今未能实现审计业务人员人手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办公地点也很紧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
(六)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程度较低
阿里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审计对象绝大多数是行政事业单位,仍有部分单位是手工记账管理。这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中只能利用AO审计软件编制审计底稿、审计日记,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审计。在实行电算化管理的单位中,采用的基础数据库也各不相同,所以,采集数据比较困难。
此外,阿里地区审计局截至目前没有建立OA管理系统,审计项目不能进行交互管理,同时由于基层审计机关没有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较低,对建立被审计单位信息库的认识不够,普遍忽视了对被审计单位信息库的建设,也影响了信息化审计管理效果。
三、推进和深化边远地区信息化审计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全面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要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审计,首先要转变观念。近年来,审计人员对开展信息化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已有一定认识,但还不够全面深刻。要加大信息化审计知识的学习、培训力度,形成我要学、人人学的氛围。建立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规章制度,并在优秀审计项目评比中,采取对应奖励办法,调动积极性,加强审计项目中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二)着力于队伍建设,增强审计力量
一是严把审计人员准入关,通过择优录取等方式吸引高素质人才到边远地区审计队伍中来;二是建立审计人员学习、业务培训制度,对现有人员要普遍轮训,特别是计算机、金融、工程预决算、审计知识和AO系统操作培训,激励审计干部走上专业型、知识型和复合型的成长道路,以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增加审计编制,优化审计干部队伍,把地方优秀的财会人员和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充实进审计队伍;三是加强审计队伍绩效管理,严格考评和奖惩。
(三)强化培训,提升信息化审计能力
把计算机审计普及性学习、计算机审计骨干培训与计算机审计高级人才的培养相互结合,打造一支素质较高、梯次健全、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需求的审计队伍。在强化人员培训的基础上,培养审计人员树立信息化思维方式,创新信息化审计方法。积极引导其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与审计业务有效结合,在审计中活学活用,真正体会到计算机给审计工作所带来的便捷和效率,从而提高信息化审计水平。
(四)多方筹措经费,保障审计发展
现行财政体制下审计机关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利用阿里地区是河北陕西两省援助地区的优势,多方筹措经费,解决审计机关经费不足问题,建立相对固定的经费预算和拨付制度,使审计经费制度化、规范化、刚性化,创造条件加快信息化建设,上级审计机关也应加大支持力度,促进边远地区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加快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步伐
要借助“金审工程”的实施,逐步建立OA审计管理系统等,发挥信息化审计的全部作用。逐步建立被审计单位基础数据库;被审计单位管理职能、人员编制等信息通过人事部门采集利用;被审计单位近年来无电子档案的审计文书通过扫描、拍照等手段进行采集;对AO审计软件收集、转换过来的财务、业务电子数据,包括审前调查获得的各类数据,审计结束后统一移交建立数据库。
(六)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
审计部门应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建议财政部门规范各单位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拨付专项资金统一购置财务软件,配备财政拨款单位。加强与相关主管单位的沟通,各主管单位对下属各单位的会计电算化核算加强监督。在行业系统内加强会计电算化培训,促使各单位会计核算符合《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提高审计对象的会计电算化规范程度,为信息化审计打好基础。(作者系陕西省审计厅援藏干部)
以阿里地区审计局为例,该局计算机审计的初次尝试是在2006年县财政局的财务审计中,由上级审计机关专业人员将县财政局业务数据导入审计人员计算机中,阿里地区审计局审计人员利用专门设计的软件对导入电子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并针对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审计验证,填补了阿里地区审计局计算机审计空白。但由于阿里地区审计局对审计业务干部信息化应用培训严重不足,信息化审计意识相对薄弱。日常审计工作都是基于查看手工账表,如果被审计单位是电子账表,就用被审单位打印出来的账本为基础进行审计。
二、边远地区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审计习惯和思维的桎梏
一是存在着用传统思维方式看待信息化审计,缺乏推进信息化审计的信心。二是对计算机审计持观望和等待的态度。认为边远地区会计电算化程度低,信息化审计没什么大的用场,还不如手工审计快。三是存在着技术困难和理念困惑,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化审计对审计思维和方法的深远影响。
(二)审计力量薄弱
阿里地区审计局在职职工24人,一线审计人员只有10人,而审计任务却非常繁重,2014年审计项目有34个,其中包括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等18个重大项目审计,还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了“小金库”清理、财产清查等临时性工作任务10多项,同时因为阿里地区地处边疆,维稳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审计人员身兼多职,显得力不从心。
(三)信息化审计培训亟待加强
阿里地区审计局审计任务繁重,致使审计人员忙于应付项目,无暇安排系统的计算机知识培训,使得很多审计人员对计算机审计的认识与应用仍停留在用电脑打字、制表上,即使使用AO审计软件,也只是用来填写审计日记、审计底稿、审计证据和生成审计报告初稿,而对数据的采用、分析、查询则很少应用。
(四)专业单一,复合型人才缺乏
阿里地区审计局现有的审计业务人员从事财务审计人员较多,而金融、计算机、工程预决算等专业人才很少,其信息化审计基本处于空白状况,工程预决算审计要依靠聘用相关专业人员来完成。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学习不够,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缺少“一专多能”复合型审计人才,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
(五)审计业务经费不足
阿里地区审计局地处西藏自治区西北部,与印度和尼泊尔接壤,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财政收入极其有限,绝大部分靠中央转移支付,很难保障审计业务经费,制约了局机关业务培训、审计信息化建设等工作的开展,至今未能实现审计业务人员人手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办公地点也很紧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
(六)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程度较低
阿里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审计对象绝大多数是行政事业单位,仍有部分单位是手工记账管理。这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中只能利用AO审计软件编制审计底稿、审计日记,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审计。在实行电算化管理的单位中,采用的基础数据库也各不相同,所以,采集数据比较困难。
此外,阿里地区审计局截至目前没有建立OA管理系统,审计项目不能进行交互管理,同时由于基层审计机关没有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较低,对建立被审计单位信息库的认识不够,普遍忽视了对被审计单位信息库的建设,也影响了信息化审计管理效果。
三、推进和深化边远地区信息化审计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全面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要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审计,首先要转变观念。近年来,审计人员对开展信息化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已有一定认识,但还不够全面深刻。要加大信息化审计知识的学习、培训力度,形成我要学、人人学的氛围。建立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规章制度,并在优秀审计项目评比中,采取对应奖励办法,调动积极性,加强审计项目中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二)着力于队伍建设,增强审计力量
一是严把审计人员准入关,通过择优录取等方式吸引高素质人才到边远地区审计队伍中来;二是建立审计人员学习、业务培训制度,对现有人员要普遍轮训,特别是计算机、金融、工程预决算、审计知识和AO系统操作培训,激励审计干部走上专业型、知识型和复合型的成长道路,以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增加审计编制,优化审计干部队伍,把地方优秀的财会人员和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充实进审计队伍;三是加强审计队伍绩效管理,严格考评和奖惩。
(三)强化培训,提升信息化审计能力
把计算机审计普及性学习、计算机审计骨干培训与计算机审计高级人才的培养相互结合,打造一支素质较高、梯次健全、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需求的审计队伍。在强化人员培训的基础上,培养审计人员树立信息化思维方式,创新信息化审计方法。积极引导其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与审计业务有效结合,在审计中活学活用,真正体会到计算机给审计工作所带来的便捷和效率,从而提高信息化审计水平。
(四)多方筹措经费,保障审计发展
现行财政体制下审计机关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利用阿里地区是河北陕西两省援助地区的优势,多方筹措经费,解决审计机关经费不足问题,建立相对固定的经费预算和拨付制度,使审计经费制度化、规范化、刚性化,创造条件加快信息化建设,上级审计机关也应加大支持力度,促进边远地区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加快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步伐
要借助“金审工程”的实施,逐步建立OA审计管理系统等,发挥信息化审计的全部作用。逐步建立被审计单位基础数据库;被审计单位管理职能、人员编制等信息通过人事部门采集利用;被审计单位近年来无电子档案的审计文书通过扫描、拍照等手段进行采集;对AO审计软件收集、转换过来的财务、业务电子数据,包括审前调查获得的各类数据,审计结束后统一移交建立数据库。
(六)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
审计部门应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建议财政部门规范各单位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拨付专项资金统一购置财务软件,配备财政拨款单位。加强与相关主管单位的沟通,各主管单位对下属各单位的会计电算化核算加强监督。在行业系统内加强会计电算化培训,促使各单位会计核算符合《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提高审计对象的会计电算化规范程度,为信息化审计打好基础。(作者系陕西省审计厅援藏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