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青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调查与研究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ppers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辽宁青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西部,总面积12045hm2。青龙河,是燕山山脉和松岭山系(丘陵)的地理分界线,也是滦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其干流总长246 km,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台头山乡,流经河北辽宁2省,沿途百川汇聚,最终于滦县汇流滦河入渤海。青龙河是“引滦入津”工程的重要水源补给。将保护区内的资源摸清,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辽宁青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调查与研究;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223
  1 野生植物资源
  根据青龙河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及野外调查结果,青龙河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不包括农作物)774种,隶属于111科,384属。其中蕨类植物14科16属21种,裸子植物3科7属9种,被子植物94科361属744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3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11种。经调查,在保护区内生长的药用植物有五味子、防风、黄芩、柴胡、远志、黄檗、白首乌、白鲜、蛇床、景天三七等240种以上;园林绿化观赏植物有卷柏、侧柏、迎红杜鹃、照白杜鹃、锦带花、各种绣线菊、小叶白蜡树、京山梅花、元宝槭等100余种;饲用植物有山野豌豆、披碱草、山熏豆、隐子草、早熟禾等60余种;野菜植物有蕨菜、马齿苋、车前、藜等近70种;野生水果、干果植物有毛榛、山楂、山荆子、山楂叶悬钩子、山葡萄、狗枣猕猴桃等约30余种。
  2 植被类型
  按照《中国植被》(1980)的分类系统,将青龙河保护区植物群落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40个群系。森林植被主要有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2.1 侧柏林
  主要分布在三道河子至前进乡,海拔400~600m的石灰岩组成的山地阳坡上,3km宽40km长的1条带,面积约330多hm2。所处坡度在40°以上,土层薄,散生,树高3~5m,树龄多在100~200a。灌木层盖度60%~70%,荆条为优势种,混生有蚂蚱腿子、小叶白蜡树、多花胡枝子、花木兰等。草本植物层优势种有苔草和丛生隐子草,伴生有多叶隐子草、细叶葱等。
  2.2 蒙古栎林
  天然蒙古栎林为保护区地带性植被,主要分布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内,海拔600~800m的低山阴坡。郁闭度0.5~0.9之间,树高10~14m,最高16m,胸径12~20cm,树龄40~50a。其中混生有辽东栎、槲栎、花曲柳、紫椴等。灌木层盖度60%~70%,优势种有三裂绣线菊、蚂蚱腿子、土庄绣线菊、胡枝子,混生有黑钩叶、迎红杜鹃、花木兰、万年蒿等,草本层盖度50%~70%。优势种有大油芒、凸脉苔草,常见植物有野青茅、地榆、石防风、宽叶苔草、关苍术、玉竹、从生隐子草、远志等。
  2.3 核桃楸林
  分布在红石砬子山的峡谷中。建群种核桃楸,树高12m左右。其间混生稠李、春榆、大叶朴等。灌木层以京山梅花为主,其次有乌苏里鼠李、金银忍冬、叶底珠、南蛇藤、榛子、山里红等。
  2.4 栓皮栎林
  主要分布在海拔300~400m的丘陵阳坡或偏阴坡,树龄40a,树高15~18m,胸径20~30cm,郁闭度约为0.7,其中混生槲栎。灌木层盖度20%~30%,荊条为优势种,其次有叶底珠、多花胡枝子、三裂绣线菊、黑钩叶、扁担木、小叶朴、花木兰等。草本层优势种为大油芒和凸脉苔草,其次混生从生隐子草、桔梗、新野沙参、岩香菊、黄精等。
  2.5 辽东栎林
  主要分布在海拔400~600m的低山丘陵的阴坡或偏阴坡。树高7~13m,胸径10~16cm,树龄40~50a,郁闭度0.6~0.8。辽东栎为建群种,其中混生少量的元宝槭、花曲柳、蒙古栎、槲树、蒙椴和鹅耳栎等。灌木层高0.6~1.4m,盖度50%~70%。草本层总盖度为40%~50%,高40~80cm。
  3 野生动物资源
  3.1 黑鹳
  黑鹳为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易危种。黑鹳在海拔600m以上的高山上、悬崖绝壁的平台上营巢,巢用软的干树枝编成,内垫苔藓和干草。白天坐巢时间雌雄鸟基本相同,晚上同在巢中过夜,一鸟孵卵,一鸟在巢边守卫,孵化后期均由雌鸟孵卵,不在轮换。孵化期约31d,育雏期约75d。黑鹳于每年3月下旬来青龙河地区繁殖,10月中旬迁离,黑鹳分布在保护区兴隆山核心区附近。
  3.2 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为国家Ⅰ级保护鸟类。长而粗壮的嘴,呈黑色,仅基部缀有淡紫色或深红色。眼睛周围、眼线和喉部的裸露皮肤为朱红色。体羽主要为纯白色。翅膀宽而长,大覆羽、初级覆羽、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均为黑色,并具有绿色或紫色的光泽,初级飞羽部为白色,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的外除羽缘和羽尖外,均为银灰色,向内逐渐转为黑色。繁殖地主要在俄罗斯东南部,以及我国东北地区;越冬地主要在我国华东、华南,以及西南等地区,少数在朝鲜、日本,偶尔也到俄罗斯的雅库次克、萨哈林岛,以及孟加拉国和印度等地,东方白鹳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帽子山核心区附近。
  作者简介:徐明智(1980-),男,辽宁凌源人,本科,林业工程师,现从事林业技术与管理工作。
其他文献
针对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品种选择不当、种植密度不足、病害防治不及时等问题,提出了合理选择脱毒马铃薯品种、合理密植、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措施,以提高农民种植水平与
辽西白石湿地保护区处于北票市管辖范围之内,湿地内部栖息着数百种动植物,对辽西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巨大影响。因此,做好湿地保护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
目的:了解Fitz-Hugh-Curtis综合征在输卵管妊娠和输卵管不孕中的发生率,探讨它们在输卵管妊娠和输卵管不孕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在腹腔镜检查和治疗妇科疾病时,确诊Fitz-Hugh-C
目的探索治疗复发性尿道狭窄的有效手术新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金属导丝引导下先行激光切通,待电切镜可通过狭窄段后改用电汽化治疗复发性尿道狭窄35例.结果术后随访0.5~3.0 a,
我国的林业资源自身并不是很丰富,在我国林业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营林造林工作,并根据如今发展的现状,提出必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