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脊梁,中华文化崇尚厚泽载物,人际和谐,把人生价值与社会担当放在重要位置,追求高尚的情操和理想人格,倡导民众创新求索,奋发有为。敦煌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座瑰宝。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学生的德育教育如何开展,如何借助传统文化发力令众多学者开始思考探索,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对学生的自身品质和德育实践带来良好的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传统文化;敦煌文化;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力量源泉,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许多优秀的历史与文化,这些文化正是各大中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从我国的传统文化出发、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敦煌文化出发实行素质教育,以实现培养优秀人才的基本目标。传统的德育教育开展方式往往拘泥于教师的照本宣科,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分割的部分,研究显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前提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共鸣。德育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对话式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上的冲击以及语言上的描述,引起学生的思考与共鸣,从而加深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敦煌文化促进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模拟文化情境,夯实德育根基
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并非朝夕之事,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对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具有清晰的认识,积极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品德培养需要,为了让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因子发挥出最大作用,慎重选择德育教育方式,并积极采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以影响、熏陶学生,以此不断提高其思想素质与综合素养。
为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的工作,学校可根据现实条件、校园环境等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来满足学生的对传统文化、敦煌文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例如学校可以根据学校资金的具体情况,创建数字文化体验馆,引进各类传统文化项目及丰富的学术力量,创建在学校范围甚至在当地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体验馆。在取得一定影响力后,可以将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汇聚,以此实现不同地区之间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例如开展诵读古诗文、汉服礼仪课程等主题体验,让学生开展学习皮影戏的操作、学唱京剧、练习绘制脸谱、梦回唐朝等活动,让学生深入接触传统文化,共迎文化回归当代生活,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互联网将学生的作品上传至网络,扩大传统文化在整个社会上的影响力,创建全民热爱传统文化的氛围。
(二)加强教师培训,开拓全新思路
传统文化与敦煌文化包涵文化的多个方面,德育教师需要经过全方位系统的学习,锤炼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良好的文化内涵是德育教学开展的重要前提。《师说》提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能力与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学校应专门选择一组教师担任全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其外出学习、进修以及培训,以此不断提高德育教师的思想素质与文化素养,从而让其在教学工作中能游刃有余地进行德育教学。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需要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重视校外培训,学校定期选定几位优秀德育教师到各大高校和文化名地进行学习,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内涵,由此,教师必然会获得更多接触德育教育理念的机会,这对于其教育能力与德育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二,健全与完善德育教师评价体系,学校应组织评价小组不定期对德育教师的教学表现、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与考核,对于表现太差的教师,学校应将其从德育教师队伍中移除,以不断优化德育教师队伍的质量。
(三)运用信息技术,弘扬传统文化
时至今日,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各中小学课堂,德育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将传统文化展现得更加生动形象,带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洗礼,在教师的对话引导下,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信息技术具有吸引力强、丰富教育模式、吸引学生注意力等多方面的优势,从而提高了传统文化的弘扬效果,并为实现高效的德育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在讲解《论语》《三字经》等文化经典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视频教学与讲座结合的方法开展,帮助学生尽快了解与感悟先人留下的孝文化、诚信文化等,深化学生对道德的理解。德育教师可以为学生讲授一些寓言故事、神话故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校一些学生集中的地点如图书馆、食堂、展览厅等地,通过LED播放一些经典故事,如程门立雪、卧冰求鲤等,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制作一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放在展览板上进行展览,以激发学生参与和实践的热情。
(四)借助传统节日,优化德育教育
传统节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借助传统节日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每一个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感受先人的智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让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主动去传承优秀文化、抵制崇洋媚外思想,使得民族文化得以薪火相传。例如端午节,节日的内涵是为了纪念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德育教师可以带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形式一起回到那个充满战乱的年代,品读屈原的名作,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振兴中华、振我国威的勇气和信心。
(五)加强课程建设,提升改革力度
在当下的德育教育下,德育教材不统一,德育课程往往被语数英等“考试课程”挤压,导致德育课程课时不足。学校不仅要合理安排课程,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并重点选择积极向上的教育内容,还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密切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孩子们的道德品质的提升。德育教师课堂教学的模式可以根据需要讲授的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冲破一言堂的授課传统,以让学生有所学、有所悟为教学的终极目标。上善若水,厚泽载物,德育教师要精心打造德育课程,使学生更好地成长。
(六)坚持校园文化解读,释放文化正能量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与民族的未来,其思想素质与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祖国的发展与文化传承。现今,各中小学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与综合素养教育,并通过各种活动、传统来不断深化学生对民族文化、校园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例如学校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之后,本周的值周领导会选择校园的一处文化砖、文化标语进行解读,通过此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传递文化“正能量”,以此不断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校园文化的认识。值得注意的是,学校领导在解读校园文化之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才能在解读文化砖、文化标语的过程中做到正确解读,让学生从解读中获得启发与感悟,使得校园文化解读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小结
学校需要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把传统文化与敦煌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作为德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切入点,德育教师要充实自身的文化内涵,为学生授业解惑,既丰富学生的思想,又指导学生的行动,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杜晶波,王琦,赵伟.增强高校思政博客德育载体效能的路径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
附
【关键词】传统文化;敦煌文化;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力量源泉,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许多优秀的历史与文化,这些文化正是各大中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从我国的传统文化出发、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敦煌文化出发实行素质教育,以实现培养优秀人才的基本目标。传统的德育教育开展方式往往拘泥于教师的照本宣科,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分割的部分,研究显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前提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共鸣。德育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对话式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上的冲击以及语言上的描述,引起学生的思考与共鸣,从而加深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敦煌文化促进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模拟文化情境,夯实德育根基
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并非朝夕之事,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对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具有清晰的认识,积极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品德培养需要,为了让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因子发挥出最大作用,慎重选择德育教育方式,并积极采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以影响、熏陶学生,以此不断提高其思想素质与综合素养。
为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的工作,学校可根据现实条件、校园环境等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来满足学生的对传统文化、敦煌文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例如学校可以根据学校资金的具体情况,创建数字文化体验馆,引进各类传统文化项目及丰富的学术力量,创建在学校范围甚至在当地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体验馆。在取得一定影响力后,可以将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汇聚,以此实现不同地区之间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例如开展诵读古诗文、汉服礼仪课程等主题体验,让学生开展学习皮影戏的操作、学唱京剧、练习绘制脸谱、梦回唐朝等活动,让学生深入接触传统文化,共迎文化回归当代生活,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互联网将学生的作品上传至网络,扩大传统文化在整个社会上的影响力,创建全民热爱传统文化的氛围。
(二)加强教师培训,开拓全新思路
传统文化与敦煌文化包涵文化的多个方面,德育教师需要经过全方位系统的学习,锤炼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良好的文化内涵是德育教学开展的重要前提。《师说》提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能力与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学校应专门选择一组教师担任全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其外出学习、进修以及培训,以此不断提高德育教师的思想素质与文化素养,从而让其在教学工作中能游刃有余地进行德育教学。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需要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重视校外培训,学校定期选定几位优秀德育教师到各大高校和文化名地进行学习,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内涵,由此,教师必然会获得更多接触德育教育理念的机会,这对于其教育能力与德育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二,健全与完善德育教师评价体系,学校应组织评价小组不定期对德育教师的教学表现、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与考核,对于表现太差的教师,学校应将其从德育教师队伍中移除,以不断优化德育教师队伍的质量。
(三)运用信息技术,弘扬传统文化
时至今日,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各中小学课堂,德育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将传统文化展现得更加生动形象,带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洗礼,在教师的对话引导下,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信息技术具有吸引力强、丰富教育模式、吸引学生注意力等多方面的优势,从而提高了传统文化的弘扬效果,并为实现高效的德育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在讲解《论语》《三字经》等文化经典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视频教学与讲座结合的方法开展,帮助学生尽快了解与感悟先人留下的孝文化、诚信文化等,深化学生对道德的理解。德育教师可以为学生讲授一些寓言故事、神话故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校一些学生集中的地点如图书馆、食堂、展览厅等地,通过LED播放一些经典故事,如程门立雪、卧冰求鲤等,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制作一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放在展览板上进行展览,以激发学生参与和实践的热情。
(四)借助传统节日,优化德育教育
传统节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借助传统节日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每一个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感受先人的智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让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主动去传承优秀文化、抵制崇洋媚外思想,使得民族文化得以薪火相传。例如端午节,节日的内涵是为了纪念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德育教师可以带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形式一起回到那个充满战乱的年代,品读屈原的名作,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振兴中华、振我国威的勇气和信心。
(五)加强课程建设,提升改革力度
在当下的德育教育下,德育教材不统一,德育课程往往被语数英等“考试课程”挤压,导致德育课程课时不足。学校不仅要合理安排课程,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并重点选择积极向上的教育内容,还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密切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孩子们的道德品质的提升。德育教师课堂教学的模式可以根据需要讲授的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冲破一言堂的授課传统,以让学生有所学、有所悟为教学的终极目标。上善若水,厚泽载物,德育教师要精心打造德育课程,使学生更好地成长。
(六)坚持校园文化解读,释放文化正能量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与民族的未来,其思想素质与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祖国的发展与文化传承。现今,各中小学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与综合素养教育,并通过各种活动、传统来不断深化学生对民族文化、校园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例如学校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之后,本周的值周领导会选择校园的一处文化砖、文化标语进行解读,通过此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传递文化“正能量”,以此不断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校园文化的认识。值得注意的是,学校领导在解读校园文化之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才能在解读文化砖、文化标语的过程中做到正确解读,让学生从解读中获得启发与感悟,使得校园文化解读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小结
学校需要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把传统文化与敦煌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作为德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切入点,德育教师要充实自身的文化内涵,为学生授业解惑,既丰富学生的思想,又指导学生的行动,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杜晶波,王琦,赵伟.增强高校思政博客德育载体效能的路径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