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企业其设备是否正常运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与未来的发展。而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与生产效率的提高,企业设备也越来越朝着精密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而如何对企业的有限财富—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其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效益,是摆在现代设备管理人员面前的新课题。
关键词:设备;点检;点检管理;点检制
设备点检制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方式。它要求按规定的周期、标准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取得准确的设备状态情报,制定有效的维修对策。并在适当的时间里进行恰当的维修,以有限的人力完成设备所需要的全部检修工作量,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其实质就是以预防维修为基础、以点检为核心的全员维修制度。
一、点检管理的概念、主要内容
(一)点检的概念
设备点检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是利用人的感官或仪表、工具,按照“五定”的方法对设备进行检查,找出设备的异状,发现隐患,掌握设备故障的初期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对策,将故障消灭在萌芽阶段的一种管理方法
(二)点检内容(即点检“五定”)
1、定点—点检中的“点”可以包含若干条点检项目,选点的原则是能够正确反映状态;2、定期——点检中的“期”是指两次点检之间的时间间隔;3、定标——点检中的“标”是指点检所遵循的判定标准点检中的所有点检项目都应有判断标准,包括观察量也有标准,如不存在泄露、机械异响等;4、定法——点检中的“法”是指点检中采用的方法,如仪器、感官等;5、定人——点检中的“人”是点检工作实施的責任者,这是点检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表现。点检所规定的人是具有满足点检需求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
二、点检管理体系的建立
建立以单机长制为中心、以TPM为重点、以自主管理为基层、以工序服从为原则,按照PDCA循环方式推进企业全面发展的基层管理组织保证体系。
完善的设备点检管理体系,要实现对设备的一生管理,抓住二项结合,实行三级点检,建立四大标准,构筑五层防线,降低六大损失,加强七项重点管理,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点检作业在实际工作中的实施
(一)点检作业实施前的基础工作……点检的准备
1、划分点检区域;2、确定点检对象设备;3、对设备进行“五定”,编制点检“四大标准”;4、制定点检计划;5、编制点检路线图;6、编制点检检查表
(二)日常点检……点检的基础
日常点检的要点:1、关键是严格执行日常点检流程;2、依据日常点检标准和科学的点检路线,按点检表的项目逐项检查,逐项确认;3、是岗位操作人员熟悉点检标准和掌握点检技能,并增强责任心,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型”和“管理型”的生产工人;4、专业点检员应结合实际制定点检表,并与操作人员一起研究如何点检。
(三)专业点检……点检制的核心
专业点检的主要内容:1、设备的非解体定期检查;2、设备解体检查;3、劣化倾向检查;4、设备的精度测试及系统的精度检查、调整;5、油品的定期成分分析及更换、添加;6、零部件更换及劣化部位的修复。
(四)精密点检……设备点检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精密点检主要是利用精密仪器或在线检测等方式对在线、离线设备进行综合检查测试与诊断,测定设备的某些物理量,及时掌握设备及零、部件的运行状态和缺陷状况,定量地确定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程度及劣化趋势,以判断其修理和调整的必要性。
四、点检与定修的关系
定修中检修计划的立项主要来自于点检结果,如果只进行点检而不进行定修,点检就失去了意义;如果不进行点檢,定修也就无法进行,推行点检定修制的步骤
1、最高领导层决定推行点检定修制;2、统一思想,点检知识导入;3、成立点检定修制推进机构,进行点检定修制试点;4、建立点检网络机构,组建专职点检人员队伍;5、螺丝点检“五定”及管理措施,编制及完善四大标准;6、进行点检综合知识及专业知识培训;7、实行点检定修规范运作,实现PDCA循环管理;8、建立健全日常点检机制,向全员设备管理迈进;9、实施设备倾向管理,开展预知维修。
五、点检制现今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1、点检制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的一些弊端与缺陷,而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诠释设备管理的概念。所以要真正全面推行点检制需要破除一些旧的、落后的管理观念,从观念上接受它并理解它。
2、点检制是一种全员管理制度,它的建立于实施需要全员的努力。同时,为了有效的将点检制落到实处,提高人员素质同样是有效推行点检制的必要条件。
3、通过点检制的实行使我们看到了其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设备管理工作上了一个台阶,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岗位日常点检有不到位的现象,或只签名不点检,搞形势主义,这将对点检工作的进一步的实行产生负面影响。
4、要搞好点检制,必须将其特点和本单位情况相结合,要和专业的特点及设备的特点相结合,建立起一套真正适合于自身的点检制。
5、建立不重叠、不遗漏、责任明确的一元化设备管理体制是推行设备点检制的客观要求,只有在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下点检制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海峰.浅谈设备点检制度在企业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4.
关键词:设备;点检;点检管理;点检制
设备点检制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方式。它要求按规定的周期、标准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取得准确的设备状态情报,制定有效的维修对策。并在适当的时间里进行恰当的维修,以有限的人力完成设备所需要的全部检修工作量,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其实质就是以预防维修为基础、以点检为核心的全员维修制度。
一、点检管理的概念、主要内容
(一)点检的概念
设备点检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是利用人的感官或仪表、工具,按照“五定”的方法对设备进行检查,找出设备的异状,发现隐患,掌握设备故障的初期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对策,将故障消灭在萌芽阶段的一种管理方法
(二)点检内容(即点检“五定”)
1、定点—点检中的“点”可以包含若干条点检项目,选点的原则是能够正确反映状态;2、定期——点检中的“期”是指两次点检之间的时间间隔;3、定标——点检中的“标”是指点检所遵循的判定标准点检中的所有点检项目都应有判断标准,包括观察量也有标准,如不存在泄露、机械异响等;4、定法——点检中的“法”是指点检中采用的方法,如仪器、感官等;5、定人——点检中的“人”是点检工作实施的責任者,这是点检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表现。点检所规定的人是具有满足点检需求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
二、点检管理体系的建立
建立以单机长制为中心、以TPM为重点、以自主管理为基层、以工序服从为原则,按照PDCA循环方式推进企业全面发展的基层管理组织保证体系。
完善的设备点检管理体系,要实现对设备的一生管理,抓住二项结合,实行三级点检,建立四大标准,构筑五层防线,降低六大损失,加强七项重点管理,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点检作业在实际工作中的实施
(一)点检作业实施前的基础工作……点检的准备
1、划分点检区域;2、确定点检对象设备;3、对设备进行“五定”,编制点检“四大标准”;4、制定点检计划;5、编制点检路线图;6、编制点检检查表
(二)日常点检……点检的基础
日常点检的要点:1、关键是严格执行日常点检流程;2、依据日常点检标准和科学的点检路线,按点检表的项目逐项检查,逐项确认;3、是岗位操作人员熟悉点检标准和掌握点检技能,并增强责任心,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型”和“管理型”的生产工人;4、专业点检员应结合实际制定点检表,并与操作人员一起研究如何点检。
(三)专业点检……点检制的核心
专业点检的主要内容:1、设备的非解体定期检查;2、设备解体检查;3、劣化倾向检查;4、设备的精度测试及系统的精度检查、调整;5、油品的定期成分分析及更换、添加;6、零部件更换及劣化部位的修复。
(四)精密点检……设备点检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精密点检主要是利用精密仪器或在线检测等方式对在线、离线设备进行综合检查测试与诊断,测定设备的某些物理量,及时掌握设备及零、部件的运行状态和缺陷状况,定量地确定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程度及劣化趋势,以判断其修理和调整的必要性。
四、点检与定修的关系
定修中检修计划的立项主要来自于点检结果,如果只进行点检而不进行定修,点检就失去了意义;如果不进行点檢,定修也就无法进行,推行点检定修制的步骤
1、最高领导层决定推行点检定修制;2、统一思想,点检知识导入;3、成立点检定修制推进机构,进行点检定修制试点;4、建立点检网络机构,组建专职点检人员队伍;5、螺丝点检“五定”及管理措施,编制及完善四大标准;6、进行点检综合知识及专业知识培训;7、实行点检定修规范运作,实现PDCA循环管理;8、建立健全日常点检机制,向全员设备管理迈进;9、实施设备倾向管理,开展预知维修。
五、点检制现今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1、点检制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的一些弊端与缺陷,而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诠释设备管理的概念。所以要真正全面推行点检制需要破除一些旧的、落后的管理观念,从观念上接受它并理解它。
2、点检制是一种全员管理制度,它的建立于实施需要全员的努力。同时,为了有效的将点检制落到实处,提高人员素质同样是有效推行点检制的必要条件。
3、通过点检制的实行使我们看到了其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设备管理工作上了一个台阶,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岗位日常点检有不到位的现象,或只签名不点检,搞形势主义,这将对点检工作的进一步的实行产生负面影响。
4、要搞好点检制,必须将其特点和本单位情况相结合,要和专业的特点及设备的特点相结合,建立起一套真正适合于自身的点检制。
5、建立不重叠、不遗漏、责任明确的一元化设备管理体制是推行设备点检制的客观要求,只有在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下点检制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海峰.浅谈设备点检制度在企业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