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roc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批改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悖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作文修改;学生参与修改;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67-1
  主动参与性修改是写作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工序”,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要求语文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改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
  1.教师的观念转变。我们知道,大多教者在思想上重指导轻批改。原因是担心学生受认识和写作能力的限制,总想越俎代疱,提供给学生一个模式。比如文章如何审题,如何取材、构思,如何使立意不落入俗套、要有创新,如何开头、结尾、过渡等等。不可否认,适当的技能训练于学生是有益处。但作文的过程是一个客观到主观、主观到客观的过程。教师无法也不可能代替学生去思考、去表达。否则同一模式下的文章又如何能突显学生的个性,又如何能创新。这样也就不免千人一面了。再者,教者用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要求学生,动辄刀砍斧削,批得“体无完肤”,改得满纸通红,挫伤了学生写作积极性。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彻底解放思想,端正作文教学的观念,变以教师为主的批改作文的形式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修改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修改作文的主人。这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确立,对学生主动接受作文并提高写作能力是很重要的。
  2.学生思想的重视。“作文难,修改作文更难。”这是学生的心声。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中,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没有低头,题海战术没有远离学生,大多数的学生在题库里疲于奔命。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科目的题目,学生几乎是一遍做过,很少有同学去思考第二种解题的方法,更不用说第三、四种方法。这一种惯性思维在学生习作上也遭受同样的待遇。加上时间紧迫,为了及时交差,学生往往不习惯也不想有其它的修改过程。学生早已也习惯了自己作文教师改的模式。即使本子发回后,也不会去关心被修改的地方,这样更谈不上自己去修改。没有尝到修改作文成功的喜悦,没有领悟前人文章的千锤百炼,加上骨子里边的惰性,作文修改与学生很难有缘。所以学生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教师应不断反复地强调修改的意义,改变其思想,使他们真正重视起来。
  二、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具体内容
  1.深化主题,改高立意。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正是因为有了主题的存在,才使得文章有了意义。如果文章主题抓得不准,挖掘不深,表达不清的话,就需要加工提炼。当然,我们不提倡将立意盲目拔高,但必要的健康向上还是要的,因为,我们写的东西是会影响别人的。
  2.取舍材料,调整结构。文章的观点与材料必须要统一,观点统帅材料,材料表现观点,如果文章只有观点而没有材料,或是有材料而不能证明观点,那样就要进行修改。对于材料的取舍的要求,一是必须能够证明观点,二是新颖典型有代表性。围绕这个要求合理取舍材料。
  结构是文章的组织形式。它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段落层次的安排、过渡照应的设计、开头结尾的处理等。调整结构就是把作文中段落层次不明、过渡照应不好、开头结尾不理想的地方加以改正。如果我们肯花点功夫,为自己的作文寻找一种最最合适的表现形式,那么无疑,再平凡的作文也会在新鲜中闪光。
  3.推敲文字,锤炼语言。语言文字是文章内容的表现形式,要想语言文字能够准确、完美地表达思想内容,就得进行语言文字的推敲。对不准确的、多余的字、词、句段都要舍得进行删、改、调、换、补。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曾经要求他的学生,“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表现他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使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由此看来,文字的推敲是多么重要。
  三、明确作文评改方法
  1.教师示范评改。教师以典型文章集体评改示范,具体指导如何评改作文——教给评改方法。强调“一作一得”,即抓住每次习作的训练要求,一篇作文训练一个重点。学生写完后,教师先将学生作文浏览一遍,选取两到三篇有代表性的,有时当堂朗读,有时印发给学生,有时在多媒体教室打在屏幕上。先放手让学生评改,教师针对本次习作要求、重点,结合学生作文的具体评述,适时点拨,提出修改意见,示范评改。
  2.学生自我评改。学生参照老师的示范评改,根据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按照老师制定的评分细则,评价和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
  3.学生相互评改。学生互评互改一般在课内进行。一般以六人为一组,设一组长,负责本组作文的收发、检查、督促和汇总工作。组内成员体现出不同层次,以利于学生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语文课代表协助老师将学生作文每组六份发到小组长手里,改前教师简明扼要地进行本次作文的评改指导,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结合评改细则,学生相互评讲、批改,最后写出评改意见。
  4.学生评后再改。教师对有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评,然后要求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评通读全文,进一步提高自主性评改作文的质量。一方面结合批语,认识本次习作的得与失;另一方面结合教师讲解,弄清审题、立意、选材、结构和修辞等方面的不足,并一一修改。
  5.指导写作文后记。评改是作文教学的总结,也是作文训练的深入,是理性认识的深化。其目的在于将作文评改中的主要优点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并引导到规律上来认识和评述,以便学生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增强能力,提高信心。因此。作文结束后以教师为主,组织学生写作文后记,采用综合评讲、专题评讲、佳作评讲、对比评讲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本次作文,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