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本文主要就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如何做好具体的技术管理进行阐述,提出了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并对施工质量若干问题的处理进行了论述,提出一些管理办法及措施以及建立和实施技术管理的基本制度等基本观点。
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与作用
1.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正常施工程序进行。
2.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二、做好技术管理工作的体会
(一)要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
在建筑业实行总分包的体制下,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总包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工作,往往还涉及到各分包单位的协同配合,还要与平行承包单位作技术上的沟通和必要的衔接,分包依托总包联动运行的技术工作机制。
(二)要做好技术管理的基本工作
1.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
技术标准分为国家标准(CB)和部(专业)标准。企业自定标准必须高于前两种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但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又必须依据承包合同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技术标准,否则将使施工无法有序进行。技术规程是为了贯彻技术标准,对施工作业方法、作业程序、技术要领和施工安全等方面做出具体技术规定。
2.建立健全技术原始记录
包括建筑材料,构配件,工程用品及施工质量检验、试验、测定记录,图纸绘审记录和设计交底记录,设计变更、技术核定记录,工程质量及安全事故分析和处理记录,施工日记等。原始记录是提供工程形成过程实际状况的真实凭据。
3.技术档案管理
包括的主要内容是:①施工图的管理,企业应授权技术负责人指导专人进行图纸的签收、发放,保管、借阅,归档等业务的工作;②施工组织设计文件;③施工方案或大纲;④施工图放样;⑤技术措施。
4.技术信息,情报工作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技术革新及新工艺法的开发,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使建筑业的施工水平日益提高。因此,必须重视建筑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努力结合实际,推广使用先进的成果,提高市场竞争力。
5.计量工作
包括如下内容:①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②测量计量。计量工作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应从以下三方面做好计量工作:①落实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现场计量工作的标准、要求和考核办法;②正确配置计量器具并合理使用、保管,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器具的准确性;③开展计量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计量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水平。
(三)建立和实施技术管理的基本制度
1.图纸审查必须提前完成,以实现以下目的
(1)全面考虑和部署施工;(2)深化对图纸的理解;(3)检查设计存在的问题,如是否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建筑、结构、设备及装修之间有无矛盾,各种材料构件标记是否错误等;(4)审查设计图纸是否和合同相矛盾;(5)通过审查图纸,明确工程施工条件进行施工的可能性和所需采取的措施,如果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图纸有问题,必须做详细记录,做好技术联络、技术核定和设计变更通知的签证工作。
2.技术交底制度必须健全
(1)施工合同的范围及有关技术方面的要求;(2)使施工人员了解设计意图,建筑物的功能、特点、主要部位及特殊部位的做法要求等;(3)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让所有施工人员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全部内容,掌握施工部署、施工方法、施工计划及完成任务的技术手段和组织措施;(4)设计变更交底,必须向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及时交底;(5)新技术项目交底的目的是将该技术所涉及的材料、工艺、具体操作方法等向有关人员详细交待,力求详细全面,必要时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督导。
3.技术复核制度
目的是保证技术的准确性,避免因技术工作的疏忽造成工程质量或安全事故。因此技术复核应包括以下内容:(1)定位轴线;(2)标高;(3)尺寸;(4)门窗洞口尺寸;(5)预留洞;(6)预埋件的材质;(7)吊装预制构件的强度等。以上工作必须根据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的规定复查时做好记录。
4.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
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管理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必须根据企业制度的管理方针和目标,充分研究现有的施工条件,包括合同条件、现场条件和法规条件,编制出切实可行的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报企业技术部门或施工技术主管部门和监理单位组织审查批准后才能具体实施。
5.施工日记制度
施工日记要力求真实而客观地记录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的施工现场的状况、动态过程,包括每天的气象、施工部位、作业内容、作业能力效率、质量例行检查所发现的问题、整改措施及结果等。施工日记的规范记录可帮助了解、检查和分析施工进展的状况。
三、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
(一)、工程质量往往随时问、环境、施工情况发展变化,有的细微裂缝,也可能发展为构件断裂,有的局部沉降,变形,可能致使房屋大面积裂缝或倒塌,要查明问题的性质是否会转化,对那些可能发展成为构件怕裂或房屋倒塌的恶性事故,要及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
1、对较大的质量事故,应设警戒或封闭现场,在认定不可倒塌或进行保护后,方可进入现场。
2、对要求拆除的质量事故应考虑相邻区域结构的影响,以免进一步扩大,应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和拆除方案。
3、凡是影响结构安全的,应对处理阶段结构强度,刚性和稳定性进行验算,提出可靠防护措施,在得理中严密监视结构的稳定性。
4、在不卸荷条件下进行结构加固时,注意加固方法和施工荷载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
(二)、质量问题处理事项。
1、处理应达到不留隐患,安全可靠,满足使用要求。
2、正确制定处理范围,除了直接处理事故发生的部位外,还应检查相邻区对整个结构的影响,正确确定处理范围。
3、选择处理时间及施工方法制定措施及方案,发生问题后应及时分析原因,但并非所有质量问题处理的越早越好,如裂缝、沉降、变形出现时,就应对地基及基础进行充分了解,若未稳定就匆忙处理,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会发生重复处理,处理方法是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等因素,经比较分析择优选定。
4、加强事故处理检查验收工作,从准备到竣工,均应根据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三)、处理时质量问题所需要资料
1、与质量事故有关的施工图。
2、与施工有关的资料,如:材料试化验报告,施工记录,试块强度试验报告。
3、质量问题分析报告,事故情况、出现事故的时间、地点、事故的描述、事故观测记录、事故发展变化规律、事故性质,区分属于结构问题,还是一般性缺陷,是表面性,还是实质性的,是否需及时处理,还是采取防护性措施。
4、事故原因:如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形、结构裂缝是施工振动,还是随载力不足。
(作者单位:石家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与作用
1.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正常施工程序进行。
2.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二、做好技术管理工作的体会
(一)要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
在建筑业实行总分包的体制下,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总包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工作,往往还涉及到各分包单位的协同配合,还要与平行承包单位作技术上的沟通和必要的衔接,分包依托总包联动运行的技术工作机制。
(二)要做好技术管理的基本工作
1.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
技术标准分为国家标准(CB)和部(专业)标准。企业自定标准必须高于前两种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但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又必须依据承包合同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技术标准,否则将使施工无法有序进行。技术规程是为了贯彻技术标准,对施工作业方法、作业程序、技术要领和施工安全等方面做出具体技术规定。
2.建立健全技术原始记录
包括建筑材料,构配件,工程用品及施工质量检验、试验、测定记录,图纸绘审记录和设计交底记录,设计变更、技术核定记录,工程质量及安全事故分析和处理记录,施工日记等。原始记录是提供工程形成过程实际状况的真实凭据。
3.技术档案管理
包括的主要内容是:①施工图的管理,企业应授权技术负责人指导专人进行图纸的签收、发放,保管、借阅,归档等业务的工作;②施工组织设计文件;③施工方案或大纲;④施工图放样;⑤技术措施。
4.技术信息,情报工作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技术革新及新工艺法的开发,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使建筑业的施工水平日益提高。因此,必须重视建筑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努力结合实际,推广使用先进的成果,提高市场竞争力。
5.计量工作
包括如下内容:①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②测量计量。计量工作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应从以下三方面做好计量工作:①落实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现场计量工作的标准、要求和考核办法;②正确配置计量器具并合理使用、保管,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器具的准确性;③开展计量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计量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水平。
(三)建立和实施技术管理的基本制度
1.图纸审查必须提前完成,以实现以下目的
(1)全面考虑和部署施工;(2)深化对图纸的理解;(3)检查设计存在的问题,如是否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建筑、结构、设备及装修之间有无矛盾,各种材料构件标记是否错误等;(4)审查设计图纸是否和合同相矛盾;(5)通过审查图纸,明确工程施工条件进行施工的可能性和所需采取的措施,如果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图纸有问题,必须做详细记录,做好技术联络、技术核定和设计变更通知的签证工作。
2.技术交底制度必须健全
(1)施工合同的范围及有关技术方面的要求;(2)使施工人员了解设计意图,建筑物的功能、特点、主要部位及特殊部位的做法要求等;(3)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让所有施工人员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全部内容,掌握施工部署、施工方法、施工计划及完成任务的技术手段和组织措施;(4)设计变更交底,必须向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及时交底;(5)新技术项目交底的目的是将该技术所涉及的材料、工艺、具体操作方法等向有关人员详细交待,力求详细全面,必要时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督导。
3.技术复核制度
目的是保证技术的准确性,避免因技术工作的疏忽造成工程质量或安全事故。因此技术复核应包括以下内容:(1)定位轴线;(2)标高;(3)尺寸;(4)门窗洞口尺寸;(5)预留洞;(6)预埋件的材质;(7)吊装预制构件的强度等。以上工作必须根据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的规定复查时做好记录。
4.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
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管理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必须根据企业制度的管理方针和目标,充分研究现有的施工条件,包括合同条件、现场条件和法规条件,编制出切实可行的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报企业技术部门或施工技术主管部门和监理单位组织审查批准后才能具体实施。
5.施工日记制度
施工日记要力求真实而客观地记录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的施工现场的状况、动态过程,包括每天的气象、施工部位、作业内容、作业能力效率、质量例行检查所发现的问题、整改措施及结果等。施工日记的规范记录可帮助了解、检查和分析施工进展的状况。
三、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
(一)、工程质量往往随时问、环境、施工情况发展变化,有的细微裂缝,也可能发展为构件断裂,有的局部沉降,变形,可能致使房屋大面积裂缝或倒塌,要查明问题的性质是否会转化,对那些可能发展成为构件怕裂或房屋倒塌的恶性事故,要及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
1、对较大的质量事故,应设警戒或封闭现场,在认定不可倒塌或进行保护后,方可进入现场。
2、对要求拆除的质量事故应考虑相邻区域结构的影响,以免进一步扩大,应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和拆除方案。
3、凡是影响结构安全的,应对处理阶段结构强度,刚性和稳定性进行验算,提出可靠防护措施,在得理中严密监视结构的稳定性。
4、在不卸荷条件下进行结构加固时,注意加固方法和施工荷载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
(二)、质量问题处理事项。
1、处理应达到不留隐患,安全可靠,满足使用要求。
2、正确制定处理范围,除了直接处理事故发生的部位外,还应检查相邻区对整个结构的影响,正确确定处理范围。
3、选择处理时间及施工方法制定措施及方案,发生问题后应及时分析原因,但并非所有质量问题处理的越早越好,如裂缝、沉降、变形出现时,就应对地基及基础进行充分了解,若未稳定就匆忙处理,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会发生重复处理,处理方法是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等因素,经比较分析择优选定。
4、加强事故处理检查验收工作,从准备到竣工,均应根据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三)、处理时质量问题所需要资料
1、与质量事故有关的施工图。
2、与施工有关的资料,如:材料试化验报告,施工记录,试块强度试验报告。
3、质量问题分析报告,事故情况、出现事故的时间、地点、事故的描述、事故观测记录、事故发展变化规律、事故性质,区分属于结构问题,还是一般性缺陷,是表面性,还是实质性的,是否需及时处理,还是采取防护性措施。
4、事故原因:如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形、结构裂缝是施工振动,还是随载力不足。
(作者单位:石家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