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注重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在阅读中体验到作者内心的情感,与之达到共鸣,学生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靠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关键词】创设情境;和谐;培养;想象力;创新;体验
新课标注重实效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让学生整体感知,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从而体验到作者内心的感情,与之达到共鸣,学生要达到这个境界,就必须靠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伴随着整个阅读理解的过程。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本人就多年的教学实践,在阅读教学中做到以下两点:
1细读感知,发挥想象
1.1引导学生想一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在情境中细读,再现和丰富学生内心的视象。比如我在上《五彩池》这一课时,在学生基本理解了课文的重点之后,请一个同学给大家朗读具体描写五彩池的两段内容配上优美的轻音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听一听,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们积极地进行想象,回答:“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仙境般的藏龙山,那儿遍地是大大小小的水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犹如地毯上的耀眼的宝石。”“我仿佛听到了婉转的鸟鸣声。”“我仿佛闻到了水池边上花草的芳香。”“……”我打开课件,出现藏龙山上奇形怪状的星罗棋布的水池和五颜六色的池水,这充满诗意的景象,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头脑中想象的画就逐步完整、清晰起来。
1.2引导学生做一做:孩子天性非常喜欢表现自己希望自己是个成功者,因此他们非常愿意将内心的感知用动作表示出来,如《荷叶圆圆》中“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中游来游去,我让学生面带笑容用手臂轻柔地往后面划动,“捧起”我让学生用手掌轻柔地翻动,做做这几个动作学生兴致勃勃地伸出手展开想象,“小鱼儿”的这几个动作表演得形象逼真。通过这个轻松愉快的做做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了文字,发展了想象力,从而感受到了大自然和谐与美,萌发了对生活的热爱。
1.3让学生画一画:让学生把读到的东西画出来,发挥想象,变话成画进一步理解课文。比如在教《秋天的图画》时,让学生把想象的秋天画出来:有黄澄澄的梨、红通通的苹果、有金黄色的稻穗、橙黄的柑果,还有秋天的落叶、南飞的雁群……一幅色彩纷呈的画面,是一幅美丽的秋天图画。课文里的内容已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他们画得那么逼真、那么贴切!
2清读感悟,发展个性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同样一个故事、同样一首小诗、同样一篇文章、甚至同样一句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心境下来读,也会有不同的体验,教师要给学生以张扬个性的空间,给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
2.1给学生选择读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内容。或是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朗读表演等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个人的观点,充分发表独特的见解。
2.2给学生问的自由:学生提出问题,便说明他(她)已怍在学习的主动位置,同时也说明他思考了,有所发现了以及对比,教师要善于保护和培养。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时,有的学生思考后提出疑问:“小壁虎发现自己又长出一条新尾巴时,心情将会怎样呢?它是什么表示出来的?”学习《钓鱼的启示》,又有学生问:“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钙鱼想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呢?我对这些问题给予正确引导,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所体验和发现,切不可随意忽视这些问题。
2.3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如启发学生读后续编故事,或编排课本剧等,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如我教《坐井观天》这一课后,让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小青蛙半疑地从井里跳出来以后,看见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故事?请你来写出来。学生通过展开想象,有的学生写到:井底的小青蛙和小鸟争论以后,半信半疑地爬出了井口,大声叫起来:“哇!天真的那么大,那么蓝,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它不好意思地说:“小鸟,小鸟,对不起,是我弄错了。”小青蛙继续往前走,东瞧瞧,西望望,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一个池塘边,池塘里的荷花竞开放,引来了蝴蝶和蜻蜓在荷叶、花瓣上嬉戏,水里有成群结队的鱼儿游来游去,它纵身一跃,落在一片大荷叶上“呱呱……”地唱起歌来,好象在说:“外面的世界多美丽呀!我应该谢谢小鸟。”……
可见,学生在精读课文内容,有所感悟后,在脑海中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然后想方设法去引领孩子走进想象的空间,鼓励他们放飞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的想象心情发挥。当然,有时候学生想法似乎有些幼稚、可笑,甚至可以说是不合情不合理,但作为教师都应当给予包容,并及时肯定与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以树立其想象的信心,保护其积极动脑的热情。学生的思维就能闪炼出创新的火花。
【关键词】创设情境;和谐;培养;想象力;创新;体验
新课标注重实效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让学生整体感知,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从而体验到作者内心的感情,与之达到共鸣,学生要达到这个境界,就必须靠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伴随着整个阅读理解的过程。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本人就多年的教学实践,在阅读教学中做到以下两点:
1细读感知,发挥想象
1.1引导学生想一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在情境中细读,再现和丰富学生内心的视象。比如我在上《五彩池》这一课时,在学生基本理解了课文的重点之后,请一个同学给大家朗读具体描写五彩池的两段内容配上优美的轻音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听一听,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们积极地进行想象,回答:“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仙境般的藏龙山,那儿遍地是大大小小的水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犹如地毯上的耀眼的宝石。”“我仿佛听到了婉转的鸟鸣声。”“我仿佛闻到了水池边上花草的芳香。”“……”我打开课件,出现藏龙山上奇形怪状的星罗棋布的水池和五颜六色的池水,这充满诗意的景象,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头脑中想象的画就逐步完整、清晰起来。
1.2引导学生做一做:孩子天性非常喜欢表现自己希望自己是个成功者,因此他们非常愿意将内心的感知用动作表示出来,如《荷叶圆圆》中“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中游来游去,我让学生面带笑容用手臂轻柔地往后面划动,“捧起”我让学生用手掌轻柔地翻动,做做这几个动作学生兴致勃勃地伸出手展开想象,“小鱼儿”的这几个动作表演得形象逼真。通过这个轻松愉快的做做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了文字,发展了想象力,从而感受到了大自然和谐与美,萌发了对生活的热爱。
1.3让学生画一画:让学生把读到的东西画出来,发挥想象,变话成画进一步理解课文。比如在教《秋天的图画》时,让学生把想象的秋天画出来:有黄澄澄的梨、红通通的苹果、有金黄色的稻穗、橙黄的柑果,还有秋天的落叶、南飞的雁群……一幅色彩纷呈的画面,是一幅美丽的秋天图画。课文里的内容已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他们画得那么逼真、那么贴切!
2清读感悟,发展个性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同样一个故事、同样一首小诗、同样一篇文章、甚至同样一句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心境下来读,也会有不同的体验,教师要给学生以张扬个性的空间,给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
2.1给学生选择读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内容。或是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朗读表演等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个人的观点,充分发表独特的见解。
2.2给学生问的自由:学生提出问题,便说明他(她)已怍在学习的主动位置,同时也说明他思考了,有所发现了以及对比,教师要善于保护和培养。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时,有的学生思考后提出疑问:“小壁虎发现自己又长出一条新尾巴时,心情将会怎样呢?它是什么表示出来的?”学习《钓鱼的启示》,又有学生问:“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钙鱼想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呢?我对这些问题给予正确引导,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所体验和发现,切不可随意忽视这些问题。
2.3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如启发学生读后续编故事,或编排课本剧等,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如我教《坐井观天》这一课后,让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小青蛙半疑地从井里跳出来以后,看见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故事?请你来写出来。学生通过展开想象,有的学生写到:井底的小青蛙和小鸟争论以后,半信半疑地爬出了井口,大声叫起来:“哇!天真的那么大,那么蓝,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它不好意思地说:“小鸟,小鸟,对不起,是我弄错了。”小青蛙继续往前走,东瞧瞧,西望望,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一个池塘边,池塘里的荷花竞开放,引来了蝴蝶和蜻蜓在荷叶、花瓣上嬉戏,水里有成群结队的鱼儿游来游去,它纵身一跃,落在一片大荷叶上“呱呱……”地唱起歌来,好象在说:“外面的世界多美丽呀!我应该谢谢小鸟。”……
可见,学生在精读课文内容,有所感悟后,在脑海中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然后想方设法去引领孩子走进想象的空间,鼓励他们放飞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的想象心情发挥。当然,有时候学生想法似乎有些幼稚、可笑,甚至可以说是不合情不合理,但作为教师都应当给予包容,并及时肯定与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以树立其想象的信心,保护其积极动脑的热情。学生的思维就能闪炼出创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