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技活动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dr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的新世纪,世界各国科技和教育水平不断发展,科技化、信息化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当今世界正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折,这种深刻的变革和变化,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挑战;二十一世纪的公民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只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公民,才能成为新世纪的主人。
  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主阵地在教育,幼儿教育是现代教育的起点,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科技教育应从幼儿开始。
  纵观我国幼儿科技活动现状,虽然国家教育部育部已开展了“七?五”、“八?五”、“九?五”幼儿科技活动的课题研究,证明了幼儿科技活动是可行的、必要的,是顺应现代科学教育的重要形式,但教师的科技教育能力和现代科技知识水平,制约着幼儿科技活动的进展。其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研究精力主要放在单纯的活动方案的创编与设计上,并没有将幼儿科技活动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虽然创编了大量优秀的活动方案,一旦结题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研究成果往往被束之高阁,得不到普及与推广。因此,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素质,保证全方位、多途径的开展幼儿科技活动,使之纳入正常轨道,形成良性循环,滚动发展,是摆在每个幼儿园面前的难题,鉴于此,我园开展了幼儿园科技活动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二、幼儿园科技活动的模式
  什么是模式: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最早提出模式一词: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
  什么是幼儿园科技活动模式:顾名思义,幼儿园科技活动模式即:幼儿园在开展幼儿科技活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
  我园的科技活动模式:我园是首批参加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幼儿科技活动及其师资培训》课题研究的实验基地,在近四年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园实际情况的科技活动模式.
  教师培训活动安排定期展示 滚动发展
  1.教师培训是实施幼儿科技活动的基本前提
  课题组曾对七所幼师1000名三年级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调查,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其结果如下:学生通过“科技活动”、“科学报告、讲座”获得科技信息的在4%—10%之间,对科技新闻感兴趣的有50.6%,对幼儿科技教育感兴趣的仅有28.8%。而我国幼师课程设置的分为文化课、专业基础理论课、技能技巧课三部分,其比例约为40%、10.5%、35.2%,其中文化课以文科为主,理科的理、化、生,分别学习一年,幼师理科不受重视,职前科技知识贫乏,是幼儿教师科技知识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
  我园的教师都毕业于幼师院校,在校的学习生涯中,普遍存在重艺术专长,轻文理知识的现象,在职教师的科技教育能力和现代科技知识水平远远不能适应时代潮流,制约着幼儿科技活动前进的步伐。因此,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幼儿教师的科技能力,普及科技知识,是幼儿园首要解决的问题。
  我园参加了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及师资培训》的课题实验,由一名业务主任和两名省市级骨干教师负责全园的课题研究,通过重点培训,全面推广,发挥骨干教师的辅射带头作用;通过聘请有关理科教师来园指导,提高教师科学基础知识;通过说课、做课、评课系列活动一体化,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组织策略;通过不断引发新问题的思考与讲座,丰富、调整教师对科技活动的认识,使其理论与实践逐渐融为一体,改变了过去:“操作材料少,自主选择少,自由安排少,纪律约束多”的旧格局,为开展我园科技活动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统筹安排幼儿园科技活动内容,是实施幼儿科技活动的组织保障
  幼儿科技活动与传统的常识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幼儿科技活动的教育是:探索——发现——引导——运用或迁移;传统的常识教学为:灌输——识记——贮存——再现。从两个程序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科技操作活动注重幼儿知识经验获得的过程,常识教学则重视知识的灌输,一个是怎样获取知识,另一个是获取怎样的知识。很显然,怎样获取知识比获取怎样的知识更重要,在教育观念上教师都认同幼儿科技活动对幼儿科技素质形成的作用,但在教育行为上,传统的常识教学仍占重要位置,教师理想的观念与现实行为的矛盾,导致了教师知行分离,言行脱节。为什么会发这种现象呢?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对84所幼儿园的幼儿科技教育现状调查中,提及面临的困难,73%表示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法指导,41%提到教师怕组织活动麻烦、阻力较大,79%谈及条件的制约,如缺乏教材,相配套的仪器、材料、玩教具、声像资料等。综上所述,是导致教师观念与行为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如果任其发展,幼儿科技活动只能流于形式,因此,我园从组织上统筹安排,确保幼儿科技活动落到实处。
  ①利用课堂教学开展幼儿科技活动
  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教育形式,也是幼儿园开展科技活动的主要阵地,我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组织教师统一编排了幼儿科技活动进度(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自选活动)。制定小班间周一节科技活动,中、大班每周一节科技活动,每月的科技活动一般围绕一、二个知识点选择内容,如:大班上期九月份的教学内容是围绕知识点“热”安排的系列活动:a)小火炮、b)走马灯、c)有趣的热膨胀、d)制作水蒸气,以便使幼儿在某阶段获得相对系统的科学概念。教材来源:中央版《机灵猴》、河南版《机灵猴》以及教师在实践中创编的活动方案或有关科技丛书。
  ②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科技活动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良好环境能激发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和活动欲望,促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为幼儿提供多种途径的科学探索和发现环境,至关重要,仅靠每周的课堂教学提供运不够的。
  a.自然角:自然角的设置,是为幼儿学习科学创造的最基本环境。同时,自然角也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自然角可帮助幼儿了解世界,形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不能为美化教室而设立自然角,应让孩子和教师一起收集材料,共同观察、记录自然角的情况,如:通过一花两色了解毛细现象;通过在鱼缸里投放有毒塑料袋,让幼儿对比观察鱼的生长情况,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通过对植物施加营养液,了解科技产品和植物成长的关系……将自然角的观察与实验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之中,树立整体的幼儿科技的教育观。
  b.科学活动区:科学活动区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形式,科学活动区应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操作活动为主线的原则,投放摆放的材料可分两类:一类是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材料,让在课堂教学中未取得实验成功的或对实验特别感兴趣的幼儿继续进行操作活动,另一类材料可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探索,鼓励幼儿大胆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的快乐。科学活动区的材料可根据幼儿活动兴趣的程度进行更换,一般一两周更换一次为宜。
  4.定期展示将幼儿科技活动引向深入
  为了扩大宣传,普及幼儿科技教育,我园每年对家长举办一次大型的科技活动展示。展示的内容一般为教师在课题实践过程中创编的一些发生在幼儿身边的科学现象:鸡蛋入瓶、蛋壳游戏、气体火箭、小火炮、有趣的摩擦力、蒸汽轮机、小水车、晴雨花等等,展示的程序为:教师展示——部分幼儿展示——全体幼儿分班展示。在展示过程中伴有配乐原理解说,及拓展相关游戏的玩法。
  科技活动展示,既体现了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又极大的激发了幼儿和家长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把幼儿园的科学探索活动推向了高潮,实现了家园共育的教育目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名师与名校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怎样才能建设优质品牌学校?怎样才能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每一个附中人都在思考的问题。一所品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教学楼的崭新,是教学设备的先进,是校园面积的够大,还是师资的优秀?这些困绕每一个人的问题,有必要做一个全方位的探讨。  关键词:名师;名校;吸收;感化;鼓励;引导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学家、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
期刊
传统的语文教学,给人的印象就是老师在不断地对每一篇文章的字词句进行不厌其烦的讲解,而学生就是大量地背诵,花的时间多,但成效似乎不大。学生普遍对学习语文兴趣不大,觉得学的东西与考的东西不一样。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先更新教学思想,而最根本的,应从教学方法上作出改变。  一、新认识——领悟新教学目标  现在的语文新课程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
期刊
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感官快乐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音乐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从而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
期刊
我们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转变观念、摒弃陈旧的教育思想和僵化落后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勇于改革实践,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使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相适应,并使音乐教育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音乐教师的素养除了本学科专业水平外,还包括其它学科的文化素养,以及师德修养,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度。面对二十一世纪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多元化信息时代,不断更新调整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知
期刊
“三疑三” 授课模式是指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的四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该模式是以问题探究为主线,以导学案和多媒体为载体,以落实课程标准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学会相互合作,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大胆质疑归纳创新,同时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生活习惯;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落实科学
期刊
随着高中生物新课改的深入,传统的生物课教学方法正在转变。为此,我对生物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究,摸索出“读、讲、议、练”四段式教学法。  一、阅读——创设情景与设疑导学法  阅读就是教师课前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我在教学中经常采取创设情景设疑导学法,即选择一定的媒体组合,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的情景。
期刊
在每次的作文课上,“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写出一篇感情真誓、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语言流畅的好文章,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读多练、丰富知识  如果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期刊
学生能力在课堂上得到尽可能大幅度的提升,包括知识、能力、方法和情感的提升。是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简而言之,就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收获了什么。时下,通过导学案引领高效课堂非常时髦,我校也效仿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尝试利用导学案开展教学。下面我就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优质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导学案是由教师编写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设计,由学习
期刊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在各个小学的课程表上,按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都有安排写字课。可是,由于对写字教学的忽视及其它的一些原因,写字课往往形同虚设,仅仅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近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从习惯、方法等方面人手,不断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呢?  1.良好的习惯来源于对事物的兴趣  在写字习惯的培养中,我首先从学生的写字兴趣人手,通过
期刊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这一阐述,强调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使我们更加明确了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慨括的反映,是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有规律联系的心理过程。  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其中思维是最重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