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人最根本的是生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当遵循人的生命规律。生命不保,谈何教育!让学生幸福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学校坚持特色办学,以防震减灾校本课程为突破口,成为福建省首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并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东孚模式”为依托形成有特色的生命教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引领学校不断发展。
一、建设能感悟和能熏陶的生命教育物质文化
在学校创办之初,厦门市地震局就在学校设立了“水氡观测实验室”,30多年来,观测实验室的科研工作从未间断,为地震研究、预测、预报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另一方面,地震观测实验室向全校师生开放,学校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分析过程,了解测量原理。2008年1月,也就是汶川地震之前,学校就与厦门市地震局签订《共建厦门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协议》。在此基础上,我们致力营造一个生命的校园,让校园的一切充满生命的律动和活力,处处体现生命教育的理念。
如今在校园里处处可以感受到生命教育的氛围。我们建设十个主题文化:以“四个学会”和“十个师德规范”为主题的教学楼墙壁文化;以“历史之旅”为主题的校园雕塑长廊;以“守护生命”为主题的地理园和防震减灾展厅;以“生命之旅”为主题生物园;以“争当四有少年”为主题的青春门;以“绿色之旅”为主题的环保教育长廊;以“文明之旅”为主题的班级班讯长廊;以“艺术之旅”为主题的下沉式音乐广场;以“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为主题的教师风采长廊;以“提升生命”为主题的琴棋书画长廊。在校园内的每一棵花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在提醒着每一个同学要知道小草也有生命,也需要呵护;在校园的醒目位置,“学于艺”“求知”“至善”等文化石,也在提醒同学们知道生命的意义在于求知,在于“止于至善”,在教室,有内容丰富的学习园地、充满书香的图书角,犹如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不断传递着生命气息。
环境优美的校园,干净整洁,花草树木生机勃勃,在明媚的阳光下自由生长。漫步其中,让人无时无刻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又深深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与守护。
二、建设讲科学和讲规范的生命教育制度文化
1.防震减灾的校本课程制度。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防震减灾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负责开发,在市地震局专家指导下,完成了防震减灾校本课程教材—《点亮生命》的编撰、出版。校本课程定期安排课程,采取室内授课和讲座、观看录像、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中接受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懂得地震产生原因以及人类在震前的科学检测手段,并将灾后心理疏导列入校本课程,增强学生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地震灾害的防御和自救能力,使学校的防震减灾教育学科化、常态化。
2.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日制度。每年的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学校开展“六个一”科普教育日活动。出一期板报、上一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课、组织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组织一次野外科普考察、开展一次兴趣小组报告会、编报一组新闻报道。学校通过与万石植物园、厦门市科技馆等单位的合作,建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野外实践基地。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同学们创新精神。
3.进行疏散演练制度。为培养学生逃生自救技能,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学校专门编制了《地震应急预案》《防震减灾知识读本》等材料,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同时,学校每学期都进行至少两次以上的安全疏散演练,进行全真模拟演练。在演练过程中,师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认真配合,以最快的速度有序地撤离到避险场地。演练活动提高了学校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
4.实施课堂渗透生命教育制度。生命教育不是另起炉灶,不要把生命教育看成一个单独的课程,而要融入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要把生命教育看成单纯的知识传授,教师要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体验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灌输式的教育无法让学生领会生命的真谛。每个学科教学中都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学校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挖掘生命教育学科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熏陶。
5.建立学生心理导护制度。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还针对女生青春期的特点,专门制定女生导护制度,每个年段配备女生总导护师,定期召开女生健康教育讲座;每个班级还专门安排一名女科任教师作为班级女生导护师,专门负责本班女生的青春期健康与心理导护。一直以来,学校女生导护师以无私的关爱帮助女生“排忧解难”,为徘徊在青春迷惑期的少女们开启了一扇充满阳光的小窗。
三、提升有内涵和有品位的生命教育精神文化
如果把校园比作花园,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校园文化就是阳光、雨露、空气和水。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时时刻刻、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防震减灾生命教育建设中,学校不断认同,不断总结,形成了学校师生共同的精神纽带。
1.让勇于探究、积极实践成为一种文化。在市地震局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在学生中开展了包括水氡观测实验、地震定位、海啸灾害分析、岩石矿物标本采集等四个兴趣小组,让学生动手实践,了解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
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室,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科学仪器亲手试验。有了这种良好的氛围,学生敢于思考,奇思妙想不断涌现,有些逐渐变成了现实。今年3月,日本近海发生大地震并引发大海啸,使日本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初二(4)班的陈天章同学心想:当一个地方发生了会引发海啸的地震时,如果人们能够迅速、简单地查找该地区,并且知道海啸将要影响的地区、时间等,那该多好啊。在老师的指导下,陈天章同学不断思考,发明了带测距地球仪。此项发明,在今年全国第20届发明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2.学会生存、学会合作成为一种文化。学校把培养学生掌握一种急救技能作为防震减灾示范学生的必备的基本内容。在班级建立学生应急急救小分队,在专家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急救程序、伤员检查方法、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技术、创伤急救四项技术等。
学校自2008年起,连续承办四届厦门市中学生防震减灾教育夏令营,年年均被评为厦门市优秀夏令营。在夏令营,特邀地震、人防、科技、医护等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极大地丰富了营员们的知识,激发了他们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兴趣;在这里,营员们锻炼了实践能力,学会生存、学会合作,提高了素质,对孩子的一生都将影响深远。
3.关注课堂、关注生命成为一种文化。教育是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让孩子懂得幸福、感受幸福,在幸福中成长,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教师和学生的学校生活场所有限,而课堂生活占据了学生学校生活70%以上的时间,是教师和学生校园生活的主要场所、主阵地。课堂上幸福是学生在学校最大的幸福。因此,创建生命力高效课堂,让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发展和体现,将促进学生快乐、自主地成长和发展。
4.感受幸福、提升生命成为一种文化。在如今物质生活丰富的年代,孩子们都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当中,但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却说:“我没有觉得自己幸福!”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幸福。每年“六一”节前,学校团委举办“迈入青春们”活动。在学校下沉式广场前有四个红色方形门,我们在这里做文章,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少先队建队60周年之际,对少先队员提出要争当“四好少年”的要求,我们设计了相应“理想之门、智慧之门、品德之门、健康之门”。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父母、教师的期待,体会到内心的幸福,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生命的价值。
5.自信、超越自我成为一种文化。2010年12月,学校参加厦门市“为马拉松喝彩”拉拉操比赛。作为仅有800余名学生、一名音乐教师的初中校,从接到任务到参加比赛,只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组织训练,要取得好成绩,是极为困难的,亮剑或回避,何去何从?学校班子达成共识,就是面对困难,迎接挑战,超越自我。我们的参赛队员和组织指导的教师,放弃休息时间,刻苦训练,许多队员受伤了,泪珠在眼眶打滚还是坚持训练。正是在台下艰苦的付出,才换得了“台上几分钟”的亮丽,在阻力跑环节以17秒06打破历届比赛记录,在预赛中面对三所各有着2000多名学生的省级完中并以以小组赛第一名的成绩闯入总决赛,并最终获得中学组“团体金奖”优异成绩。一切皆有可能、成功总在风雨后、团结就是力量、爱拼才会赢成为比金奖更可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珍藏。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沧海区厦门市东孚学校)
一、建设能感悟和能熏陶的生命教育物质文化
在学校创办之初,厦门市地震局就在学校设立了“水氡观测实验室”,30多年来,观测实验室的科研工作从未间断,为地震研究、预测、预报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另一方面,地震观测实验室向全校师生开放,学校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分析过程,了解测量原理。2008年1月,也就是汶川地震之前,学校就与厦门市地震局签订《共建厦门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协议》。在此基础上,我们致力营造一个生命的校园,让校园的一切充满生命的律动和活力,处处体现生命教育的理念。
如今在校园里处处可以感受到生命教育的氛围。我们建设十个主题文化:以“四个学会”和“十个师德规范”为主题的教学楼墙壁文化;以“历史之旅”为主题的校园雕塑长廊;以“守护生命”为主题的地理园和防震减灾展厅;以“生命之旅”为主题生物园;以“争当四有少年”为主题的青春门;以“绿色之旅”为主题的环保教育长廊;以“文明之旅”为主题的班级班讯长廊;以“艺术之旅”为主题的下沉式音乐广场;以“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为主题的教师风采长廊;以“提升生命”为主题的琴棋书画长廊。在校园内的每一棵花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在提醒着每一个同学要知道小草也有生命,也需要呵护;在校园的醒目位置,“学于艺”“求知”“至善”等文化石,也在提醒同学们知道生命的意义在于求知,在于“止于至善”,在教室,有内容丰富的学习园地、充满书香的图书角,犹如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不断传递着生命气息。
环境优美的校园,干净整洁,花草树木生机勃勃,在明媚的阳光下自由生长。漫步其中,让人无时无刻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又深深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与守护。
二、建设讲科学和讲规范的生命教育制度文化
1.防震减灾的校本课程制度。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防震减灾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负责开发,在市地震局专家指导下,完成了防震减灾校本课程教材—《点亮生命》的编撰、出版。校本课程定期安排课程,采取室内授课和讲座、观看录像、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中接受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懂得地震产生原因以及人类在震前的科学检测手段,并将灾后心理疏导列入校本课程,增强学生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地震灾害的防御和自救能力,使学校的防震减灾教育学科化、常态化。
2.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日制度。每年的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学校开展“六个一”科普教育日活动。出一期板报、上一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课、组织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组织一次野外科普考察、开展一次兴趣小组报告会、编报一组新闻报道。学校通过与万石植物园、厦门市科技馆等单位的合作,建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野外实践基地。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同学们创新精神。
3.进行疏散演练制度。为培养学生逃生自救技能,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学校专门编制了《地震应急预案》《防震减灾知识读本》等材料,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同时,学校每学期都进行至少两次以上的安全疏散演练,进行全真模拟演练。在演练过程中,师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认真配合,以最快的速度有序地撤离到避险场地。演练活动提高了学校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
4.实施课堂渗透生命教育制度。生命教育不是另起炉灶,不要把生命教育看成一个单独的课程,而要融入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要把生命教育看成单纯的知识传授,教师要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体验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灌输式的教育无法让学生领会生命的真谛。每个学科教学中都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学校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挖掘生命教育学科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熏陶。
5.建立学生心理导护制度。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还针对女生青春期的特点,专门制定女生导护制度,每个年段配备女生总导护师,定期召开女生健康教育讲座;每个班级还专门安排一名女科任教师作为班级女生导护师,专门负责本班女生的青春期健康与心理导护。一直以来,学校女生导护师以无私的关爱帮助女生“排忧解难”,为徘徊在青春迷惑期的少女们开启了一扇充满阳光的小窗。
三、提升有内涵和有品位的生命教育精神文化
如果把校园比作花园,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校园文化就是阳光、雨露、空气和水。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时时刻刻、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防震减灾生命教育建设中,学校不断认同,不断总结,形成了学校师生共同的精神纽带。
1.让勇于探究、积极实践成为一种文化。在市地震局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在学生中开展了包括水氡观测实验、地震定位、海啸灾害分析、岩石矿物标本采集等四个兴趣小组,让学生动手实践,了解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
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室,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科学仪器亲手试验。有了这种良好的氛围,学生敢于思考,奇思妙想不断涌现,有些逐渐变成了现实。今年3月,日本近海发生大地震并引发大海啸,使日本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初二(4)班的陈天章同学心想:当一个地方发生了会引发海啸的地震时,如果人们能够迅速、简单地查找该地区,并且知道海啸将要影响的地区、时间等,那该多好啊。在老师的指导下,陈天章同学不断思考,发明了带测距地球仪。此项发明,在今年全国第20届发明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2.学会生存、学会合作成为一种文化。学校把培养学生掌握一种急救技能作为防震减灾示范学生的必备的基本内容。在班级建立学生应急急救小分队,在专家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急救程序、伤员检查方法、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技术、创伤急救四项技术等。
学校自2008年起,连续承办四届厦门市中学生防震减灾教育夏令营,年年均被评为厦门市优秀夏令营。在夏令营,特邀地震、人防、科技、医护等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极大地丰富了营员们的知识,激发了他们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兴趣;在这里,营员们锻炼了实践能力,学会生存、学会合作,提高了素质,对孩子的一生都将影响深远。
3.关注课堂、关注生命成为一种文化。教育是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让孩子懂得幸福、感受幸福,在幸福中成长,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教师和学生的学校生活场所有限,而课堂生活占据了学生学校生活70%以上的时间,是教师和学生校园生活的主要场所、主阵地。课堂上幸福是学生在学校最大的幸福。因此,创建生命力高效课堂,让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发展和体现,将促进学生快乐、自主地成长和发展。
4.感受幸福、提升生命成为一种文化。在如今物质生活丰富的年代,孩子们都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当中,但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却说:“我没有觉得自己幸福!”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幸福。每年“六一”节前,学校团委举办“迈入青春们”活动。在学校下沉式广场前有四个红色方形门,我们在这里做文章,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少先队建队60周年之际,对少先队员提出要争当“四好少年”的要求,我们设计了相应“理想之门、智慧之门、品德之门、健康之门”。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父母、教师的期待,体会到内心的幸福,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生命的价值。
5.自信、超越自我成为一种文化。2010年12月,学校参加厦门市“为马拉松喝彩”拉拉操比赛。作为仅有800余名学生、一名音乐教师的初中校,从接到任务到参加比赛,只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组织训练,要取得好成绩,是极为困难的,亮剑或回避,何去何从?学校班子达成共识,就是面对困难,迎接挑战,超越自我。我们的参赛队员和组织指导的教师,放弃休息时间,刻苦训练,许多队员受伤了,泪珠在眼眶打滚还是坚持训练。正是在台下艰苦的付出,才换得了“台上几分钟”的亮丽,在阻力跑环节以17秒06打破历届比赛记录,在预赛中面对三所各有着2000多名学生的省级完中并以以小组赛第一名的成绩闯入总决赛,并最终获得中学组“团体金奖”优异成绩。一切皆有可能、成功总在风雨后、团结就是力量、爱拼才会赢成为比金奖更可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珍藏。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沧海区厦门市东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