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放大的孤独:论太空硬科幻影像中人物情感的外化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chuanhe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太空题材的硬科幻电影一直都是科幻片中最热门的题材,现如今五花八门的科幻片更是掀起了一股“星际热”。在太空影片中超现实的时空背景下,本选题着重探讨人的心理、精神层面的真实,要求排除理性、道德的制约,使人获得完整意义上的解放和自由。
  关键词:硬科幻;太空孤独;孤独意识本源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37-02
  一、太空科幻电影的定义和类型
  (一)定义。
  科幻电影是类型片的一种,它是依据现有的科学成果来创造性地将超现实的事物、现象与现实生活相接,从中虚构出一个影像故事。而太空科幻电影就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太空),使用可能的未来世界作为故事背景,例如机器人、宇宙飞船或者其他超越时代的科技等元素来彰显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太空科幻电影所采用的科学理论并不一定能被主流科学界接受,例如外星生命、超能力或时间旅行等等。科幻片的“科”只是点缀,而“幻”才是它的主题。因此当科学观念、艺术想象和电影手段三者结合时,科幻电影也就随之产生。
  (二)类型。
  太空科幻影片的种类有两种,分别为硬科幻和软科幻。
  硬科幻是以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心理学、天文学等科学为基础的,以严格的技术推演或预测很可能实现的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则称为硬科幻。硬科幻电影的核心是本着对科学精神的尊重和推崇,其故事情节依靠技术来推动和解决,着眼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软科幻则是将畅想中可能的过去时或者未来时科技作为背景,重点关注生活以及人文的科幻作品。
  二、太空题材硬科幻影片的代表作品
  《2001太空漫游》是一部很具影响力的美国太空科幻电影,是导演库布里克花费了四年时间制作的充满哲学命题的鸿篇巨制。这部电影主要从人类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为出发点,看待生命演化的本质和最终的归宿,而不是以某此太空任务或太空旅行为主题,它为观影者展现了人与机器之间永恒地依赖和争斗。时至今日,我们看到的很多太空科幻影片中使用的诸多元素,都能在这部影片中找到。
  这部以太空为背景的科幻影片可谓是太空硬科幻片的标杆,它有别于其他以太空为背景,用科幻元素作为题材的软科幻片。这部经典的硬科幻是以科学幻想为内容的故事建构,从今天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成就出发,对未来的世界或遥远的过去的情景作幻想式的描述。硬科幻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高科技、大投入以及先进的运作模式,使太空题材电影取得了更为巨大的发展。而太空题材硬科幻影片又是科幻电影的一片“富矿区”,博大、神秘、充满未知内容的茫茫宇宙永远是个热门题材。所以太空题材硬科幻影片就像一本太空科普教材,让人们对神秘遥远的太空有了更丰富、更细腻的感性认识。
  三、太空硬科幻表现的主题——孤独
  所有这类太空题材影片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生命在外太空的环境下的显得渺小与孤寂,冰冷空旷的飞船,屈指可数的同类,无声的世界,飞船外深邃无底的黑暗,生存在失重的太空舱内与地球生命完全隔绝的宇航员们内心的那份孤独远比死亡要承受的多得多。导演利用太空这种特殊的环境,将人的那种孤独、无助、无力放大到极致,虽然我们不能到太空去感受那份孤独,但那种强烈的孤独感却敲击着我们灵魂深处最脆弱的神经,每个人都有过孤独,因为孤独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一种强烈的精神空落感受。日本哲学家三木清说的,“孤独之所以令人恐惧并不是因为孤独本身,而是由于孤独的条件。任何对象都无法使我超越孤独,在孤独中我是将对象的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超越。”当人们想寻求一种终极的感情依托时却被打断,于是孤独就出现了。孤独是宇航员在太空最难熬的,物资的临时性短缺可以靠节省解决,生理上的一些缺陷,如长期在太空容易导致肌肉萎缩等都能解决,但心理上的孤独才是宇航员们在太空中最大的敌人。
  四、孤独的共性
  所有的孤独本质都是交流被阻碍。就像电影《火星救援》中的宇航员马克在荒漠与峡谷之中,当这个星球只有他一个人的时候,他在太空这种环境下面临的是一种没有反馈的孤独,就是无法反馈别人。那首队长留下的70年代迪斯科经典舞曲变成了他的精神支柱,唯一能发声的哪怕一首过时的歌曲也能让马克在孤独中找到一丝陪伴。他在这颗沉寂的行星中与浩渺的星球沙漠比起来显出一种孤寂与无力感。
  大部分表现孤独的影片都是主人公在自说自话,把一种普通的行为具体化再具体化,当冗长的语言散去你会发现那种孤独感异常明显。当一个人一直延续着前一个日子的动作,或是做着一些不值一提的事情,日复一日的在空无一人的地方,只能看广阔的地平线,做着同一件事情,他简直孤独到令人发指。在很平常的环境中做着很平常的事说着很平常的话,但一切都因为孤独的缘故。
  五、太空硬科幻影像中孤独感外化的形式
  (一)空间环境的孤独。
  纵观太空硬科幻影史,无一不是用宇宙、空间的无限与人类的渺小做对比,在庞然大物般的太空船和广袤无垠的太空映衬下,如微尘一般的人类的渺小和脆弱被放大到了极致。《2001太空漫游》将人的孤独与无助放大,黑暗的太空压抑着观众的神经,那种对未知的恐惧与绝望感震撼着人们的内心。该片对宇宙空间的定义是非常明显的,太空是一个又大又寂寞的地方,配合着电影冗长烦闷的节奏,更加放大了人类的渺小感。而《地心引力》则与之相反,该片借助美丽而又危险的宇宙重新探索了生命的特殊价值。面对广阔的宇宙和宇航服内不断减少的氧气,那种孤独与恐惧更像一种死缓,等待死亡来临远比突如其来的死亡更加煎熬与恐怖。
  (二)远离地球文明的个体精神孤独的挣扎。
  1.身份无法确认的孤独。
  在太空这样的环境,人是脱离文明社会的裙带关系的,任何身份在宇宙中都是不复存在的,就像马克在火星中自封自己是“太空海盗”“火星殖民者”,没有可以对话的人,除了荒芜的沙漠就是一望无垠的地平线,看不到日出看不见日落,没有生命的存在,放佛被放逐了一般,没有存在感,这种超出地球以外的生物就像茫茫宇宙中一的一粒尘埃,如果航天局没有发现他,很可能火星救援将变成一场沉痛的火星事故。   2.情感无法得到诉求的孤独。
  当一种感情无法得到有效地表达或沟通的时候,就会在内心形成一种发泄和诉求的渴望,这种渴望就是情感诉求。在寥寥无几的太空舱内我们作为独立的个体与自我相伴,没有亲人,没有其他生命,这时候的人类像是没有情感的机器,除了冰冷的宇航服,美丽的星空,那种内心的孤寂与压抑无法抗拒。
  六、表现主题的视觉手段
  (一)空间的营造。
  1.空荡。
  将尽可能少的物质填充到空间中,以强调这种孤独感。太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空间,因此镜头在无限延长制造的空间景深足以让人对宇宙空间的宽广产生敬畏和恐惧。《2001太空漫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片中镜头大段的对漆黑的宇宙,孤独的飞行,沉重的呼吸声,光怪陆离的色彩,壮美的原始景色的拍摄,这些都烘托出这样的氛围:孤独、寂寞、迷茫。空荡是对孤独对好的诠释。
  2.封闭。
  封闭式空间主要是指主人公在一个视野和空间包围或遮挡而形成的恒的一种阴暗狭小的空间效果,使人心理和意识产生一种压抑恐惧的视觉感受。《地心引力》中女宇航员在狭小的空间里与设备脱离,意味着她彻底脱离了人类掌控的世界,只身落入上帝之手,无助地漂浮在黑暗无限的宇宙。在宇航服里她隔着太空帽上的雾气,星球的半点轮廓在旋转的黑色宇宙中时隐时现,此刻那种动荡、模糊的画面真实地让观众亲身体验女主角极度眩晕、恐惧又无助状态。
  (二)音乐氛围。
  音乐是记忆之门。它凝结着影片中最深刻的思想和最深沉的情感。在《2001太空漫游》中影片的配乐除了几次用到《蓝色多瑙河》,还有几次在情节发生重大转变时用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是理查-施特劳斯根据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同名著作进行创作的一首交响诗,当中描绘的是一个唯心的宗教信仰者转变为唯物的科学追求者的过程,第一段<日出>则描绘的是世界诞生、日出之时,人类感觉到上帝能量的磅礴气势。这部书中,尼采阐述了他的超人学说,认为人类终将还原成最原始的赤子,以超人的形式存在。超是超越的超。而理查德施特劳斯便做了这样一部交响曲,向尼采致敬。这部曲子宏伟而庄严,配这部电影是绝配。因为这部电影,NASA每天用来叫醒宇航员的音乐就是蓝色多瑙河。
  七、结语
  人类永恒的宿命,正是以自身的渺小去挑战无尽的大的宇宙。而人类所有情操中最为伟大的冒险的勇气,将使我们从蛮荒而来,从此刻出发,架航船而去,直至星辰大海。你是否在大的无可想像的星球和和包裹这一切的更无可想像的宇宙中感知到了人类的小?这是人类永远的渺小。你是否又在那一个个前赴后继殒命于星空之中瞥见了人类无穷尽的大?这是人在宇宙中永恒的伟大。无论作为人类的我们在宇宙中是以多么渺小的形式存在,我们的孤独将伴以肩负着的地球使命在这个宇宙中绽放它的光芒直至与这个空间融为一体。
  作者简介:吴婉洁(1991.11-),女,汉族,江苏南京,硕士,单位:南京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广播电视编剧研究的现状、趋势等问题。这种研究对于我国的广播电视编辑改革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辑研究;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34-02  我国的广播电视体制是一个兼行政、事业和产业为一体的混合体,既不是行政单位,也不是事业单位。事业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新闻媒体不能像其他企业
有一则神话,讲的是茅山道士有“穿墙之术”,该法术可以让其视墙壁为空气而随意进出.神话未必真实,但数学中的“穿墙术”却真实存在,不妨一起来看一看.  去括号法则:-(a b)=-a-b.这里我们可以认为负号穿过了括号分别与a、b作用,让每一项变成其相反数.  负数的奇数次幂:(-a)2n 1=-a2n 1.由幂的定义,可知括号内的符号可以随意进出括号,然而这一点对于偶数次幂却不成立.  奇数次方根:
期刊
21世纪的人类社会已进入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因新媒体而变得顺达、快捷,在面对复杂多样的新媒体环境之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成为我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是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是培养营销人才的主力军,但是现实中却出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失衡.笔者基于对市场营销专业教
传说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rn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说:“那你呢?”心想:你竟敢小看我!rn韩信傲气十足
期刊
摘要:《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延续了第一部《北京遇上西雅图》爱情轻喜剧的特点,讲述了一个以“情书”为媒介的跨国之恋。然而两部电影还是有较大的差异,第二部添加了更多的中国文化的元素。这些文化元素贯穿整个电影,尤其体现在由秦沛和吴彦姝饰演的这对华人老夫妻的身上。观众在好奇地关注着由汤唯,吴秀波饰演的跨国笔友的恋情的时候,也对这对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老夫妻倍感亲切。本文旨在主要分析这对华人老夫妻上所体现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校园文化能全面培育我院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优秀的校园文化富有吸引力,能够产生强烈的向心力、内聚力和群体意识.如目标、价值、理想、信念、共识、同感等,为解决矛盾冲
这是武汉大学一门叫作《测绘学概论》的课程,由6位院士、4位教授共同讲授,有人称它为"最奢侈的基础课"。每年秋天,当武汉大学校园里的梧桐叶开始飘落,宁津生、陈俊勇、张祖勋、刘经南、李德仁及龚健雅,这6位院士便会从天南地北的会议中抽离,陆续回到一方不大的讲台上。他们被认为是测绘学领域内的"传奇""一代奠基人"。但在这门课上,他们是最普通的授课老师。
期刊
狐狸掉进一口井里,出不来了.不一会儿,一只口渴的山羊过来了,瞧见井里的狐狸,就问它井水是否甘甜.rn“甘甜?”狐狸说,“这是我有生以来尝到过的最好的水,你下来亲自尝尝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