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电务列车设备的维护工作关系到列车安全稳定运行,本着为乘客安全负责的理念,客运公司需要做好电务车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电务车载设备种类较多且维护流程复杂,在维护过程中容易出现因疏忽而造成列车出现故障。为了对传统电务车载设备维护工作做进一步改进,需要积极探寻电务车载设备维护新的工作模式,以提升车载设备维护工作效率,保证电务列车稳定运行。本文中将介绍车载设备的特点以及设备故障特点,并提出车载设备新的维护方案。
关键词:电务列车;车载设备;维护
1.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投入也逐年增加,大量科技成果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高铁技术是我国近几年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我国的高铁列车不仅在速度上不断刷新铁路运输的记录,而且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也做到国际领先水平。高铁技术不仅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出口到多个国家,得到广泛好评。在铁路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做好列车车载设备的维护工作对于列车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电务车载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故障,例如地面应答器丢失、测速故障、车载设备呼叫异常等问题,这需要对列车设备维护工作进行全面筹划,探寻维护模式上的改进和创新,进一步提高车载设备维护工作效率。
2.车载设备维护特点
列车车载设备种类繁多而复杂,在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过程中需要根据设备的特点及工作环境对设备采取不同的维护方式。具体的,车载设备维修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高铁列车相比于传统快速列车其技术含量更高,进而列车设备维护工作的环境和条件也要更加复杂。受高铁列车工作模式和供电方式的限制,高铁列车难以做到传统快速列车的随时修检。
第二,相比于普通快速列车,高铁在运行过程中速度更快,这也为车载设备运行造成一定影响。如对于车载设备,尤其是列车底部安装的有关设备的稳固性有更严要求,而列车上以及列车底部安装的相关设备在列车运行过程中也更容易发生碰撞和损伤;高铁列车上相关设备的固定器件极易在列车高速运行过程中发生松动甚至脱落。
第三,高铁列车上所安装的车载设备不论是在工作性能还是防护性能上都有了很大改进,为列车提供了更好的质量保障。与此同时,列车上相关设备的安装和防护难度也随之增加,对于防护过程精密程度的要求更高。
第四,各地高铁网络对于高铁列车备用列车的储备量较少,而高铁列车出现维修故障将对铁路网络正常运行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对高铁列车日常维护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3.车载设备维修模式
3.1事后维修
高铁列车相关车载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然后进行故障的排查和维修工作是当前列车车载设备维修的主要模式。由于高铁列车结构复杂,故障排查难度较大,要求相关维修人员专业素质过硬、维修经验丰富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找到故障具体位置。在事后维修工作中,针对列车故障表现进行故障来源分析是第一步工作。需要维修人员十分了解动车组结构组成和相关设备工作原理,通过列车所表现出的状况大致判断出可能出现问题的车组设备。然后需要列车维修人员利用专业检测设备对潜在故障区间进行全面的检测找出问题所在,第一时间对设备故障进行维修。若检测后发现车辆相關硬件设备良好运行,则可能是列车软件故障,需要组织软件维护工作人员进行后续的故障问题排查工作。这种事后维修模式在当前我国列车维修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一方面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列车所存在的故障,另一方面也能相对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但是这种模式没有预见性,若发生严重性突发故障将对列车乃至铁路网络造成严重影响。
3.2预防维护
相比于事后维修模式,预防维护工作模式则是采用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维修思路。预防维护工作对于列车设备故障排查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可以减少列车设备出现突发性故障而给铁路网络带来的损失,提高列车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对于预防维护模式,制定合理的列车设备维护方案对于提高维护工作效率至关重要。高铁列车结构复杂,需要维护的设备种类繁多,难以在列车休车期间一次性将所有设备都进行检测,因此需要为列车维护方案制定一个维护周期。在一个周期内完成对列车上所有相关设备的检测工作,并且该检测周期不宜过长而导致维修工作失效。在预防维护过程中,要根据车载设备重要性和维护难度对设备进行分类,保证重要车载设备能够得到定期全面的检查。对于周期内每一次修检工作都要做详细的记录,便于后期检修工作中核对查证。
4.车载设备维护模式探讨
4.1设备维护思维方面
通过对多年车载设备维护经验总结发现,一次性检测工作对于列车故障检测工作收效甚微,只有重复性、周期性、全面的检修工作才能够切实保障车载设备质量。因此不能期望通过一次列车设备维护工作对列车设备工作状态得出结论,只有持续性的维护工作才能发现列车设备存在的隐患。
在车载设备维护过程中,要建立各部门协同工作的意识。在传统列车维护工作过程中,各部门分别负责列车不同区域的检测工作,分工明确互不干扰。但是随着列车性能的提升,列车设备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通过将列车信号、通信、动力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互通共享,能够对列车整体运行状况有更好地掌握,便于快速发现列车潜在的运行风险,精确定位故障区域。
4.2工作机制创新方面
对列车设备维护工作机构进行革新。在每一个车载设备检修部门都设立专门设备整治、设备数据整理、设备维护信息整理的工作岗位。通过对列车维护工作和数据记录工作明确分工,可以保证在车载设备出现故障时责任落实更明确,也能够对车载设备相关数据信息有更明确的了解。将列车设备检修工作均匀、合理地分配到各路段检修工作区,对于规模较小的检修区进行整改和裁撤,既可以提升列车设备检修工作效率,又能够精简人员配置。
4.3新技术引进方面
高铁列车上应用了大量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传统的列车检修工作在某些通用硬件设备检修工作中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其工作效率有待提高。通过引进车载设备检测系统,能够对车载设备工作状态下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工作异常的设备并激发报警装置。此外,对列车相关软件进行优化工作,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工作界面,同时也在软件中囊括更多列车设备管理操作,便于列车操作人员对车载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5.结论
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发展,高速铁路服务在我国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推广。随着铁路运输服务的升级,铁路维护工作也需要进行及时升级。一方面加强列车预防性检测工作,定期为列车车载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排查车载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且对于检测信息做详细记录,便于后续检测工作参考。另一方面要探寻新的车载设备维护工作模式,不仅要在设备维护工作思维模式上做出改进,还要对列车维护工作机制进行改进,通过更加合理的工作分工以及对新技术的应用,提升车载设备维护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力. 铁路固定设备维护的综合管理模式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9.(10):127-128.
[2]王雪洁. 解析铁路电务施工及信号技术的长远发展[J]. 通讯世界. 2017(04):295.
关键词:电务列车;车载设备;维护
1.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投入也逐年增加,大量科技成果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高铁技术是我国近几年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我国的高铁列车不仅在速度上不断刷新铁路运输的记录,而且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也做到国际领先水平。高铁技术不仅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出口到多个国家,得到广泛好评。在铁路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做好列车车载设备的维护工作对于列车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电务车载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故障,例如地面应答器丢失、测速故障、车载设备呼叫异常等问题,这需要对列车设备维护工作进行全面筹划,探寻维护模式上的改进和创新,进一步提高车载设备维护工作效率。
2.车载设备维护特点
列车车载设备种类繁多而复杂,在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过程中需要根据设备的特点及工作环境对设备采取不同的维护方式。具体的,车载设备维修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高铁列车相比于传统快速列车其技术含量更高,进而列车设备维护工作的环境和条件也要更加复杂。受高铁列车工作模式和供电方式的限制,高铁列车难以做到传统快速列车的随时修检。
第二,相比于普通快速列车,高铁在运行过程中速度更快,这也为车载设备运行造成一定影响。如对于车载设备,尤其是列车底部安装的有关设备的稳固性有更严要求,而列车上以及列车底部安装的相关设备在列车运行过程中也更容易发生碰撞和损伤;高铁列车上相关设备的固定器件极易在列车高速运行过程中发生松动甚至脱落。
第三,高铁列车上所安装的车载设备不论是在工作性能还是防护性能上都有了很大改进,为列车提供了更好的质量保障。与此同时,列车上相关设备的安装和防护难度也随之增加,对于防护过程精密程度的要求更高。
第四,各地高铁网络对于高铁列车备用列车的储备量较少,而高铁列车出现维修故障将对铁路网络正常运行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对高铁列车日常维护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3.车载设备维修模式
3.1事后维修
高铁列车相关车载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然后进行故障的排查和维修工作是当前列车车载设备维修的主要模式。由于高铁列车结构复杂,故障排查难度较大,要求相关维修人员专业素质过硬、维修经验丰富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找到故障具体位置。在事后维修工作中,针对列车故障表现进行故障来源分析是第一步工作。需要维修人员十分了解动车组结构组成和相关设备工作原理,通过列车所表现出的状况大致判断出可能出现问题的车组设备。然后需要列车维修人员利用专业检测设备对潜在故障区间进行全面的检测找出问题所在,第一时间对设备故障进行维修。若检测后发现车辆相關硬件设备良好运行,则可能是列车软件故障,需要组织软件维护工作人员进行后续的故障问题排查工作。这种事后维修模式在当前我国列车维修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一方面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列车所存在的故障,另一方面也能相对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但是这种模式没有预见性,若发生严重性突发故障将对列车乃至铁路网络造成严重影响。
3.2预防维护
相比于事后维修模式,预防维护工作模式则是采用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维修思路。预防维护工作对于列车设备故障排查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可以减少列车设备出现突发性故障而给铁路网络带来的损失,提高列车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对于预防维护模式,制定合理的列车设备维护方案对于提高维护工作效率至关重要。高铁列车结构复杂,需要维护的设备种类繁多,难以在列车休车期间一次性将所有设备都进行检测,因此需要为列车维护方案制定一个维护周期。在一个周期内完成对列车上所有相关设备的检测工作,并且该检测周期不宜过长而导致维修工作失效。在预防维护过程中,要根据车载设备重要性和维护难度对设备进行分类,保证重要车载设备能够得到定期全面的检查。对于周期内每一次修检工作都要做详细的记录,便于后期检修工作中核对查证。
4.车载设备维护模式探讨
4.1设备维护思维方面
通过对多年车载设备维护经验总结发现,一次性检测工作对于列车故障检测工作收效甚微,只有重复性、周期性、全面的检修工作才能够切实保障车载设备质量。因此不能期望通过一次列车设备维护工作对列车设备工作状态得出结论,只有持续性的维护工作才能发现列车设备存在的隐患。
在车载设备维护过程中,要建立各部门协同工作的意识。在传统列车维护工作过程中,各部门分别负责列车不同区域的检测工作,分工明确互不干扰。但是随着列车性能的提升,列车设备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通过将列车信号、通信、动力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互通共享,能够对列车整体运行状况有更好地掌握,便于快速发现列车潜在的运行风险,精确定位故障区域。
4.2工作机制创新方面
对列车设备维护工作机构进行革新。在每一个车载设备检修部门都设立专门设备整治、设备数据整理、设备维护信息整理的工作岗位。通过对列车维护工作和数据记录工作明确分工,可以保证在车载设备出现故障时责任落实更明确,也能够对车载设备相关数据信息有更明确的了解。将列车设备检修工作均匀、合理地分配到各路段检修工作区,对于规模较小的检修区进行整改和裁撤,既可以提升列车设备检修工作效率,又能够精简人员配置。
4.3新技术引进方面
高铁列车上应用了大量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传统的列车检修工作在某些通用硬件设备检修工作中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其工作效率有待提高。通过引进车载设备检测系统,能够对车载设备工作状态下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工作异常的设备并激发报警装置。此外,对列车相关软件进行优化工作,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工作界面,同时也在软件中囊括更多列车设备管理操作,便于列车操作人员对车载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5.结论
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发展,高速铁路服务在我国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推广。随着铁路运输服务的升级,铁路维护工作也需要进行及时升级。一方面加强列车预防性检测工作,定期为列车车载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排查车载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且对于检测信息做详细记录,便于后续检测工作参考。另一方面要探寻新的车载设备维护工作模式,不仅要在设备维护工作思维模式上做出改进,还要对列车维护工作机制进行改进,通过更加合理的工作分工以及对新技术的应用,提升车载设备维护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力. 铁路固定设备维护的综合管理模式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9.(10):127-128.
[2]王雪洁. 解析铁路电务施工及信号技术的长远发展[J]. 通讯世界. 2017(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