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防守战术是足球比赛中为了阻止对方进攻和重新获得球权所采取的个人和集体配合的方法。为了防守的需要,每一名队员都要分析场上形势并不断进行决策,这就需要教练员长期对队员进行防守决策方面的训练,通过设置接近实战的训练环境,让队员直接或间接参与区域防守,了解完整的防守决策。
一、建立区域防守的决策模型
教练员要培养队员感知、阅读比赛的能力,在分析、判断场上形势的基础上(尤其是我方由攻转守的节点),迅速形成各自的防守决策,指导下一步的防守行为(图1)。
二、适时抢断、协防和保护
首先,防守队员要考虑“我是离控球队员最近的人吗?”如果答案为“是”,那么就要紧跟控球队员。如果能拦截,防守队员就要进行有效拦截;如果不能拦截,防守队员就要继续紧跟进攻队员。其次,如果防守队员不是离控球队员最近的人,就需要考虑是否协防负责逼抢的队友。如果答案为“是”,防守球员就要积极协防负责逼抢的队员,尽早抢回球权;如果答案为“否”,防守球员要进入危险区域,占领并封锁危险区域。
三、占领并封锁危险区域
首先,队员必须能够意识到防守的危险区域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对方队员带球进攻到右侧禁区前10m处,防守危险区域是近门柱和进攻队员之间的区域,防守球员应竭尽全力阻止对方队员进入这个区域;如果对方队员带球进攻到禁区弧顶前10m处,危险区域就变成了球门线和进攻队员之间的大片区域;如果对方队员带球进入禁区一侧底线附近,危险区域就是球门区和点球点附近的大片区域。其次,防守队员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判断潜在的危险区域:球所在的位置、本方球门的位置、防守队员在场上与对方队员和配合队员之间的相对位置。最后,队员要占据最有利的防守位置。队员要考虑“我是否站在球和本方球门中间呢?”如果答案为“没有”,那么防守队员就要尽快向危险区域的后方移动。一旦防守队员的位置越过球射门的飞行路线,队员就要一边跑动,一边观察场上形势并重新评估自己的站位。
四、明确最佳的防反区域
1968年,被人称为“现代足球”分析之父的查尔斯·里普和曾任英国国家注册总局首席数据师的伯纳德·本杰明通过一套成熟的手记系统,研究了从1953年到1969年的3213场顶级足球比赛中搜集到的数据,得出了一个主要的发现:近80%的进球是在不超过4次的连续传球之后取得的,这表明大部分进球来自于直捣黄龙的团队配合。如果能在对方后场获得球权,那么就有65%的概率射中球门;如果能在中场获得球权,那么控球方射中球门的概率将会降到25%;如果在本方半场抢回球权,取得进球的概率将不足10%。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得出3个启示:一是应在本方半场尽量减少对方连续传球的机会,将对方传、接球限制在3次以下。二是尽量不要增加在本方半场丢球的概率,丢球后应立即组织逼抢,尽早赢得球权。三是球队的防守目标应该是尽量在对方半场内夺回球权。从进攻的角度理解,最佳的防守位置是在对方半场前1/3区域,其次是中场,最后是本方半场后1/3区域。
五、提高区域防守决策能力的针对性练习
练习1:“3v1”攻守转换训练
把16m×8m的场地上分成2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建议场地不宜过大),將学生分成两队,每队3人分别站在两个正方形内,其中一队派1人进入对方区域成为抢球队员形成“3v1”的局面,持球方要保持球权;当抢球队员抢到球,需要把球传到另一个正方形里的队友处,并组织控球,原来的持球队就要派离球最近的1名队员去抢球,形成新的“3v1”局面(图2)。为了更好地组织训练,教练员在训练前可以给队员从1~3标记号码,提示哪名队员应进入对方的区域内抢球。
训练要点:一是持球队员要注意控球,尽量避免失误。二是队员要通过跑动和拉边给予本方持球队员帮助。三是丢失球权后,要立即组织1名队友进入对方区域参与抢球,其余队员在本方区域积极跑位,做好接球准备。
练习2:边后卫在本方后场的防守决策训练
用训练桶标记训练场地(图3),重点训练队员为边后卫(防守队员B2)。进攻队员(传球队员A1和接球队员A2)应通过配合,努力取得进球。防守队员B1和防守队员B2的目标是把球准确地传给目标队员B3和B4,在紧急情况下,他们也可以将球解围出防守区域。防守队员B2要适时做出防守决策,抢断对方接球队员A2的球。防守队员B1要感知场上形势变化,判断对方传球队员A1的位置,占领并封锁危险区域。
训练要点:一是如果防守队员B2无法确定最佳的防守方式,要尽早采用各种方式(如,头球、高空球或低平球)把进入防守区域的球解围出边线。二是如果防守队员B2能有效控制球,应尽量将球向进攻方向相反的方向解围,传球方向大致为目标队员B3或B4;守门员和防守队员B1要分析、判断场上形势,帮助防守队员B2进行正确的决策;防守队员B2产生决策后,要坚决执行,尽早把球解围到目标安全区域。
一、建立区域防守的决策模型
教练员要培养队员感知、阅读比赛的能力,在分析、判断场上形势的基础上(尤其是我方由攻转守的节点),迅速形成各自的防守决策,指导下一步的防守行为(图1)。
二、适时抢断、协防和保护
首先,防守队员要考虑“我是离控球队员最近的人吗?”如果答案为“是”,那么就要紧跟控球队员。如果能拦截,防守队员就要进行有效拦截;如果不能拦截,防守队员就要继续紧跟进攻队员。其次,如果防守队员不是离控球队员最近的人,就需要考虑是否协防负责逼抢的队友。如果答案为“是”,防守球员就要积极协防负责逼抢的队员,尽早抢回球权;如果答案为“否”,防守球员要进入危险区域,占领并封锁危险区域。
三、占领并封锁危险区域
首先,队员必须能够意识到防守的危险区域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对方队员带球进攻到右侧禁区前10m处,防守危险区域是近门柱和进攻队员之间的区域,防守球员应竭尽全力阻止对方队员进入这个区域;如果对方队员带球进攻到禁区弧顶前10m处,危险区域就变成了球门线和进攻队员之间的大片区域;如果对方队员带球进入禁区一侧底线附近,危险区域就是球门区和点球点附近的大片区域。其次,防守队员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判断潜在的危险区域:球所在的位置、本方球门的位置、防守队员在场上与对方队员和配合队员之间的相对位置。最后,队员要占据最有利的防守位置。队员要考虑“我是否站在球和本方球门中间呢?”如果答案为“没有”,那么防守队员就要尽快向危险区域的后方移动。一旦防守队员的位置越过球射门的飞行路线,队员就要一边跑动,一边观察场上形势并重新评估自己的站位。
四、明确最佳的防反区域
1968年,被人称为“现代足球”分析之父的查尔斯·里普和曾任英国国家注册总局首席数据师的伯纳德·本杰明通过一套成熟的手记系统,研究了从1953年到1969年的3213场顶级足球比赛中搜集到的数据,得出了一个主要的发现:近80%的进球是在不超过4次的连续传球之后取得的,这表明大部分进球来自于直捣黄龙的团队配合。如果能在对方后场获得球权,那么就有65%的概率射中球门;如果能在中场获得球权,那么控球方射中球门的概率将会降到25%;如果在本方半场抢回球权,取得进球的概率将不足10%。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得出3个启示:一是应在本方半场尽量减少对方连续传球的机会,将对方传、接球限制在3次以下。二是尽量不要增加在本方半场丢球的概率,丢球后应立即组织逼抢,尽早赢得球权。三是球队的防守目标应该是尽量在对方半场内夺回球权。从进攻的角度理解,最佳的防守位置是在对方半场前1/3区域,其次是中场,最后是本方半场后1/3区域。
五、提高区域防守决策能力的针对性练习
练习1:“3v1”攻守转换训练
把16m×8m的场地上分成2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建议场地不宜过大),將学生分成两队,每队3人分别站在两个正方形内,其中一队派1人进入对方区域成为抢球队员形成“3v1”的局面,持球方要保持球权;当抢球队员抢到球,需要把球传到另一个正方形里的队友处,并组织控球,原来的持球队就要派离球最近的1名队员去抢球,形成新的“3v1”局面(图2)。为了更好地组织训练,教练员在训练前可以给队员从1~3标记号码,提示哪名队员应进入对方的区域内抢球。
训练要点:一是持球队员要注意控球,尽量避免失误。二是队员要通过跑动和拉边给予本方持球队员帮助。三是丢失球权后,要立即组织1名队友进入对方区域参与抢球,其余队员在本方区域积极跑位,做好接球准备。
练习2:边后卫在本方后场的防守决策训练
用训练桶标记训练场地(图3),重点训练队员为边后卫(防守队员B2)。进攻队员(传球队员A1和接球队员A2)应通过配合,努力取得进球。防守队员B1和防守队员B2的目标是把球准确地传给目标队员B3和B4,在紧急情况下,他们也可以将球解围出防守区域。防守队员B2要适时做出防守决策,抢断对方接球队员A2的球。防守队员B1要感知场上形势变化,判断对方传球队员A1的位置,占领并封锁危险区域。
训练要点:一是如果防守队员B2无法确定最佳的防守方式,要尽早采用各种方式(如,头球、高空球或低平球)把进入防守区域的球解围出边线。二是如果防守队员B2能有效控制球,应尽量将球向进攻方向相反的方向解围,传球方向大致为目标队员B3或B4;守门员和防守队员B1要分析、判断场上形势,帮助防守队员B2进行正确的决策;防守队员B2产生决策后,要坚决执行,尽早把球解围到目标安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