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渗透性教育与校园军旅文化的关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men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所学校一种文化,用特色文化育人,而我校的特色文化体现在哪里?学校锁定了军旅文化特色,独树一帜的军旅文化宛如春天里的奇葩在校园里绽放,校园军旅文化建设也被我市列为军民共建单位。开发军事题材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学习上充满乐趣,困难前充满坚毅,问题中充满思辨,同学间充满友谊,行为中充满文明,人生中充满梦想,青春里充满活力。下面我就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教师如何渗透军旅文化教育教学几点方法做说明和阐述。
  一、军旅文化在教育教学的价值
  军旅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教育教学中将军队文化融入校园,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我校有着悠久的军旅文化,本着弘扬优良传统、倡导文化育人宗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军旅文化为主题,意在培养学生爱国、爱党、拥军的情感,帮助学生建立起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让学生“学习上充满乐趣,困难前充满坚毅,问题中充满思辨,同学间充满友谊,行为中充满文明,人生中充满梦想,青春里充满活力”。
  二、军旅文化在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一)课堂导入中引进
  由于初中语文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要想将引起学生关注军旅文化,必须想方设法将军旅文化资源渗透进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要根据本校实际,在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军旅文化的方式。以军旅文化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材料或者把军旅文化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我上课前让学生先读一遍军旅条律来作为班级口号约束自己。内容是:“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对手。拼搏每一天;充实每一天;快乐每一天。”新颖的导入新课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而且活跃课堂气氛。以军旅文化口号为突破口进入课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法。
  (二)教学进程中展开
  例如,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学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当代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什么样的理想是崇高的,要实现这些理想需要什么努力,然后根据思路分析文章中的崇高理想指的是什么,在崇高理想的实现中付出了哪些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想,设计自己在本学期具体要完成的事件,引导学生认识到崇高的理想需要与具体的努力相结合。可见,只有挖准了教材的“亮点”,在课文教学中,我们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课外阅读中渗透
  教师教学的开展不仅要注意课内知识的吸收和内化,更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延伸,促进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对課内知识的继续学习以及课外相关知识的不断积累。 例如,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土地的誓言》是新课标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九课。课文近同一首散文诗,作者端木蕻良将“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谛听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到热血的沸腾,字里行间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但是新时期的中学生,是无法理解这种家仇国恨所带来的沉痛感,所以如何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来触摸作者战栗的灵魂。是最值得教师思索的问题。于是我们确定了如下教学的三维目标:1.了解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2.品析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3.能够有感情的朗读本文,感受游子浓郁的思乡爱国之情。教师在教学中拓展课文以外的信息,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教育。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进而激励学生与作者对话,受到作者思想、人格、品德、品位的熏陶,直接感化学生。因此.只有创设和拓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的进行情感渗透。
  三、军旅文化在生活中贯穿
  军旅文化在生活中贯穿有助于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助于在校生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有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培养高尚道德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中表明语文活动是一个由认知到实践,从实践中学会做人的教育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也就随之而提高。学习某篇课文后,可挖掘文中的思想品德内涵,寻找思想品德教育的线索和突破口,展开活动。可有目的性地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搞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诸如去青少年活动中心、去军烈属老大娘家、去英雄劳模家、也可叫学生就近欣赏自然美景、人文景观,感受大自然气息,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可以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以小事育大德。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助人为乐,尊老携幼,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同时,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迁移学生知识能力并吸收内化,还能将语文活动与思想品德教育相整合,真正打破学科界线,融入思想品德教育。而我校以校园军旅文化建设为出发点,教师结合当前实际,在教学中进行军旅文化的渗透。
  总之,渗透军旅文化的渠道是多方位的。而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军旅文化的渗透,不仅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很好的补充,更能够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知识性的统一。知识和做人的双向培养路线,也可以净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校风建设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参与美术活动的特点,大胆尝试突破传统美术教学中材料的局限,在生活中选取孩子们所熟悉的多种材料,融多元化与趣味化于一体,即保证承接传统,又尝试打破常规,让老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寻求突破来开展创意美术活动,并在反复试验实践中,形成适宜的、幼儿感兴趣的、有创意性的、操作方便的材料,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热情,使幼儿在感受、体验、想象等过程中享受创意美术活动的乐趣。  一、现阶段幼儿园
期刊
一、根据具体情况,选拔小干部  新接手一个班级必然要了解学生情况,而选拔小干部就更需要了解哪些同学在以前担任过什么样的职务,同学、老师评价如何等,有了这手资料,选拔时方向就比较准确,可以少走些弯路。当然,情况不太了解的,就要靠老师在平常与学生的接触中去分析、去发现哪些同学适合担任班干部。  二、注重培养班干部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首先,小干部要管理好班级,自身素质一定要高,这就是说:要求别人做到
期刊
班级——教学场域最基本的单位,是建立在共同意义上的整合体。班级通过一定的文化整合构建出具有共同意义上的价值区域,使生活在该共同体内部的主体之间沐浴着共同意志,共同感受,和共同目标。班级文化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层面。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基本载体和外核,制度文化则是保证各类班级活动正常运转的一个支点和流程形式,最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则是由精神文化领域所构建的部分。  社会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初中阶段变得越来越重要。写作是检验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运用平常积累知识的关键所在。写作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本文就目前初中生英语学习实际学情来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 核心素养 写作教学 问题与策略  一、英语核心素养的定义  写作技能和英语中听说读的技
期刊
探究性学习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数学课上寻找时机合理的运用起来,更符合高中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一方面能够去除学生的抵触情绪,打消学生的认知顾虑,方便教师去实施各项人才培养计划;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借此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迎来数学课程改革更加美好的明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无论是思维意识还是创新能力都会得以明显提高。对此,笔者特意
期刊
小学作为我们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义务教育的地方,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对我们一生所起的重要作用无可厚非。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文化知识的传承者,是学生的引路人!他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我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既感到自豪又感到任务的艰巨,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
期刊
北京中学是一所建校五年的市级课改校,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和而不同、乐在其中、世界因我更美好”,学校设置的课程分三级,分别是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潜能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三种,分别是体验性学习、个性化学习、连续性学习。科学组提出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全面而自由的科学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科学大课堂这两大载体,引领学生个性化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
期刊
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义务教育中的留守儿童又是一个非凡群体。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面对留守儿童的涌现,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数目的日益增加,对农村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农村教师,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爱。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关爱
期刊
一、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必要途径。英语有句谚语“Half begun, well done”。良好的开端,往往给学生带来亲切的感觉和留下难忘的印象;富有艺术性的开端,可以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趣,并能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爱学在课堂教学中,自然、新颖、富有趣味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
期刊
在我的心目中,教育是一片圣土。“大音希声,大爱无痕”,庄子在《逍遥游》中曾这样写道。教师的爱,就是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无私奉献、不求给与回报的“大爱”。  古往今来,身为人师集大成者,无一不是把教育事业当作一生的追求,他们把自己的心里空间、精神结构、生命容量、综合素养归纳到一起,制定一个人生大格局,教育后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是一名教师,我要在知识的海洋中采摘如花的词汇,构筑我心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