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ood morning, everyone!”(大家早上好!)“Good morning,teacher!”(老师早上好!)不要以为这是一堂英文课,其实是中国援非抗埃医疗队正在对30名从利比里亚当地招聘的护士和保洁人员进行培训的一个场景。
连日来,中国援非抗埃医疗队通过认真仔细的资质审查和面试,从近百名当地应聘者中选拔出30人,他们将充实到诊疗中心从事护理和清洁工作。中国援非抗埃医疗队队员王亚平在这期问奏起了“身份变奏曲”。
第一乐章:考官
这是一个黄皮肤的中国女军人与一群黑皮肤的利比里亚应聘者在用英语交流的场景。在资质审查和面试现场,说着一口流利英语的女考官吸引了众多应聘者的目光,她热情细致地向应聘者介绍着岗位的工作内容及相关条件要求。许多人情不白禁地对她的口语啧啧称赞。她是王亚平,来自沈阳军区第205医院护理部的一名中校助理员。
10年前,王亚平赴刚果(金)执行过维和任务。那时的她凭借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脱颖而出,担任维和医院首任导诊护士,经常在外事活动中客串英语翻泽。10年后,再次踏上非洲大地的她凭此特长又被委以重任,担任招聘考官的角色。
招聘现场,刚才还是笑盈满面的王亚平,真正坐下来开始工作却是另一番模样。“你是否有在其他埃博拉治疗中心工作的经历?”王亚平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应聘者们便争相回答。显然,这些应聘者都竭尽全力想拿到那张到中国诊疗中心工作的“入场券”。
“虽然历经坎坷,但不得不承认,她是一名严厉的考官,很棒!”拿到“入场券”的应聘者异常得兴奋。而没有应聘成功的则感慨:“考官英语这么好,想糊弄过去都困难!—面对不同的声音,王亚平则只有一个想法:要为祖国、要为医疗队、要为病人负责!
第二乐章:教员
30名聘用人员确定后,紧接着进行培训。王亚平也立马从招聘考官摇身变为他们的教员。
这些人员是否接触过埃博拉感染病人、是否携带埃博拉病毒成为摆在王亚平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接下来的几天她要和他们一起,在一问封闭的屋子里进行培训。
培训的第一堂课是穿脱防护服的练习。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加之以前可能没进行过正规的培训,一些动作“洋学生”做得还不到位。王亚平都耐心地一个动作一个动作详细讲解。从穿上第一层到脱下全部的防护服用时50多分钟,加之天气潮湿闷热,王亚平经常是累到汗珠从鼻尖往下直滴。
其间,几名聘用人员看到操作流程太复杂,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王亚平没有放弃他们。她自己主动牺牲休息的时间,给他们“陪练”。“中国老师很认真负责,真不一般!”看到王亚平尽心尽力地教他们,聘用人员很是感激。
课堂上,有个名叫Abraham的黑人青年问王亚平:“老师,如果在病房踩到了病人的污物并把鞋套污染了怎么办?”听到这个问题,王亚平夸他有防护意识,并告诉大家,中国诊疗中心的病房不同于其他帐篷式的埃博拉治疗中心,每个病房都有独立的卫生问,而且每个病床都配备了痰盂和污桶,完全可以满足病人的卫生需要,不会造成地板污染。
第三乐章:朋友
时间在悄悄改变这个中国女军人与非洲青年的距离。王亚平感受到这些“洋学生”不但把她看作老师,也当成了好朋友。偶然问,王亚平发现一些聘用人员尤其是女性戴的假发直接影响第一层连肩手术帽和第一件连体防护服的密闭性,容易造成感染。
王亚平知道在非洲当地戴样式各异的假发是当地人的习惯,也是一种身份象征。但想到戴假发可能带来的隐患,王亚平命令他们改变发型的厚度和高度,以保证防护服的严密性。个别聘用人员不愿意摘下假发,王亚平便改变了策略,先是夸赞发型漂亮,然后告诫如果因发型影响了防护措施,不但漂亮的头发没有了,还有可能感染埃博拉。她们纷纷取下了头饰,将复杂的发型重新梳理,确保符合防护要求。“老师,这个送给你,你是我们真心的朋友!”面对递过来的漂亮发饰,王亚平虽然没有收下,但是心里却像灌了蜜一样甜。
连日来,中国援非抗埃医疗队通过认真仔细的资质审查和面试,从近百名当地应聘者中选拔出30人,他们将充实到诊疗中心从事护理和清洁工作。中国援非抗埃医疗队队员王亚平在这期问奏起了“身份变奏曲”。
第一乐章:考官
这是一个黄皮肤的中国女军人与一群黑皮肤的利比里亚应聘者在用英语交流的场景。在资质审查和面试现场,说着一口流利英语的女考官吸引了众多应聘者的目光,她热情细致地向应聘者介绍着岗位的工作内容及相关条件要求。许多人情不白禁地对她的口语啧啧称赞。她是王亚平,来自沈阳军区第205医院护理部的一名中校助理员。
10年前,王亚平赴刚果(金)执行过维和任务。那时的她凭借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脱颖而出,担任维和医院首任导诊护士,经常在外事活动中客串英语翻泽。10年后,再次踏上非洲大地的她凭此特长又被委以重任,担任招聘考官的角色。
招聘现场,刚才还是笑盈满面的王亚平,真正坐下来开始工作却是另一番模样。“你是否有在其他埃博拉治疗中心工作的经历?”王亚平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应聘者们便争相回答。显然,这些应聘者都竭尽全力想拿到那张到中国诊疗中心工作的“入场券”。
“虽然历经坎坷,但不得不承认,她是一名严厉的考官,很棒!”拿到“入场券”的应聘者异常得兴奋。而没有应聘成功的则感慨:“考官英语这么好,想糊弄过去都困难!—面对不同的声音,王亚平则只有一个想法:要为祖国、要为医疗队、要为病人负责!
第二乐章:教员
30名聘用人员确定后,紧接着进行培训。王亚平也立马从招聘考官摇身变为他们的教员。
这些人员是否接触过埃博拉感染病人、是否携带埃博拉病毒成为摆在王亚平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接下来的几天她要和他们一起,在一问封闭的屋子里进行培训。
培训的第一堂课是穿脱防护服的练习。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加之以前可能没进行过正规的培训,一些动作“洋学生”做得还不到位。王亚平都耐心地一个动作一个动作详细讲解。从穿上第一层到脱下全部的防护服用时50多分钟,加之天气潮湿闷热,王亚平经常是累到汗珠从鼻尖往下直滴。
其间,几名聘用人员看到操作流程太复杂,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王亚平没有放弃他们。她自己主动牺牲休息的时间,给他们“陪练”。“中国老师很认真负责,真不一般!”看到王亚平尽心尽力地教他们,聘用人员很是感激。
课堂上,有个名叫Abraham的黑人青年问王亚平:“老师,如果在病房踩到了病人的污物并把鞋套污染了怎么办?”听到这个问题,王亚平夸他有防护意识,并告诉大家,中国诊疗中心的病房不同于其他帐篷式的埃博拉治疗中心,每个病房都有独立的卫生问,而且每个病床都配备了痰盂和污桶,完全可以满足病人的卫生需要,不会造成地板污染。
第三乐章:朋友
时间在悄悄改变这个中国女军人与非洲青年的距离。王亚平感受到这些“洋学生”不但把她看作老师,也当成了好朋友。偶然问,王亚平发现一些聘用人员尤其是女性戴的假发直接影响第一层连肩手术帽和第一件连体防护服的密闭性,容易造成感染。
王亚平知道在非洲当地戴样式各异的假发是当地人的习惯,也是一种身份象征。但想到戴假发可能带来的隐患,王亚平命令他们改变发型的厚度和高度,以保证防护服的严密性。个别聘用人员不愿意摘下假发,王亚平便改变了策略,先是夸赞发型漂亮,然后告诫如果因发型影响了防护措施,不但漂亮的头发没有了,还有可能感染埃博拉。她们纷纷取下了头饰,将复杂的发型重新梳理,确保符合防护要求。“老师,这个送给你,你是我们真心的朋友!”面对递过来的漂亮发饰,王亚平虽然没有收下,但是心里却像灌了蜜一样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