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如何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对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控制标准差及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控制
1、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组成,有的还有掺合料和外加剂。应对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控制,使之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1)水泥质量控制
水泥在使用前,除应持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外,还应做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常规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切勿先用后检或边用边检。不同品种的水泥要分别存储或堆放,不得混合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降低水化热。
(2)骨料的质量控制
河砂等天然砂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砂,但随着河砂资源的减少和价格的上升,不少工程已使用山砂和人工砂。用于混凝土的砂应控制泥和有机质的含量。砂进场后应做筛分试验、含泥量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
普通混凝土宜优先选用细度模数2.4~2.6之间的中砂,泵送混凝土用砂对0.315mm筛孔的通过量不宜小于15%,且不大于30%,对0.16m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小于5%。
拌和混凝土用水。
拌合用水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搅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提倡使用经沉淀过滤处理的循环废水,因为其中含有机油、外加剂等各种杂质,并且含量不确定,容易使预拌混凝土质量出现难以控制的波动现象。
(3)外加剂质量控制
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提高强度、改善耐久性。应根据使用目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低温时产生结晶的外加剂在使用前应采取防冻措施。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得直接使用粉状外加剂,应使用水性外加剂。必须使用粉状外加剂时,应采取相应的搅拌匀化措施,并确保计量准确的前提下,方可使用。
(4)掺合料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合料,可节约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掺合料进场时,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按不同品种、等级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内,并做好明显标记,防止受潮和环境污染。
2、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除满足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设计出合理的配合比后,再测定现场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3、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混凝土浇筑前,对有特殊要求、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例如基础、主体、技术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和后浇带等部位)的结构应按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混凝土运到施工地点后,首先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预拌混凝土应检查随车出料单,对强度等级、坍落度和其他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使用。预拌混凝土中不得擅自加水。试验人员随机见证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试件的留置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并且根据需要留置一定数量的同条件养护试块。
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二次振捣完成后,板面要找平,排除板面多余的水分。若发现局部有漏振及过振情况时,及时返工进行处理。
5、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的预控措施
混凝土施工中常常遇到表面麻面、露筋、蜂窝、孔洞等质量问题。
(1)预控麻面。模板面清理干净,无杂物。木模板在浇筑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拼缝严密,防止漏浆。钢模板要刷脱模剂。模板平整,无积水现象。振捣密实,无漏振。每层砼应振捣到气泡排除为止,防止分层。
(2)预控露筋。浇筑砼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钢筋密集时,应选择合适的石子粒径,石子最大粒径尺寸不超过结构截面尺寸小边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振捣时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溜槽或串筒等工具下料。操作时不得踩钢筋,如发现踩弯和脱扣钢筋,应及时修正。
(3)预控蜂窝。首先,严格控制砼配合比,混凝土拌合要均匀,搅拌时间要控制好,坍落度要合适。其次,开始浇筑前,底部应先填50~100mm的与要浇筑混凝土相同配合比的无石子混凝土,这样不仅能使新老混凝土结合的更好,而且能预防烂根的发生。第三,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下料高度一般不超过2m,浇筑楼板下料高度不超过1m,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第四,柱子应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超过3.5m,墙每段高度不大于3m;柱断面在40×40cm以内,并有交叉箍筋,应在柱侧模开设不小于30cm高的浇筑洞,洞上下间距不超过2m,分层浇筑振捣。最后施工过程中还要派专人检查模板、支架的情况,如有漏浆、跑模等现象应及时封堵、修补。
(4)预控孔洞。
a.在钢筋密集处,如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浇筑混凝土时,可采用豆石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充满模板,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b.墙体上预留孔洞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浇筑不满,振捣不实,应采取在侧面开口浇筑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浇筑,防止出现孔洞。
c.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1)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即振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
2)振捣器插点应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R)的1.5倍。一般振捣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振捣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
d.控制好下料。要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应不超过2m(浇筑板时为1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e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基础承台梁等采用土模施工时,要注意防止土块掉入混凝土中;发现混凝土中有杂物,应及时清除干净。
f.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防患于未然。
6、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首先应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杜绝劣质、不合格原材料进场,施工之前还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并做好交底,施工过程严格按施工步骤及方法施工,浇筑完成及时的覆盖养护,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这样才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控制
1、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组成,有的还有掺合料和外加剂。应对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控制,使之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1)水泥质量控制
水泥在使用前,除应持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外,还应做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常规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切勿先用后检或边用边检。不同品种的水泥要分别存储或堆放,不得混合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降低水化热。
(2)骨料的质量控制
河砂等天然砂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砂,但随着河砂资源的减少和价格的上升,不少工程已使用山砂和人工砂。用于混凝土的砂应控制泥和有机质的含量。砂进场后应做筛分试验、含泥量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
普通混凝土宜优先选用细度模数2.4~2.6之间的中砂,泵送混凝土用砂对0.315mm筛孔的通过量不宜小于15%,且不大于30%,对0.16m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小于5%。
拌和混凝土用水。
拌合用水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搅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提倡使用经沉淀过滤处理的循环废水,因为其中含有机油、外加剂等各种杂质,并且含量不确定,容易使预拌混凝土质量出现难以控制的波动现象。
(3)外加剂质量控制
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提高强度、改善耐久性。应根据使用目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低温时产生结晶的外加剂在使用前应采取防冻措施。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得直接使用粉状外加剂,应使用水性外加剂。必须使用粉状外加剂时,应采取相应的搅拌匀化措施,并确保计量准确的前提下,方可使用。
(4)掺合料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合料,可节约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掺合料进场时,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按不同品种、等级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内,并做好明显标记,防止受潮和环境污染。
2、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除满足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设计出合理的配合比后,再测定现场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3、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混凝土浇筑前,对有特殊要求、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例如基础、主体、技术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和后浇带等部位)的结构应按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混凝土运到施工地点后,首先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预拌混凝土应检查随车出料单,对强度等级、坍落度和其他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使用。预拌混凝土中不得擅自加水。试验人员随机见证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试件的留置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并且根据需要留置一定数量的同条件养护试块。
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二次振捣完成后,板面要找平,排除板面多余的水分。若发现局部有漏振及过振情况时,及时返工进行处理。
5、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的预控措施
混凝土施工中常常遇到表面麻面、露筋、蜂窝、孔洞等质量问题。
(1)预控麻面。模板面清理干净,无杂物。木模板在浇筑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拼缝严密,防止漏浆。钢模板要刷脱模剂。模板平整,无积水现象。振捣密实,无漏振。每层砼应振捣到气泡排除为止,防止分层。
(2)预控露筋。浇筑砼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钢筋密集时,应选择合适的石子粒径,石子最大粒径尺寸不超过结构截面尺寸小边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振捣时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溜槽或串筒等工具下料。操作时不得踩钢筋,如发现踩弯和脱扣钢筋,应及时修正。
(3)预控蜂窝。首先,严格控制砼配合比,混凝土拌合要均匀,搅拌时间要控制好,坍落度要合适。其次,开始浇筑前,底部应先填50~100mm的与要浇筑混凝土相同配合比的无石子混凝土,这样不仅能使新老混凝土结合的更好,而且能预防烂根的发生。第三,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下料高度一般不超过2m,浇筑楼板下料高度不超过1m,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第四,柱子应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超过3.5m,墙每段高度不大于3m;柱断面在40×40cm以内,并有交叉箍筋,应在柱侧模开设不小于30cm高的浇筑洞,洞上下间距不超过2m,分层浇筑振捣。最后施工过程中还要派专人检查模板、支架的情况,如有漏浆、跑模等现象应及时封堵、修补。
(4)预控孔洞。
a.在钢筋密集处,如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浇筑混凝土时,可采用豆石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充满模板,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b.墙体上预留孔洞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浇筑不满,振捣不实,应采取在侧面开口浇筑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浇筑,防止出现孔洞。
c.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1)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即振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
2)振捣器插点应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R)的1.5倍。一般振捣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振捣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
d.控制好下料。要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应不超过2m(浇筑板时为1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e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基础承台梁等采用土模施工时,要注意防止土块掉入混凝土中;发现混凝土中有杂物,应及时清除干净。
f.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防患于未然。
6、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首先应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杜绝劣质、不合格原材料进场,施工之前还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并做好交底,施工过程严格按施工步骤及方法施工,浇筑完成及时的覆盖养护,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这样才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