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机械背诵的授课模式,通过教学“三结合”,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美、文字美及韵律美,促进学生具有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的能力。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立足于对小学古诗词教学,展开相关教学策略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新《课标》明确指出,“应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吸收民族智慧,促进学生具有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快速发展期,教师不仅应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还应加强教学创新,为学生营造生动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了解古诗词中深邃的文化内涵,让小学生具有诵读经典的意识及兴趣,使其逐渐形成积累,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促进小学古诗词教学“三结合”之意义
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且便于小学生理解与学习。促进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三结合”(诗画结合、读写结合、与生活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诗词中的先人气节、民族精神、道德观念及意志品格,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感受诗词的文字美、意境美与情感美。
语文教学应以古诗词教学进行启蒙,让学生在唐诗、宋词、元曲、中触摸民族记忆,感受灿烂的民族文化,建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使其主动担负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使命与责任。教师要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将教学引向更高层次,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古诗词知识架构,使其具有良好的文字理解能力、审美鉴赏力、思维能力及对文化的传承能力。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施教趋于刻板
古诗词与现代汉语在表达上具有较大的差异,这也会造成学生在刚接触古诗词时,认为其朗朗上口、十分有趣,但在学习中因存在理解障碍,只能进行机械式记忆,易发生混淆、遗忘等问题。而且很多教师对古诗词教学还停留在“教师逐句讲授—学生朗读—布置背诵任务”的模式中,非常刻板,这都使小学古诗词教学效果欠佳。
2.理解存在偏差
还有很多教师对古诗词教学不够重视,这在潜移默化中也会造成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懈怠。还有的学生原本便认为古诗词较为拗口难懂、表意晦涩,外加课堂上缺乏延伸式教学,因而未能掌握有效的解读方法,对古诗词缺乏正确的理解。使又一部分学生形成了学习古诗词只是为了应考的错误认识。
三、小学古诗词教学“三结合”的有效策略
1.与生活相联系
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使其进一步感受古诗词之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用促进古诗词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精巧构思,使小学生在直观体验中学习古诗词。例如,在《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工具,让学生感受李白所营造出的美景,在现实中会是怎样一番奇观,在观赏中,学生了解了李白诗歌的特点;又如在《夜书所见》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回忆深秋时节秋风瑟瑟的景象,进而理解“萧萧梧叶送寒声”的意境。与生活经验融合,可以促进学生理解诗中真意。
2.实现“诗画结合”
古诗词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促进诗画结合,有助于拉近学生与作品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色彩美。例如在《敕勒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北方富饶、辽阔的草原那一望无际的景象,澄澈明净的天空犹如一顶巨大的帐篷,笼罩着草原,在绿色的波澜中时隐时现着群群牛羊……这时候再结合问题引导,促进学生提出质疑,使其在朗读中丰富脑海中的想象。
3.加强读写间的结合
古诗词富含强烈的韵律美,讲究对仗工整。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积累,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进行古体诗词的创作。例如在《赠汪伦》的教学中,教师可展开古诗词的群文阅读,与《金陵酒肆留别》《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相结合,使学生掌握赠别诗的写作技巧,观察不同的诗人具有怎样的写作特点,如何运用拟人、比喻、反问、对比,如何借景抒情表达内心实感、宽慰友人。这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促进其形成学习积累。同时,教师可穿插对古诗词写作教学的点拨,让学生以友情为题材,进行古诗词写作,这会使古诗词教学更上一个层次。
4.实现教学的有效延伸
为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保障古诗词教学“三结合”的有效推进,教师还应关注教学延伸。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还将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如在《雪梅》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为何我国古代文人雅士偏爱梅兰竹菊‘四君子’”的问题,并举出实例,让学生观看书画作品,实现德育渗透,使学生感受诗词中蕴藏着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李维月《注重三结合,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科普童话》2019年第7期。
[2] 李婉華《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改进之我见》,《中华少年》2019年第7期。
[3] 杨志刚《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分析》,《考试周刊》2019年第8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新《课标》明确指出,“应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吸收民族智慧,促进学生具有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快速发展期,教师不仅应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还应加强教学创新,为学生营造生动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了解古诗词中深邃的文化内涵,让小学生具有诵读经典的意识及兴趣,使其逐渐形成积累,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促进小学古诗词教学“三结合”之意义
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且便于小学生理解与学习。促进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三结合”(诗画结合、读写结合、与生活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诗词中的先人气节、民族精神、道德观念及意志品格,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感受诗词的文字美、意境美与情感美。
语文教学应以古诗词教学进行启蒙,让学生在唐诗、宋词、元曲、中触摸民族记忆,感受灿烂的民族文化,建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使其主动担负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使命与责任。教师要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将教学引向更高层次,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古诗词知识架构,使其具有良好的文字理解能力、审美鉴赏力、思维能力及对文化的传承能力。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施教趋于刻板
古诗词与现代汉语在表达上具有较大的差异,这也会造成学生在刚接触古诗词时,认为其朗朗上口、十分有趣,但在学习中因存在理解障碍,只能进行机械式记忆,易发生混淆、遗忘等问题。而且很多教师对古诗词教学还停留在“教师逐句讲授—学生朗读—布置背诵任务”的模式中,非常刻板,这都使小学古诗词教学效果欠佳。
2.理解存在偏差
还有很多教师对古诗词教学不够重视,这在潜移默化中也会造成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懈怠。还有的学生原本便认为古诗词较为拗口难懂、表意晦涩,外加课堂上缺乏延伸式教学,因而未能掌握有效的解读方法,对古诗词缺乏正确的理解。使又一部分学生形成了学习古诗词只是为了应考的错误认识。
三、小学古诗词教学“三结合”的有效策略
1.与生活相联系
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使其进一步感受古诗词之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用促进古诗词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精巧构思,使小学生在直观体验中学习古诗词。例如,在《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工具,让学生感受李白所营造出的美景,在现实中会是怎样一番奇观,在观赏中,学生了解了李白诗歌的特点;又如在《夜书所见》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回忆深秋时节秋风瑟瑟的景象,进而理解“萧萧梧叶送寒声”的意境。与生活经验融合,可以促进学生理解诗中真意。
2.实现“诗画结合”
古诗词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促进诗画结合,有助于拉近学生与作品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色彩美。例如在《敕勒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北方富饶、辽阔的草原那一望无际的景象,澄澈明净的天空犹如一顶巨大的帐篷,笼罩着草原,在绿色的波澜中时隐时现着群群牛羊……这时候再结合问题引导,促进学生提出质疑,使其在朗读中丰富脑海中的想象。
3.加强读写间的结合
古诗词富含强烈的韵律美,讲究对仗工整。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积累,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进行古体诗词的创作。例如在《赠汪伦》的教学中,教师可展开古诗词的群文阅读,与《金陵酒肆留别》《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相结合,使学生掌握赠别诗的写作技巧,观察不同的诗人具有怎样的写作特点,如何运用拟人、比喻、反问、对比,如何借景抒情表达内心实感、宽慰友人。这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促进其形成学习积累。同时,教师可穿插对古诗词写作教学的点拨,让学生以友情为题材,进行古诗词写作,这会使古诗词教学更上一个层次。
4.实现教学的有效延伸
为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保障古诗词教学“三结合”的有效推进,教师还应关注教学延伸。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还将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如在《雪梅》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为何我国古代文人雅士偏爱梅兰竹菊‘四君子’”的问题,并举出实例,让学生观看书画作品,实现德育渗透,使学生感受诗词中蕴藏着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李维月《注重三结合,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科普童话》2019年第7期。
[2] 李婉華《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改进之我见》,《中华少年》2019年第7期。
[3] 杨志刚《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分析》,《考试周刊》201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