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民族学的研究对象非仅指少数民族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学是研究各个具体民族文化形成及其历史发展与现状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它对增加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学术界一直将少数民族作为民族学研究的重点,而忽视汉族这个人口大族的存在,这样的研究并不利于学科的健全发展,也不能及时为解决民族问题提供准确、有效的办法。因此,将汉族纳入民族学研究范畴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民族学;汉族;少数民族
  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并非仅指少数民族,提出这一观点,我觉着实为必要,而且似乎应该被看作是此观点的重新提出。自从笔者跨入民族学的领域,在潜意识里已经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少数民族身上,大家关注的焦点都是少数民族,只阅读与少数民族相关的书籍,讨论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内容,学生如此做,似乎老师的要求也是如此,没有人主动关注汉族的情况,甚至于认为汉族不属于民族学的研究范畴。然而这种现象并不是只发生在我身边,而是发生在整个学术界。如费孝通、林耀华两位教授在《当前民族工作提给民族学的几个任务》一文中,指出中国民族学研究有四个重点,即少数民族的族别、少数民族的社会性质、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生活、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研究。[1]这样无异于指出少数民族才是民族学研究的对象,并且当前学术界和高校都在践行这种观点,热衷于少数民族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笔者认为,汉族也是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在对少数民族的研究取得优异的成绩的同时也要注意对汉族的研究,争取做到“百花齐放”,让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研究齐头并进。
  民族学兴起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20世纪初才陆陆续续有民族学结合社会学的观点传入中国,直到1929年蔡元培发表《说民族学》一文,中国才第一次使用“民族学”一词,随后在蔡元培先生的倡导下民族学开始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出现。当前学术界关于民族学的定义相对较多,如,民族学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科学理论做指导,研究各个民族形成、发展和相互关系等问题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2]民族学是历史科学的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用直接观察、科学论述和历史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世界不同的民族在人种和民族特征上,在他们的变迁发展上的文化的、生活的特点,从而解决各族的起源问题,使他们在迁移史和分布史得以重视。[3]无论哪种定义,都可以看出民族学的研究对象是指所有民族,并非仅指少数民族,因此在民族学研究中汉族也应该成为民族学研究内容的一部分,不能因汉族人口众多,不具有特殊性,而忽视对汉族的研究。
  民族学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少数民族,也包括汉族。王建民、张海洋等人就在《中国民族学史》的序言中提到:“所谓民族学,并非少数民族学。从研究对象上看,在西方国家通常被认为是落后的汉族,到中国就成为主体民族。研究中国社会,特别是研究中国边疆,在研究对象上很难把汉族与少数民族完全分开。有些学者主张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分工在于研究对象上,即研究汉族者为社会学,研究少数民族者为少数民族学,尽管反映了这种意见提出之时一定的现实情况和部分学者的见解,但我们认为这种划分是欠妥的”。[4]笔者比较赞同这种观点,民族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少数民族亦包括汉族,而反对将汉族研究归为社会学研究范畴。
  事实上,当前学术界仍有一部分人认为汉族属于社会学研究对象,而少数民族属于民族学研究对象。对此,笔者不禁想问,汉族为何不能归为民族学,难道汉族不是作为一个独立民族而立于中国大地吗?中国的56个民族里难道不包括汉族?如若是那么汉人的这个集合又怎能以族相称,想必应该成为汉会或汉社,或者其它名字?少数民族又为何不能归为社会,难道他们生长在一个原始真空当中?少数民族不属于中国社会,中国的社会人口不包括少数民族?中国政府又为何将自己的社会政策置于一个社会之外的群体当中,例如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民族区域自治?太多简单而似乎可笑的疑问。毋庸置疑,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他们仅仅只是人口多少的差异,没有任何社会集合归属的差别,那又为何单独将汉族归为社会学研究,而不是将苗族、彝族、维吾尔族等归为社会学研究?显而易见,这样的划分根本站不住脚。每个民族身份地位都是平等的,都是以不同的民族身份出现在中国这个大社会中,都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不论在政治上还是学术上,我们都不能将任何一个民族归为异类。然而,这样简单的道理,为何今天的学术界却似乎依旧在延续着这样一个简单而幼稚的错误。
  笔者认为,将汉族放在民族学研究对象之外,进而只研究少数民族,这样的研究不利于学术的健康发展。学术研究是为了服务社会、服务政治,而这样不健全的学术研究又怎能让学术理论健全发展,又怎么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实践,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当汉族的研究被置于门外,这个民族的发展以及变化将会人人视而不见,这个民族心理需求变化将不被人了解,渐渐地,这个本来居于主导地位的民族可能会因为学术的忽视而沉沦下去,他们的文化、他们的艺术将会渐渐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当学术的这种偏颇一旦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引起质的变化,有可能在数以万年之后,汉族将会被某些少数民族所同化,进而消失。不要忽视一个巨人的成长,不论他现在看起来多么高大,多么强壮,如果你因为他现在的强壮而忽视他,总有一天,他也会倒下。如今的汉族因为人口众多居于主导地位,而被学术界在潜意识当中视为不需要投入过多研究,或者因为这个民族因人口众多而似乎不具有特殊性,导致学术界因追求学术的奇和新,从而漠视它的存在,那么总有一天它將会出现人人都不可预料的“逆生长”。
  因此,我们国人应该重拾王建民、张海洋等学者的思想,认识到汉族和少数民族同等重要,认识到民族学的研究不单单是少数民族,更重要的是应该学会研究我们“大”汉族。应该拥有属于我们大汉族研究的群体,有属于我们“大”汉族文化记载,有属于汉族不断发展更新的最新报道,有我们汉族的民族学研究基地。在民族学的研究道路上,将汉族和少数民族并重,既认识到少数民族研究的重要性,同时认识到汉族研究的重要性,确立民族学的研究对象为所有民族,而非仅指少数民族。这样民族学研究才能健康发展,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注释:
  [1]王建民、张海洋、胡鸿保:《中国民族学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第2页。
  [2]刘孝瑜:《略论民族学的定义和对象》,《民族学研究》,1981年第1期。
  [3]林耀华、金天明:《从历史发展看当前我国民族学的对象和任务》,《民族研究》,1980年第2期。
  [4]王建民、张海洋、胡鸿保:《中国民族学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第2页。
  参考文献:
  [1] 刘孝瑜,略论民族学的定义和对象[J],民族学研究,1981(1)
  [2] 林耀华、金天明,从历史发展看当前我国民族学的对象和任务[J],民族研究,1980(2)
  [3] 王建民、张海洋、胡鸿保,中国民族学史[M],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
  [4] 费孝通、林耀华,当前民族工作提给民族学的几个任务[J],科学通报,1956年(8)
  [5] 欧潮泉,从民族学研究看民族学的研究对象、任务、范围[J],贵州民族研究,1982(4)
其他文献
【摘要】:蒙古族地处我国北方,是传统的游牧民族,蒙古族具有独特的信仰和理念,在传统文化元素方面其独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蒙古族的传统装饰元素具有颜色鲜艳、图案多样的特点,将其在现代设计中应用能够提升設计的独特韵味与文化价值。本文就蒙古族特有的传统装饰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的价值和应用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设计;蒙古族传统装饰元素;融入  引言  蒙古族特有的传统装饰元素是蒙古族人民传承至今的
期刊
【摘要】:在新形势下,我国对日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促使着日语教学必须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逐步向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向发展,在这其中比较文学起到的重要作用不可小觑。本文根据笔者自身多年从事日语教学相关研究工作,简单的对比较文学对日语教学的刷新及意义作出以下几点探讨,以供参考研究。  【关键词】:比较文学;日语教学;刷新;意义  我国在教学制度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促进着教育事业飞速发展,语言教学逐渐
期刊
はじめに  本研究は,日本語学習者が理解しやすい類義語指導と翻訳のための基礎研究として,多義動詞である「知る」と「分かる」の使い分けと中国語訳を体系的に記述することを目的とする。「知る」と「分かる」を認知言語学の角度からその意味拡張と中国語訳を考察する。この2つの言葉は日本語学習者にとって、普通にその簡単な辞書意味だけ使う。だから、誤用もたくさんある。母語話者じゃないから、話し言葉とか書き言葉とか
期刊
【摘要】:《盐铁论》中涉及范围广,信息丰富,使其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引起学界普遍的关注与研究,其中涉及到汉匈关系与民族政策的篇章对民族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为后世中原王朝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重要范式。  【关键词】:盐铁论;民族政策  《盐铁论》是一部会议记录,记载了西汉中期政府在诸多领域儒法两家不同看法的背景与理论依据,很多中国政治及文化史上的重大问题几乎都涵盖其中。目前对《盐铁论》的研究主要在西汉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文化的创新和继承。通过视觉来传递信息成为人们最直接的方式,民族的传统性文化深受人们的重视,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突飞猛进,视觉冲击力增强,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无法延续。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人类劳动活动中,传统的运作方式最直接的表现出本质,设计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传统的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多元化和现代性的创新发展能更好的延续,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繁荣发展,国际航线的数量逐渐增多,同时由于飞行员因英语交际障碍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统一、规范的通话标准模式势在必行,因此,为确保民航飞行安全的维护得以顺利实施,国际民航组织(ICAO)要求全体民航飞行员的英语水平都必须达到ICAO公布的英语标准,从整体上提高全体民航飞行员专业英语水平和基础英语的听说能力。本文从飞行人员英语水平对航空安全的影响出发,探析了民航飞行
期刊
【摘要】:王国维汲取中西思想精粹,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二欲”论,即“生活之欲”与“势力之欲”,在他看来生活、欲、苦痛三而为一,人的欲望是生而具有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精神无以寄托,于是无穷尽的欲望带来无穷尽的苦痛,“生活之欲”带来积极的苦痛,“势力之欲”带来消极的苦痛。为达“无欲”之境界,解人生之苦痛,王国维寄希望于美术。  【关键词】:王国维;“二欲”论;生活之欲;势力之欲;美术  王国维作为中国2
期刊
一、“葬礼”符号意义下两世平衡的民族心态  文章虽然以“葬礼”为题,但是整篇文章描写的并不是“葬礼”本身的含义,而是通过借用“葬礼”这样一种文化符号意义,通过对一个穆斯林家族的描写,传达了穆斯林民族的文化,包括他们对死生的认知和理解以及两世平衡的民族心态。  穆斯林的子民主张要一心向主,一心向善,他们认为只有信真主安拉、积善行德,后世才会得到真主的照顾,才能够享受到幸福的生活,安享天伦之乐。例如小
期刊
自古以来藏族先民就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并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华锐藏族以其英勇顽强,名人辈出,民族区域经济发达而闻名。独特高寒地理环境孕育了华锐地区的藏族人民鲜明个性的服饰文化。具体到藏族不同的地域 ,由于其历史、文化、地理、人文各不相同 ,所以华锐藏族服饰又显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及审美情趣。本文从历史与美学的角度出发 ,以华锐藏族服饰为个案 ,探讨了华锐藏族服饰的地域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语词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语言文化,增强了其表现力。从最初的“裸奔”到“裸退”、“裸官”等,“裸”字产生了一系列的新词,而 “裸”字的语义和色彩也有所发展变化。针对网络中的“裸”族词汇现象出发,分析特点,并从社会、文化和心理层面探究其形成原因。  【关键词】: 网络语言;裸词;语言文化  一、“裸”族词汇的特点  追本溯源,“裸”族词汇在古代就有了,“裸”族词在实际现实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