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吼记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672369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狮子是中原与西域互通往来的和平使者、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狮子的形象颇受中国人喜爱,因而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有关狮子的造型艺术品,狮子也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元素和精神象征,融入传唱千年的古诗词曲。
  无畏狮子吼 声如雷震法力无边
  狮子一吼,百兽惊怖。
  明初画家王绂作《瑞应狮子诗》:“西戎狮子进神京,粲粲金毛映日明。幸际盛时亲睹此,绝胜前史但闻名。万方顿使群妖息,一吼能令百兽惊。不是吾皇珍远物,远人深意慕朝廷。”
  随着佛教的传播,孔武有力的狮子形象在中国民间以及佛像雕塑中出现的越来越广泛。狮子在佛教中既是护法者形象,又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凶猛傈悍,威震八方,或时恣哮吼,百盖俱辟易,因此后来其形象逐渐被人们用来作为护卫者和辟邪物。
  佛家用狮子喻佛,指其无畏,法力无边。释迦佛一讲法,阐明真理,外道就害怕。《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记载“演法无谓,犹狮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狮子吼”代表的是“如来正声”,能降服一切魔鬼。
  忽闻河东狮子吼 拄杖落手心茫然
  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期遇上陈憷,两人携姬同游。陈慥妻柳氏非常厉害又爱嫉妒,得知此事后大怒,厉声训诫陈慥。苏轼戏称柳氏怒号为“狮子吼”,作诗《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其中“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两句可谓传神至极。“河东”是柳姓的郡望,陈妻姓柳,故以“河东”指代。陈季常好佛,而佛家以“狮子吼则百兽惊”比喻佛教神威,所以苏轼以佛家语与陈季常开玩笑。苏轼此诗通俗风趣,嘲讽了柳氏的凶妒与季常的惧内。后世以“河东狮”称悍妇,“河东狮子吼”指太太的吼叫怒骂声。
  明代戏曲作家汪廷讷将这一典实融入戏剧,创作了《狮吼记》。《狮吼记》讲述宋人陈储(字季常)上京探访伯父不遇,与旧友苏轼每日携歌姬游赏。不久苏轼谪黄州,与陈慥同游杏坞桃溪。柳氏善妒,得知有歌姬陪同游逛,便怒火中烧,令陈健在池边罚跪。正巧苏轼来访,陈慥急忙起身,柳氏怒号且打骂不已。柳氏觉得苏东坡唆使其夫携妓游,又来干涉自己的家事,便把他赶出去了。后柳氏拉陈慥到县衙陈诉,县令戒柳氏之妒,县令夫人打骂县令以袒护柳氏,又请土地评理,土地则偏向陈及县令,又被土地婆打骂。结果两方互相打骂,演成一场滑稽戏。
  不久,苏轼赠妾与陈藏之别馆,柳氏得知,罚其跪下顶灯,又以绳束其足,柳氏执绳一端防其逃走,陈向巫妪求救,女巫以羊代陈三日,并以陈已变羊胁迫柳氏。柳氏恐惧,遂允迎妾入宅。后又打骂怒号如狮吼,把家中闹得鸡犬不宁,自己也气病了。阎王差牛头马面摄其生魂,幸禅师佛印把她度回阳间。柳氏魂游地府后幡然醒悟,从此尽改前非,一家和睦。
  《狮吼记》风格幽默、嬉笑怒骂,令观者捧腹、百姓喜闻乐见,相继被改编为昆曲、京剧、越剧等传唱不绝,成为中国古典戏曲中杰出的喜剧作品。
  河东狮吼为哪般
  探究女人为何会发出“河东狮吼”,需要男人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两宋社会奢靡,产生了深刻社会变化,除了识字、嫁资等决定女权大小有无的因素之外,柳氏所代表的两宋女性,一方面要与传统父(夫)权制的普遍强化趋势做抗争,一方面还要警惕买卖婢女、妾和娼妇的女人市场扩大化的绞杀。
  “河东狮吼”也就是在这种社会条件下虚构出来的。女性原本微弱的权力被“两股势力”所抵消,当然要发出声嘶力竭的怒吼!
  男人卖婢纳妾,司空见惯;男人流连青楼,家常便饭。买卖女人的“大市场”对于上层家庭主妇权力的负面效应无疑是巨大的,妥协的结果,不外乎男人让出部分管理权,比如让妻子管理婢妾,总体趋势是导致女人们陷入争斗,在嫉恨的纷争中把精力消耗殆尽,而男人则作壁上观。
  实际上,南宋中期确实有许多士大夫隐隐约约地意识到将女人商品化、钱财化,模糊了家族的界限,亲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歧义、含混并且脆弱,因此作出了种种有意识的奇怪抗拒。
  譬如把婢女买回家,仅限于家庭财产的增加;把从前的青楼女子带到家里做妾,却让她们招待客人;当官的和妾生了孩子,但在离任返回老家时却把妾甩掉等等,看似无情,其实都是致力于家庭(后院)的稳定。
  按照苏东坡的说法,陈季常“晚乃逐于光、黄间,曰歧亭”,说明这对夫妻是晚年才放弃家业隐居黄州的,老夫老妻之间,大概不会“河东狮吼”。但虚构故事里的发出狮吼的柳氏却是应该点赞一下的。从叙事来看,柳氏是位持家有道的女子。就像南宋学者孙觌所说:“予尝谓妇人女子虽以幽闲静专为德,而尸居傀然,懵不知事,如土木偶人,则为愚妇。”即为人妻者,不光要有妇德,還需具备“知事”的才干。持家有道,即为知事,而“河东狮吼”,也可称为妇德,出发点,都是为丈夫好。
  时至今日,河东狮吼之声依然可闻,恩爱夫妻也并不少见。可见,妻子偶尔表现凶悍,也是爱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
  编辑/徐展
其他文献
1817年,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  2014年,習近平总书记来到法国,他回应拿破仑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睡狮已醒,屹立东方,心怀世界,目向朝阳,昂首挺胸,开启新旅程,走向新时代。
期刊
大明弘治三年(1490年),一个叫迤西的西域小国派遣使者千里迢迢赶到北京,给明孝宗朱佑樘进贡了一头狮子。皇帝对这头狮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内阁大学士刘吉却坐不住了,他甚至要皇帝杀掉或者饿死这头狮子。这让明孝宗大惑不解,而刘吉却给皇帝算了一笔账:  这头狮子一天要用两只羊投喂,一年就要吃掉明朝700多只羊;此外,狮子是猛兽,还要专门拨50个士兵看守;为了一头狮子而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实在是得不
期刊
在我只比大雄宝殿的门槛高出大半个身子时,就曾牵着妈妈的衣角,去过一些寺庙。香客们礼佛做课时,小女童仰头环顾庄严佛像,学着双手合十,好奇地在偌大的殿内跑着。在文殊菩萨前,妈妈拽住我:“这是文殊菩萨,你要拜一拜。”我仰头看文殊菩萨的佛像,他一手托着经书,一手举着宝剑,身下是一头青色的狮子。菩萨像的面貌总是相似的慈眉善目,于是我最先记住的是那狮子。  我问妈妈,“为什么文殊菩萨一定要拜一拜?”“文殊菩萨
期刊
孔鲤,字伯鱼,孔子唯一的儿子,学问上无大建树,但尊礼守纪,胸襟豁达,被孔氏子孙尊为“二世祖”。孔鲤有子名孔极,即子思,《中庸》的作者,大思想家,被称为“述圣”。  父亲的教诲  我叫孔鲤,山东曲阜人。据说我出生的时候国家领导人给家里送了一条大鲤鱼表示祝贺,父亲为了纪念这件很有面子的事儿,就给我取名叫了“孔鲤”。  其实我并不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它没什么深刻的文化内涵,也看不到父亲对我的期望,最主要的
期刊
一提起“睡狮”,我们就会想起拿破仑说的“中国(睡狮)醒来时,整个世界都会震撼”,但是后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和史学界有关象征性符号的研究取得进展,这几年围绕“睡狮”这一表述起源的研究日趋活跃。代表学者是费约翰(John Fitzgerald)氏和单正平氏。费约翰极力否定人们熟知的那句话出自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的拿破仑之口,说那纯属谣传。  众所周知,1900年以后,“睡狮”(以及“醒狮”)一词为
期刊
秦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蒲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  楼下当垆称卓女,楼头伴客名莫愁。乡人不识离别苦,更卒多为沉滞游。  哥舒开府设高宴,八珍九酝当前头。前头百戏竞撩乱,丸剑跳踯霜雪浮。  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  一朝燕贼乱中国,河湟没尽空遗丘。开远门前万里堠,今来蹙到行原州。  去京五百而近何其逼,天子县内半没为荒陬,西凉之道尔阻修。 
期刊
石狮,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一种雕塑,它可以置于府邸、寺庙、陵墓前,也可以安放在墙头屋脊之上。他们或威风凛凛,或浑厚庄重,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在我国闽南沿海等地,有一种被称为“风狮爷”的石狮,非常独特。“风狮爷”大部分为直立形象,周身涂满彩绘,背后插着令旗披风,仿若古代武将,十分俏皮可爱。另有一种如骑狮武士一般的土偶,主要放置于屋顶之上。《台湾通史》记载:“屋之上或立土偶,骑马弯弓,壮甚威猛,是为蚩尤
期刊
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位于南京明孝陵神道之首的是石狮,这也是狮子首次居于帝王陵墓石刻首位。狮子曾广泛分布于非洲、欧亚和北美大陆,亚洲狮原产于美索不达米亚,主要生活于西亚和南亚,东亚地区则有虎而无狮。非本土动物的狮子,却极受中国文化的追捧,从帝王到民间、从庙堂到陵墓、从古代到现代,均不乏其姿彩各异的身影。  “狮子”为古代波斯语音译,在中国古文献中常写作“师子”,最早出自《汉书,西域传》,其
期刊
狮舞是与龙舞同样重要的民间舞蹈。有人认为我国原本不产狮子,汉代从西域传人的狮子,深受人们的喜爱,才有了狮舞。其实古代我国有一种珍兽狻猊,就是狮子(可能是亚洲狮)。想来与西域传人的狮子相融合,发展出了狮舞。最早的狮舞记载,见于《汉书·礼乐志》“象人”的注释。颜师古注:“孟康曰:“象人,若今戏虾鱼师(狮)子者也。”可见三国时已经有狮舞。南北朝时,狮子舞常于佛寺百戏表演中出现,如《洛阳伽蓝记》记载辟邪狮
期刊
中国本没有狮子,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诸国把狮子作为贡品进贡,中国便有了狮子。  从《汉书·西域传》到《清圣祖实录》,都能找到有关于西域诸国进贡狮子的记载,狮子在我国古代被西域诸国当做贡品来进贡,自然是被视为神兽,可进贡进来的狮子大多养于深宫之中,民间对于狮子这一形象了解并不深入,《本草纲目》记载:“狮子出西域诸国,状如虎而小,黄色。亦如神态气质金色猱狗,而头大尾长。亦有青色者,铜头铁额,钩爪锯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