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水产养殖过程中鱼体细菌性出血病的诊治及水体亚硝酸盐过高的处理方法,以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 鱼类养殖;细菌性出血病;亚硝酸盐过高
中图分类号 S9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260-01
鱼体细菌性出血病一直困扰着很多普通养殖户,通常用药治疗效果较差。笔者经过细菌分离实验,然后接种纯化,分离到的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根据水生动物病原菌分类得出该细菌为嗜水气单胞菌[1-2]。通过多年的总结,筛选出了用二硫氰基甲烷治疗细菌性出血病,效果较好。此外,一些养殖户在处理水体亚硝酸盐过高时极易出现决策失误,结果出现大面积死鱼。现将上述2种情况具体陈述如下,以供参考。
1 鱼体细菌性出血病
2012年5月,四川省大英县有3处山坪塘养鱼相继出现鲫鱼、花白鲢部分死亡,分别是玉峰镇团结村四社山坪塘,0.33 hm2,水深1.8 m(以下简称I塘);玉峰镇玉峰村五社山坪塘,0.27 hm2,水深2.0 m(以下简称II塘);玉峰镇黄麻沟村六社山坪塘,0.30 hm2,水深1.7 m(以下简称III塘)。
1.1 发病情况
I塘投喂花白鲢80 kg、鲫鱼100 kg、草鱼150 kg、其他鱼类10 kg。II塘投喂花白鲢70 kg、鲫鱼97 kg、草鱼133 kg、其他鱼类8 kg。III塘投喂花白鲢76 kg、鲫鱼99 kg、草鱼159 kg、其他鱼类6 kg。其中,I塘死亡量达2 kg/d,II塘死亡量达1.5 kg/d,III塘死亡量达2 kg/d,主要死亡鱼种为鲫鱼、白鲢,同池塘的草鱼、鲤鱼不发病。
病鱼症状:行动迟缓,摄食量下降;下颌、鳃盖发红,鳍条基部充血,肠内食物很少,肝、胰脏颜色变浅,肠系膜、鳔等充血,部分伴有烂鳃,镜检无寄生虫[3-4]。
1.2 池塘水质检测
I塘氨氮小于0.3 mg/L,亚硝酸盐小于0.1 mg/L,pH值6.9;II塘氨氮小于0.35 mg/L,亚硝酸盐小于0.1 mg/L,pH值7.0;III塘氨氮小于0.3 mg/L,亚硝酸盐小于0.1 mg/L,pH值6.9;3个池塘的淤泥都很厚,分别达0.50、0.55、0.60 m。
1.3 细菌分离实验结果
从发病鱼体内分离到的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分离的菌株端生单边毛,菌落圆形、光滑、灰白色、光泽,分散排列,无芽孢,无荚膜。在营养琼脂平板上28 ℃培养24 h形成圆形菌落,光滑湿润,近灰白色,直径约2 mm,28~30 ℃生长繁殖最快,在TSA培养基不产生水溶性棕色素,产生典型的β-溶血环。根据水生动物病原菌的分类得出该细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属弧菌科(Vibriona-ceae)气单胞菌属(Aeromonas)[1]。
1.4 发病原因分析
一是天气不正常,温度波动太大,导致鱼类免疫力下降。二是经过多年的养殖,塘底有机物多,淤泥厚,有毒物质大量沉积,为暴发性出血病病原菌的大量繁殖提供了场所。三是由于条件限制,无交换水源,水体环境恶化,有毒物质增多,水中溶氧不足。
1.5 防治措施
1.5.1 治疗方法。全池泼洒10%二硫氰基甲烷,泼洒浓度600 mL/hm2,隔天再泼洒1次,内服含量99%恩诺沙星,1 g/100 kg·鱼体重。每天2次。5 d后停止死亡[5]。
1.5.2 预防措施。一是建议冬季除去多余淤泥,并用生石灰彻底消毒。二是鱼种消毒:鱼种放养时,选择体质健壮的苗种,并用200~300 g/m3氯化钠溶液浸洗鱼体,20 min后下塘。三是容易发病的4—6月,用溴氯海因、二溴海因、二氧化氯或二硫氢基甲烷全池泼洒。四是换水方便的池塘可以换去1/3的池水。
1.6 体会
二硫氰基甲烷是一种高效杀菌化学药物,其作用机理是:二硫氰基甲烷在分解过程中生成的硫氰根阻碍了病原微生物呼吸链中的电子转移,从而导致有害病原的死亡。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二硫氰基甲烷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高效的杀灭作用。其原液稳定,稀释后可水解为硫氰酸根,在鱼体内易于代谢。对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具有高效低残留的特点,对人、畜体无害,能够做到安全排放。
恩诺沙星,为微黄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广谱抗菌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赖药性,它能够有效防止充血引起的继发感染。
2 水體亚硝酸盐过高
2.1 发病情况
2012年7月15日,大英县玉峰镇得鱼沟村七社鱼池缺氧,病鱼鳃丝呈暗红色,体内有少量食物。养殖池未设增氧机,此鱼池0.4 hm2,水深1.8 m,淤泥厚0.5 m,放养草鱼3 000尾、花鲢200尾、白鲢400尾,共投喂饲料3 t。池塘水质检测:氨氮大于0.6 mg/L,亚硝酸盐大于0.5 mg/L,pH值7.2。
2.2 原因分析
上述情况由池塘亚硝酸盐过高引起,亚硝酸盐会将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三价铁血红蛋白,而三价铁血红蛋白不携带氧气,从而导致鱼体缺氧。出现亚硝酸盐过高的原因是池底淤泥过厚,养殖密度过大,投喂饲料量过多。
2.3 处理办法
一是能够换水的池塘换掉底层1/3的水,这种办法效果最好,但很多鱼塘不具备这个条件。二是全池泼洒5 mg/L食盐水,或使用活性炭、吸附剂等,活性碳粉用量为30~60 kg/hm2,通过吸附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三是天气好转后泼洒光合细菌。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养殖户在这种情况下向池塘中泼洒生石灰,这种处理结果会加速鱼的死亡。因为在pH值升高的时候,液态氨离子会向气态氨转化,加重鱼类血液中氨的浓度,从而加速鱼类死亡。
2.4 预防措施
一是冬季挖掉过多的淤泥,并用生石灰全池消毒。二是控制养殖密度,减少投喂量。三是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1~2 h。
3 参考文献
[1] 李安兴,钱冬,王国良,等.2011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水生动物类)水生动物病原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557-575.
[2] 张家松.二硫氰基甲烷在鱼类疾病中的应用[J].内陆水产,2006,31(5):38-39.
[3] 朱庆红,李莉,赵素平.鲫鱼细菌性出血病病原的试验研究[J].河南水产,2005(2):33-35.
[4] 尹伦甫.水霉病的预防与诊治方法[J].科学养鱼,2009(1):76.
[5] 尹伦甫.水霉病的预防与诊治新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9(5):55-56.
关键词 鱼类养殖;细菌性出血病;亚硝酸盐过高
中图分类号 S9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260-01
鱼体细菌性出血病一直困扰着很多普通养殖户,通常用药治疗效果较差。笔者经过细菌分离实验,然后接种纯化,分离到的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根据水生动物病原菌分类得出该细菌为嗜水气单胞菌[1-2]。通过多年的总结,筛选出了用二硫氰基甲烷治疗细菌性出血病,效果较好。此外,一些养殖户在处理水体亚硝酸盐过高时极易出现决策失误,结果出现大面积死鱼。现将上述2种情况具体陈述如下,以供参考。
1 鱼体细菌性出血病
2012年5月,四川省大英县有3处山坪塘养鱼相继出现鲫鱼、花白鲢部分死亡,分别是玉峰镇团结村四社山坪塘,0.33 hm2,水深1.8 m(以下简称I塘);玉峰镇玉峰村五社山坪塘,0.27 hm2,水深2.0 m(以下简称II塘);玉峰镇黄麻沟村六社山坪塘,0.30 hm2,水深1.7 m(以下简称III塘)。
1.1 发病情况
I塘投喂花白鲢80 kg、鲫鱼100 kg、草鱼150 kg、其他鱼类10 kg。II塘投喂花白鲢70 kg、鲫鱼97 kg、草鱼133 kg、其他鱼类8 kg。III塘投喂花白鲢76 kg、鲫鱼99 kg、草鱼159 kg、其他鱼类6 kg。其中,I塘死亡量达2 kg/d,II塘死亡量达1.5 kg/d,III塘死亡量达2 kg/d,主要死亡鱼种为鲫鱼、白鲢,同池塘的草鱼、鲤鱼不发病。
病鱼症状:行动迟缓,摄食量下降;下颌、鳃盖发红,鳍条基部充血,肠内食物很少,肝、胰脏颜色变浅,肠系膜、鳔等充血,部分伴有烂鳃,镜检无寄生虫[3-4]。
1.2 池塘水质检测
I塘氨氮小于0.3 mg/L,亚硝酸盐小于0.1 mg/L,pH值6.9;II塘氨氮小于0.35 mg/L,亚硝酸盐小于0.1 mg/L,pH值7.0;III塘氨氮小于0.3 mg/L,亚硝酸盐小于0.1 mg/L,pH值6.9;3个池塘的淤泥都很厚,分别达0.50、0.55、0.60 m。
1.3 细菌分离实验结果
从发病鱼体内分离到的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分离的菌株端生单边毛,菌落圆形、光滑、灰白色、光泽,分散排列,无芽孢,无荚膜。在营养琼脂平板上28 ℃培养24 h形成圆形菌落,光滑湿润,近灰白色,直径约2 mm,28~30 ℃生长繁殖最快,在TSA培养基不产生水溶性棕色素,产生典型的β-溶血环。根据水生动物病原菌的分类得出该细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属弧菌科(Vibriona-ceae)气单胞菌属(Aeromonas)[1]。
1.4 发病原因分析
一是天气不正常,温度波动太大,导致鱼类免疫力下降。二是经过多年的养殖,塘底有机物多,淤泥厚,有毒物质大量沉积,为暴发性出血病病原菌的大量繁殖提供了场所。三是由于条件限制,无交换水源,水体环境恶化,有毒物质增多,水中溶氧不足。
1.5 防治措施
1.5.1 治疗方法。全池泼洒10%二硫氰基甲烷,泼洒浓度600 mL/hm2,隔天再泼洒1次,内服含量99%恩诺沙星,1 g/100 kg·鱼体重。每天2次。5 d后停止死亡[5]。
1.5.2 预防措施。一是建议冬季除去多余淤泥,并用生石灰彻底消毒。二是鱼种消毒:鱼种放养时,选择体质健壮的苗种,并用200~300 g/m3氯化钠溶液浸洗鱼体,20 min后下塘。三是容易发病的4—6月,用溴氯海因、二溴海因、二氧化氯或二硫氢基甲烷全池泼洒。四是换水方便的池塘可以换去1/3的池水。
1.6 体会
二硫氰基甲烷是一种高效杀菌化学药物,其作用机理是:二硫氰基甲烷在分解过程中生成的硫氰根阻碍了病原微生物呼吸链中的电子转移,从而导致有害病原的死亡。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二硫氰基甲烷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高效的杀灭作用。其原液稳定,稀释后可水解为硫氰酸根,在鱼体内易于代谢。对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具有高效低残留的特点,对人、畜体无害,能够做到安全排放。
恩诺沙星,为微黄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广谱抗菌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赖药性,它能够有效防止充血引起的继发感染。
2 水體亚硝酸盐过高
2.1 发病情况
2012年7月15日,大英县玉峰镇得鱼沟村七社鱼池缺氧,病鱼鳃丝呈暗红色,体内有少量食物。养殖池未设增氧机,此鱼池0.4 hm2,水深1.8 m,淤泥厚0.5 m,放养草鱼3 000尾、花鲢200尾、白鲢400尾,共投喂饲料3 t。池塘水质检测:氨氮大于0.6 mg/L,亚硝酸盐大于0.5 mg/L,pH值7.2。
2.2 原因分析
上述情况由池塘亚硝酸盐过高引起,亚硝酸盐会将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三价铁血红蛋白,而三价铁血红蛋白不携带氧气,从而导致鱼体缺氧。出现亚硝酸盐过高的原因是池底淤泥过厚,养殖密度过大,投喂饲料量过多。
2.3 处理办法
一是能够换水的池塘换掉底层1/3的水,这种办法效果最好,但很多鱼塘不具备这个条件。二是全池泼洒5 mg/L食盐水,或使用活性炭、吸附剂等,活性碳粉用量为30~60 kg/hm2,通过吸附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三是天气好转后泼洒光合细菌。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养殖户在这种情况下向池塘中泼洒生石灰,这种处理结果会加速鱼的死亡。因为在pH值升高的时候,液态氨离子会向气态氨转化,加重鱼类血液中氨的浓度,从而加速鱼类死亡。
2.4 预防措施
一是冬季挖掉过多的淤泥,并用生石灰全池消毒。二是控制养殖密度,减少投喂量。三是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1~2 h。
3 参考文献
[1] 李安兴,钱冬,王国良,等.2011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水生动物类)水生动物病原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557-575.
[2] 张家松.二硫氰基甲烷在鱼类疾病中的应用[J].内陆水产,2006,31(5):38-39.
[3] 朱庆红,李莉,赵素平.鲫鱼细菌性出血病病原的试验研究[J].河南水产,2005(2):33-35.
[4] 尹伦甫.水霉病的预防与诊治方法[J].科学养鱼,2009(1):76.
[5] 尹伦甫.水霉病的预防与诊治新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9(5):55-56.